木兰出征前有哪些心理活动,木兰出征前的心理活动
1、木兰出征前的心理活动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当然,木兰在出征前,极其忧虑自己的老父亲.因为家中没有长兄,如果出征只能是自己的老父.
军书十二状,状状有爷名!
为了不让年纪很大的老父亲出征,只有舍下自己身为女孩的娇气.替父亲出征!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和: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描写了木兰出发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
2、木兰从军前后的心理活动200字
第一,必须有人出征的。第二,父亲已经年迈,无法从军;兄弟没有已经长成到可以出征的。第三,如果爹爹或者年幼的兄弟去,必定凶多吉少。第四,如果没有人去,那是抗君命,全家都会有灾难。
所以,木兰决定女扮男装。心理活动主要就是这样的思路,其他的小细节主要也就是女扮男装能不能行得通呀,自己应该多注意什么呀。木兰替父从军是她自身的决定,你还想要什么类型的心理活动呢?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木兰替父从军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一方面是想替父亲分忧,家中没有劳动力了,怎么办;一方面由于自己是个女儿身,不能从军。然后又会感觉到气愤,凭什么女儿就不能从军,于是就想女扮男装,又感觉到担心,担心自己女扮男装被发现,就犯了欺君之罪;接着就想着带罪立功。所以异常勇猛。
后面,战胜而归后,解决了思乡
第一,必须有人出征的。第二,父亲已经年迈,无法从军;兄弟没有已经长成到可以出征的。第三,如果爹爹或者年幼的兄弟去,必定凶多吉少。第四,如果没有人去,那是抗君命,全家都会有灾难。
所以,木兰决定女扮男装。心理活动主要就是这样的思路,其他的小细节主要也就是女扮男装能不能行得通呀,自己应该多注意什么呀。木兰替父从军是她自身的决定,你还想要什么类型的心理活动呢?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呵呵。
之前肯定是矛盾重重,一方面是想替父亲分忧,一方面有会子怪自己是个女儿身,有些自卑。然后又会感觉到气愤,凭什么女儿就不如男人,然后又感觉到担心,担心自己女扮男装被发现;然后又是难过,自己长得太像男人了,不像个女人!!
后来以后,自豪,高兴,谁说女子不如男;害羞,女儿身。无奈,最终还是要承认自己的女子身份。
随便看看吧
4、木兰从军前后心理活动作文
木兰的父亲年轻时曾经是一名勇敢的军人,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老了,勤劳的母亲主持家务。木兰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姐姐和一个年幼的弟弟。全家人辛勤劳作,生活很幸福。
木兰十五岁的时候,北方柔然部队开始骚扰南方内地。一天,柔然部队的一次大规模的进犯突破了长城守军的防卫,边关信使快马向朝廷报告军情紧急。朝廷很快紧急动员,号召所有男人参军上战场。按照法律,所有男性都有上战场的义务,体弱多病的木兰父亲也在号召之列。那天夜里,木兰担心父亲身体太弱,难以承受战场上的艰辛,而家中的弟弟只有八岁,木兰想:也许只有我才能帮助父亲了。木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女扮男装,替父亲参战。
木兰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家人,父亲坚决不同意,但是面对坚定的木兰,父亲也没有办法。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全家人来到村口,送别木兰。父亲在为女儿默默祝福。木兰女扮男装上战场。一路上都是参军的热血青年,他们结伴而行,翻山越岭,离战场越来越近。前方传来战马的嘶鸣,木兰下决心,一定要拼尽全力作战。艰苦的作战训练开始了,木兰不怕吃苦,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女孩子的娇弱。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从军前
5、《木兰诗》中为什么对木兰的征战生活写得简略?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得,也不能一味求简。我们细读《木兰诗》,便可以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何等简练!其中两句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它不得。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凡二十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一番,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么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分(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木兰以一女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么?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