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快10个月宝宝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导读:本文介绍了儿童心理健康的五条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自我意识强烈和意志健全。文章还指出,儿童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让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如下为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快10个月宝宝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智力要正常,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第二,他的情绪相对来讲是稳定的,协调的,一般状态下是有积极乐观的情绪,一般表现是乐观的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状态。第三方面,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乐于去跟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第四方面,这个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仅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也知道自己有一些缺点,也了解自己有兴趣特长,而且有符合实际的,对自己有一个发展的目标。第五方面,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来讲是相对比较开朗的,待人是坦诚的,能够去克服困难的,整个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第六方面,能有一定的适度的反应能力,当他突然遇到一些特殊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正确地对待现实的情况。 个人的观点,儿童心理健康就是能吃、能睡、能玩、活泼、合群。不要把大人的生活理念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以下是在网上摘录的,仅供借鉴。 儿童期是一个人性格、个性、思想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儿童往往身心发育的更加良好,也更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下面是五条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家有宝贝的父母不妨比照看看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1、情绪积极稳定
保持持续的快乐与积极的心境,是第一个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
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
2、智力正常
将智力纳入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智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关。
智力正常的孩子具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而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各种儿童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3、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孩子的性格和自我意识。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儿童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4、与人交往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还体现在与孩子社交范围相称的人际交往和谐。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5、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考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意志和行为的健全和协调。
心理健康的儿童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但总的说来,发展有限。
然而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2、快10个月宝宝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第10个月的孩子喜欢模仿着叫妈妈,也开始学迈步学走路了。喜欢东瞧瞧、西看看,好像在探索周围的环境。在玩的过程中,他还喜欢把小手放进带孔的玩具中,并把一件玩具装进另一件玩具中。
第10个月后的孩子在体格生长上,比以前慢一点,食欲也会稍下降一些,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不必担心。吃饭时,千万不要强喂硬塞,如硬让孩子吃会造成逆反心理,产生厌食情绪。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最喜欢模仿说话的时期,家长应抓住这一时期多进行语言教育。父母此时要对宝宝多说话,内容是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短语。如周围亲人、食物、玩具的名称和日常生活动作等用语。注意不要教孩子儿语,要用正规的语言教他,当宝宝用手势指点要东西时,尽量教他发音,用语言代替手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心理上愉悦健康的孩子学东西就快。
3、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
个人的观点,儿童心理健康就是能吃、能睡、能玩、活泼、合群。不要把大人的生活理念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以下是在网上摘录的,仅供借鉴。
儿童期是一个人性格、个性、思想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儿童往往身心发育的更加良好,也更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下面是五条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家有宝贝的父母不妨比照看看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1、情绪积极稳定
保持持续的快乐与积极的心境,是第一个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
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
2、智力正常
将智力纳入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智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关。
智力正常的孩子具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而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各种儿童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3、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孩子的性格和自我意识。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儿童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4、与人交往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还体现在与孩子社交范围相称的人际交往和谐。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5、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考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意志和行为的健全和协调。
心理健康的儿童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但总的说来,发展有限。
然而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4、三到四岁幼儿 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心理特点的表现有哪些
在家里会对照顾人的依附,只有照顾人在他身边就会觉得安全。在幼儿园就有一个人际交往的问题,善于交往的孩子,不会孤独很愿意读幼儿园,他会从同伴中找到安全感,那么相反不善交往的就会孤独,会惦记自己原生家庭的照顾人,乃至到最后不愿去幼儿园。人的交往能力个人认为是天生的,后天培养只是一小部分,你把一群同年龄的孩子放在一起,很快有一些就会就会忘在一起,有些就不会只会一个人独善其身。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小就要教孩子学会团队合作,并且设法学会做团队领袖。
5、学龄前儿童的共同性格
①活泼好动。幼儿总是不停地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幼儿好动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儿童形成勤快、好劳动的良好品质。
②好奇、好问。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儿童喜欢提问。
③易冲动、自制力差。这是幼儿性格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千万不要错过0-3岁早期开发的机会易受外界情景或他人的影响而情绪激动。行为变化,或者因为自己主观情绪或兴趣的左右而行为冲动。幼儿心理与行为受外界刺激和自身主观情绪的支配性很大,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幼儿又具有坦率、诚实的性格特征。他们的情绪、思想比较外露,喜怒形于色。对人真诚,不虚伪。
④易受暗示,模仿性强。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幼儿的秘方性很强。他们很喜欢模仿别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
6、幼儿心理学是什么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
6、7岁)儿童辛苦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主要有:动机、心理过程、个性、行为。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因素、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事故只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左右主要有两个方面: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教育和环境因素:主要指身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有以下两点:
1: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比如
家庭(家庭文化气氛,经济状况,是否单亲,父母自身教养、幼儿园和社会机构、电视等各种媒体)
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遗传、生理成熟及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外,还有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总的来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幼儿活动: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是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活动。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2: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有助于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合适的环境
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意义:1:幼儿心理学为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3: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幼师生这样学习幼儿心理学:1: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幼儿心理学的重要辅助方法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幼儿心理的一般特征: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想有意性发展
4:幼儿情感有易变、外露开始想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性发展
1~3岁左右的孩子心理发展有何特点:1学会自由走路、2开始使用工具3会说话4想象开始萌芽、5出现思维6独立性开始出现
孩子在什么阶段动作逐渐发展完善1~3岁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好学好问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行
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点
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1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2注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证
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是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信息,调整自己行为2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重要意义3注意对幼儿坚持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幼儿注意的主要特征: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规律:1注意的选择性2兴趣3记忆理解能力
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2:活动的游戏化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幼儿注意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中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就叫注意的分配,如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条件
幼儿注意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站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以下是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几点: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的转移能力差
5: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7、如何判断婴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
怎样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如何理解儿童的心理?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这是家长必须了解的。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些阐述。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37393565好相处。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