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当心理医生,从小该如何着手,孩子拒绝心理疏导怎么办
导读:本文讲述了如何帮助孩子成为心理医生,包括如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如何在家庭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心理医生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判断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和较深刻的推理出各种心理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些能力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改变教育方法来培养。帮助孩子成为心理医生需要长期的生活培养和个人的意愿。如下为有关孩子想当心理医生,从小该如何着手,孩子拒绝心理疏导怎么办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孩子想当心理医生,从小该如何着手
本人是个业余的心理医生。但是一般性心理问题我都能很好排解。
作为一个心理医生需要有对环境特征、人的行为和心理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快速判断出环境对人的具体影响;快速感知出人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较深刻的推理出各种心理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心理医生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需要丛生活当中长期的培养才能建立并提高这些能力。
作为小孩有做心理医生的愿望。首先要观察这个孩子思维能力是否强大。因为这是一个关键。思维能力是有遗传和先天的,但后天也是可以提高,但先天思维能力强更加适合从事心理医生的职业。反之则困难重重。平时小孩爱思考问题,有问不完的为什么,经常有奇怪的想法,认同自己的想法等等,这些现象出现频繁说明小孩的先天思维能力较强。反之较弱。
孩子年纪小时不推荐去看专业类的书籍,这样会限制孩子自身的思想开发。心理学是哲学分支出来的学科。是一门较深奥的学科,因为学习这个学科其特点是所有工作都是在大脑中进行。所以需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方能承载。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着手的关键。从生活中进行培养,大人用引导式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孩子有一个问题需要大人帮助解答。此时不能将答案全碗倒出,通过给予提示,让孩子自行思考来给出最终的结果。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不能盲目强加孩子一些人生观念和生活观念,给予孩子引导,使用自行建立。
在此也只能说个大概,如有具体问题可以与我发信息。
2、孩子拒绝心理疏导怎么办
1。让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正是建立自身价值观 家长应该首先明白没有哪一种价值标准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应该尊重孩子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自己觉得不对也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因为这个时期已经不在是儿童期那样孩子对家长有一种崇拜意识,自己应该尽可能的告诉孩子有哪些人持有哪些价值准则,这些人又处于怎样的环境,在告诉他自己所持有观点,至于他应该怎么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解决。
2。观察孩子和自己的沟通方式 身为父母的,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保持冷静 。孩子叛逆,成人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才进行沟通。
3。改变教育方法 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4。尊重和信任孩子 只要我们尊重和信任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平视他们的叛逆行为,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因此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3、启动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计划怎么写?
楼主你好:
应该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倾听别人的心声。
2、及时做好笔记、谈话记录。
二、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
四、从实用出发,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喜欢写小练笔和日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4、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
5、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6、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作为班主任,要观察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观察孩子的性格是否开朗,是否活泼主动,好奇心强;跟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同学关系好;是非观念、自觉性、是否强;学习欲望强烈与否,面部表情愉悦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于交友不孤独等。来观察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工作;情绪乐观、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能认识自我。
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我们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心理个案。家长更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
4、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问题
主要方法如下: 意志力培养、沟通与交流、自信心的培养、都是通过间接的方法缓解孩子的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1、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2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3、 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