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到底研究些什么问题
导读: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和潜在力量,关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幸福。它涉及心理学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概念,旨在发现人类的积极力量并促进其发展。积极心理学反对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应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包括满足、幸福、乐观和希望等。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繁荣。如下为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到底研究些什么问题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
2、积极心理学到底研究些什么问题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流派,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使得个体和团体、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首倡者为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
自2023年Seligman在就任APA主席一职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思想以来,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3、心理学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怎么理解
心理学实验中的条件反射实验 实验内容:敲三角铁,喂狗,敲三角铁,狗流口水,如果你想知道敲三角铁的次数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那么你每次实验敲三角铁的次数就是自变量,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次数改变对狗的影响,就是因变量,是由自变量改变造成的变化
4、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是什么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任何一个系统(或模型)都是由各种变量构成的,当我们分析这些系统(或模型)时,可以选择研究其中一些变量对另一些变量的影响,那么我们选择的这些变量就称为自变量,而被影响的量就被称为因变量。
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这两个专业用语的区别看上去会使很多读者产生混淆,正如一些读者所说的——“全部变量都具有依赖性”。
不过,一旦你认识到这种区别,就会发现这个区别是必不可少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一词主要用于变量被操纵的实验研究中,在这种意义上,自变量在研究对象反应形式、特征、目的上是独立的,其他一些变量则“依赖于”操纵变量或实验条件的改变。换句话说,他们是对“对象将做什么”的反应。与这定义的本质有所冲突,这个词也用于我们将观察对象按照对象原有的属性分到各“实验组”中,而不是操纵自变量的研究中。
如在比较男女性白细胞数的实验中,性别被称为了自变量,而白细胞数则为因变量。
5、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
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
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
正确就采纳哦 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来看
6、简述积极心理学的含义,积极心理学有哪些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就是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主张有: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
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体的意识和经验既可以在环境中得到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从广泛的角度——进化过程来讲,环境塑造着人类积极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经验,因而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在积极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7、心理学中: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怎么理解?
变量: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切能变化的量!这样说你能懂吗?这是一个总的概念。
刺激变量其实就是自变量,自变量懂不?
反应变量其实就是因变量,因变量懂不?
其实所谓的机体变量往往是指额外变量,或者叫控制变量,额外变量懂不?
不懂没关系,我给你用个实际的例子还说明这几者的区别。
实验课题: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人眼对各种颜色的反应速度。
设计:被试者眼前有七盏颜色各异的灯,分别是:红橙黄绿蓝腚紫。被试与这七盏灯的距离相同,都是十米。被试的手边有一个按钮,主试告诉被试,这七盏颜色不同的灯中每次会有一种颜色的灯亮,当看到灯亮时就立刻点击按钮。
实验的目的:根据多次的尝试的,希望得出人眼对于不同颜色的反应速度。
自变量,也就是所谓的刺激变量:七盏不同颜色的灯;
因变量,也就是所谓反应变量:人眼的反应速度。(这里用来表示人眼反应速度的是敲击按钮的速度)
额外变量,也就是所谓的机体变量:这个实验的机体变量就是人体本身。
任何一个实验都有这三种变量,自变量就是我们能操作的变量,因变量其实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自变量的结果!懂不?
这就好比说,我拿根棍子狠狠的把你屁股打一下,那么自变量就可以理解为:我使出了多大劲。因变量就可以理解为:你的屁股受伤有多严重。
反之就是:因变量是自变量产生的结果,没有自变量就就无所谓因变量。
再不懂,我就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那么额外变量是什么呢?
额外变量也叫控制变量,为什么这么叫呢? 因为正规的实验中,额外变量必须是人为能控制的。
我就这说吧,就以上面的实验举例。
比如说,上面的实验,我们安排了100个人参加。 这里边的额外变量是什么呢? 首先,每个人与灯的距离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相同,我觉得你应该能理解吧?要是不相同那测试有什么意义?
这是得严格控制的一个额外变量。
其实呢每一个实验,自变量可能只有一个,因变量也可能只有一个,但是额外变量往往是很多的。
比如说,这100个被试,其中除了每个人与灯泡的距离要绝对一样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额外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每个人自己本身。
因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手指灵活程度不一样,有些人的脑袋反应速度不一样。
所以说,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必须是,每个人都要测试他们各自对于七种颜色的反应速度,而不是一个人只对其中一盏灯做反应,那结果就并不是自变量影响了因变量,而是额外变量与自变量混淆了,实验就不可靠了。
我就这个说吧,假如我和你去做这个实验,我只对红灯做反应,你只对绿灯做反应。然后结果的之后,直接把我对红灯做的反应与你对绿灯做的反应快慢做对比,你觉得这样的结果可靠吗?
当然不可靠。
理由很简单,首先,也许我的手指比你灵活,所以我敲击按钮的速度比你快,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因为红灯的颜色刺激导致的我反应比你快;再者,也许你的脑袋比我反应快,所以你敲击按钮的速度比我快,这就意味着,并不是绿灯的颜色导致你的反应速度快;
所以正确的操作是怎么样的呢?应该是我分别对七种颜色的灯做出反应,你也分别对七种颜色的灯做出反应,然后把我对红色灯的反应速度加上你对红色灯的反应速度平均,把我对绿灯的反应速度与你对绿灯的反应速度加起来平均;
这样的两个数据,就能做为红灯与绿灯对人反应速度的比较。
这样对比就抛开了各个人本质上的差异。
希望你能明白。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