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积极思维和情绪
导读:本文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思维和情绪。首先,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应该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而不是要求他们像大人那样思维。其次,家庭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包括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引导他们提高语言能力、鼓励积极思维和情绪、锻炼他们的思考力以及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家长要注意理解和引导孩子,不要呵斥、恐吓或威胁他们,而是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如下为有关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应该怎么训练呢,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思维和情绪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应该怎么训练呢
儿童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由具体向抽象发展。因此,不能要求幼儿像大人那样思维。但是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等,以提高儿童思维的能力。家庭中可以做的有以下几方面。??
1、富儿童生活的环境。
我们可以在摇篮的上方悬挂一些彩色的小球,或简单的色彩鲜艳的玩具,或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如小风铃等,供婴儿醒着的时候看和听;平时在婴儿醒着时多逗他玩,抱、吻、抚摸他;随着孩子的长大不断提供合适的玩具;1岁左右的孩子能行走了,要为他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让他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和他一 起看电视动画片、儿童片,一边看一边讲给他听;多带孩子到室外走走,看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等等。
??
2、引导儿童提高语言能力。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有了词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通过语言中的语和语法规则,儿童才能脱离具体动作和具体形象,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起很大的作用。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帮助他正确发音。大人对孩子说话时不要说儿语,如饼干不必说饼饼,小狗不要说狗狗。要让他听惯和记住日常生活中准确的常用词。
要有计划地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帮助他用正确语言表达思想。??
3、鼓励儿童积极思维。好动、好问是儿童的天性。5岁的孩子就常问“为什么?”有时还会将玩具或家里的用具、摆设拆开来,想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家长应耐心听孩子的提问,解决孩子的提问或引导他去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对孩子拆坏了东西也不过分责备,只说你想看看东西里面是怎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好东西拆坏了可惜,以后要告诉大人帮你解决问题。
孩子得到鼓励,今后就会更积极地去思考各种总是。对不多提问题的孩子,家长要主动提出 一些孩子能回答的问题,引导他去思考。??
4、锻炼儿童的思考力。在家庭生活中,锻炼儿童思考力的机会是很多的,只要家长在这方面做有心人,善于引导儿童去思考就会获得丰收。
玩玩具、做游戏、猜谜语、养小动物 、养花以及参加家务劳动等等,都可以使和童积极动脑筋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搭积木、拼六面图、拼七巧板等等,都要动脑筋找出规律才能完成。有些智力游戏,不仅要动脑筋还要比速度才能取胜。
??
5、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件工具。但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儿童不是一开始就能掌握的,家长和老师都要引导和教给儿童,遇到问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 作出逻辑的判断、推理来解决。
教儿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儿童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思维发展的翅膀,抽象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2、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思维和情绪
一、1-4岁:理解并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1-4岁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和发展,变得越来越固执、不讲道理。
比如:
有个妈妈说,我的孩子三岁了,最近老是闹情绪,很急躁。零食袋子打不开,就很大声的哭闹,甚至把零食给扔地上。
要想与这个时期的孩子和平相处,首先要明白,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所致,孩子有了自我概念,并且逐渐体验到了自我的力量。在现实中受挫折以后,又无法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就只有发脾气了。
我们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不能呵斥、恐吓、威胁。他要的不是批评而是理解和帮助,先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开不了有点着急了,生气了。”表明了你知道了他的情绪,并认可他的情绪会给他莫大的安慰,无形之中把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就可以试着教他如何解决问题了,问题能得到解决,孩子的情绪自然就好了。给孩子多一份理解,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二、4-6岁:引导孩子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个体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孩子如果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将会变得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甚至对自己都不满意。4-6岁的孩子面临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
父母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情绪的成长,既帮助孩子识别、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
(1)孩子非常害羞,不爱与人交往怎么办?
人际交往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的培养、锻炼。父母要多创造自然而然的条件,引导孩子与人交往: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展示给孩子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怎样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又是怎样的。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的谈话、欣赏别人的优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等。
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孩子讨厌吃饭怎么办?
