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学的心理危害有哪些,关于暴力美学
1、关于“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现状;影响
[内容]暴力美学现在是电影中非常流行的词语。本文从暴力美学的概念、暴力美学在影片中的运用、暴力美学的作用及其影响进行了论述。
现如今,电影中血腥场面、暴力场面越来越刺激人们的感官系统。暴力作为一种视觉上的行为,似乎在人类的视觉媒体—电影上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因此,电影中暴力美学也就应运而生,“暴力”与“美学”两个看似牛马不相及的概念,其中内在却存在着很深刻的联系,成为现在电影中非常流行的词语。
一、解读暴力美学所谓电影美学,就是美学原理在电视、电影领域的运用,暴力美学是电影中的语言,在向观众表现暴力的基础上运用美学的原理以及导演的美学修养,加之美学的因素,把暴力美化,使观众在视觉上可以接受导演们所表现出来的暴力感。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具有电影史意义的叙述风格形态,主要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性的暴力行为。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观众欣赏的程度。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感,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被大大减少。在一些电影中,实施暴力的人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二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展现给观众赤裸的暴力镜头。以上的两种暴力在影片中表现的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人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因此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表现也是大不相同的。暴力是人的力量的一种表现形态,但人的力量不都是暴力,暴力以外存在更具有审美价值的其他形式的力量。例如,有时人的力量可以通过正义和邪恶的斗争展示出来,展示过程中,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划分是清楚的,给人比较纯粹的美学上的感受。暴力美学作品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市场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的因素,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暴力美学收视群体,所以暴力美学在当代电影中的运用也广泛起来。
二、暴力美学在当代影片中的运用现状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在很多电影中都有表现和描述,其实影片中暴力的美化,是对美的另外的一种理解,另外的一种对美的诠释,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暴力的期待,是本能的一种想象性的满足。
1.暴力在当代影片中的表现的方式。暴力在影片中的表现可分为两种的方式:一种是电影导演将野蛮的暴力搬上荧幕,将血腥的场面直接呈现给观众,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使观众受到了感官上的刺激,迎合一些观众的口味。暴力美学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导演将暴力搬上荧幕,并不只是简单的为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有时表现的是一种人们为了生存、为谋求生路而不得已的暴力道路,如美国导演奥立佛斯通在《天生杀人狂》中,将暴力作为一种寻求社会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影片中一对出身于暴力家庭的雌雄杀手,将杀人作为解决生存问题、探寻生命本质的惟一方式。相对于社会中无处不在、左右人心的大众媒体,他们认为杀人是纯洁的,在他们的意识中,使用暴力是不需要理由的,暴力本身就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游戏。有时则表现暴力如一种游戏,如导演昆汀塔兰蒂诺的影片中,导演不再为暴力而暴力,将其彻底改变为一种游戏,一种日常生活状态。在电影《低俗小说》中,将暴力玩笑化、平常化,黑社会杀手在杀人之前抢对方的早餐吃,并顺便讨论一下哪家的汉堡好吃,而且还会十分严肃地引用圣经哲学来教育对方;一对青少年突发奇想要劫餐厅,在犯罪老手的指点下满意而去;另一个杀手文森,刚刚让观众有了点好感,就被人随便地杀掉了。
另外一种则是美化的暴力,一种清新的暴力美,将血腥或者暴力的镜头不直接表现出来,《我的野蛮女友》就是这样一种称之为暴力的电影,但是导演将暴力表现得如同诗歌一般的美。在女主角狠狠的打阿牛时,阿牛的表情是那么难受,那么疼痛,让人们感觉到了女人的暴力。但阿牛要离开时,对来相亲的男人所说的,“当她打你时,你就是不疼,但也要说疼”,等等十句话时,这样的表现剧情完全给影片的暴力穿上了美丽的彩衣,使其完全的美化。武侠片中很多的暴力镜头都很美,如影片《流行蝴蝶剑》中杨紫琼和甄子丹在竹林里和一些人打斗的场景,两人竹林里飞来飞去,将竹子作为自己的武器,镜头很流畅、很美。但是,打斗停止后,竹子上挂满了血凛凛的尸体,这也是将暴力镜头的一种美化,导演没有将血淋淋的镜头直接表现给观众,多数展现是林中飞舞的镜头,而将暴力的最终结局呈现给观众。导演为暴力穿上了美丽的外衣,使其美化,加之美学的原理,通过导演的构思,像机的镜头来展现暴力给观众带来的视觉的冲击。
2.暴力在东西方电影中的不同的运用。西方影片中和东方影片中表现暴力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东方的电影中暴力美学的表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常常带有一种社会的现象,暴力电影有时很严肃、很发人深省,带有一种很严肃的主题,其中日本导演北野武代表作《花火》中,瞬间的暴力与静态的彩色漫画相互穿插、映衬,将暴力表现出一种深刻、凄艳的美。这种将暴力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使暴力本身上升为一种美感;一种则是表现的很清新自然,表现得如同诗歌一般,一种将暴力美化的表现。如韩剧《我的野蛮女友》,就是暴力美学的经典之作,影片中的暴力是一种温柔的暴力,是一种被导演美化的暴力。
