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所需身体素质,杨利伟航天员训练的主要方面
导读:本文介绍航天员的基本条件和选拔标准。航天员需要体格良好、心理状态良好、科学文化素质高、能接受航天技能训练、有献身精神。选拔过程包括档案审查、门诊审查、住院审查、心理审查和特殊环境审查。杨利伟在上太空前、飞行中和返回以后,心跳一直稳定在70多下,说明具备较差的生理素质。空军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最接近航天要求,但仍然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如下为有关宇航员要有什么样的身体素质?杨利伟的航天员训练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宇航员要有什么样的身体素质?
航天员有几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体格非常好,包括没有潜在疾病、外伤及其后遗症,身体表面没有畸形等影响穿戴或使用航天服、仪器操作的肢体上的障碍,精神与神经病的人更不行,因为太空飞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经历超重、失重、振动、噪音大等一系列艰难险阻。
所以首先身体要非常健康。第二是心理状态要非常好。
因为航天员处在失重的环境,要做一些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求心理品质,尤其因为有两三个航天员,还要有心理相容性,大家能够性格上相投,比较随和。第三是要较有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接受航天技能的训练,以便可以承担复杂的航天任务,一般要求至少是大学文凭,硕士、博士更好。另外,还有对超重、失重、低压等外界特殊物理环境的适应和耐力。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因为目前航天还是冒险的事业,已经牺牲了22名航天员。
有人说航天是风险最大的事业,原来说登山运动员的死亡概率最大,是4%,但是后来有人统计航天员的死亡概率比登山运动员的概率要大一倍。真正的选拔就非常复杂了,要经过预选、初选、复选。刚开始是档案审查,看你的以前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有没有遗传史。还不能抽烟,不能喝酒,因为舱内空间狭小,设备多,吸烟会污染空气,并易发生火灾,喝酒则能诱发体内潜在疾病,干扰正常工作。复审,一个是门诊审查,像体检一样。
真正严格的是住院审查,要做C
T、核磁共振。还有心理审查,最后还有特殊环境审查,用功率自行车和跑台检查其动态心功能的变化;用离心机检查人体对超重力的耐受程度;用转椅、秋千和旋转台检查其运动平衡功能;用低气压舱环境检查人体对低压和缺氧的耐受程度等。航天员选训专家称,医学选拔是最关键的一关,生理机能选拔是最基础的一关,特殊环境耐受的选拔是最难的一关,心理选拔是最重要的一关。
最后航天员上天主要是看心理,几个航天员可能都合格,最后看你的心理状态,你的脉搏能不能像以前一样。杨利伟上天前、飞行中和返回以后,心跳都是70多下。航天员之所以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是因为只有空军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最接近航天的要求。
大多数申请者最后由于身体因素被筛下来都是由于心脏或视力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心脏方面,即使只有那么一丁点问题都不可能成为宇航员。
视力方面的要求则相对没那么严格了,之前的视力要求是裸视为20/100(编注,相当于0。2),矫正视力为20/20(1。0),而现在已经放宽到20/150(0。125)。此外,NASA 还会要求做一系列的测试来评估你的心理素质是否符合上太空,其中包括笔试和面试。
2、杨利伟的航天员训练主要有哪些方面
基本条件,飞行在1000小时以上,至少也要八百小时以上。
我们作为空军飞行员,来的时候年龄都在30岁左右,你才能有空中经历才会飞这么长时间。在轨道运行阶段,可能对于你考验的就是失重,失重的话可能整个身体的血液、体液重新分配,我们针对这个也做了好多训练,做一些血液重新分布的训练,做一些下体负压的训练,都是针对这个去做。另外就可能会有一些空间运动病发生,针对这个去做一些秋千、转移训练,刺激你的前庭功能,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来提高你这种应对能力,是这样的。
然后作为起飞和返回着陆阶段,可能对我们考验的主要就是一个载荷问题,高G载荷,针对这个我们也做了一些包括像离心机这样的训练。我们现在训练离心机正常训练达到8个G值,做这个东西的感受就是压得非常厉害,我们去看自己的录像,可能当时脸已经拉变形了,有时候眼泪也出来了,是这样的训练,针对这种特殊环境做的一些训练。
航天是在失重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高技术操作,需要专业的航天知识,再加上日常的刻苦训练,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3、怎么样才能成为你个宇航员!
