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会有些什么心理问题?智障儿童有什么心理问题?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2-20 21:20:07

导读:本文讲述了留守儿童、智障儿童和孤儿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缺乏父爱和母爱对这些儿童造成的的影响。留守儿童多数缺乏安全感,自暴自弃,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智障儿童则存在感知觉方面的问题,例如颜色识别和命名能力低于普通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分心,记忆力困难等问题。孤儿在心理上则普遍缺少父爱和母爱,导致他们成为一群“心灵孤儿”,亲情缺失对他们的心理问题造成严重的伤害,包括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差,甚至有些孩子仇视父母,不想读书,浪费钱财等不良行为。如下为有关留守儿童会有些什么心理问题?智障儿童有什么心理问题?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留守儿童会有些什么心理问题?

1。留守孩子缺乏安全感,大都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性格内向,有什么事自己承受,总觉得低人一等,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差,很难与人沟通;

2。有的留守孩子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甚至仇视父母,不想读书;

3。 留守孩子的父母大都通过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致使孩子浪费钱、乱花钱;有的大把花钱去买吃买穿,有的到网吧玩游戏,有的通过吸烟、喝酒甚至打架等等不正常、不正当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绪。

4。留守孩子多数不服管教,因为长期于父母分离,没有稳固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父母管教孩子不听;老人想管也管不动,或者根本就更加溺爱孩子,造成孩子霸道、自我中心的个性;

留守孩子在父母缺失的家庭中,因为缺失父爱母爱,他们成为了一群“心灵孤儿”,爷爷奶奶照顾得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留守儿童会有些什么心理问题?

2、智障儿童有什么心理问题?

智力障碍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着与普通儿童有着一些差异:

(1)感知觉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加工速度慢,辨别能力低,比如颜色识别和命名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儿童。

(2)注意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更容易分散,无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但有意注意发展缓慢,所以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影响。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广度明显低于普通儿童;注意稳定性弱,很难将注意力持续维持在某一特定的任务上;注意分配与转移能力差,很难根据任务的改变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但却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外部的刺激变化转移注意对象,即分心。

(3)记忆

智障儿童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记忆的存储和提取上都有一定的困难。

(4)思维

智力障碍儿童思维发展顺序与普通儿童一致,但发展速度较慢;智力障碍儿童思维发展最终达到的水平较低,无法到达普通儿童相同的发展水平,一般轻度障碍儿童不能达到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不能达到具体运算阶段。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普遍表现出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借助具体事物以及鲜明表象,缺乏分析、综合、抽象的概况能力。

智障儿童有什么心理问题?

3、孤儿的心理是怎样的

缺少父爱和母爱,会影响到他的性心理发育以及人格方面,这个要看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孤儿的,以及分离焦虑在他内心的影响度,具体的我没有怎么研究过,但是他们的叛逆和不合作,往往是一种寻找关注的方法,不要因为他们翻了错而一味的指责他们,也许他打倒了一个油瓶,只不过是想人们都知道他的存在而已。

孤儿的心理是怎样的

4、研究发现,在两类儿童身上发展迟缓的现象最多,一类是孤儿院的儿童,另一类是缺乏母爱的一般家庭儿童,思考: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儿童生长发育离不开物质营养,智力开发离不开信息刺激,心理健康离不开母爱。

母爱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而儿童对母爱的需要称为“皮肤饥饿”,必须以抚摸、拥抱和亲昵来满足。

孩子从初生到3岁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母亲的爱抚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专家研究指出,如果从出生到3岁失去了母爱,其生理、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将极其迟缓,甚至发生生理和心理的变态。

国外专家指出,孤儿院的死亡率高,即使活下来也都爱啼哭、冷漠、退缩、笨拙和缺乏活力,2岁孩子的智商只相当于正常10个月的婴儿 孤儿院的儿童虽然有职业者去照料,但与其母爱来比较,甚是不堪,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谓职业者也只是一个名词而已,据国外报到英国一些孤儿院儿童在某个时期是一直被虐待的,人数直达5-6百,还有伊拉克的孤儿院其孤儿被虐待的更是不堪入目,其种种迹象表明,孤儿院的儿童受到的照料,也只是蒙骗外界的冷殷勤,

5、心理孤儿方面的课题有哪些

如果是将关于孤儿的话可以参考这些课题:论孤儿作品的版权利用——兼论《著作权法》 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患率调查 灾后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自尊在四川地震孤儿的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下的孤儿“亲社会行为”研究——以J省孤儿学校为例

具体可以登录“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希望采纳

6、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

个人的观点,儿童心理健康就是能吃、能睡、能玩、活泼、合群。

不要把大人的生活理念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以下是在网上摘录的,仅供借鉴。

儿童期是一个人性格、个性、思想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儿童往往身心发育的更加良好,也更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下面是五条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家有宝贝的父母不妨比照看看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1、情绪积极稳定

保持持续的快乐与积极的心境,是第一个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

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

2、智力正常

将智力纳入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智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关。

智力正常的孩子具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而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各种儿童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3、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孩子的性格和自我意识。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儿童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4、与人交往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还体现在与孩子社交范围相称的人际交往和谐。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5、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考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意志和行为的健全和协调。

心理健康的儿童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但总的说来,发展有限。

然而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2282.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