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为什么会影响心理状态,为什么颜色会影响情绪
为什么颜色会影响情绪
任何颜色都会影响你的情绪,
不过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罢了。
颜色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色温”,也就是我们对颜色的本能反应。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橘红、黄色以及红色一端的色系总是和温暖、热烈等相联系,因而称之为“暖色调”。而蓝色系列和平静、安逸、凉快等相联系,就称之为“冷色调”。
暖色调是指给人以温暖感觉的红、橙、黄色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色调。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
冷色调是给人以凉爽感觉的青、蓝、紫色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色调
冷色调的颜色在视觉上有收缩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人的行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响,是因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容易受情绪的支配。颜色之所以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绪,在于颜色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蓝色的天空、鲜红的血液、金色的太阳……看到这些与大自然先天的色彩一样的颜色,自然就会联想到与这些自然物相关的感觉体验,这是最原始的影响。
比如,红色通常给人带来这些感觉:刺激、热情、积极、奔放和力量,还有庄严、肃穆、喜气和幸福等等。而绿色是自然界中草原和森林的颜色,有生命永久、理想、年轻、安全、新鲜、和平之意,给人以清凉之感。蓝色则让人感到悠远、宁静、空虚等等。
颜色能影响心情?具体点、、
能.色彩能通过情绪影响健康———
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本来很平和的心境,一到了某种颜色的氛围中,就会莫名其妙地焦躁起来,久久不能平静。反之,有时本来心里乱糟糟的,一到某种色彩环境下,很快就心平气和了。一些疾病,甚至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有专家表示,如果家居颜色使用得当,真能成为一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
居室色彩不宜过艳
北京一家大型装饰装修公司设计师万志斌告诉记者,现在的人由于压力的增加情绪都不稳定,在做室内装饰时最好不用红色、黄色和橙色。
红色虽然很漂亮,但它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增加血液循环,接触红色过多会让人情绪焦虑,对于失眠、神经衰弱或有心血管病的人来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装饰居室时不提倡住户在屋内大面积地使用红色。
同样,黄色虽然也能活跃思维,但也易使人情绪不稳,有抑郁症和狂躁症的人是不适合的。
万志斌表示,冷色调的颜色在装修时是用户比较喜欢的,蓝色、绿色是最受欢迎的两种。蓝色总体感觉是让人沉静,它可以调节生理平衡,尤其是对孕妇,可以消除紧张,提高睡眠质量。另外,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选择在孩子的房间内用绿色进行装饰,既显得生机勃勃,又可以让好动的小孩子慢慢安静下来,起到镇静的作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采用米色系装修房屋的人还是多数,如白色、乳白色、米色。米色系是大众普遍能接受的颜色,也是对人影响最小的颜色,不论你是焦躁的还是好动的,在米色系的房屋里基本都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色彩能通过影响情绪作用于人体健康
色彩对人的心理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可能影响到人的健康状况。北京育心园心理咨询员侯蓓蓓说,暖色系一般让人感觉很温暖,对于情绪不高的人来说,暖色系会让他们感觉很舒服,但对于脾气暴躁的人来说,暖色系会带来感官上的刺激,让他们感觉很烦躁。
就像红色,易让人激动,如果一对情绪不稳定或者是经常吵架的夫妻,红色的房间会让他们吵得厉害。
紫色则让人感觉非常沉稳、安静,这种颜色非常适合老年人,尤其是对患有心脏疾病的老年人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
橙色可以诱发食欲,所以现在有很多的药都采用橙色外表,让食用者感觉这种药非常有用,比吃白色的药片更能发挥药效。
侯蓓蓓同时认为,冷色系一般会让人的情绪很安静,在温度上也让人感觉很清凉,同时也能起到镇定的作用。但有时也会让人有心灰意冷,更加压抑的感觉。
比如一个独自居住的老人,家里本来就缺少气氛,屋子比较冷清,情绪不高,这时候就应该把屋子尽量布置得温暖一些,多用暖色系的颜色,否则老人就会缺少活力,不愿意与人交流,会间接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面
颜色主要分为冷色调,热色调,和中色调~~就像上面那位摘抄答案的朋友摆上来的那样
色彩对人类情绪的影响
大自然的各种色彩使人产生各种感觉,并可陶冶人的情操。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起人的心境发生变化。
红色使人心理活动活跃,紫色使人有压抑的感觉,玫瑰色使人已经消沉或受到压抑的情绪振奋起来,蓝色可以使人镇静并可抑制人过于兴奋的情绪,绿色可以缓和人的紧张心理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橙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有助于钙的吸收,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绿色有益消化,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对好动或身心受压抑者有益。自然的绿色对晕厥、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一定的克服作用。蓝色能降低脉搏,调整体内平衡。紫色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可维持体内钾的平衡,有促进安静和爱情及关心他人的感觉。
