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些关于少年心理,性格,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资料,关于九岁儿童心理特点是什么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17 17:48:06

导读:本文讨论了关于少年心理、性格、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资料。它指出,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于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习的一般特点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学习的外部活动到学习的内容,从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游戏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童年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童年期儿童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基本特征是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此外,童年期儿童新的思维结构形成,特点是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以及从单向帮助关系向双向帮助关系转变。童年期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独立性日益增长,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评价他人大于评价自己,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稳定性逐步提高。亲子关系的发展,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如下为有关想找些关于少年心理,性格,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资料,关于九岁儿童心理特点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想找些关于 少年心理、性格、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资料。

1、想找些关于 少年心理、性格、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资料。

1。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学习的一般特点: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学习兴趣的发展:(1)从学习的外部活动到学习的内容。

(2)从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3)游戏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

2。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⑴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⑵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⑶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小学儿童采用的记忆策略主要是复述和组织。

4。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5。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学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监控和调节。

6。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基本特征是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基本特点:⑴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⑵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⑶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瓣转折期(这个转折年龄在10左右,即小学四年级)。

7。童年期儿童新的思维结构形成,特点:⑴掌握守恒⑵思维具有可逆性⑶补偿关系认知(思维结构中的补偿关系认知是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纬度进行转换)⑷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①类别体系化②序列化)

8。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

单向帮助关系:(6―9岁)

双向帮助关系:(9―12岁)

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12岁以后)9。 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w 独立性日益增长

w 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评价他人 > 评价自己; 一分为二

w 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身体自我→活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w 稳定性逐步提高

w 总之,整个小学阶段自我评价发展的总趋势是:具体→抽象;外显行为→内部心理世界

10。亲子关系的发展: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

11。儿童欺负发生的原因:⑴“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⑵“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之所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⑶依恋理论则认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是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 你好!

简单说0-3岁是语言、归宿感、依附、习性综合定型期。所以古训:“3岁看7岁,7岁定终生”其他网友“YG秋的天空”都说清楚了。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2、关于九岁儿童心理特点是什么

2、关于九岁儿童心理特点是什么

9岁的孩子从本身找出来的长处不再能满足自己了,而是需要用别人的长处来自我装饰,具有荣誉感和竞争心理。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兴趣又从自我转向外界事物,这主要是缘于儿童交往的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和智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观、片面、孤立的了,而是形成了客观的、联系的认识体系。 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多使用引导、平等交流的方法与之交流,还可以适当的使用激将法。

3、三岁孩子有哪些心理特征啊?

3、三岁孩子有哪些心理特征啊?

过了三岁以后,孩子就希望与自己年龄相同的小朋友一道玩。而且到了四至五岁时,孩子就具有了强烈的成长欲望,想快些长大和有力量。所以孩子就想得到与自己的朋友一样的东西,并希望和小朋友一起话动。当着到比自己大

二、三岁的孩子时,就热切地盼望着“快点长成像他那样大吧”。由于孩子对朋友是如此感兴趣,所以即使是孩子不能独自长时间做的亊,只要和小朋友一起接受训练指导的话,就会互相激励,兴趣持续的时间就长。而且,就是在成人直接提醒孩子注意,而孩子却听不进去时,如果通过拿出孩子所崇拜的小朋友,“X X现在怎么样子了呢?”就会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动机,使孩子受到激励。孩子是艺术家“孩子是艺术家”,这是英国的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的遗言。孩子的画与我们普通成人的画相比,其生动性是无可比拟的,在我们成大中,有许多人如果不看着那个实物就画不出来。而孩子则不然,即使不着着实物,也会毫无顾忌地一笔画成。我们成人比起孩子来,一般大都为常识和形式所束缚,而且问题就在于我们成人往往是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常识性和形式主义的表现方法强加给孩子,以此去教孩子艺术。音乐也是如此。孩子是可以即兴作诗和作曲来唱歌的。即使简单的曲调,我们成人也是不能够做的。这不是由于害羞,而是因为我们成人的这种能力早就消失了。因此可以说,孩子是个艺术家。那种认为由我们去“教自己的孩子以艺术”的狂妄想法就是错误的。不是把孩子作为容器去注入“艺术”,而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使孩子已经具有的艺术能力得以茁壮成长,我认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4、9,10,11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4、9,10,11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11岁左右的儿童,他们出现了人生的第三次小叛逆的心里,很多事情,他们想自己决定,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朋友来了怎么招待,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等等。这个时候,和他们逆着来是不行的,可以用激将法,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要正常的引导,多沟通,善意的沟通,多肯定他们的想法,多引导他们去思考。

5、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心理特征有什么不同

5、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心理特征有什么不同

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理论:

1、0岁至1岁,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内心良好感受,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不良情绪,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主义。

