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学好,怎样学好心理学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30 05:45:07

导读:本文探讨了心理学中复杂现象的本质。虽然心理学的哲学和科学时期都试图找到本质和根本的认识或理论,但心理学仍然存在理论众多的现象。这是因为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使得自然科学主义方法论在心理领域无能为力。为了真正理解心理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看待心理现象,学习多元视角和多种方法。我们也需要强调逻辑学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并注意到一元和多元的关系。小编建议我们在学习心理学时,要广泛涉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并了解如何打井以解决问题。如下为有关心理学,如何学好阿,怎样学好心理学?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学,如何学好阿

理解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无论是心理学的哲学时期,或所谓科学时期;无论是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有趣而又无奈的事实:理论众多。哲学或科学,都希望找到本质的、根本的以至唯一的认识或理论,但这个原则在心理学身上始终没能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精神现象不同于物质的品质,能够使得将物质世界的复杂性揭示的较为清楚的自然科学主义方法论无用武之地,我们就应该承认这样的现实。

多元视角。真正理解心理的复杂,我们就不要再用单一的视角来看待心理现象,虽然这几乎是人类的本能。按一种的简单的分类方法:心理涉及到生理、个体行为、社会三个层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广泛涉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的各流派,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等,都要知道,乃至从人的角度去精通!结合切身体会,还要强调要学学逻辑学。心理学工作者不讲逻辑,已经到了可笑的地步,这一点看看圈子里的论文和文章便可得知。当然,这个也是心理复杂性的佐证,面对心理的复杂,逻辑可能已经不能指导我们去认真的思考了。所以能看出还是Simon老先生厉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多元方法。费耶阿本德先生若是心理学家,可能会更早的提出多元方法论。而在心理学的实践中,方法的多元性确实也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在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内,多种视角、理论和方法都在发展并使用。另一方面,各种理论、方法互为借鉴、补充,并且很多现实性问题往往需要心理学各分支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在认识到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养成了多元的审视习惯,掌握并运用多元的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元和多元的关系问题:

打井要见水。很多人挖了很多个坑,但总不出水;但有的人对着一个坑,一直挖,最终成了水井。于是有人就认为,做人就要执着,挖井就要深挖。这样的论调,错误就在于低估了我们挖井的这块地的复杂性。

在这样的一块地上,可能是这样的,有的地方水很深,几个人几辈子也挖不出来;有的地方水很浅,戳个窟窿就出水了;还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水。这时候要打井的人怎么办呢?先了解这块地。你要好好地看一看,哪些地方的土本来就要湿一些,哪些地方一看就挖不出水来。而且最好多挖些小坑,深入的比较分析一下,全面的了解。但不要忘了目的是打水,所以选择一个坑,还是要执著的挖下去。

这样的好处往往在于,这样不仅挖出了水,你还发现一个水脉。

有个多功能的但小的工具箱。做应用的人,有不少都仓促上阵,还没工具箱,就揽瓷器活。没有基础研究做准备,没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别急着上马开弓,否则伤人伤己。这一点,在心理咨询领域,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拖拉着大背包,也是做不好工作的。有的咨询者,动则这个专业名词、那个专业技术。工具箱里看似工具很多,实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所以还是把那些个工具,凝练成金刚钻,再来面对精巧的瓷器吧。再来谈如何学好心理学:在理解心理的复杂性后,也就理解了心理学的复杂性。现在心理学领域众多,每一领域内容又很多,那么多东西究竟怎么学。上面文章里的内容可以告诉一些我们怎么学习的方法,另外再补充几句:重视“经典原著”。关于中医的争论之一就是经典的地位问题。

我很奇怪没看过《伤寒》的人竟可自称中医,就像没看过弗洛伊德的人自称学习过心理学,都太不可思议。我不是说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多好,但奠基者的论著不看,就不象话。因为一方面,教材里面的东西,都是掺杂了选编者的理解,可能与原著相悖,而且更多的是断章取义,不能尽言文章深意,这些是要看原著来解决的。另一方面,科学的基本精神或者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巨人可站,干吗不站或站矮子的呢?实践。

心理学说到底是人学。如果学完之后,你对人的理解与认知还和学习前一样,那学了干什么。但现在大家学习与研究时似乎对着电脑的时间比对着人的时间多的多,这算什么研究人的学问呢。为什么很多有丰富社会经验但没有学过一点心理学知识的人对人的认识那么深刻,还能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的事,完成自己的目标?不与人交往,肯定是不行的。

每次与人交往,无论年龄、身份、阶层,都是你检验理论,加强领悟,获得书本不能告诉的知识的机会。真正接触了大量的人之后,读一本书比十本书都管用。对研究生来说,就是要多做实验(访谈、测验等),不要研究设计搞了一两年,一个实验却都没做。设计永远有改进的地方,不做怎么知道错误在哪!

