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孩子的自私心理有哪些,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1、如何看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我认为孩子自私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宠了,要什么就要什么,得不到就哭就闹,然后家长妥协了,慢慢的,小孩子就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他应得的,因此由这些小事就转变成了自私,当然小孩子不懂就样是不对的,不知者不怪耶,但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影响他以后的人际交往,所以当小孩子的做法是不对时,家长一定要有原则,不能因为他的哭闹就妥协,而是要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绝对不能这样做,这样过一段时间以后,你慢慢的会发现小孩子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小孩子 是很聪明的,不要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很多东西只要大人跟他讲过以后他都能记住,有些事情你自己可能都不记得跟他讲过,但是有一天他就突然说了出来,让你惊喜,小孩子就是那么可爱,一定要让他心理和身体都健康成长哦
是父母太宠的原因!
人都是自私的,你想想你自己是不是那样的,不是有句话说的么,人不为自天zhu地灭。孩子可能表现在外面,不想我们都比较会伪装,自私是对的但要学着为别人想想的情况下在自私,你首先要教会他《换位思考》在自私,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不对就当我吓说好了```````
理解他的聪明!不自私就是“虎”了。但是要教导他,谁(亲人、老师等)是和他一个整体,他的就是某人的,提高他的“爱”心!
孩子就是孩子,占有欲强是正常的
主要是 后期教育的方法才是关键
2、孩子太自私怎么办
要以事实告诉他教育他
讲历来无私的伟人的故事给他听啊,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同时告诉孩子历来自私之人的下场,当然,要注意方法,以便孩子接受,家长要做好榜样,当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时,要及时表扬.
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你问他,好吃吗?你就说我也想吃一口看看他的表情,还有告诉他他吃的东西别人也喜欢吃,如果他给,你下次还给他买,不给的话,以后什么都不给他买。还有就是大人什么都不舍不得吃都留给孩子,造成孩子自私是家长教育不当,记住,孩子只要给你吃,不要拒绝,而且要夸他懂得疼爱你,还要说你也喜欢吃,谢谢他,这样下次他还给你留。如果你拒绝,他心理就想哦,你不喜欢吃,所以时间久了,你们大人老是拒绝他就再懒的让你们了。
答: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请教了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辅导工作室特聘咨询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
她说,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特别是7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多从自我考虑问题,以自己的经验去解决和认识问题,很少关心别人,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私自利”,但需要家长及早认识这个问题,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意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使其养成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的习惯,否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指导他们学会分享就会形成自私的行为方式。
人的性格是在一定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目前城市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成人都以孩子为生活重心,长辈的疼爱更是让幼小的孩子感到我是家里的中心,他们的任何要求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满足,几乎每次都以家长的妥协而告终,这种过分的溺爱、迁就,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倾向。
当然,对已经形成自私倾向的儿童,家长不必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发现孩子问题本身就是教育的契机,处于此年龄的孩子可教育性强,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您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2.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3.引导孩子懂得体谅他人。家长可以有意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钉子的机会,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4.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
的孩子可能属于认知型的孩子,那就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莫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以征求的语气说出来,比如,小宝,妈妈觉得这件事这样做会好一点,你看是不是?或者,妈妈觉得这衣服比较适合你,你觉得怎幺样?这样,孩子的想法会得到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认知型的孩子大多内省智能比较强,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先诉情,比如说“你这样做,妈妈很难过,很伤心”之类的话。孩子在看到妈妈不开心的样子而且没有责怪他时,就会自我反省所做的事,而且犯错后抗拒的心理情绪也会相应下降,接下来的说理就会很顺利,孩子一般不会再狡辩了,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亲子之间发生冲突。而且语言一定注意不能用“你怎幺这幺笨,你怎幺这幺不听话……”之类的“你讯息”。经常说一些“你这样做,我怎样……”之类的话,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给予鼓励,而不是嘲讽,多说“你现在做的已经很好了,爸爸像你这幺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 及时的鼓励是很必要的,千万不能说“你怎幺这幺笨啊,这幺点小事都做不好。”这样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容易养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
3、怎样对待自私的孩子?
多带这样的孩子跟同龄的孩子在一起,让她/他感觉同龄孩子遇到这种事是怎么处理的,不要骂孩子,要鼓励,不能急躁,一点一点让孩子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你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和父母分享,和朋友分享,慢慢的就好了
多讲点大爱的事情给他听多说说自私的坏处孔子让梨多讲点这方面的.