宇航员所须具备的条件 要成为宇航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教育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早期的宇航员都是从空军的飞行员或试验飞行员中挑选出来的。随着飞船的设计逐步改进对宇航员体格的要求亦相应地降低。
现时,宇航员可分为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驾驶员的任务是驾驶飞船,而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则负责一连串的研究和试验。 宇航员的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的目的,首先是使宇航员候选人掌握并完成载人航天所必须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要进一步提高其体能和改善其心理品质。宇航员所必须接受的体能和心理训练:例如置身重力达10磅地球重力的离心机和长期处于绝音室的训练,其艰苦程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首先,要有本科学习经历,需要接受科学、医药、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其次,必须具备操作经验,尤其是担任试飞员的经验;第三,优秀的宇航员还善于帮助别人。” 飞船进入宇宙空间后,远离人群,除和地面联系外,与世隔绝,长期的寂寞生活对人的心理、生理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让宇航员能够适应这种特殊的生活,隔离室训练便应运而生。隔离室几乎不受任何声响刺激,如同与外界隔绝一样。
性格是否合得来是不是选定机组人员时要考虑的因素?宇航心理学家说,不是,许多人听到都会感到吃惊,因为毕竟宇航员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一起生活工作,同一个你受不了的人共处可不是什么开心的事,弄不好连工作都要受到影响。但是,宇航员都是职业素养很高的人,他们不会让个人的心情影响到任务的执行。再说,一次航天时间都相对比较短,一般是一个星期,最多也不过两个星期。
对大多数宇航员来说,在这样短暂的期间里,哪怕是与魔鬼同眠都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是去空间站或去火星,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性格合不来的人长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冲突,会影响到大家的合作,所以,对宇航员心理素质的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
怎样才能消除精神紧张与孤独 宇航员要解决在太空中的孤独就需要很好的心理调节,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扰,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怎样克服、消除精神紧张和孤独呢?学会处世的道理。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别人碰上的事情您有一天也可能会碰上。生活的道路总不会是太平坦的,与周围的人建立友谊,可以增加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精神紧张。
不要害怕扩大您的社会影响,这样有助您寻找应付紧急事件的新渠道。 努力改进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帮助您事业成功,减少挫折,这对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十分重要。我们不需要那种只会教训人:“给我听着,你该怎样做”的朋友,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是鼓励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够支持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朋友。主动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安排时间,是改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宣泄、抒发。
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累加起来,可能会吞噬掉我们健康的机体。我们需要对人诉说自己的感受,哪怕这样做改变不了多少事情。向谁诉说,取决于想要说的内容,必须选择合适的诉说对象。记住,绝对不要将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自己的心里。以仁待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应乐于助人。在这种时刻,他们最需要您去倾听他们的诉说,需要您给予帮助。灵活一些。
我们要完成一件工作,可能有许多方法,您自己的那种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虽然是最好的方法,但不一定行得通。如果您总认为事事都必须按您的想法去做,那么当事物不按您的想法发展时,您就会烦恼生气。其实您的目标只应是把事情办成,至于方法,不必拘于某一种。
住:挂着睡,能洗澡 飞船上也可以洗澡,这点你也没有想到吧!王壮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飞船内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宇航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来洗澡的袋子,还可以淋浴。 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飞船内睡觉也跟在地球上不一样。地面上有重力,而太空中没有重力,宇航员一躺就飘起来了。
对此,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挂在壁上,睡觉的时候要进到这个睡袋里面,就挂在那儿…… 吃:压缩砖,牙膏管 太空教授介绍说,宇航员的菜单也很丰富,有20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难以下咽。
4、杨利伟刻苦训练
有资料记载,当初前苏联宇航员在一年时间内,要骑自行车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里。
美国选拨登月宇航员,每天要穿着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行走20到30公里。 类似高强度训练并没有成为杨利伟和其他航天员们开始时的障碍,只有当教练把第一本书《载人航天》递到杨利伟手上时,他才真正体会到当一名航天员的艰难。 当初离开飞行团时,师长对杨利伟说:“你的身体,你的训练,我没什么担心的,但是你可能要面临学习许多新东西。