加油哦,我支持你!!!

心理学,如何学好阿

2、怎样学好心理学?

理解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无论是心理学的哲学时期,或所谓科学时期;无论是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有趣而又无奈的事实:理论众多。哲学或科学,都希望找到本质的、根本的以至唯一的认识或理论,但这个原则在心理学身上始终没能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精神现象不同于物质的品质,能够使得将物质世界的复杂性揭示的较为清楚的自然科学主义方法论无用武之地,我们就应该承认这样的现实。

多元视角。真正理解心理的复杂,我们就不要再用单一的视角来看待心理现象,虽然这几乎是人类的本能。按一种的简单的分类方法:心理涉及到生理、个体行为、社会三个层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广泛涉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的各流派,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等,都要知道,乃至从人的角度去精通!结合切身体会,还要强调要学学逻辑学。

心理学工作者不讲逻辑,已经到了可笑的地步,这一点看看圈子里的论文和文章便可得知。当然,这个也是心理复杂性的佐证,面对心理的复杂,逻辑可能已经不能指导我们去认真的思考了。所以能看出还是Simon老先生厉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多元方法。费耶阿本德先生若是心理学家,可能会更早的提出多元方法论。而在心理学的实践中,方法的多元性确实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方面,在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内,多种视角、理论和方法都在发展并使用。另一方面,各种理论、方法互为借鉴、补充,并且很多现实性问题往往需要心理学各分支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在认识到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养成了多元的审视习惯,掌握并运用多元的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元和多元的关系问题:

打井要见水。很多人挖了很多个坑,但总不出水;但有的人对着一个坑,一直挖,最终成了水井。

于是有人就认为,做人就要执着,挖井就要深挖。这样的论调,错误就在于低估了我们挖井的这块地的复杂性。在这样的一块地上,可能是这样的,有的地方水很深,几个人几辈子也挖不出来;有的地方水很浅,戳个窟窿就出水了;还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水。这时候要打井的人怎么办呢?先了解这块地。你要好好地看一看,哪些地方的土本来就要湿一些,哪些地方一看就挖不出水来。而且最好多挖些小坑,深入的比较分析一下,全面的了解。

但不要忘了目的是打水,所以选择一个坑,还是要执著的挖下去。这样的好处往往在于,这样不仅挖出了水,你还发现一个水脉。

有个多功能的但小的工具箱。做应用的人,有不少都仓促上阵,还没工具箱,就揽瓷器活。没有基础研究做准备,没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别急着上马开弓,否则伤人伤己。这一点,在心理咨询领域,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拖拉着大背包,也是做不好工作的。

有的咨询者,动则这个专业名词、那个专业技术。工具箱里看似工具很多,实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所以还是把那些个工具,凝练成金刚钻,再来面对精巧的瓷器吧。再来谈如何学好心理学:在理解心理的复杂性后,也就理解了心理学的复杂性。现在心理学领域众多,每一领域内容又很多,那么多东西究竟怎么学。上面文章里的内容可以告诉一些我们怎么学习的方法,另外再补充几句:重视“经典原著”。

关于中医的争论之一就是经典的地位问题。我很奇怪没看过《伤寒》的人竟可自称中医,就像没看过弗洛伊德的人自称学习过心理学,都太不可思议。我不是说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多好,但奠基者的论著不看,就不象话。因为一方面,教材里面的东西,都是掺杂了选编者的理解,可能与原著相悖,而且更多的是断章取义,不能尽言文章深意,这些是要看原著来解决的。

另一方面,科学的基本精神或者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巨人可站,干吗不站或站矮子的呢?实践。心理学说到底是人学。如果学完之后,你对人的理解与认知还和学习前一样,那学了干什么。但现在大家学习与研究时似乎对着电脑的时间比对着人的时间多的多,这算什么研究人的学问呢。

为什么很多有丰富社会经验但没有学过一点心理学知识的人对人的认识那么深刻,还能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的事,完成自己的目标?不与人交往,肯定是不行的。每次与人交往,无论年龄、身份、阶层,都是你检验理论,加强领悟,获得书本不能告诉的知识的机会。真正接触了大量的人之后,读一本书比十本书都管用。对研究生来说,就是要多做实验(访谈、测验等),不要研究设计搞了一两年,一个实验却都没做。

设计永远有改进的地方,不做怎么知道错误在哪!

加油哦,我支持你!!!

怎样学好心理学?

