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导读: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保持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热爱生活和工作、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和情绪、协调和控制情绪、学习、正义等特征。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认知功能、情绪积极饱满、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潜能充分发挥等六个方面。如下为有关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1。有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热爱生活和工作,能尽情适应和进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角色。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随遇而安,从不怨天尤人,从不觉得"生不逢时".
2。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情绪;充分了解和恰当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永远不自责.不自怨.不自卑,从不给自己创造心理危机;能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对人不卑不亢,富有自信心和安全感.
3。善于学习,富于正义,有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永葆青春活力,能认清挫折带来的有利效应,善于从失败中寻得成功之道;在不违背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特长,体现个性,奋发工作和诚实劳动;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基本要求,能经常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助人为乐.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忠于信仰则心境平和,追求不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奉公守法.多作贡献;对人同情。友善。信任。尊重。和解.从不制造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作为社会性的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与各种各样的人都要打交道.要互相产生良性影响.
5。保持完整和谐的人格.人格是个人心理品质的总和,包括理想。信念。性格。气质。能力。动机。兴趣。道德和人生观等.和谐就是要全面平衡地发展.避免性格脆弱。不稳定。极端的内向或外向各种心理缺陷。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已经从以前的生存标准向发展标准过渡了,主要包括以下六大方面:
认知清醒健全——认知功能优异:不仅能客观正确地认识他人,评价他人,对他人的长处优点不抹杀;而且能清醒全面地认识评价自己,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否认。有敏锐的感知,稳定的注意,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灵活的思维,流畅的语言。
情绪积极饱满——精神状态稳定振作:人的主导心境大部分时间是饱满的,是稳定振作的,体验到满意,欢愉的。即便产生沮丧等消极情绪,亦有短时间内化解的能力。
意志品质良好——意志坚强:有明显的自觉的行动,能代表意志,自主程度高。不屈从,盲从,独断等。也有明显果断性,善于抓住机遇,合理迅速作出决断,有坚持性,韧性。
个性完善同一——个性稳定,一致,健全:为人诚实,热情,富有同情心,不应冷酷,虚伪。要勤劳,富有首创精神。
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与人相容:在思想,情感,态度上很快与人沟通。为人热情宽厚,容易被人接纳。
潜能充分发挥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充分开发,利用自我的潜能。
至于你说的目前的这种感觉,在心理学里叫做“焦虑”,是每个正常的人都会有的,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要是你觉得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再找我具体咨询,我是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希望能帮到你。
3、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5、不脱离现实环境;
6、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4、心理健康是什么?
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这是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常常被问及的问题。然而这又是一个颇难一言以蔽之的问题。这里我们先介绍一种标准,而后将陆续介绍关于心理健康的不同界定。相信等你看得多了,就会对心理健康形成一个总体的把握。
1。正视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过多的幻想;对生活中各项问题、各种困难和矛盾,能以切实的方法去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处处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
2。了解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不但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及各方面条件,而且还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以及情绪与动机,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从而在求学、谋职或恋爱等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增加成功的机会。
3。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既对别人施与感情,也能欣赏并接受别人的感情,因而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与人相处积极的态度(如尊重、信任、喜悦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
4。情绪乐观
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乐观,常向光明处去看,不往黑暗处去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有烦恼能自行解脱。
5。自尊自制
心理健康的人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退缩畏惧;在行为上独立自主,既能有所为,又能有所不为,只要是好的就主动去做,只要是坏的就自我克制,纵有引诱也不为之所动。
6。乐于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并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工作对他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乐趣。
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正常 2。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3。和谐的人际关系 4。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5。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7。心理自控能力 8。健全的个性特征 9。自信心 10。心理耐受性 11。hui 抄袭
6、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7、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定义
目前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th),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②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③统
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④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⑤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⑥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一个概括: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④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⑤人格统一和调和;
⑥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⑦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⑧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而言的。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有一个不断修正、完善过程。
8、心理健康资料
如何获得好心情?
1、拿一张纸,一支笔,把你所能写出的漂亮、美好、幸福的词语写出来,渐渐
的,笑容就会在你的脸上浮现。
2、到外边看一看天空,追逐那白色的云朵,想象那蓝蓝的天。。。你的心胸就会开
阔多了。
二、心理保健:
1、不做过当事。大凡为人处事,宜于恰当适中,切莫做过当事。光明磊落,与人
为善,乐于助人,便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心安理得,心静神宁,有益身心。
反之,若做事失当,甚或胡作非为,终是理屈心亏,便觉心神不宁,焦虑不安,惶惶
不可终日,必然损害身心。
2、不求事事称意。“人生世间,自幼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事常多”
,因此不能苛求事事称意。需求过高,难以达到,使人悲观失望,甚或诱发疾病。因
而要善于提出合理的需求,当某些需求不能满足时,须自我开导,知足长乐,切勿自
寻烦恼。其实有些不足还可以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3、学会宽宏大量。宽宏大量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人的气量与性格、学识有关,也
可以通过学习、锻炼使之改善。方法是“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不与人
较”,即先学表情上的忍让与克制,然后做到心理上的宽容与谅解,时间一长,就会
变得宽宏大量,遇事看得惯,想得通,放得下,不与人斤斤计较。这是一种宝贵的经
验,值得学习借鉴。
4、善处逆境。人生在世,或多或少总会遭受挫折、失败与打击,因而必须善处逆
境,“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可以通过舒散、疏泄、排解等方法,如向亲友倾诉苦
闷,或尽情欣赏音乐,以尽快摆脱不良心情,解除心理压力,求得心理平衡。有志者
能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图强,在更高水平上求得心理平衡。如周文王被囚而写《易
经》;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编写《国
语》;孙子惨遭膑刑,著有《兵法》;司马迁辱受宫刑,撰写《史记》。这些历史人
物的确善处逆境,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升华”。
5、恬淡寡欲。保持思想安闲清静,愉快乐观,知足而少欲望,是历代公认的延年
良方,故《素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粗茶淡饭
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这首诗教导人们做
到志闲少欲,怡然自得,随遇而安,以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