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知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24 06:15:07

导读: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学中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及其规律。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强调的是个别属性;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强调直接作用跟整体它们的关系,对同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会形成对这一物体的整体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文章还介绍了知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三种面向以及感知觉理论中可以教学中运用的规律。文章提到了心理学NLP的5R原理。如下为有关心理学中感觉和知觉的关系,知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那些?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学中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呢,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强调的是个别属性。

知觉呢,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强调直接作用跟整体

它们的关系是,对同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会形成对这一物体的整体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

心理学中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2、知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那些???

知见心理学是在实践运用中逐渐完善起来的,通过工作坊的形式经过30多年探索,知见心理学将人的意识分为四层,并将意识形成长的过程分为“依赖”、“独立”、“交互依靠”、“灵性依靠”等阶段,并以三角模型表示。这样一来,人们纷繁复杂内心世界的梳理和引导便有了轨迹可循。懂得了意识的形成及发展规律,便可以找到历史问题的根源、启发并开发意识的潜在力量。

但是对人们的意识的发现需要通过行为或现象进行表现,在多年工作坊经验中,知见心理学总结出三种“面向”以达到意识深层,特别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这个范畴中,会探索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等等。自己周围的人,部反映着自己的意识。疗愈了自己的内在,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善。”这三种面向是“人际关系”、“领袖力”、“灵性”,具体见

六、基本概念。

知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那些???

3、感知觉理论,其中的哪些规律可以在教学中运用?

要想使直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应遵循感知觉的规律。 1.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教师在制作、使用直观教具时,也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学生清楚地感知。

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 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如讲课时,对于重要的知识,可以反复几次,可以提高音量;板书时,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点、画线,可以用彩色粉笔;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使用挂图时,可以将其中不需要学生看的部分遮住;制作教具时,要注意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上突出出来等。

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 我们知道,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 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不要在需要学生感知的对象周围画上与之类似的线条或图形,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留空或用色彩区分;板书时,章与章、节与节等不同内容之间要留空;讲课时,语言流畅,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 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有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比听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深。

只靠听觉,一般能记住15%;只靠视觉,一般能记住25%;既看又听,能记住65%。

感知觉理论,其中的哪些规律可以在教学中运用?

4、给我详细的讲述一下心理学NLP的5R原理

NLP是研究主观经验的学科,因此,它提出了许多假设作为前提。假设就不必然是真实的,NLP也不宣称他们是真实的。这一点与我们的常规思维有了较大的出入。

NLP所要问的问题不是“他们是不是真的?”而是“他们会不会产生结果?”也就是说,你假设它们是真的,并按这假设去行动,而注意所得的结果是什么。

据此,NLP提出一项重要的假设前提:地图非疆域。

人们经由感官或表象系统(在心智上传达信息到感官系统的方式,包括视、听、触、味、嗅五种方式)接受讯息,并因此而产生不同的体验,这种内心产生的体验,我们称之为“地图”。

由于每个人发展表象系统所在的环境、背景的不同,许多人常会发展出或偏重于某一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倾向于使用视觉的人,通过自己所看到的来理解周围的世界,同时对所有外在与内在的刺激,皆通过视觉形象加以分类、记忆、思考。每个人都使用其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以建立其世界的模式。

由于个人感官或表象系统接收信息方式不同,每个人因而发展出的个人的思维模式(即“地图”),也使人们对世界(即“疆域”)有着不同的体验。这就是“地图非疆域”这一假设的涵义。人们以多种微妙方式呈现他们的思考方式。任何人都有可能自另一个人身上辨认出思考的讯号,同时侦测出特别的形态。例如,眼睛可以表现出人们的思考方式,是否正将事物图象化或倾听、感受。

NLP极力找出人们体验外在环境的多种方法,对一个人的感官、表象系统及思维模式加以破译。

对他人思维方式的解读,有两种重要的用途。其一,一旦发现对方的思考过程,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沟通技巧以配合对方,如此便可以建立和谐的关系。这一点,可以应用在人际沟通、谈判、销售等许多方面。

第二项用途就是复制卓越,复制卓越是一种模仿的过程,想要模仿一项技巧,就要找出深谙此技巧的人,他是如何思想以及让他能做好此技巧背后的信念、价值观等。一旦找出对方的策略,我们也依此仿效,就会获得相应的技巧。

NLP认为,只要人能学来的东西都可以模仿,并取得相应的效果。这一点在自我能力的提升、快速学习、快速阅读等方面都有实际的效用。

5、感觉、知觉、表象这三个心理学概念和休谟所讲的“知觉”“印象”与“观念”之间的关系

不是很了解,从通俗的理解简单说一下自己个人的看法:

“感觉”大体就是感官所反应出的觉知,平时都知道的五官感受到的,如听觉,视觉等。

“知觉”基本上是经常大脑神经反射出来的感觉,已经从感官过渡到大脑了。

“表象”一般就是事物给人的表面现象。

“印象”多是已经发生过的,已经感知到的事物的留痕。

“观念”属于思维范围内的东西,比如观点、看法等。

整体上觉得,“感觉”、“知觉”、“表象”与“知觉”、“印象”、“观念”相比,要浅一些弱一些,知觉基础上印象、观念的形成要比感觉基础上知觉、表象的形成更深入一些、稳定一些。

6、《普通心理学》 什么是知觉?它有哪些特性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老师主编的书中是这样定义知觉的: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这就是知觉。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7、什么是觉知(心理学上的定义)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大脑里的反应。

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包括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8、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哪些知觉组织原则

完形组织法则(gestalt laws of organization)。这是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原则,它阐明知觉主体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格式塔学派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知觉也会从整体、有意义的角度来认识事物。

我们今天所认识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都是源于格式塔学派的这些研究成果。

9、怎样理解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

格式塔心里理论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于本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M.Wetheimer,1880~194

3)、苛勒(W.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Koffka,1886~1941) 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

该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他们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主张学习是在于构成一种完形,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7814.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