2、1至3岁,自我满足的羞耻和怀疑,将训练,自我训练,可以做出决定,积极和严格,自信,关心自我,空虚。

3、3至5岁,积极内疚,快乐,快乐,主动,方向,目的,对自己深刻的思考目标和成就感到内疚。

4、5至12岁,勤于自卑,能够被生产工作所吸引,以完成工作为荣,不适合感情和自卑,无法完成任务。

5、12至20岁,身份对内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了模棱两可的角色,没有固定的标准。

6、20至24岁,亲密,与寂寞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受,避免亲密,冷漠。

7、24-65岁,繁殖,停滞,投资人的能力,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人际关系。

8、65岁以后自我整合令人失望,秩序感和意义,害怕死亡,对生活和生活中曾经或未曾发生过的事情感到痛苦和失望。

扩展资料: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结合。它具有渐成说的特征: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引自Evens,1967,P。294)。

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其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与这八个阶段密切相连的。人的发展历经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

核心任务处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婴儿期时的最优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

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理特征

6、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是出自哪里的?想用来做参考文献

6、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是出自哪里的?想用来做参考文献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特征

一、新生儿、乳儿、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0-3岁

(二)一般特点:

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

1、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的生活;

2、个体的心理现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由于新生儿已开始了与客观现实的直接接触,最初的心理活动才有了出现的可能。

3、新生儿一方面是软弱无力的,时时处处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料;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4、新生儿主要依靠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

新生儿存在若干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等。

新生儿大约两周时,出现条件反射,有了条件反射,心理现象的出现才真正成为可能。

乳儿:1个月到1岁

1、从吃奶过渡到断奶,逐步学会吃普通食物;

2、从躺卧状态、完全没有随意动作到可以用手操作物体和智力行走等随意动作;

3、从完全不能说话到过渡到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词,并与他人进行最简单的言语交流;

这一年里,作为人类的三大本质特点出现:直立行走、双手动作、言语

婴儿:0-3岁

1、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有了很好的发展;

2、言语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3、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4、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幼儿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3岁 到 6-7岁

(二)一般特征

1、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

2、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

幼儿还不能给出事物的抽象定义,而只能从表面特征和功能方面去认识事物。

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和言语的初步发展,其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这为儿童个人倾向的形成创造了最初的条件。

三、童年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

6、7岁到

11、12岁

(二)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与游戏相比,学习具有社会型、目的性、系统性和强制性;

2、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3、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四、少年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

11、12岁到

14、15岁

(二)一般特征

1、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加速器,身体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然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跟不上其生理发展的速度,这造就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并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

2、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五、青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

14、15岁 到

18、19岁

(二)一般特征:

1、生理和心理上已经达到基本成熟;

2、此阶段结束时个体已满18岁,可取的公民的资格;

3、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六、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

18、19岁 到 35岁

(二)一般特征:

1、开始摆脱那种肤浅的、表面的对外界及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意识成熟;在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已经确立;

2、在成年初期,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渐稳定。

3、到了成年初期的青年,开始学会深入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以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

4、成年初期表现出心理的两极性: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人际关系的两极性,在日记中表现出两极性,封闭性和开放性。

七、成年中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35-60岁

(二)一般特征:

1、身体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到中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变老,甚至意识到死亡的问题。

2、由于更年期的出现,健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3、中年人的智力发展表现出一些复杂的特点。

4、在这个时期,由于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中年人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更复杂。

八、成年晚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60岁 至 死亡

(二)一般特点

1、认知活动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2、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3、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化。

7、幼儿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是什么

7、幼儿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是什么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1、感知觉、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其感知觉正处在迅速的发展中。幼儿初期各种分析器的结构与机能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为感觉和知觉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自然物质基础。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幼儿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供了各种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因而促进了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其特点表现在: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在活动中发展;经验在幼儿知觉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大;词在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知觉的目的性逐渐加强。

幼儿的注意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无意注意高度发展;一方面有意注意能力开始形成。幼儿期由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从周围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日益增多,还从许多活动中发现很感兴趣的事物,它们以其本身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不自觉地对它们加以注意,这样使幼儿的无意注意达到了高度的发展。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及幼儿园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下,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形成。到学龄前,儿童已能自己设定目的任务,并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目的任务,初步形成有意注意能力。为儿童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思维的发展

幼儿生活范围扩大,见闻日广,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言语能力水平提高,这样使他们的思维有了新的发展。这时期的幼儿其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其思维特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即幼儿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对事物唯一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看法;刻板性,即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结果产生不合逻辑的推理,不可逆性,即对时间的理解只能顺推下去,不易逆转回来;转导推理,即他们从一个特定的事物推论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从不考虑一般;相对具体性,即幼儿是依赖表象进行思维,是形象思维,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8、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到底是怎么样的?

8、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到底是怎么样的?

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

1 好奇、好胜、片面的虚荣心理

2 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

3 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4 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

5 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

6 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青春期是一个很敏感的成长阶段,青少年朋友应该注意调节和平衡这一时期的许多心理误区. 我们应加强自身的社会文化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果自己有什么不良心理,发现后就应该拿出勇气和毅力来克服和摆脱,力求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9115.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