3、如何能学好心理学

理解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无论是心理学的哲学时期,或所谓科学时期;无论是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有趣而又无奈的事实:理论众多。哲学或科学,都希望找到本质的、根本的以至唯一的认识或理论,但这个原则在心理学身上始终没能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精神现象不同于物质的品质,能够使得将物质世界的复杂性揭示的较为清楚的自然科学主义方法论无用武之地,我们就应该承认这样的现实。

多元视角。真正理解心理的复杂,我们就不要再用单一的视角来看待心理现象,虽然这几乎是人类的本能。按一种的简单的分类方法:心理涉及到生理、个体行为、社会三个层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广泛涉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的各流派,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等,都要知道,乃至从人的角度去精通!结合切身体会,还要强调要学学逻辑学。心理学工作者不讲逻辑,已经到了可笑的地步,这一点看看圈子里的论文和文章便可得知。当然,这个也是心理复杂性的佐证,面对心理的复杂,逻辑可能已经不能指导我们去认真的思考了。所以能看出还是Simon老先生厉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多元方法。费耶阿本德先生若是心理学家,可能会更早的提出多元方法论。而在心理学的实践中,方法的多元性确实也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在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内,多种视角、理论和方法都在发展并使用。另一方面,各种理论、方法互为借鉴、补充,并且很多现实性问题往往需要心理学各分支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在认识到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养成了多元的审视习惯,掌握并运用多元的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元和多元的关系问题:

打井要见水。很多人挖了很多个坑,但总不出水;但有的人对着一个坑,一直挖,最终成了水井。于是有人就认为,做人就要执着,挖井就要深挖。这样的论调,错误就在于低估了我们挖井的这块地的复杂性。

在这样的一块地上,可能是这样的,有的地方水很深,几个人几辈子也挖不出来;有的地方水很浅,戳个窟窿就出水了;还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水。这时候要打井的人怎么办呢?先了解这块地。你要好好地看一看,哪些地方的土本来就要湿一些,哪些地方一看就挖不出水来。而且最好多挖些小坑,深入的比较分析一下,全面的了解。但不要忘了目的是打水,所以选择一个坑,还是要执著的挖下去。

这样的好处往往在于,这样不仅挖出了水,你还发现一个水脉。

有个多功能的但小的工具箱。做应用的人,有不少都仓促上阵,还没工具箱,就揽瓷器活。没有基础研究做准备,没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别急着上马开弓,否则伤人伤己。这一点,在心理咨询领域,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拖拉着大背包,也是做不好工作的。有的咨询者,动则这个专业名词、那个专业技术。

工具箱里看似工具很多,实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所以还是把那些个工具,凝练成金刚钻,再来面对精巧的瓷器吧。再来谈如何学好心理学:在理解心理的复杂性后,也就理解了心理学的复杂性。现在心理学领域众多,每一领域内容又很多,那么多东西究竟怎么学。上面文章里的内容可以告诉一些我们怎么学习的方法,另外再补充几句:重视“经典原著”。关于中医的争论之一就是经典的地位问题。

我很奇怪没看过《伤寒》的人竟可自称中医,就像没看过弗洛伊德的人自称学习过心理学,都太不可思议。我不是说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多好,但奠基者的论著不看,就不象话。因为一方面,教材里面的东西,都是掺杂了选编者的理解,可能与原著相悖,而且更多的是断章取义,不能尽言文章深意,这些是要看原著来解决的。另一方面,科学的基本精神或者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巨人可站,干吗不站或站矮子的呢?实践。

心理学说到底是人学。如果学完之后,你对人的理解与认知还和学习前一样,那学了干什么。但现在大家学习与研究时似乎对着电脑的时间比对着人的时间多的多,这算什么研究人的学问呢。为什么很多有丰富社会经验但没有学过一点心理学知识的人对人的认识那么深刻,还能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的事,完成自己的目标?不与人交往,肯定是不行的。

每次与人交往,无论年龄、身份、阶层,都是你检验理论,加强领悟,获得书本不能告诉的知识的机会。真正接触了大量的人之后,读一本书比十本书都管用。对研究生来说,就是要多做实验(访谈、测验等),不要研究设计搞了一两年,一个实验却都没做。设计永远有改进的地方,不做怎么知道错误在哪!

这就是心理学,希望对你有启发。

如何能学好心理学

4、怎么学好心理学

同任何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一样,心理学有它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此前众多的先行者留下的理论积累。所以,想要自学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是对这样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感兴趣。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这听起来会很有趣,但如果你以一个专业人员来进行研习的话,内容会十分的枯燥而且乏味,但当你深入进去之后,自可以从中发现乐趣。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一些书籍 建议你看《人性的弱点》卡耐基的。 易懂。也方便引导初学者。 先看看《西方心理学史》和《普通心理 这样的老师过于迂腐了,下面是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理解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无论是心理学的哲学时期,或所谓科学时期;无论是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有趣而又无奈的事实:理论众多。哲学或科学,都希望找到本质的、根本的以至唯一的认识或理论,但这个原则在心理学身上始终没能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精神现象不同于物质的品质,能够使得将物质世界的复杂性揭示的较为清楚的自然科学主义方法论无用武之地,我们就应该承认这样的现实。