有个妈妈说:“我家的孩子四岁了,吃得很少,吃饭对于他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们只有用一些道具来辅助,比如看电视吃饭。我们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也没有办法。
”
从孩子的情况来看,我们先要让孩子有吃饭的热情,建议是:
把饭的质量提高一下,做得精致有趣一点,有那种专门教做孩子餐食的书籍,把食物做得有创意一点,做出孩子喜欢的样子。
少让他吃零食这些本来就没有什么营养的东西。
固定一些时间,让孩子参加到做饭的环节,对于他自己参与的事情,会更加有热情
情绪好的时候让他吃正餐,暂时不定点吃,因为他目前的状态很难做到。
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简化吃饭的环境,让孩子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食物上去。不要强求,慢慢让孩子有个过渡时间。
大人们都不要太关注他吃饭这个事情,一直强化,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事情很可怕,有抵触情绪。
(3) 孩子做不好事情就哭,缺乏耐心怎么办?
问:我孩子5岁,做事情一不如意就哭,去学校忘记带红领巾也哭,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不会做的也哭,还说不做了,一点耐心都没有。
我该怎么办?
孩子这个年纪已经通过和同学的比较进行自我评价了,并且开始有了自尊心的构建,很在乎成功与否。面对孩子的自我较劲,父母应该先表示理解:妈妈知道你想做好,但是这需要耐心,你需要妈妈的帮忙吗?我们一起做好不好?
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和行动上的帮助,让他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对待不如意的事情时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好。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学会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才能去帮助他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形成积极情绪。
3、如何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维活动是智力活动的中心环节。要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发展,首先,父母应重视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为发展孩子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一岁前的婴儿,只有对事物的感知,还未真正出现思维活动。随着幼儿语言的出现,一岁后的幼儿便出现最简单的思维活动。心理学家指出,人不能从自身发展概念,它是从外部世界获得的……。需要尽量地更加正确地锻炼儿童的对外界感觉?通过观察以扩大儿童脑子里的印象范围。
4、儿童思维能力怎么提高?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都离不开思维。
科学家解决科学难题,医生诊断疑难病例,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讲学授课,农民培育新品种,工人科技革新,不管是谁,无论做什么,离开思维就会一事无成。因为,感知、观察和注意只能使人获得知识经验,记忆也仅仅是帮助人们储存知识经验,而要运用知识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那就必须依赖思维。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然而,由于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广大家长对它的了解常常不够,这就造成了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出现忽视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倾向。如果父母想使自己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所成效的话,那么您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培养时,要特别注重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3岁前儿童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以后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6岁以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根据孩子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孩子思维的行动性、具体性、形象性,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又要力求逐渐摆脱动作和实物的约束与干扰,发展孩子初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除要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孩子的思维活动外,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专门的练习和指导,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精神。下面具体加以说明:
(1)给孩子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直觉行动思维虽然是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但在整个学前期,孩子的思维仍保留了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性成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否则,脱离了孩子自身的直接感知和操作,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其思维活动的进行将变得困难,体现在孩子仅是借助机械记忆、模仿而获得某些知识经验。
例如,我们在帮助孩子掌握某些实物概念时,应注意给孩子提供直接感知、观察的机会。让孩子亲自看、闻、模、尝过苹果,比较过不同种类的苹果,比较过苹果与其它水果的区别后,孩子就会对“苹果“这一概念掌握得更全面和深刻。
又如在发展孩子的数概念、运算能力时,同样可提供让儿童动手操作的机会:数物体的个数,比较大小、长短、粗细,进行分类和排序,在泥塑、玩沙、玩水活动中体会物体质与量的守恒,借助实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等等,使孩子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的状态中,以此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2)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根据学前儿童思维的这个特点。
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具体性、形象性,要适合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因为孩子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较容易认识,而对抽象的事物较难认识。
例如,在向孩子解释“雨的形成“这种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时,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或看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再配以演示水受热后变蒸气,再遇冷凝结成水珠的小实验,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孩子掌握各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
