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为什么总爱哭爱告状?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回事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06 17:42:07

导读:这是一篇文章讲述小孩子爱哭的原因及家长如何应对的问题。小孩子爱哭可能是由于身体不适、愿望无法满足或对家长的要求表示不满。家长应以身作则,教育小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愿望,避免在哭了之后马上满足他的需求。家长还应该引导小孩子学会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的感情稳定性。对于爱哭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讲讲处理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与小朋友商量的口气等方式进行引导。如下为有关小孩子为什么总爱哭爱告状?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回事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小孩子为什么总爱哭爱告状?

哭 造成小孩爱哭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身体不适,有时是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

一般情况是小孩生病后往往变得脾气大了,爱哭了,或是家里来了长辈: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小孩有了“仗势”,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容易变得娇气,爱哭。在正常情况下,有的小孩爱哭,常常是用哭声作手段引起父母注意,达到某种目的。或许,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要求,急了就哭,以哭“说”事。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养成爽快地提出自己的请求,或对家长的要求表示自己态度的习惯,在他们不痛快时就哭。

有的父母只注意就事论事,问清哭的原因。加以解决就完了。他们常忽略了教育孩子应该怎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教育孩子懂得爱哭不是好孩子。由于家长一次次的忽略,一次次地在孩子哭了之后满足他的愿望,有的孩子就渐渐地形成了爱哭的习惯。

孩子爱哭和感情脆弱也有关系。由于幼儿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情绪上往往易表现为爱冲动和不稳定性。因为一点委屈或不满就大哭大闹,或者本来正在哭着却又破啼为笑。

一般的孩子都会表现出感情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在受到伤害时都会哭。有的孩子对诸如疼痛,惊奇,快乐,恐惧等刺激的反应就

更为强烈,对周围的事物尤其敏感。别的孩子不在乎的一些小事,也会使他们感受到刺激而异常激动。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孩子比较脆弱,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是两个重要的原因。在感情脆弱,敏感的孩子中,约有10%是天生的,另外一些则是后天原因造成的。

有些父母感情就比较脆弱,易激动,往往传给孩子。还有一些孩子自小比较自卑,遇到一点事就觉得受到伤害,心理承受不住。一般说来,感情敏感脆

弱只是孩子个性的一方面,作为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锻炼孩子。

对待爱哭的孩子,家长应每当孩子哭泣时,父母首先应弄清楚是怎么哭的,是真哭还是假哭,是大哭大闹,还是一般的小哭小闹,哭的原因是什么?确定后就可采取措施使其停止哭泣。

有一点家长要明确,不能一哭就抱。如果你清楚你的孩子很爱哭,也确认在没有发生什么危险情况下,孩子遇到点事就大哭不止,你可以说一句“没关系”继续干自己的事,或者一开始就不理他。孩子哭往往是向大人“求援”,见你不理他,哭一会儿,便也觉得没有意思,自己就会平静下来。如果你很专注地干自己的事,就会给他一个暗示“你的事并不严重”。他也许会走过来看看你正在干什么,或者对你说点什么。

总之,这样就使他那种强烈的情绪变得平缓些。孩子安静下来了,你再讲什么也就容易听进去了。

如果你一开始就大呼小叫地表示“同情”,孩子会以为自己真的遇到什么严重的事了,老的一套又开始了。所以,不要一哭就 “哄”,那只能加重孩子爱哭的习惯。

爱哭的孩子,往往是遇到事不知该怎么办,以“哭”声告急。作为家长应常给孩子讲些处理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

比如:“你想干什么吗?先问问大人行不行,”“你想用别人的东西,要和人家打招呼,不能上来就抢”“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才是好孩子”。渐渐地你就会发现,孩子在干什么的时候,会跑过去问你:“我想要骑车行吗?”“我可以出去玩一会吗?”养成这种商量的口气和别人讲话,孩子的心情要平静得多。

如果你的孩子非要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并且泪汪汪地又向你求援时,你可以提醒他,“妈妈平时怎么给你讲的?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一般的孩子受到这种暗示,会收住要涌出的眼泪,走过去和小朋友商量。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他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

家长要引导孩子有什么事要说清楚,告诉孩子只有说话,大人才明白,甚至可以告诉他如果只哭不说话,大人就不理睬。

当然,最好是家长多和孩子说话,看看孩子有什么要求,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渐渐地用语言表达请求与愿望。如果孩子明白了道理之后,有时还会出现爱哭的现象,最好用鼓励的方

