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和赞许会产生奇迹是心理学的什么效应,心理学里的晕轮效应具体是什么意思?
导读:本文介绍了心理学中的两个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和晕轮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得到相应的评价以后会促使个体下意识地去实现它;晕轮效应则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即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这两种现象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正确理解和发挥其作用。如下为有关期望和赞许会产生奇迹是心理学的什么效应,心理学里的晕轮效应具体是什么意思?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期望和赞许会产生奇迹是心理学的什么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
最初源自希腊神话中古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爱上自己所塑造的雕像,然后雕像竟然变成了活人的故事。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同事真验证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寓意。当他拿着一份针对一群学生的智力测验资料故作郑重地对老师说:“这些孩子都是百年难遇的天才、新近开放的花朵。”然后便离开了。八个月以后,当罗森塔尔再次返回学校时,发现他选中那群孩子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果然成了十分优秀的尖子生,而且个性开朗,与老师相处格外融洽。他的预言实现了。于是,罗森塔尔就以那个故事中国王的名字为名,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但后人为了记住这次著名实验中他的贡献,也将其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自验预言效应”。也就是说,当得到相应的评价以后会促使个体下意识地去实现它。
至于楼下所说的霍桑效应,是管理心理学中著名“霍桑实验”的产物。这与皮格马利翁效应还是有区别的。霍桑效应的特点在于,只要被关注就会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本身可能并不给予有价值倾向性的评价。
2、心理学里的晕轮效应具体是什么意思?
晕轮效应
1。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光环效应也可以称为“一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狄恩设计了一个实验: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一般,有的很差;然后,让被试者用与魅力无关的词语评价这些人。结果发现,有魅力者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高,无魅力者各项评分都低。这个由认知特征泛化、推及其它方面的现象,叫轮晕效应,或“光环效应”。以貌取人便是对初识者的光环效应。
用摄影的术语,又可以将之称为光晕效应。“光晕”是一个摄影名词。凡懂得摄影知识的人都知道,摄影成像是光线在底片的乳剂层上感光造成的。当光线过于强烈时,它不仅会射进乳剂层,而且会穿过乳剂到达片基反射回来,造成乳剂层的二次光。这样,在象的周围就会出现一圈月晕一样的像影,这被称之为光晕现象。
光晕现象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全局、准确的认知,使人们对影像的本来面目发生模糊感。心里研究表明,人的心里活动中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如人们常说的“见其一点,不及其余”。于是,心理学家便将这种对人对事的较强印象所起的作用称为光晕效应。
晕轮效应能成就人,也能欺骗人,应正确把我晕轮效应,发挥其积极方面,防止其负面作用,克服社会知觉中产生的偏见。
2。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并由此得出整体印象。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其特点即以偏概全,在对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有严重情感倾向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晕轮效应的实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第三,它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3、提出操作性条件发射的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是谁
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1990年8月18日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著有《沃尔登第二》(Walden Two,意译为《桃源二村》)、《超越自由与尊严》(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言语行为》等。
4、请教心理学论述题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学过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心理学的各主要流派所形成的研究方法在历史上都有其特定的影响、作用和局限性。用客观的、发展的观点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化过程进行回顾和比较,对于分析、评价和改进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提高研究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心理学家们正重新思考如何建构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预测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引入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查普林(James
P。Chaplin)曾指出:“任何科学发现或概念的有效性取决于达到该发现或概念所采取的程序的有效性”。虽然这个定义只是特指操作主义而言的,但它的确坦诚地表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对科学发展,其中也包括了心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史在实质上就是科学方法论的演化史。所谓方法论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究工作的模式,托马斯·库恩(
T。
S。Kuhn)称其为“范式”。因此,“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进展,几乎都伴随有研究方法的重要进展;反之研究方法的每次发展又总是使人类对自然规律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化一步。”科学的发展和体系的形成就是在新旧方法论的交替和进化中实现的,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也同样如此。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以来,一直是以实验科学作为其特征和标志的。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百多年中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而达到了目前这样的水平。由于研究的方法论指导对于心理科学的实践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而很有必要对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关方法论的问题进行回顾、比较和探讨。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科学心理学所沿用的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自我观察法——一种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
2.实用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思想;
3.以操作主义和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和场论
5.以信息论作为主要方法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