(3)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性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思维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家长和教师更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4)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我们也常听见一些大人也向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证明,这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同时,爱提问题、喜欢探究活动,这正是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的体现。
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保护和培养,要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提问,决不能采取冷淡、漫不经心、或厌烦甚至斥责的态度。
实践证明,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孩子思维水平发展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
前者,由于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热情回答了孩子的各种问题,不仅使孩子得到心理上满足,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肯定了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思维水平也大大提高。反之,当孩子提问时,得到的是否定,那么,以后他不敢再提问了。
孩子头脑中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也就不会多想问题了,大脑也不会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比别的孩子差。
所以,大人应鼓励孩子好问、多问、会问。当然,作为家长和教师,除了必须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外,也应该学会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
大人对孩子的提问,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现就提问的几种类型举例如下:
(a)假设性问题。例如,“如果房间里没有窗会怎样?“
(b)描述性问题。例如,“秋天的树是怎样的?“
(c)比较性问题。例如,“家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d)解释性问题。例如,“天为什么会下雨?“
(e)分类性问题。
例如,“苹果属于什么类?“、“黄瓜属于什么类?“
(f)起源性问题。例如,“冰是怎样来的?“
在此需要提醒大人的是,当你向孩子提出问题后,要给孩于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求得孩子完满的回答,更不要马上把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而且还会打击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的虚构性、象征性、形象性以及行动性,都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多问、多想、积极思考,对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是非常有效的。
(6)要重视发展孩子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语言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但在学前朗,儿童词汇还不丰富,特别是对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汇掌握得较少,这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直接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
(7)积极发展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正确的教导下,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从孩子5岁左右开始,就会逐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到6-7岁时,抽象逻辑思维已比较明显。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教育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发展孩子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等作为思维过程来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已经掌握了鸡、鸭、牛、老虎、狮子、熊等概念的孩子,我们不妨进一步让他们掌握“家畜“以及“动物“等概括程度更高的概念。
对于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孩子,教学的任务便是进一步提高他们借助数概念进行运算的熟练程度和速度,而不是再倒迟到借助实物或表象来进行运算的阶段。总之,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消极地、简单地适应孩子已经达到的水平,而是要积极地、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不断地把儿童的思维能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5、怎么锻炼孩子的正逆向思维
多看推理侦破书以练习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做游戏喊东达西,口令和行动必须要完全相反的。如口令:向右转,那么则应该向左转才算对。举起手来则应该放下手;
左右手互换"二打四"的手势动作。二就是大拇指和食指。四就是除弯曲大拇指外其余手指全部伸直。迅速左右手来回交替这个手势可以锻炼左右脑的独立活动思考能力。这个动作比一手画园一手画方要易做。
较容易上手开始训练。希望你能满意我的解答。谢谢。
6、小孩的思维怎么练习灵活
思维的灵活性即思路灵活机智,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考虑问题,不为定势左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的灵活性是孩子智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智慧的“滑翔板”。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灵活性训练呢?下面是九种成功之法:
第一、续编故事结局法:讲故事时留个尾巴,让幼儿自己去猜测想象,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第二、情景设疑法:它与第一种有所区别。前者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所设悬念只有一种答案;后者不必有完整的故事,答案可有好几个。如给幼儿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扛着扁担到田里去帮大人抬菜,半路上看见水渠对面有只小花猪正在瓜田哺瓜。
他想去赶,但被一米多宽的小渠档着,怎么办?讲到这里,让幼儿帮他想个过渠的办法。这一悬念能激发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他们会在特定的情景中想出各种办法来:扁担架在渠道上爬过去;脱了鞋子走过去;用扁担支住渠底,像撑杆跳高那样跃过去……幼儿面对疑难各抒已见,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答案,受到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第三、猜谜法:它是通过谜面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性质,让幼儿在猜测过程中受到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猜谜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
第四、看图改错法:画一幅含有错误的图画,让幼儿找出错误,并改正。这也是训练幼儿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
第五、填充法:就是要求幼儿在给定的某一简单图形上(如圆形、三角形等)填画,使它成为多种不同的图画,幼儿边思索、边填画,很有兴趣。这不仅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对他们扩散性思维也有很大帮助。以圆形为例,幼儿会创作出多种画面。
