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寻找与首因效应相关的实验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06-17 05:30:01

导读:本文介绍了两个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一个与首因效应相关的问题。第一个实验是扭秤实验,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什利用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第二个实验是关于首因效应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实验表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影响人们对人的整体看法,即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如下为有关有哪些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找有关首因效应的实验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有哪些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

扭秤实验: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决定要找出这个引力。他将小金属球系在长为6英尺(1英尺等于0。305米)木棒的两边并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哑铃一样。再将两个350磅(1磅等于0。4536千克)的铜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的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转金属线。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转动。

测量结果惊人地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万有引力常量约为G=6。67259x10^-11 (N·m^2 /kg^2)通常取G=6。67×10^-11(N·m^2/kg^2),在此基础上卡文迪什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卡文迪什的计算结果是地球的质量为6。0 x10^24kg.

有哪些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

2、找有关首因效应的实验。

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

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编撰了两段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文字,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外向的人,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他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卢钦斯让四组人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发现,第一组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人有95%,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第一组和第二组条件下,相同的内容,只因顺序不同,人们对吉姆的印象差别竟然如此之大!也就是说,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了对人的整体看法,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这个现象叫作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来的认识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卢钦斯的实验并没有就此中止,他改变了实验条件。

首先,告诉参加实验的人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然后,将描述吉姆不同特征的两段文字隔开呈现。这此人念完第一段文字后就做一些无关的工作,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然后再将另一段呈现给他们。在这种条件下,大部分人都会根据后面一段的描述对吉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

一般地,对于陌生人,首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对于熟悉的人,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

找有关首因效应的实验。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8026.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