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什么,尊严和自尊心的区别是什么
导读:自尊是指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表现为自我价值评价和情感体验。自尊心理品质与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外在环境因素有关。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并注重正确的方向和人际尊重。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包括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积极情感体验。理解自尊的含义,有助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如下为有关自尊是什么?,尊严和自尊心有什么区别?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自尊是什么?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肯定— 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 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支点指自己突出的优胜和长处);二 要有正确的方向(培养个人的自尊,应当懂得把个人得自尊上升为集体,国家的自尊)
自尊的表现:
1。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2。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作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自尊这一特质表现出了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
(1)自尊始于知耻,有了羞耻心,人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
(2)有了羞耻心,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
(3)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
(4)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2、尊严和自尊心有什么区别?
首先,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如“我是个男孩““我两岁半了“等等;到了三四岁时,儿童能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如“我长得漂亮““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等。我们若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与之相应,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其中,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客观描述,如“我是个中学生“,而自尊则在这种描述的基础上还带有评价和情绪情感色彩,如“我是个优秀的中学生“。
其次,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一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有所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责备:“你这个人自尊心太强了。“他就是说,自尊太低了不好,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适中。可我们却认为,自尊只包括我们人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应该努力培养的。也就是说,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谓“死要面子“、“追求虚荣“、“盲目骄傲“等等,不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第三,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们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这些都是自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
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