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魅力,中小学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特征是什么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1-15 01:18:07

导读:本文讨论了教师的魅力形成需要多种条件,包括情感陶冶、审美能力和创造性。小编强调,教师要增强自己的魅力,就要特别注意情感的陶冶、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信赖学生并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还需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创造性,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如下为有关教师的魅力是什么,中小学优秀教师应具备有什么特征?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教师的魅力是什么

1、教师的魅力是什么

教师魅力的形成 教师魅力的形成需要多种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在教师自身,在教师的素质。教师魅力的形成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般的素质以外,还对教师的情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教师魅力的创造本性决定的。教师要增强自己的魅力,就要特别注意情感的陶冶、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

首先,要陶冶情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魅力教师.从根本上说,需要有一颗信任人、热爱人的心。教师从事创造性

工作的情感,集中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情感上。

日本学者高濑常男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熟悉类,指教师摆脱了刚刚接管新班时体验到的那种暂时的不安和紧张感,对学生产生了一种熟悉感,师生感情的距离拉近了;2.和睦类,指教师内心世界里所产生的师生之间的和谐感,教师感受到受学生仰慕,学生在与自己合作.学生则感受到在受到教师的关心;8.理解类,指教师能对学生的言行心领神会,由此产生出因理解学生而感到喜悦的体验;4.信赖类,指师生相互信赖的情感体验,教师信赖学生成长的力量,同时学生也信赖教师,相信他是人生最亲密和可靠的朋友;5.睿智类,指教师产生了使命感与充实感.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体验到了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情感享受,得到了一种人生自我实现的情 感高峰体验。

与此相关的学生的情感种类是:1.接近感,即对教师感到放心,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拉近了;2.安定感,即仰慕教师,心目中有了教师的良好形象;3.共鸣感,即被感动、感化,内心激荡着感情的浪花:4.信赖感,即对教师充满信任和感激之情;5.觉悟与决心.即把情感升华为动力和志向.产生了学习的决心和干劲。

这里的师生情感种类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递升的等级.他们构成了师生情感发展的模式。这一研究既揭示了教师情感发生、发展的过程,又揭示了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对应、共鸣关系,对于教师认识和把握、陶冶和修炼教育创造过程中的情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其次,要提高审美能力。教育活动是平凡的,但具有审美能力的教育家或教师却善于从平凡的教育活动中发现美,于细微处观察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善于从儿童的世界里发现美,善于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理解和感受儿童世界的音乐(首先是其中光明愉快的曲调),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许多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艺术。对于一般教师来讲.要想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也必须学会从平凡的教育活动中发现美,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锻炼自己,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便是研究艺术。教师既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家身上,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作品上。这样研究艺术“可以启发教师懂得他们能赖以确立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行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进入人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的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

第三,要培养创造性。美国创造性研究专家史密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有创造性的教师具有如下特点:1.善于创设教育情境,对教育的情境与气氛有驾驭能力;2,善于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3.不仅授予学生知识,而且授予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进行教学。

史密斯还进一步发现,教师要获得上述特质,一般要经历下转变:1.从一成不变地、死板地制订方案,逐步变为制订有灵活余地的方案;2.从重视闭合的思考过程,变为重视开放的思考过程;3.从注意全班的一致性,变为重视个性及其开发方法;4.不仅在艺术课中培养创造性,而且在全部课程中发展创造性;5.不是把创造性看作才能,而是把它看成如果有适当的条件,就可以使它发挥出来的天生能力;6.不是把有创造性的学生看成问题学生,而是看成有希望的学生;7.从把学生的作业作为最终的成绩来评价,变为把它看作是需要掌握的东西;8.从教师独自制订学习计划,变为和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9.从重视外部动机,变为更重视体现内在价值的内在动机;10.从支配学生,变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11.从强行压制,变为更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

我们认为,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造的意识或态度,二是创造的能力。史密斯对教师创造性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创造能力方面。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教师来说,创造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创造意识或态度更为重要。