平时要教孩子怎么与他人分享。如果妈妈狠心一点可以当着孩子的们吃孩子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但不给他吃,如果孩子要吃的话,就让他拿东西过来与你交换,或者告诉他你平时有好吃的或者好玩的你也不愿意与我们分享或交换,我现在有好吃的我也不想与你分享。次数多了,孩子自然就明白怎么与他人分享才能享受到更多好的东西了。
亲,人的天性就是自私的,孩子一般在3岁前只能想到自己,慢慢的等有了泛灵心里就懂得自己之外的事物,这个时候加以引导,孩子的心灵会充满阳光的
你也一样自私着 这样他也会有感觉的
4、怎么教育孩子的自私心理?
自私是人人都有的,人像地球一样难免会把个人的利益做伟绕以旋转的地轴。我们常常指责别人自私,但是我们想想,难道我们自己就不自私吗?世界上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无私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私,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但是自私也要有个限度,不要伤害到他人的利益就行了,如果过了度那就是真正的自私了...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经常反思,如何引导孩子逐步成为一个热心学习、独立、负责、善于与他人合作并有生存能力的人,这可以说是天下最复杂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进行培训的工作。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做得究竟怎样?尽管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了,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的家庭教育就已经成功了。
父母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跟着呓呀学语,在悉心的呵护下蹒跚学步,这实际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模仿,这种模仿将一直持续到初中阶段,先是模仿言行举止,而后是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学龄前儿童,如果经常看到父母读书看报写文章以及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他就会拿着蜡笔扒在地上涂鸦,举着小人书问这问那,当他弄懂一个问题,那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他都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并且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极其重要的过程。要让美和丑的概念从小铭刻在孩子们心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崇尚真、善、美,鄙夷假、恶、丑,并把这种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变为自己潜移默化的行动。
当然,很多时候,好奇心也会趋使孩子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此时不要一味的批评,而要耐心的开导,让他明白不能做的原因和道理,要允许孩子犯错,家长自己都没有办法保证不犯错,怎么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只有犯错了,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该做的,什么是不对的、不该做的,才会去改,才会有意识的避免下次再犯错。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奇心就是学习的兴趣。
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重智育、轻德育,只重理论、轻实践,只重学习、轻生活,这样对孩子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高分低能”、“自私褊狭”。教育孩子遇到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动脑筋去解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有时要有意让孩子吃些苦,经历点挫折,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辨别是非,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点苦难和挫折对孩子来说,既是磨练意志,也是积累经验和增强自立能力,什么都帮孩子做好了的家长,其实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比生活舒适、安逸更重要!
孩子的虚荣心很强,处在模仿阶段的孩子最容易互相攀比,争强好胜,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夸奖,而不是无端的指责或打骂,有时很小的一点打击就会使孩子心灰意冷、丧失斗志,心情变得很压抑,做任何事情都失去了信心。父母和老师的夸耀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这种激励将帮助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会促使孩子更加刻苦、更加努力的学习,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面对困难。
父母亲的夸奖会激励我一生都去创作、去奋斗、去进取,让我收益无穷。同样,我用这种方法激励我的儿子。因此,经常适当的夸奖会使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特别是对待学习满腔热情,骄傲而不自满,孩子从小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后,学习就成了他的自觉行动了。
首先父母就不能自私,要给孩子做榜样
自私心理我们大人也有 这是天生的 ,随着独生子越来越多,家长们也格外疼爱孩子,导致孩子们被宠坏,变得很自私。你可以自日常生活中慢慢教育他 ,比如上学时让孩子带些好吃的与同学们分享,与他的老师做沟通让老师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培养他的好习惯=一般的孩子在家不听话却格外听老师的话。
5、孩子自私,要怎么教育
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及时纠正,这种自私心理会严重妨害孩子成长。 自私是一种不成熟行为。自私的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 孩子为什么会自私呢?许多爸爸妈妈会感到不解。其实,从人的发展来看,婴儿期是以自我为中心时期。这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存本能的反应。2~5岁的儿童正在发展从多种角度、多种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
最初,他们在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时候,还不能超出他们实际所看到的。他们没有认识到人们从各种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方式在看待同一个事物,他们很少知道别人会有与他不同的情感。因此,儿童在对待事物和他人的时候总是直接地联系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
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儿童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转向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儿童仍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儿童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另一方面是爸爸妈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