”果真,来到训练中心不久,杨利伟就给师长打了一个电话:“师长,让你说中了,现在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 面对天文、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这些新知识,杨利伟感到头发懵。刚开始坐在教室的时候,坐不住,从不喝茶的他,拼命地喝茶,好让自己不犯困。 第一次考试结果出来了。杨利伟考了93分,排名第三,两名教练分别是第一和第二。 第一个阶段结束后,杨利伟被告知他的阶段总评全优。
“打基础的前两年,晚上12点以前睡觉的时候很少。正规的理论学习让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杨利伟总结道。 训练的严格,一开始也让航天员们有些难以适应。有时候,杨利伟也会对教练开玩笑说:“能不能对我们宽容一些?” 由于太空环境十分艰苦恶劣,人在航天过程中要经受巨大的加速度、噪音、振动、失重、宇宙射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且宇航员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要完成复杂的驾驶、操纵、实验和观测任务。
正因如此,对航天员的训练非常严格。 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要在密闭狭小的环境里经历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过程。尤其是飞船在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要承受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容易造成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此时,离心机抗负荷训练是提高航天员超重耐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杨利伟说,在8个 G负荷的旋转中,人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整个脸只见高高突出的前额。
头盆方向超重时,血压向下肢,头脑缺血眩晕;做胸背向超重时,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每做一次训练,善于动脑的杨利伟都及时总结经验,掌握好抗负荷用力和频率的度。慢慢地,他达到了8个G以上,“越做越轻松”。做大载荷他最高心率才达到每分钟110下,跟平时基础心率没什么区别,成为同伴中抗负荷成绩的佼佼者。 而在做转椅训练时,教练则干脆跟杨利伟说:“你可以免试了。
”在每分钟转速24圈的转椅上,不仅要18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快速运转,而且上下前后摆动。但“杨利伟的身体太棒了,转15分钟,如果不是要他不停摆头的话,他简直可以在转椅上睡着了”。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返回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
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己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现在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提供信息:哪个地方不合适,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然后马上切换到返回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必须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可以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5、你知道费俊龙、聂海胜在进入太空之前要进行了哪些训练吗?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饮食的话,应该是吃很多含糖量高的食品。训练呢,应该和运动员一样去海拔高的地方训练。不过既然是航天员,他应该是在室内降低氧气浓度训练启发啊。。。。。。他们真伟大。。。如果是题目的话,你这样回答更好。。。
6、杨利伟进入太空之前进行哪些训练
记者:你们怎么训练的?
杨利伟:在轨道运行阶段,可能对于你考验的就是失重,失重的话可能整个身体的血液、体液重新分配,我们针对这个也做了好多训练,做一些血液重新分布的训练,做一些下体负压的训练,都是针对这个去做。
另外就可能会有一些空间运动病发生,针对这个去做一些秋千、转移训练,刺激你的前庭功能,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来提高你这种应对能力,是这样的。然后作为起飞和返回着陆阶段,可能对我们考验的主要就是一个载荷问题,高G载荷,针对这个我们也做了一些包括像离心机这样的训练。
我们现在训练离心机正常训练达到8个G值,做这个东西的感受就是压得非常厉害,我们去看自己的录像,可能当时脸已经拉变形了,有时候眼泪也出来了,是这样的训练,针对这种特殊环境做的一些训练。
记者:为什么要训练生存?
杨利伟:你返回来之后按照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问题不是很大。
但是从训练这个角度,从难从严方面来考虑,从最危险的角度,假如你不落在着陆场,那么存在一个你自己去生存的问题,然后你利用当时的条件怎么生存下去,所以有必要去做这方面的准备。
8年训练,没有人暂停
“最大的压力是承受加速度。”据杨利伟介绍,在载人航天飞行训练中,超重耐力训练是对航天员自我极限的最大挑战。
记者了解到,“超重耐力”训练要求航天员在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条件下,保持正常的呼吸和思维能力。“空军飞行员训练时要求做到人体自重5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续时间为2至3秒。而航天员的训练则要求超载达到人体自重8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续时间为40至50秒。”
8倍的重力加速度是个什么概念?杨利伟举例说,玩过山车时经历的刺激是2倍多一点的重力加速度概念。
因此,在进行8倍重力加速度训练时,离心机像一只巨大的铁钳,紧紧夹住旋转舱,在圆形的超重实验室里飞速旋转。转瞬之间,航天员全身的血液好像被甩到脊柱上,五脏六腑好像被压成了一张薄薄的纸片。
“每次训练,在强大作用力下,航天员都会脸部肌肉变形、呼吸困难、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但没有一人在训练时请求过暂停。
”为了让航天员和工作人员之间保持“互动”,在每一个航天员的手中,有一个爆鸣器,在训练中感觉到不适应的状况,航天员按下爆鸣器,工作人员就会停止操作。但杨利伟昨天透露,在长达8年的训练中,他和他身边的战友们没有一个人按下过爆鸣器,只有工作人员自己根据监测到的各项生理指标停止操作。“理想、信念和执著深深刻在每个航天员的心里,坚持是每一个航天员的品质。”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