多元视角。真正理解心理的复杂,我们就不要再用单一的视角来看待心理现象,虽然这几乎是人类的本能。按一种的简单的分类方法:心理涉及到生理、个体行为、社会三个层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广泛涉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的各流派,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等,都要知道,乃至从人的角度去精通!结合切身体会,还要强调要学学逻辑学。

心理学工作者不讲逻辑,已经到了可笑的地步,这一点看看圈子里的论文和文章便可得知。当然,这个也是心理复杂性的佐证,面对心理的复杂,逻辑可能已经不能指导我们去认真的思考了。所以能看出还是Simon老先生厉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多元方法。费耶阿本德先生若是心理学家,可能会更早的提出多元方法论。而在心理学的实践中,方法的多元性确实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方面,在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内,多种视角、理论和方法都在发展并使用。另一方面,各种理论、方法互为借鉴、补充,并且很多现实性问题往往需要心理学各分支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在认识到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养成了多元的审视习惯,掌握并运用多元的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元和多元的关系问题:

打井要见水。很多人挖了很多个坑,但总不出水;但有的人对着一个坑,一直挖,最终成了水井。

于是有人就认为,做人就要执着,挖井就要深挖。这样的论调,错误就在于低估了我们挖井的这块地的复杂性。在这样的一块地上,可能是这样的,有的地方水很深,几个人几辈子也挖不出来;有的地方水很浅,戳个窟窿就出水了;还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水。这时候要打井的人怎么办呢?先了解这块地。你要好好地看一看,哪些地方的土本来就要湿一些,哪些地方一看就挖不出水来。而且最好多挖些小坑,深入的比较分析一下,全面的了解。

但不要忘了目的是打水,所以选择一个坑,还是要执著的挖下去。这样的好处往往在于,这样不仅挖出了水,你还发现一个水脉。

有个多功能的但小的工具箱。做应用的人,有不少都仓促上阵,还没工具箱,就揽瓷器活。没有基础研究做准备,没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别急着上马开弓,否则伤人伤己。这一点,在心理咨询领域,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拖拉着大背包,也是做不好工作的。

有的咨询者,动则这个专业名词、那个专业技术。工具箱里看似工具很多,实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所以还是把那些个工具,凝练成金刚钻,再来面对精巧的瓷器吧。再来谈如何学好心理学:在理解心理的复杂性后,也就理解了心理学的复杂性。现在心理学领域众多,每一领域内容又很多,那么多东西究竟怎么学。上面文章里的内容可以告诉一些我们怎么学习的方法,另外再补充几句:重视“经典原著”。

关于中医的争论之一就是经典的地位问题。我很奇怪没看过《伤寒》的人竟可自称中医,就像没看过弗洛伊德的人自称学习过心理学,都太不可思议。我不是说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多好,但奠基者的论著不看,就不象话。因为一方面,教材里面的东西,都是掺杂了选编者的理解,可能与原著相悖,而且更多的是断章取义,不能尽言文章深意,这些是要看原著来解决的。

另一方面,科学的基本精神或者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巨人可站,干吗不站或站矮子的呢?实践。心理学说到底是人学。如果学完之后,你对人的理解与认知还和学习前一样,那学了干什么。但现在大家学习与研究时似乎对着电脑的时间比对着人的时间多的多,这算什么研究人的学问呢。

为什么很多有丰富社会经验但没有学过一点心理学知识的人对人的认识那么深刻,还能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的事,完成自己的目标?不与人交往,肯定是不行的。每次与人交往,无论年龄、身份、阶层,都是你检验理论,加强领悟,获得书本不能告诉的知识的机会。真正接触了大量的人之后,读一本书比十本书都管用。对研究生来说,就是要多做实验(访谈、测验等),不要研究设计搞了一两年,一个实验却都没做。

设计永远有改进的地方,不做怎么知道错误在哪!

加油哦,我支持你!!!

5、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学心理??

你好,我认为要学好心理学,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对人的心理-行为机制有浓厚的兴趣;

二、有很强的内省能力与正确而深刻地捕捉与分析人们心理-行为机制的能力;

三、熟练掌握且能灵活应用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科学的研究过程。

四、多去读原著,适当少读教科书。

教科书,尤其是国内的教科书,经常是拼凑出来的,不知道是对原著的第几手的翻译或抄袭了。

五、不要局限于学院派,更不要局限于心理学这几个字。为了考试,将自己局限于学院派,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为了真想学心理学,而将自己局限于学院派,这就会有巨大的局限性。

六、尊重自己的感觉。心理学流派众多,而每一流派又有许多代表人物,该怎么掌握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喜欢谁就去学谁,不喜欢的话,暂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以上几点中,前3点,可能太理论了,平常注意一下就好了;而最后3条,希望你能在实际工作学习中保持,这是学好心理学的关键。

祝你成功!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8640.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