第六、连锁提问法:针对幼儿容易按照某种程式思考问题的毛病,可采用连锁提问法,如问:“石榴树上有十个石榴,摘了一个还有几个?”幼儿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石榴树上有十只小鸟,用弹弓打下一只还有几只?”习惯用于一种程式想问题的孩子往往会答错,多次训练,可以养成孩子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良好思维方法和习惯。
第七、归类法:用硬纸片制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如树木、花草、瓜果、蔬菜、家禽及圆形、三角形等,玩时将图片杂乱摆开,让幼儿根据你的命题,进行归类训练。例如:可让幼儿分别帮助蔬菜、瓜果和几何图形站队,看准又对又快。这样不但训练了幼儿思维条理的灵活性,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第八、弈棋法:思维训练还可以采用对弈的办法进行。
例如动物棋,棋子只有八个,四个白猪,四个黑猪,棋盘是由横竖四条直线组成的九格方盘。玩的规则是:只有在一条直线上两只同样的小猪,才可以杀死对方紧挨的一只猪。儿童棋虽然很简单,但却能使孩子们从一连串的胜利和失误中,学会瞻前顾后,全面看问题,学会以退为攻与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本领。
第九、见闻汇报法: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此法可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父母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见闻汇报,一边帮助幼儿理清思绪,一边提供必要的词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见闻。这样,幼儿既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又丰富巩固了知识,真是一举数得。
7、怎么训练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
孩子的思维灵活性不够,他们往往只能按常规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一遇到陌生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他们不善于改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善于转换问题,在碰壁后不善于转弯。
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测定金字塔高度时,用直接测量法碰壁后,马上想到测太阳影子长度的办法来解决。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测量灯泡体积时,碰到复杂的计算,马上想到用测量灯泡在水中体积的办法来加以解决。他们的思维都有很高的灵活性。思维灵活性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品质。思维比较灵活的人不仅解决问题的速度较快,而且善于改变解决问题的策略,解题的办法也比较多样。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思维灵活强的人往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的。那么,呢?
第一,要经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相对性。比如,让孩子懂得,爸爸是他的爸爸,又是祖父的儿子。又比如,夏日的晚上,孩子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你可以问孩子:“我们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孩子会肯定地回答在地上。这时你再问孩子:“如果有人乘上火箭登上月球,他看我们时,我们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孩子会回答,“我们在天上。
”另外,可以问问孩子,我们遇到了外国朋友时,我们的眼中,对方是外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我们是不是外国人呢?还可以让孩子领悟到,前后、左右、上下等,都只有相对的意义,使孩子认识到万物都有相对性。
第二,要经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可变性。孩子们见到一棵参天大树,会发出一阵惊叹,你可以告诉孩子,它是由一颗小小的种子发芽长大的。孩子喜欢与狗交朋友,你可以告诉他,狗的祖先是凶恶的狼。
孩子们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箭竹,你可告诉他,远古时代,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孩子见到毛毛虫,会又害怕又厌恶,你可以告诉他,美丽的蝴蝶就是丑陋的毛毛虫变的。这样不断地给孩子指出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变异,孩子们的视野就会开阔起来,就不会固定于某种思维定势,灵活性就会不断增大。
第三,要经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可逆性。
孩子看到冰融化了,水蒸发了,你可以告诉孩子,水达到摄氏100度能变成水蒸气、水气遇冷也会变成水。冰受热会融化成水,水冷却到摄氏零度也会结冰。电灯通电可以发出光,光照射光电管也能产生电流。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训练孩子思维的可逆性,比如说,让孩子想象,小杯子满满的一杯水,倒入大杯子,水只有占大杯子杯底薄薄的一层,把它再倒入林子,又将是满满一杯,等等。
当然,思维灵活性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但是,只要经常训练、持之以恒、你的孩子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思维灵活的孩子的。
8、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一般认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应当更多地注重感性认识,至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至少应该在孩子入学以后,可事实证明这是个误区。
今年的新生入学至今已经3个月,其间有不少老师反映,有些孩子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题稍微拐点弯就反应不过来。为此老师特别提醒家长,在早期教育中不要忽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及推理的能力。
孩子6岁左右,逻辑思维能力萌芽,家长若能抓住机会,加强这方面的启蒙教育,就能使孩子思维更敏捷,更善于动脑,更容易应对以后的学习生活。
9、儿童思维能力怎么提高?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都离不开思维。科学家解决科学难题,医生诊断疑难病例,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讲学授课,农民培育新品种,工人科技革新,不管是谁,无论做什么,离开思维就会一事无成。
因为,感知、观察和注意只能使人获得知识经验,记忆也仅仅是帮助人们储存知识经验,而要运用知识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那就必须依赖思维。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然而,由于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广大家长对它的了解常常不够,这就造成了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出现忽视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倾向。
如果父母想使自己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所成效的话,那么您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培养时,要特别注重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3岁前儿童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以后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6岁以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根据孩子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孩子思维的行动性、具体性、形象性,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又要力求逐渐摆脱动作和实物的约束与干扰,发展孩子初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除要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孩子的思维活动外,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专门的练习和指导,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精神。下面具体加以说明:
(1)给孩子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直觉行动思维虽然是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但在整个学前期,孩子的思维仍保留了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性成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否则,脱离了孩子自身的直接感知和操作,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其思维活动的进行将变得困难,体现在孩子仅是借助机械记忆、模仿而获得某些知识经验。
例如,我们在帮助孩子掌握某些实物概念时,应注意给孩子提供直接感知、观察的机会。让孩子亲自看、闻、模、尝过苹果,比较过不同种类的苹果,比较过苹果与其它水果的区别后,孩子就会对“苹果“这一概念掌握得更全面和深刻。
又如在发展孩子的数概念、运算能力时,同样可提供让儿童动手操作的机会:数物体的个数,比较大小、长短、粗细,进行分类和排序,在泥塑、玩沙、玩水活动中体会物体质与量的守恒,借助实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等等,使孩子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的状态中,以此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2)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根据学前儿童思维的这个特点。
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具体性、形象性,要适合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因为孩子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较容易认识,而对抽象的事物较难认识。
例如,在向孩子解释“雨的形成“这种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时,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或看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再配以演示水受热后变蒸气,再遇冷凝结成水珠的小实验,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孩子掌握各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
(3)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性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思维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家长和教师更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4)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我们也常听见一些大人也向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证明,这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同时,爱提问题、喜欢探究活动,这正是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的体现。
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保护和培养,要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提问,决不能采取冷淡、漫不经心、或厌烦甚至斥责的态度。
实践证明,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孩子思维水平发展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
前者,由于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热情回答了孩子的各种问题,不仅使孩子得到心理上满足,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肯定了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思维水平也大大提高。反之,当孩子提问时,得到的是否定,那么,以后他不敢再提问了。
孩子头脑中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也就不会多想问题了,大脑也不会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比别的孩子差。
所以,大人应鼓励孩子好问、多问、会问。当然,作为家长和教师,除了必须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外,也应该学会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
大人对孩子的提问,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现就提问的几种类型举例如下:
在此需要提醒大人的是,当你向孩子提出问题后,要给孩于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求得孩子完满的回答,更不要马上把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而且还会打击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的虚构性、象征性、形象性以及行动性,都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多问、多想、积极思考,对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是非常有效的。
(6)要重视发展孩子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语言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但在学前朗,儿童词汇还不丰富,特别是对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汇掌握得较少,这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直接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
(7)积极发展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正确的教导下,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从孩子5岁左右开始,就会逐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到6-7岁时,抽象逻辑思维已比较明显。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教育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发展孩子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等作为思维过程来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已经掌握了鸡、鸭、牛、老虎、狮子、熊等概念的孩子,我们不妨进一步让他们掌握“家畜“以及“动物“等概括程度更高的概念。
对于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孩子,教学的任务便是进一步提高他们借助数概念进行运算的熟练程度和速度,而不是再倒迟到借助实物或表象来进行运算的阶段。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