教师的创造意识或态度是一种探索新的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的强烈向往和内心冲动,它是以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儿童的热爱以及对自身能力的信任为基础的,它在教师的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而要实现这种教学,教师就得时时抱有同艺术家的创造态度一样的态度”。⑥如果教师能真正以创造的意识和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那他的教学就会跳出简单的周而复始的流程循环,而进入一种马克斯.范梅南称之为“即席创作”的智慧课堂,学生们定会在这样的教学中充分感受到教师的魅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魅力的形成,教师素质的提高固然十分重要,但还不够,教师应当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升华教育艺术。

2、中小学优秀教师应具备有什么特征?

2、中小学优秀教师应具备有什么特征?

第一,理想的教师应当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要有激情,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教师工作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想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第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位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自强,自信,不因一时的挫折而丧失自信。笔者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第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合作的基础上竞争”是现代社会一个显著特征。一位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太远。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第四,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第五,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个有心人。第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人,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第七,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作为一位理想的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教师整天只关心名次、分数,孩子们的身心怎能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们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第八,理想的教师是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

3、教师人格特征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有那些?

3、教师人格特征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有那些?

摘要: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能产生各种影响,概括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字:教师 心理健康 影响学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成你去101学习辅导答疑网问问,最近一个月正在搞活动,赠送金币免费解答,那里都是老师在线解答疑难问题滴!

4、1。教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还有哪些特质

4、1。教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还有哪些特质

1。教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还要有哪些特质?

答:

首先、要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要乐业,这一点也很重要。

其次,健康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生满意,喜欢听!专家认为要具备:师德、人品及个人的修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及为人处事能力;爱心与责任心。

5、如何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5、如何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职业的本职属性是育人。古往今来,社会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要求“师者、人之模范也”;要求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社会评价尺度对教师要求很严,社会对教师期望值很高。除了社会的压力,教师还面对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自我发展和家庭生活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容易生气、愤怒,感情用事,对于这种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加以调控,它就会像无情的洪水一般冲破理智的闸门,做出有背于师德和法律的后悔事来。 如何缓解教师的不良情绪?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尤为重要。 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工作几乎占居了我们生活的二分之一。生活幸不幸福与工作是否幸福息息相关。教师群体的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状态。排解工作压力一是树立我工作,我快乐的积极心态。境由心生,其实工作的成败,很多意义上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视工作为享受,那么我们就会努力去享受,然后努力去工作,取得满意的结果,从中又得到成就感,获得另一种快乐,于是便成了良性循环。二是学会寻找工作中的乐趣。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特点,做每一行也都有不同的快乐。如果是一个医生,就会有帮人解除痛苦的快乐。如果是一个音乐家,就会有被人们欣赏的快乐。教师的快乐就是和学生打交道,我们的快乐就是要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从家长和学生那里感受到做教师的快乐。我们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搜寻乐趣,找寻到自己工作中独特的乐趣。 学会与同事和睦相处。好的工作环境对教师有效缓解心理压力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除了课上课下和学生打交道外,还需要和同事之间交流思想、心得、探讨教学方法。同事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促进教学提高的有效手段,也是排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和同事和睦相处,共同进步。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严于律

己、宽以待人,三是学会化解同事间的矛盾。 要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人生旅途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利。我们的工作经常也会遇到让我们心理不平衡的事情。但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教师应当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一是要学会合理宣泄,二是学会自我放松,三是要学会自我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自己机会终究会有,是金子总会要发光。 教师自身缓解压力的方式很多,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生活的美好就一定会在前方等着你。

6、教师的认知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6、教师的认知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上。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

(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手段一方面是由人类智慧结晶的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其次教师必须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传递人类文化的精华。再则其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完善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都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7、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7、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许多学者认为,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进而促进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师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因而与其事业成就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只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果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会产生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此外,教师心理健康还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因为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体发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教师是人,既然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失衡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教师一旦患有心理疾病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教育事业不利。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而且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水平,即人在面临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态势下运作的综合体现。也有学者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得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可见,

