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聊天时双手磨擦的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如何定义
导读:本文介绍了行为心理学、投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相似律”和“互补律”。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和决定因素的学科。投射作用是指将自己的特征转移给他人,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相似律和互补律则是人际关系中的两个重要原则,相似性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果双方或几方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容易相互吸引。如下为有关和人聊天时双手磨擦,心理学上指什么,什么是行为心理学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和人聊天时双手磨擦,心理学上指什么?
安慰反应。
1。表达弱势心态。2。慌乱、不安、焦虑、紧张、同时试图寻找解决方案,挽回不利局面。3。找点事情做,试图减少他人对自己失利的关注,缓解尴尬,拖延时间。
摘自《掌控者》。 焦虑彷徨典型的紧张表现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2、什么是行为心理学
是什么出卖了我们的性格?
是什么暴露了我们的隐私?
是我们的行为
是我们的言语
是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的行为被什么东西左右着?被什么东西决定着?是个性。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从外在看来是指独特而稳定的行为模式,从内在看来是独特而稳定态度、思想、认知等。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
留心观察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身体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身体的反应往往出卖了我们的个性。同理,我们对一个人个性的了解,不仅可以掌握其当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遇见其未来的行为。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人心理并非琢磨不透,其实它很简单,行为心理学通过行为分析心理,让你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帮助你分析你周围人的行为和个性。
3、心理学上的投射作用指的是什么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投射作用的直接效果,是个体的主观意向对于社会认知形成的影响作用比认知对象本身的特征还要大,即个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大于认知对象客观特征在社会认知中所起的作用,即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
社会认知中的这种“喧宾夺主”的投射作用,使得个体在进行社会认知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一些人格特点投射到客体身上,从而将一些本不属于对象的心理行为特征强加到对方身上,掩蔽了客体的真正的人格心理特点,扭曲了客体的真实面貌,形成对客体错误的认知图式,使得认知中的客体不是像客观中的客体,而是越来越趋向像个体本身自己。
如个体在社会认知中的心情是愉快的,则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判断将趋向是肯定性质的,若个体的心情是不愉快的,则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判断将趋向否定性质的。这是投射作用消极的一面。
投射作用在社会认知中也存在积极作用的一面。由于投射作用使得个体总是趋向把对认知对象评价判断成与自己相类似,总是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主观经验“先入为主”地来认知评价他人。
因此,投射作用会使个体在对确实与自己相类似的人进行社会认知时,对客体的评价判断会更加地轻易、更加地精确、更加的到位。
个体在社会认知中存在投射作用的特性,后被利用发展成了一种心理测量法,即心理实验研究中常采用的“心理投射测量法”。即通过对他人个性测量中的评价而可测量检测出评估者本身的个性特征。因为,个体在对他人个性测量时,将自己的许多心理人格特点投射到了对他人个性测量的评价上。
这种方法比直接对评价者进行个性测量的效果还要好,这种通过个体测量他人而对个体进行测量的间接方法,避免了个体在直接进行自我测量鉴定时所可能存在的自我赞许倾向的影响。因此,心理投射测量法,是利用投射作用原理而设计出的对个性心理进行测量鉴定的一种比较客观、准确、有效的测量方法。
4、分别简述什么是人际关系中的“相似律”和”互补律“,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律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果双方或几方 在年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尤其 是认识态度上具有某种一致性和相似性时,容易相 互吸引。相似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文化背景、民 族、年龄、学历、修养、社会地位、职务、思想成 熟水平、兴趣、态度、观点、专长等方方面面。
互补律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当双方的需要和满足 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 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当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 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要时,前者就 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互补性与相似性并不矛盾,只 不过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发挥作用。一般来说, 在人际关系建立的最初阶段和较低水平时,人们更注 重相似性因素。但在人际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则是互补性占优势。
并非所有的相反特征都能互补。
5、心理学中,双任务范式与双作业操作有什么区别,是一个概念吗?总是弄混淆
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方法: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通过使任务相互竞争来揭示注意的特性。这个很简单
如果对资源的总需要量超过可利用的总能量,双作业操作就会发生干扰,一个作业的操作的资源增加量,就是另外一个作业操作可利用资源的减少量。
(这个主要是指注意分配的理论,假设人的注意自愿是有限的,当我把大部分注意放在一件事上,另一件事的注意就会减少,如一边做数学题一边听英语。
但是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技能性的作业是没有影响的,比如一边骑车一边听音乐)
请采纳
6、搂着肩膀和搂着腰在心理学上来讲有啥区别
在社会心理学中,这两种行为都属于直接身体语言,我们已经知道直接身体语言比间接身体语言所产生的心理密度压力更大,也就是说,搂着肩膀和搂着腰都是对对方心理施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心理密度较高的人做出直接身体语言,都没什么好结果。
至于搂着肩膀跟搂着腰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层面,人跟其他动物一样,意识上都有自我保护机制,对腰部、头部等要害部位的接触更为敏感,所以搂着腰比搂着肩膀的刺激更强;
(二)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中的人对身体语言的反应不同。
(三)心理:喜欢搂肩膀的男生,要绅士一些;喜欢搂腰的男生,欲望要强一些。搂肩膀和搂腰,两者做比较,当然是搂腰要更加亲近一些。
可以搂腰,说明两人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只是搂肩,可能是两人的关系还不够亲近。
每个人的性格及喜欢是不同的,有的男生喜欢搂腰,有的男生喜欢搂肩,也有的男生更喜欢牵手一些。
扩展资料:
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专门研究体语沟通的领域是身体语言学。 身体语言,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
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
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
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他们,因此,解译人们的体语密码,可以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身体语言 (非词语性身体符号)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