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你了解敏感期儿童的心理吗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01 09:18:07

导读:本文讲述了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以及人类的年龄阶段和性格变化的相关内容。文章分别从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初期、成年中期和成年后期八个阶段,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心理特点和行为体现,简单剖析了心理反应。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敏感期儿童的心理,包括感知觉发展敏感期、书写敏感期和社会规范敏感期等,以及如何对待敏感期儿童。如下为有关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内容分析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敏感期儿童的心理你了解吗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内容分析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

1、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内容分析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

我想你的老师是想让你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分析下自己的成长:

婴儿前期(0 ~ 2 )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婴儿后期(2 ~ 4 )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羞耻感;

幼儿期 (3 ~ 6 )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童年期 (6 ~11)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青少年期(12~18)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成年初期(18~25)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成年中期(25~50)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成年后期(50岁以后)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根据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结合自己谈谈这一时期的行为体现,简单剖析自己的心理反应我想就可以了。

2、敏感期儿童的心理你了解吗

2、敏感期儿童的心理你了解吗

小宝宝的心理其实是很奥妙的,想要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宝宝,那么就需要去了解宝宝不同的敏感时期!

儿童的心理敏感期包括感知觉发展敏感期(0-6岁)、书写敏感期(3。5-5岁)和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儿童出生头两年,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如果儿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会顺延。怎样对待敏感期儿童呢?幼教专家尤卫华日前在“教,先从家开始”亲子大课堂上指出:敏感期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应当做到三个“多一点”———

学习多一点,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

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一点,家长每个星期都应该跟孩子谈话两次,每次半小时即可。这样的谈心不是家长板着面孔硬邦邦地说话,而是与孩子坐在一起,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另外还要陪孩子玩,让其感受到玩耍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在这些过程中,家长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观察到孩子的心理。

尊重多一点。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个体,有无限潜能。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顺应其自我健康发展。

在感知觉发展敏感期,孩子会充满探索欲望。极想把东西放入嘴里、玩水玩泥巴等行为,让很多家长头疼。家长时常抱怨:“说了多少次不要这样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尤卫华说,这种处理方式不可取,对于孩子的感知欲要进行鼓励而不是制止。只要不具危险性、不侵犯他人,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为孩子准备各式各样的工具,带他(她)去大自然中感受、观察,为其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只疏不堵”才有利于孩子的兴趣发展。

同样,在孩子的书写敏感期,为其提供纸笔、颜料,任其涂鸦。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的创造发现,还要不吝啬对其的赞美。当然,在此期间,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画笔颜料等,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需要让其做到有规矩、遵守规范,不能让其痴迷于物质追求中。当孩子哭闹着索要某件玩具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其需求。“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长期下去会让其觉得东西是哭闹换来的,渐渐形成不劳而获的概念。”尤卫华说,家长可以让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具有教育意义,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干家务来挣零花钱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倒了垃圾才能分到大苹果等等,逐渐树立起孩子对公平意识、待人接物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3、人类的年龄阶段分为几种?性格会有怎么样的改变?

3、人类的年龄阶段分为几种?性格会有怎么样的改变?

人的心理发展表现出若干个连续的阶段,由于研究者们的划分标准不同,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区分也不一致。我国学者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综合主导活动、智力和个性特征,将个体划分为如下阶段:①乳儿期(0一1岁);⑦婴儿期(1岁一3岁);③幼儿期(3岁一

6、7岁);④童年期(

6、7岁一

11、12岁);⑤少年期(

11、12岁一

14、15岁);⑥青年期(

14、,15岁一25岁);⑦成年期(25岁一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

由于上述各阶段与人的年龄相联系,因而被称之为年龄阶段。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例如,儿童的思维在童年期之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而进入童年期后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普遍具有的,所以说是一般的特征;它是作为有代表性的东西表明该年龄阶段多数儿童特色的,所以说是典型特点;它也是足以区别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该阶段标志的,所以说是本质的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其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现为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多数儿童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稳定的。但心理年龄特征不是绝对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条件的优化,现代的儿童在心理年龄特征中的一些方面变得“早熟”。而且,由于社会教育条件的差异,某些个体心理年龄特征上会有所变异、加速或延缓。

心理发展的规律、年龄阶段及其特征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都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要遵循量力性原则。由于心理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征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因而要抓好各个阶段间的联系与过渡;由于心理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因而教学工作在注意共同性的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

4、幼儿心理学是什么

4、幼儿心理学是什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2012WENKU5

期末作业考核

《幼儿心理学》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一个人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地看问题,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并能从多方面去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本质。

2.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够清楚的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3.绝对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4.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比如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惩罚方式、学习次数、活动方式等方面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

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6.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幼儿判断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①判断的形式由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

幼儿的判断以直接判断为主。3—4岁幼儿基本倾向于根据知觉特征进行判断。因为这个年龄的幼儿常常受到知觉线索的影响,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这些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2(一)想象

5、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心理特征有什么不同

5、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心理特征有什么不同

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理论:

1、0岁至1岁,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内心良好感受,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不良情绪,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主义。

2、1至3岁,自我满足的羞耻和怀疑,将训练,自我训练,可以做出决定,积极和严格,自信,关心自我,空虚。

3、3至5岁,积极内疚,快乐,快乐,主动,方向,目的,对自己深刻的思考目标和成就感到内疚。

4、5至12岁,勤于自卑,能够被生产工作所吸引,以完成工作为荣,不适合感情和自卑,无法完成任务。

5、12至20岁,身份对内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了模棱两可的角色,没有固定的标准。

6、20至24岁,亲密,与寂寞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受,避免亲密,冷漠。

7、24-65岁,繁殖,停滞,投资人的能力,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人际关系。

8、65岁以后自我整合令人失望,秩序感和意义,害怕死亡,对生活和生活中曾经或未曾发生过的事情感到痛苦和失望。

扩展资料: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结合。它具有渐成说的特征: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引自Evens,1967,P。294)。

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其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与这八个阶段密切相连的。人的发展历经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

核心任务处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婴儿期时的最优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

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理特征

6、幼儿心理学包括的年龄段是多少?以及幼儿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6、幼儿心理学包括的年龄段是多少?以及幼儿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

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2390.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