心理健康的说法多样,但基本上都强调了它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许多学者根据不同依据和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标准。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智力正常,胜任教学工作;

人格健全,情绪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面对现实,适应性强;

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热爱生活、热爱事业。

也有认为其标准是:

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心理健康应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特别是情绪健康,具体包括: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自己的专业;有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上进心、进取心;有同情心、宽容心、忍耐心;有感受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此外,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处于较高的水平,应该属于“严重病态、轻度失调、常态和很健康”四个等级中的常态和很健康两种,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处于第四等级,一般的教师起码要达到第三等级,也就是说,好教师的标准要高于心理健康的一般教师的标准。

从以上的各种标准和要求看出,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有的学者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等同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有的标准存在着把心理健康教师的标准与一个好教师的标准相混肴的现象,如勤于工作、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适应能力强等,这些其实是已被社会认同的好教师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教师,但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不能与好教师的标准相混肴。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除了应该与其他人群遵循同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标准外,应适当考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具体确立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认知能力;

二是情绪反应;

三是意志品质;四是人际关系;

五是人格结构;

六是自我意识。

8、如何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8、如何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则容易形成扭曲的价值观:狂热的拜金思想,浮躁、盲目追求,等价交换,金钱的奴婢,挥霍健康、透支生命。以及形成扭曲的人格:通过工作虐待自己,形成教师暴力、强迫型人格、偏执型人格。这些将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对教师身心产生不利影响,也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2。 要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社会支持系统,专家的处理,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助,提高教师自我调节的能力。除了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外,教师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十分重要。教师自身心理保健可以从认知调节、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调节、生活节奏调节、提高时间管理策略等方面入手认知重建是教师自我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与策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不良情绪或行为并不是由某一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识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因此,通过认知重建,教师对自己原有的某些不合理观念、态度进行重新评价桥正或调整,可以使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得以消除,从而保持心理平衡,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 太阳底下最崇高光辉的职业”,是从教师职业群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来言说的,并不是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和意义的完整诊释,也不是对教师个人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描述和承诺。和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职业一样,教育工作既是平凡的,又是重要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而应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自己,以一个从事这一职业的普通公民来看待自己,以宽阔的胸襟和开放的心态来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对个体生命而言,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它美好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认识、比较、取舍。教师职业与其他社会职业一样,平凡与伟大交织、艰辛与欢乐共有、付出与收获同在。许多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确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之一,这是因为他们体验到当教师不仅有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条件,而且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它充盈着自由的欢乐,内含着创造的幸福,给人带来内在的满足与尊严。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价值的实现。显然他们真实地看到了教师职业美好的一面,并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并不那么完美的一面。他们认为教师职业可以体现出社会价值与个人生命价值的统一,拥有幸福感。

9、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请问:心理咨询,有什么特征?

9、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请问:心理咨询,有什么特征?

心理咨询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咨询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共同特征一: 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咨询者与来访者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利用其专业技能及所创造的良好咨询气氛,来帮助人们学会以更好为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生活中的难题。

共同特征二 : 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从咨询的角度看,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生活,其中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内。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运用的有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

共同特征三 : 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确定目标,作出决定,解决难题。特殊的咨询还可提供有关职业,学业,疾病的康复,心理卫生,婚姻家庭,性问题,宗教和价值观的选择,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

10、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品质的区别

10、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品质的区别

心理素质是心里健康程度,,心里品质是指道德水平 1,所谓心理品质是指人们长期从事某一社会工作而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态模式和行为习惯等。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工作的国企职工其心理品质容易带有铁饭碗观念、无风险意识和传统观念下的‘住人翁”观念等习惯特征

2,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

从上可知,心理品质是后天形成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形成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3131.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