西方电影将暴力美学有时表现为一种诙谐,有时表现为一种反映人们心中的一种潜意识的发泄,是人们心中情绪的一种释放。斯皮尔伯格的影片《大白鲨》中所表现的暴力与韩剧《我的野蛮女友》中所演绎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暴力美学,这体现了不同导演对暴力的不同的理解,也体现了东西方电影中暴力的差异。《大白鲨》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获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影片将鲨鱼残食人们场景拍的如同身临其境一样。在水边嬉戏的人们,突然在水中挣扎了几下,呼叫几声,继而没有了声音,紧接着海水呈现红色,就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鲨鱼突然从海中冲出来,扑向人群,镜头呈现为惊恐的人群。影片中表现的暴力是人们潜意识的发泄,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情感的释放。斯皮尔伯格有“悬念大师”之称,他拍的影片大都步步为营,一步一步为将观众带入剧情,给观众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大白鲨》中的暴力美学的运用适应的观众的口味,影片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使观众在感官上受到了极大刺激。这就是东西方电影导演对暴力美学的不同的理解,也呈现给观众不同的暴力美学风格。
三、电影中的暴力对受众的影响暴力美学随着艺术作品的发展而产生,也逐渐在人们当中流行起来。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然,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作用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现在大部分的电影大都带有严重市场化特点,这也是电影发展一个必然面对的途径,电影的制作也越来越适应观众的需要来制作,因为一部电影的好坏还是由观众手中的电影票来决定的。
首先,电影中暴力的场面虽然血腥、恐怖,有时甚至使人作呕,但它却真正的从感官上刺激了观众,使观众可以和主人公同呼吸。其次,暴力场面重现了真实的场景,使用先进的特技将一些暴力镜头美化,使其暴力的场面表现的较融合,使观众在身临其境的同时又可以接受。但是,这种暴力美学也有它负面的影响,电影本身就是审美客体,是一种精神的产物,一些观众在观看影片获得精神上的解脱的同时,希望通过想象中的角色易位,实现现实中不可能的梦想,在虚拟中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这样一些意志力薄弱的人就很容易去模仿,去仿效电影中的暴力场景,把侵略的欲求释放,增加了社会不安分的因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是审美范畴的事情,是一种美学选择,它仅仅提供一个虚拟的世界,与现实生存世界并不等同。
暴力美学还有其发展的空间,不同导演在影片中所表现的暴力有所不同,呈现给观众的影片也不同,给观众所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东方电影的暴力常常以诗一般的表现出来,将暴力唯美化;而西方的电影中的暴力,则是将血腥的场面、残暴的镜头直接的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受到感官上的刺激。电影导演们还在不断的拍更多的影片,来适应受众的需要。暴力美学的发展还刚刚起步,还有待于更多、更深入的探索。当代电影人继续着前人的足迹,在前人暴力美学的启发下,将暴力的形式美感,发扬到了一种炫目的程度。参考文献:
1.郝建:“坏孩子带来的思考——暴力美学源流论”,载《成言艺术》2002年第5期。
2.范志忠:《世界电影思潮》,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吴宇森暴力美学到底怎么回事?
吴宇森从师张彻,他应该算是这种风格的祖师。呵呵呵 吴宇森的电影更深受它的影响!其实暴力美学阿,我的理解就是慢动作加血腥的镜头。在慢动作中展现暴力,他影片从而展示出一种美感!其实向现代的许多影片尤其是动作片,那种打斗中穿插慢镜头,绚烂暴力。都是暴力美学!昆汀 还有最近的那部通缉令的导演都深受它的影响!!
我没有特地地去了解过吴宇森,但是对“吴宇森的暴力美学”这八个字却非常熟悉,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自己看的电影有哪些是他执导的。
下面我的回答,大概不会涉及到“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我只是纯粹地发表一下自己对“暴力”的理解。
暴力,我觉得要体现暴力,不一定要出现非常血腥残忍的画面,暴力,要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这部影片的暴力所在,最重要的还是得看导演的功底和演员的悟性!暴力可以是我们为了发泄而做出的行为,也可以为了死亡。我不提倡所谓的“家庭暴力”之类低级暴力,我所认为的“暴力”,从某种意义上将,它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而不是让人感到害怕或厌恶的东西。大概“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也有这层含义吧。
怎么说呢,我的立场太小,也没有足够多的资格做什么更大的评价,所以不好意思给你更多的信息,但愿以上的东西会有所帮助吧
~@^_^@~
就是义气啊
3、暴力美学是一个什么概念,那些行为属于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4、什么是暴力美学
暴力,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 “暴力”和“美学”,原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它们结合成一个新的词——“暴力美学”,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不少热门影视作品、新版卡通书、动画片、电子游戏纷纷以此作为招揽,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不仅与时尚和消费有着密切的瓜葛,也成为被争相阐释和检审的对象。
5、“美学暴力”和“暴力美学”有什么区别?
“暴力美学”实际上可以理解成“暴力美”的学问,即重点在研究暴力行为中产生的一种美感。人们在研究“暴力美学”的时候其实是在研究暴力。
“美学暴力”在我个人看来其实应该更加侧重研究美学中的暴力成分。稍微解释一下,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很多美学中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含有暴力成分。人们在研究“美学暴力”的时候研究的其实是美学。
不知道这样解释你能不能有个比较明晰的分界??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