法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好哭了”。

虽然在周岁前,哭是孩子的一种需要,但孩子长大了,仍然爱哭哭啼啼,无疑是懦弱的表现。哭闹是由于父母的溺爱迁就所形成的一种不良习惯,是孩子用来“要挟”父母的一种武器。

因此,防止孩子哭闹的主要方法是,注意早期优良行为的培养,正确运用德育的一般原则,切忌溺爱、娇惯、迁就。

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看画书、看电视、电影等特点,经常对孩子进行教育,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引导儿童学习摹仿他们心目中的主人公,培养孩子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约束自己情感和欲望的能力。

只要作父母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孩子,严格要求,孩子的哭声就会逐步减少。

告状 在3~6岁的孩子身上,这种事情太常见了。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在形成规则意识。他们常常把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话当成不可违背的规则(比如“洗手的时候是不能玩水的,否则会把衣服打湿”),而且对这些规矩特别敏感,一旦有别的孩子违背了这些他们熟悉的规矩,他们就会予以特别的关注——在孩子的心里,规矩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怎么能有例外呢?

父母对策: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定了这样的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别人不按照这个原则来做就是错的。

孩子很多很多,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世界是个丰富而复杂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即使是规矩也是千差万别的。科学研究也证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就会认识到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众人或彼此同意的情况下也能做一些更改。

小孩子为什么总爱哭爱告状?

2、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回事

看了您的问题,很感慨你很爱你的孩子,也很关心孩子的成长,您是位愿意为孩子的付出的家长,不仅仅让孩子吃饱,穿暖,而且关心她的学习和心理健康。看到了你的提问,在发现孩子的问题的过程中,你和孩子可能沟通不多,你首先是听老师说孩子不集中精力,其次,你在给孩子讲题目也发觉了同样的问题,最后,你根据自己的经历在推断自己的孩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时,你首先是受广告的影响,想到了缺钙和缺锌的问题,你又想到了遗传和心理疾病。可见,你很着急,你在急于解决问题。 遗传是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过那只占到一小部分,而且后天教育的目的就是减少遗传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孩子的智力,体力等。刘翔也不是天生就能跑得快。首先,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已经不是缺钙和缺锌的问题,如果你们日常饮食没有太多不了习惯,她日常的营养是够的。

现在孩子的问题多是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看你们家平时少什么就补什么。 我的看法是,你的孩子肯定没有心理疾病,千万不要带孩子看心理医生,她会自卑的,说一个孩子心理有病比说她身体有病更加让她接受不了。不要太早的确定孩子是否是注意力不集中,你去和孩子谈谈,看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以至她经常“走神”。

其次,孩子学习进步的前提不是集中精神,而是兴趣,可能你的孩子对老师和你的讲解题目的方法不感兴趣,你试着用一种轻松的心情和有意思的方式把题目讲清楚,可以亲自带她动手做实验来了解一道数学题。(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和我一起做物理实验)最后,多多鼓励你的孩子,把目光看到孩子的长处,而不是一些人人都有的缺点。

面对成绩下降,老师和同学的目光,你作为一个大人都如此焦虑,何况一个孩子,她的心理也是有苦衷的,不是说孩子吃饱了就一定能全自动学习,她也有感情。 这是我的一些看法,写得很乱,请谅解。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判断,不要给孩子带上太多不光彩的帽子,人在小的时候对一些不好的事记忆的会很深,会让他们一辈子有不快乐的阴影。希望你的孩子可以在快乐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我也会为你们开心。

注意力脑电训练网表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

1。 认知不成熟—年龄越小的宝宝,越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他们不知道事情的进展以及轻重缓急,以至于有些事情在意愿上非常想做,但却无法有序、顺利地完成。

2。 心理影响—年龄较小的宝宝注意力的时间是较短,但是很多父母就误认为是注意力问题,给宝宝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久而久之,宝宝受心理影响就自然变成真的注意力不集中。

3。 先天因素—有些宝宝在母体时,由于母体受到一些影响,导致孩子出生就存在注意力障碍等问题。

4。 脑部发育—在幼儿时期,父母没有很好的引导宝宝大脑的成长,导致宝宝的脑发展未能赶上生理方面的成长也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5。 活动无乐趣—宝宝对于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就无法持续关注,也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回事

3、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精力不集中,孩子六岁。女孩。反应问题也比较慢。

孩子为什么精力不集中

你曾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行为而头疼过吗?

