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本关于为人楚事的书,两岁半宝宝不听话!
导读: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本关于为人处事的书籍,分别是安东尼·罗宾写的《唤醒心中的巨人》和卡耐基写的《人性的弱点》。这两本书都着重于提升个人自信和情绪管理能力,并介绍了如何通过调节情绪和提升自信来处理人际矛盾和问题。文章李宗宇写的《厚黑学》,以及道德经中的柔和概念,认为柔弱者能生之徒,柔能克刚,应该学会将对方放在首位,以柔克刚。如下为有关介绍几本关于为人楚事的书,两岁半宝宝不听话!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介绍几本关于为人楚事的书
1。励志书强烈推荐的《唤醒心中的巨人》(安东尼罗宾写的时候30多岁),这本书操作性很强,不是和其他的空谈,能很好的帮你调节情绪,提升自信,而且立竿见影,这本书是比较现代的,里面运用到神经语言学,但是书会告诉你怎么做的,看了以后你会马上去做的,至少它是惟一一本能让我不仅仅是感叹,而能让我付诸行动的书!
2巨人是励志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就是人际的
3《厚黑学》是李宗宇(1911年左右的吧)的,比较深奥,可看现代一些作家重新写的,我看的是(新厚黑学》
在我刚买了《道德经浅释》这本书时,我首先就注意到书封面的背面讲到“道德经是一本什么书?”其中就有一句“《道德经》首先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的书。
”当时还不甚理解,颇不以为然,但学完了《道德经》之后,我却对这一点有了很深的体会。
一、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正所谓“柔能克刚”。柔,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忍、冷静,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磨擦、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所采取的策略就会直接影响甚至改变事情的结果。若双方都坚持立场,固执己见,就必然导致争吵或恶性发展到打架,以暴力来解决争端,这样的结局我想决不是大家所乐见的。
当对方是强硬态度时,为何不以柔化解呢?不跟对方再正面冲突,而是让双方都冷静下来,不让争吵升级。
我大一的时候,寝室里的6个人个性都很强,每个人都很固执,遇到小磨擦时,谁都不肯让一步,通常都是以争吵来解决,寝室里的气氛很不好,大家都不愿呆在宿舍,这怎么行呢?寝室可就相当于我们在大学里的第二个家呀,我们怎么能把它弄成这样呢?于是在寒假过后,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弱势,有冲突时,总是互相道歉,说自己的不是,经过这样,大家都能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不断改进与提高自己,寝室成员相处融洽,其乐融融,寝室成了我们最不愿离开的地方,是我们真正的家。
二、柔
同是一个柔字,但含义却不大相同,这里的柔取自“柔弱”柔。“柔弱者生之徒”,“柔弱者”是新事物,新事物正处于生命的上升阶段,生命力旺盛,所以必定会走向胜利,走向生命的辉煌,正所谓“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一点我就有很深的体会,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学习上很少帮助其他同学,别人问我题目,想要跟我讨论,我也觉得不屑一顾。
这样一来,跟周围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但我当时都并不在意这些,直到进了大学,大学里刚来的同学每个人在以前的高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一开始的竞争压力很大,精神很压抑,以前都认为自己很强,结果到了这里一比,自己的强项似乎也不值一提。我当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一个小挫折就能让我郁闷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调整心态,适应得很好,我也学着这样做,把自己放在不如别人的“弱者”地位,把“强者”当作目标,不断奋斗,取得进步。这样的心态也帮我改善了人际关系,使我与同学相处得更加融洽。学习了《道德经》,我觉得这正符合“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道理,柔弱的知道自己很弱,发奋图强,不断进取,当然走上坡路。因此,我们应该善于把自己放在一个“柔弱”的位置,以“柔弱”者的心态看待生活,处理问题。
以上的只是我作为一个初学者对《道德经》为人处事方面知识的一点浅薄的认识,虽然我自己对《道德经》仍处于学习探索阶段,但我认为:《道德经》确实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的好书,希望有更多的同学都来学习探讨《道德经》中的道理,以取得人生的成功
2、两岁半宝宝不听话!
到底该如何跟2岁的宝宝相处呢?
好奇心强的2岁宝宝,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了,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常常被形容为“terrible two”。
当宝宝不听话时,你会怎么办?叫停?最后通牒?这些招数你是不是已经使用过多次了?结果也很容易让人猜中,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查出导致父母和宝宝之间尴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质”,然后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父母和宝宝之间僵持局面和激烈矛盾的方法。
2岁宝宝特征分析
宝宝在2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其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常常会使人觉得2岁的宝宝不好教养。
那么,2岁的宝宝有哪些特征呢?