其一是面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时,对孩子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其二是过分宠爱,爸爸妈妈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这就是爸爸妈妈的过分宠爱助长了孩子的自私。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慢慢认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在想到自己的同时,必须要想到别人,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爸爸妈妈的责任是训练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逐步养成利他行为。人类社会是群体生活,它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总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冷酷残暴的人。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兄长伴他玩耍,没有弟妹要他照顾,好吃的食物,爸爸妈妈尽着他,图书,玩具,也是他个人所有。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爸爸妈妈不想办法补救,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的意识膨胀,自我中心意识加强。加上当今儿童普遍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而往往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因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要教育学生心目中有别人。
”“我们在教育上首先关心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为母亲、为自己的同学而劳动的自豪感。见到她眼里闪烁着作为人的这种自豪感后,我才能说,现在,这个人身上的人性诞生了。”所以,爸爸妈妈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例如,孩子出外游戏,爸爸妈妈叮嘱“不要调皮,小心汽车(这是教孩子注意自己)。”“妈妈在家惦记着你(这是教孩子想到妈妈,想到自己的安全和妈妈也有联系)。
”经常这样引导孩子想到别人,那么“别人怎么样”就会在他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有时为了避免孩子产生独霸和抢先的不良心理,爸爸妈妈应从吃喝小事注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一个孩子在吃喝等日常生活上目无他人,在别的事情上也会只想到自己,不关心他人的。像前面提到的孩子吃独食现象可能许多家庭都会碰到。爸爸妈妈要想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可以先从分食做起,即吃东西时,家庭成员每人都有一份。
即使为保证孩子的营养,让他多吃一点,别人少吃一点,也要让他知道,这不是他的特权,别人需要时,也有这种权利。吃饭时,最好全家人一起吃,不可让孩子先上桌挑拣他爱吃的东西。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礼让长辈、礼让小朋友、礼让客人的好习惯。当孩子礼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做事时就会想到别人,孩子的“利他行为”也就会增多。
晨晨在家里是独生子,深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疼爱。从小时候起,家里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给晨晨,晨晨逐渐地变得很“独”。曾经有一次,爸爸下班晚了,实在太饿了,进家坐下后,顺手拿起晨晨的饼干就吃起来了。这些饼干已经买回来好久了,晨晨根本不喜欢吃。
然而,晨晨看到后不愿意了,让爸爸把饼干还给他,甚至伸手要到爸爸嘴里去抢,尽管妈妈一再表示第二天一定给他买来更多的饼干,但还是不能说服晨晨,他不仅哭闹,而且还躺在地上打滚,不依不饶。最后,还是爸爸说带他去吃麦当劳,才阻止了晨晨的哭闹。 晨晨对于他的玩具更是丝毫不让别人碰,邻居家的小朋友金玲来玩耍。看见晨晨的电动火车非常好玩,便忍不住用手去摸摸,并且对晨晨说:“你的火车好神气呀!
”说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神中无不流露着对那个小火车的喜爱,谁都能看出金玲是多么希望能玩一会儿。可是晨晨却很小气地将电动火车藏起来了,并且对金玲说:“这个是我爸爸买来让我玩的,你回家让你爸爸给你买呀!” 晨晨的爸爸向专家请教才明白:晨晨的表现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并从中学会宽容,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其中“原谅别人”有着独特的作用。
1、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知道“我”与“他人”的含义。
2、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合作精神。
3、能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别人着想。
4、能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在目前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要教育孩子原谅别人
1、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
2、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家长可适当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别人的不对之处,明辨是非后,妥善处理。
3、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
4、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对其错误要帮助改正。要让孩子知道,原谅他就是给他改正的机会;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
5、成人要做孩子的榜样,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能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能够高姿态,不怕吃点亏,“能饶人处且饶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染与教育,孩子才能在相应的时候做到原谅别人。
6、教给孩子掌握原谅的标准。分清是非,正确处理所发生的问题,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不可以原谅。首先要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对小是小非,没有严重后果的个人冲突,无意的损伤等尽可能的不要计较,要加以忍让与原谅。对影响友谊与集体荣誉,会造成较大损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坏行为等,绝对不可容忍,更不可原谅。但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诚恳的态度去加以批评、制止。切忌粗鲁简单,不注意场合、分寸,或言辞过激、盛气凌人。这样不利于纠正错误,反会增加极抵抗情绪,起相反的作用。
7、必要时,让幼儿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不会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养成霸道、蛮横、自私、无情的坏习惯,容易被孤立,今后走入社会会吃大亏。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