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何进行学生心理疏导
导读:本文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会学、乐学、善于学习。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能够面对升学、就业等强大的心理压力。如下为有关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将影响到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可能会因为喜欢上一位教师的课,而爱上这位老师所上的那门课程。同样也会因为厌烦上一位教师的课,而影响他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创设轻松愉快的课程教学气氛,除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关心学生,做知识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有想法,愿意说给老师听;上课有听不懂或理解不深的地方,敢于提问;有不同想法学生,也能积极的提出。教师不能用压制的办法来管理学生,否则会造成师生之间隔阂。教师讲课再详细,学生就是不配合,形成教师说是对的就是对的,教师说的错的就是错的。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
二、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苏霍梅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率,减少课程教学中的“只管听”。如果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老是得不到老师的注意,他就会渐渐减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位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他会渐渐产生自卑感,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怎么会有上进心,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同样,一位学生感觉老师很欣赏他,他会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力表现自己,他的思维一定很活跃,有很强的自信心,很高的学习效率。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力等等。“好极了”“就这样!”“我以你为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真不错!真有你的”“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们应该毫不悭吝的献给学生。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表现自我的机会,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善学、乐学。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用脑,提高记忆力的办法,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介绍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会学、乐学、善于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2、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阻塞现象,或心理失衡,失调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目前,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性格的个性化都很强,但其面临的社会却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快节奏、多变化的社会,这对初识社会的中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这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中学阶段学生必须面对升学、就业、人际关系等强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极多,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主要表现为:(1)认知障碍。如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思想教育不理解或对学科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形成的应付心理或厌倦心理等。(2)情绪障碍。如学生因老师表扬或批评而形成的骄傲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碍。如孤僻心理、抑郁心理、狂妄心理等。(4)人际交往障碍。如早恋心理、嫉妒心理、怀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个体身上,上述心理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几种障碍交织在一起。
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必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经验。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学生遇到挫折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平等地交流使学生能与教师作详细倾诉,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当某学生因不能以优异的成绩来满足自尊心时,教师可以创造一事实上的条件,使其在另外的技能活动方面取得好成绩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打击时,引导学生将不愉快的事情置之脑后,从不和谐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潇洒地生活。
三、运用激励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实现新的心理平衡。
激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激励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敏锐的洞察力、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仅就激励的技巧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学生的优点;有效地与被激励者沟通,找出与被激励者共同的信念;容忍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激励法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关键,其根本措施就是唤起学生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往,创造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运用突破法促使学生建立起新的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心理机制。
某生因连续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经过一番努力也未见起色,情绪低落,自叹自己脑子笨,奋斗也没用,肯定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失败者,想放弃学习努力。这种自卑情绪是对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的消极防御,如固定下来,就会严重制约他一生的健康成长。此时,教师及时与他一起讨论,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明确指出其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树立信心,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找出失败的根源,重扬前进的风帆。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从长期的失败阴影中突破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去挑战、去争取新的成功,这就是清除心理障碍的突破法。
当然,中学生的心理疏导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作为负责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一是要在学生心理障碍出现之前进行及时疏导;二是不仅要消除外部诱因,更重要的是控制内部的、促使潜在的心理障碍变为现实的因素;三是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心理疏导,对那些无极端的表现形式,不易觉察的心理障碍要消除在萌芽状态。
3、怎样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狠抓起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命化
生命化教学是指教师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客观世界的关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加以张扬。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七年级数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主题,并开展数学探究。因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样的,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导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总之,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4、女生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会有出路吗?
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们专业还是有前途的,历届就业情况都还不错。 我们的专业课还是要求比较高的,有难度。特别是考研,需要数1,专业课也难的很。需要数学好是肯定的。计算机也要懂些,因为我们也和计算机打交道。 我们系对个子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学工科的女生需要更努力些,尽早把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过掉。好好学才是王道!
5、怎么让女生消除戒备心理?
很容易啊!
男生怪怪的女生就会神经兮兮的咯~
你就和她像以前那么正常就好了@~
你就当没有跟她表白一样啊!主动和她说话但也不能太热情咯哦~不过细小的关心是很打动人的哦~@
呵呵,加油哈!
如果你聪明,尺度就很好把握的!
可惜我不是男的,别想亲身经历你这样的事了
其实蛮好玩的,你不需要太烦恼!~
6、面试问题 教师偏心学生你怎么办
首先,为人师表理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但是老师如果对某位学生偏爱,只能说明那位老师处事方式有待改进,另一方面,可能那位学生各方面比较优秀,这时我们该想的应该是我自己是否做得还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而不是嫉妒那个同学,同时,如果老师做得实在不利于我们学生的共同学习,那么应该用合理的方式与老师沟通
7、如何调节学生的嫉妒心理
一、正面引导,力戒急躁。用由事入理的说教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存有嫉妒心理对个人成长进步的危害,指出克服和纠正的方法。对于几次教育效果甚微的应耐心等待,力戒急躁情绪,不搞“毕其功为一役”。经班主任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有嫉妒心理的学生是会逐渐克服这种不良个性的。
二、扬长避短的激励法。一般有嫉妒心理的学生,都是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利用他们的长处,激励他们发扬长处,赶超在各方面比自己强的同学,使他们步入先进行列,用自我约束行为,有效纠正嫉妒心理上的偏见性。
三、用班集体的的群体荣誉感培养有嫉妒心学生的向心心理。依靠班集体成员的群体合力,对于矫正嫉妒心理强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自激、互勉的重要作用。
四、性格相近同学的比照方法。任何嫉妒心强的学生,总会有自己的“知音”或“好友”,尽管在“嫉”字上有相同之处,但在为人处事的表现上,却是不同的。教育性格相近的学生主动去帮助嫉妒心强的学生,最有说服力,使之对改变这种个性,具有同感和较强的紧迫感。
五、学校与家庭和班主任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班主任认为,学生嫉妒心理强,有碍同学间的团结,不利于学生个人的群体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极为不利的。但有的家长只护着学生的短处,缺乏对自己孩子的全面分析,片面认为自己的孩子嫉妒超过自己的同学是应该的,无形中起了反激励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对家长说明学生存有“嫉妒”、“讥讽”心理言行,是一种非集体主义的自私心理的表现;另一方面启发家长与自己共同教育学生具有“集体观念”、“从众意识”和同学间相互学习和相互正面鼓励的思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对学生弱点形成共识,用统一的思想观点共同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方法,是非常有益和奏效的。
总之,对存有嫉妒心理学生的教育,既要重视具体情况的全面分析,又要注重多方面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使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向从众性的心态和“亲师友”、“慎自己”的方面转化。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