6.以整体论作为主要方法论指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当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化。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意识到行为,又回到了意识,似乎转了个大圈子。但是,通过这一循环过程,研究的方法论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冯特的自我观察报告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冯特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并没有错,但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只能依赖被试的自我观察这种原始的方法,显然缺乏科学的依据,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给心理科学留下的一大笔财富,即它的研究方法、仪器、测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学家们还有不少人在使用着,行为主义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我们教科书里广泛引用的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心理过程的方面;而有关个性心理和个体心理与发展的研究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王国。从这个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的。纵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确定的目标,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是“欲速则不达”。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研究的技术手段,若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研究的目标、对象和范围,甚至在指导思想上“以偏盖全”、“以点代面”的话,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时至今日,心理学的学派之争已基本结束。心理学对基本的感觉研究似乎已经有了较一致的结论:有关知觉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而记忆和思维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探索;至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发展看来困难更多一些,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情绪心理学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着研究,从认知、生理、发展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开人类情绪这个复杂之迷。关于动机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尔的驱动递减论、勒温的场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海德、凯利以及维纳的归因理论等主要流派所占领。
5、心理效应的研究发现是哪位心理学家先发现的? 或者是哪位心理学家研究的最多。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短,过程长。最早从哲学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是在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造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开始作为一门搁在社会和自然科学中间的科学学科。然后引入美国进入长期的发展。因为心理学是一门刚分离出来的学科,而且涉及领域较多,所以当时出现了很多学派林立,纷争四起的局面。这时出现有很多心理学家,在我印象当中最重要的最影响深刻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和荣格的人格发展心理学。 知觉恒常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 恒常性的种类: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例如远处的一个人向你走近时,他在你视网膜中的图像会越来越大,但你感知到他的身材却没有什么变化), 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例如绿色的东西无论在红光条件下还是绿光条件下或者白光条件下,你眼中的它都是绿色的)。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
周围的世界在不停的变化,他向我们的知觉系统输送的刺激信息也在不停的改变。我们看到的事物有时离我们近,有时离我们远;有时在我们正前方,有时在我们两侧;有时在阳光下,有时又处于阴影中。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知觉恒常性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对事物的正确知觉。
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征,它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
6、求一本心理学书。里面讲的是面部微表情和身体微动作的知识。
保罗·艾克曼《心理学家的面相术:解读情绪码》
《识破谎言——如何识破政界、军界、商界及婚姻中的骗局》
《解密脸部,从脸部线索识别情绪的指导》(1975年)
《说谎:发现商场上、婚姻里及政治中的欺诈》(1985年)
《孩子为什么说谎》(1992)
Joe Navarro 《FBI教你读心术》、《扑克中的泄露》
《身体语言密码》、《瞬间看透身边人》、《从头到脚读心术》、《行销心理学》
还有最全的FACS,可惜是英文的····简直太多了的,暂时只能想到这些了。
7、什么是传播心理学?
传播心理学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在 美国首先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实验 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Hovland,
C。
I。, 1912一1961)和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勒 温是传播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传播 心理学主要研究传播者的心理条件、 信息接受者(受传者或受众)心理、传 播渠道(主要包括言语传播渠道和非 言语传播渠道)的心理作用以及有效 传播策略的选择,等等。 (林向前撰匪蛋国审) 传播心理学(
e。m munieation psyehology) 研究参与信息传播活动的人的心理特 点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使传 播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科学。它是传播 学和心理学交叉结合部上的一门综合 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既是传播学 的分支学科,也是心理学中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次级分支学科。
8、行为心理学的两个基本过程是什么?创始人分别是谁?
1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行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它的研究路线:刺激--反应
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强调强化
2 在20世纪的初期,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ohn
b。watson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
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现在华生的行为主义
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3 行为主义在后期出现了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b。
f。
skinner,他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于是我们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
义
9、心理学的母体学科是???
哲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