逆反心理出现,凡事都要自己来做
当宝宝长到2岁时,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他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要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父母也跟着紧张。
举个例子,宝宝在出门以前可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但是却又因为不熟练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穿了很长时间还是穿不好,这时父母肯定会很着急,还要伸手帮助,但是宝宝却又固执地要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时间一久,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而唠叨两句,孩子也因为委屈而大哭,接着一场亲子闹剧再度上演……
当上述情节一再上演时,照顾者自然就会觉得2岁的宝宝真是太难对付了,不闹时乖的像可爱的小天使;但是一旦发起脾气来简直像个“小恶魔”,实在让人不敢领教。
依赖心理分离焦虑
父母才刚离开一会儿,宝宝早已鼻涕眼泪的涂了一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非得做到寸步不离吗?父母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余,却又对你产生的严重的依赖,一旦离开你,他马上就会哭闹。
2岁正是宝宝产生“依赖”之时,因此这时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他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粘着父母或照顾者,一刻也不想分开,否则会哭闹不休,如此“依赖”让家长很伤脑筋,就连出门也成了一大难题。在这时,父母常常会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
还有些宝宝此时语言能力较弱,仅仅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家长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仍然哭闹不止,所以常常会给父母留下“和2岁的宝宝难以沟通”的印象。
与别人难以相处
2岁的宝宝即使上了托儿所,通常也是老师心中难缠的角色。通过观察我们发现2岁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抢同学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与宝宝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宝宝刚从舒适的家里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在家里他是惟一的宝贝,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2岁宝宝的一个特性,也常常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很棘手。
和2岁小淘气相处的3种方法
2岁左右的宝宝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
随着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常常会有一些不容易让别人理解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父母的困扰,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
了解宝宝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这是父母和宝宝相处的基础。下面提供3种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和宝宝相处。
方法一:故事教育
“和小孩子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许多父母也许会质疑,但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不错。你不妨也试一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和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二: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如果孩子已经入托了,父母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也是很必要的。
父母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
方法三:坚持原则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吧!省得他哭闹不止,弄得大家精神崩溃!”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孩子淘气时要坚持原则。当孩子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
如果孩子一再坚持,比方说他哭着闹着非得要去麦当劳用餐,那是鬼灵精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可能他就会如法炮制。建议你不妨事先和孩子说清楚:今天的行程有那些?有没有麦当劳?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予取予求。
面对害羞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抱怨,2岁的孩子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畏畏缩缩地躲在父母身后,往往害怕出现在大的场合。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大大方方的呢?
专家指出,2岁的孩子并不会特别怕生,孩子怕生与否,其实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2岁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但是由于刚刚学会说话和走路,所以当身旁有陌生人或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会比较敏感,再加上他们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会出现紧紧贴在父母身后的情形。
解决的方式很容易,只要孩子身边有熟悉的人陪着,协助孩子熟悉环境,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孩子过于怕生的问题。
另外,许多家担心孩子生病,而不常常带孩子外出,这也是造成孩子怕生的一个原因。
专家建议,父母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多接触同龄的孩子,训练他们快速熟悉新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怕生的心理。
3、关于父爱的小故事
父爱如歌 我是一只小鸟,而爸爸的爱是天空,我飞翔在父爱的关怀中。我是一条小鱼,而爸爸的爱是海洋,我游弋在父爱的温馨中。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在我眼里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 记得有一年严冬,我上学少穿了一件棉袄,冻得我直哆嗦,我搓着手心里后悔没听妈妈的话。
这时听吴微微说:“马凤岐,你爸爸来了!”我走出教室,只见爸爸微笑着,手里拿着一件棉袄,说“来,穿上吧”。我穿上棉袄,身上暖和了,心里更是暖洋洋的,爸爸说“以后要注意啊”。我笑着使劲地点了点头。回到家里,妈妈听说我上学少穿了一件棉袄,狠狠的训斥了我一顿,正要打我,爸爸笑着走过来,说“小孩子不懂事,算了吧。”我感激的看着爸爸,爸爸用宽容教育了我。
还有一次,我在外面闯了祸还对妈妈撒慌,妈妈的批评让我脸红,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爸爸见了急忙给我擦干眼泪,给我讲道理,并对妈妈说:“打骂孩子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给他们讲道理。毕竟还是小孩子嘛。”爸爸有给我讲了好多道理,让我心悦诚服的认了错。 我一天天长大,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我会父母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吃完了饭,爸爸妈妈休息,我来洗碗。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
我在爱中成长,心中亮着一盏感恩的灯,照亮我的人生路!
4、关于笑的故事
笑的十大好处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现代医学也认为,笑,对人们的健康长寿有着十份密切的关系。
笑的好处是:
1。增加肺的呼吸功能;
2。清洁呼吸道;
3。抒发健康的情感;
4。消除神经的紧张;
5。使肌肉放松;
6。有助于散发多余的精力;
7。驱散愁闷;
8。减轻“社会束缚感”;
9。有助于克服羞怯心理;
10。笑能助人们适应环境,乐观的对待生活。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研究证明,笑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对陶冶情操、延年益寿也有良好的作用。
笑对人体每个器官都起着促进健康的作用,笑实际上是神经系统、呼吸器官、腹部、面部及其他许多部位的肌肉在作运动。尤其是大笑可以使隔膜、心脏、肝、肺受到锻练,亦可使人的脉搏跳动次数增快,血压上升。笑是一种化学刺激感应,它激发人体各个器官,尤其是激发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因此很多国家纷纷开发笑的事业,运用笑来促进身心健康。
巴西电话局设立“笑话电话”,人们拨通号码,就能听到笑话。
美国一家广播电台,专播笑话和幽默故事,很受群众欢迎。日本东京办起“笑学校”,上课只讲生动有趣的笑话。德国每年定期举行“笑比赛”,参赛项目有微笑、冷笑、讥笑、间歇笑、特异笑、自选笑等。巴西一家“笑话出口公司”,搜集了世界500多册优秀笑话集,筛选后,由滑稽演员表演、录成带子出口十多个国家。
当你情绪受到波动时,会影响到身体的其它器官,出现如紧张时胃痛,焦虑时头痛的问题。
千万不要一味迁就这种“坏情绪”,学会通过提高“情绪智力”来维护自己的健康,这才是关照你情绪器官的明智选择。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学会倾诉。如果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可以通过写日记等方法来进行“自我宣泄”。通过写作,既可以为心灵“减负”,又可以把某一阶段的心理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今后进行自我审视提供依据。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