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归结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这样做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孩子的身心创伤。

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爱瑞斯认为这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织,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

当这一系统由于生长发育障碍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

学习内容不等于学习能力

心理健康部杨霞主任在为儿童咨询时,曾提出了“学习内容并不等于学习能力”的观点。“一个小孩能背诵出几十首唐诗,并不说明他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靠多种平衡共同支持的。

“刚刚出门的那个男孩就有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症,表现为好动不安,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挑三拣四,很难与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杨霞指着刚出门的一小男孩说,这名儿童一出门便扒下自己的衣服,怪声怪气向老师说再见。

据介绍,来咨询的患者中,有视觉感不良的,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学了就忘,不会做算术题,常抄错题。还有听觉感不良的,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也有动作协调不良者,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去运动、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还有触觉过分敏感的,特别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

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这都属感觉综合失调。

重视孕育和抚育

为什么会这样?杨霞分析说,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明显,但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的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集中精力,可是在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造成孩子学习能力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

“应该让孩子多进行协调性强的活动,如爬山、跳绳、踢球等,”杨霞指着办公室外面正在做小滑板、旋转桶等数十种游戏的几十名儿童说,“让他们多锻炼的同时,家长应该多培养与孩子间的感情,不要因为忙,就锁住孩子或者干脆送到托儿所、培训基地了之。”

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精力不集中,孩子六岁。女孩。反应问题也比较慢。

4、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如何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当然有很大影响。

家庭氛围应是融洽、和谐的最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千万不要是压抑的,再有家庭成员的言行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教育本人以为家长的言传身教更重要,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在上学后显现出来,其实是幼时家长的影响,家长没有时间观念,孩子长大后上学爱迟到,家长对某事愤愤不平,孩子以后就会抱怨多于努力,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有些行为大人认为好玩而不加管教,更是孩子大了管不了的原因,三岁以内的孩子对大人大吼大叫,大家大多会付之一笑,但家长必须在第一次发现时严肃的教育孩子要对大人有礼貌,这种做法非常不对,这样孩子才知道应该有“规矩”这种东西。

5、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表现

1。 教师的心态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尤其是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心理关系

正常的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一个具有豁达、开朗、善良等优秀心理品质的教师会给幼儿以健康的心理支持,从而形成教师和幼儿间良好和谐的心理关系。

如果教师自私、狭隘、暴躁,动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或以学习成绩和家庭出身来评价幼儿、处理幼儿日常生活问题,则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幼儿而使幼儿受到身体和心理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情节严重的受到了新闻媒体的曝光,但是未被曝光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的现象还有很多。这对幼儿造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而且是心灵上的创伤,甚至使幼儿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2。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样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形成幼儿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处理周

六、周日未完成作业的孩子的方式是罚幼儿在课间和中午跑步,或在众目睽睽之下跑,或饿肚子跑;第一次跑10圈,第二次就跑20圈……结果幼儿开始恨老师、恨学校,幼儿的心灵将逐步被扭曲。

正如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从上幼儿园起,我就是一个破瓶子,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摔碎了,碎得再也不能拼接了,一个破瓶子还能有什么用?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要在提高幼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把心理健康纳入培养范畴,从根本上促幼儿的成长。

6、为什么孩子会厌学呢

1、孩子过早入学儿童被动地接受枯燥乏味的文化知识,势必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不仅学习搞不好,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即使一开始,与其他学生看不出多大差别,但从长远来看,低龄的孩子学习没有后劲,缺乏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潜力。“拔苗”焉能“助长”?结果只能是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滋生厌学情绪。

2、孩子学习负担过重

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名次,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身心疲劳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在重压之下,孩子的学习能快乐吗?

3、父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心

不少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回家又忙于应付家务,所以晚上或节假日总想好好休息,很少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7、为什么我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重视

家中怕孩子放出去,收不回来。其二家长有着自身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怕孩子遭受到伤害。其三社会是个大熔炉,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孩子想要成长,就要必然到社会磨练;社会上的磨砺,必然就会有挫折和伤害。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代代相传的,总觉得小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吃饱喝好就不错了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有了心理问题,就会被别人家认为怪胎,家长会觉得丢脸,会被令居成为茶余饭后的笑点,所以为了面子,一般孩子对家长诉说心里不健康都会被家长责骂了事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8374.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