心脑病患者一般禁忌红色
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能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但接触红色过多时,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易于疲劳者感到筋疲力尽。在艺术作品,如:节日表演、电影中,少量的红色可起到点缀作用,但红色常过多或让人凝视大红颜色太久,不仅会影响视力,而且易产生头晕目眩之感。因此不宜接触过多。
有学者做过实验,证明人在黄颜色的房间里脉搏正常,在蓝色的房间里脉搏减慢一些,在红颜色的房间里脉搏增快很明显。因此,心脑病患者一般禁忌红色。
色彩健康法
颜色可使人绝望,也可使人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当然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诱发作用。大家听说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在这自杀的人就没有了。从心理学观点分析,黑色显得阴沉,更会加重人的痛苦和绝望的心情,把人向死亡推进了一步。而天蓝色和粉红色使人感到愉快,充满希望,使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重新燃起生命之火。
在日本,色彩健康法、色彩疗法从穿衣、吃饭到居室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合理用不同色彩的家居装修,橙色适用于娱乐室、厨房;蓝色的的环境使人感到幽雅宁静,在寝室使用蓝色,可消除紧张情绪,有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参考资料(厦门建材联合网-资讯)
冷色调有利于缓解,给人以放松。暖色调反之。
世界上任何东西,其形象和色彩都会影响我们的感情.某一种色彩或色调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妙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色彩视觉通过形象思维而产生的心理作用.色彩本无注定的感情内容,感情的发生只是在人与色彩之间的色彩联想和心理感应.人们的联想、习惯、审美意识等诸多因素给色彩披上了感情的轻纱.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在色
色彩版
度学中,颜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桃红、金黄、翠绿、天蓝、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来表示颜色,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不如色度学的命名准确,名称也不统一。根据这些名称的共同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组。将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归纳为一组;明度、亮度、深浅度、明暗度、层次表示的归纳为一组;饱和度、鲜度、纯度、彩度、色正不正等表示的归纳为一组。这样的分组只是一种感觉,没有严格的定义,彼此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例如,色相不等于色光,明度也不等于亮度,饱和度也不等到于纯度、鲜度、深浅度。但是在判断颜色时,它们也是三个变数,大致能和色度学中三个变数相对应。主波长对应于色相。人们常说的红色就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红色在色度图上也只是一个区域,人们绝不会把500nm的单色光称为红色。色度学中的亮度对应于明度、亮度、主观亮度、明亮度、明暗度和层次等,在相同的背景上,亮度小的颜色一般总是比亮度大的颜色显得暗些。色度学中的纯度对应于饱和度、鲜度、彩度、纯度等。
心理颜色视觉的名称,虽然和色度学中的几个物理量相对应,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例如,色度学中的纯度分为刺激纯和色度纯两种。认为白光的纯度为零,一切单色光的纯度(不分刺激纯或色度纯)均为1。色度纯的定义为,色光中所含单色光的比例,表示某颜色与某中性色或白光的接近程度,但是,心理颜色视觉在分辨色光与中性色的区别时,却认为各个单色光的纯度并不是一样的。同样的单色光,黄、绿和白光的差别不大,红、蓝和白光的差别显著。所以在心理上认为,黄色光尽管也是单色光,但纯度却比蓝色光低些。这些心理上的颜色与白光的差别,通常称为饱和度,以区别于色度学上的纯度。心理上的亮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系到物体,另一种是不联系物体的亮度。例如通过一个小孔观察物体的表面,这时观察者看不见物体,无法联系物体来判断亮度,但它也与色度学中的亮度有差别,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光亮和色度学中的亮度分开,称它为明度。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因此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白色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黑也不能从其它颜色混合出来。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只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9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