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论述其对幼儿后期行为发展的影响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30 14:12:07

导读:本文介绍了早期对幼儿后期行为发展的影响以及依恋理论。依恋是一种社会性情感联结,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父母亲密的身体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良好的安全依恋感的产生,主要源自依恋对象在抚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敏感与爱心。婴儿的依恋分为回避性、安全性和反抗性依恋3种类型。大多数儿童属于安全性依恋,对儿童早期依恋的重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和积极的探索能力,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下为有关论述早期对于幼儿后期行为发展的影响,为什么要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论述早期对于幼儿后期行为发展的影响?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

依恋及其形成依恋是一种社会性情感联结,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父母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一般来说,依恋最早是产生于母婴之间,因为母亲是婴儿接触最多、最广泛的抚养者。在与母亲最亲密、最密切的感情接触与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

其通常表现为:婴儿将其多种行为,如微笑、咿呀学语、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喜欢与母亲在一起,在母亲身边感到安全、轻松,与母亲分离感到焦虑、紧张不安,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寻找母亲,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焦虑时,母亲的出现会使其感到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良好的安全依恋感的产生,主要源自依恋对象在抚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敏感与爱心。

婴儿的依恋一般分为回避性、安全性和反抗性依恋3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65-70%)

当最初和母亲在一起时,这个类型的婴儿很愉快地玩;当陌生人进入时,他们有点警惕,但继续玩,无烦躁不安表现。当把他们留给陌生人时,他们停止了玩,并去探索,试图找到母亲,有时甚至哭。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显得比以前同母亲更亲热。当再次把他们留给陌生人,婴儿很容易被安慰。这类婴儿约占65%~70%。

(2)回避型依恋(20%)

这个类型的婴儿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这类婴儿约占20%。

(3)反抗型依恋(10-15%)

这个类型的婴儿表现出很高的分离焦虑。

由于同母亲分离,他们感到强烈不安;当再次同母亲团聚时,他们一方面试图主动接近母亲,另一方面又对来自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这类婴儿约占10%。15%。

大多数儿童属于安全性依恋,安全性依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和积极的探索能力,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母亲能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婴儿发出的信号,并能正确地理解,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婴儿就能产生和发展对母亲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

儿童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婴儿若在早期长时间离开父母生活,这些婴儿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怕做游戏,怕冒险,怕探索。儿童早期缺乏成人的关心爱护,会影响今后智力和体格的发育,尤其是心理健康。

若能尽早改变这种不良环境,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来考察早期婴幼儿与其照顾者形成的依恋形式,以及这种依恋与其后来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对174名孩子进行了长达16年的考察。他们首先考察了孩子们的家庭背景,诸如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家庭的整体状况,以及母爱程度等。

随后,他们又考察了这些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考察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程度,以及在数学、阅读能力、阅读理解、拼写等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结果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况下,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与程度是孩子日后学术成就最明显的因素。

人们的情绪情感是在童年时期不断地学习和模仿中开始形成的。所以在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及其行为表现中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早期经验的影子。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早期形成与母亲的依恋,他很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难以形成对别人的信任感。虽然这种由于依恋感的缺失而造成的心理损伤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改善,但是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持续长久的依恋剥夺会对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他们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经常感到恐惧和不安,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存在问题,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

有这种问题的青少年表现为自卑、孤独,不信任他人和社会,与人交往困难,情绪情感有反社会的倾向。

许多专家都指出:婴儿与父母和照顾者之间健康的关系,是孩子一生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对权威的尊重与同情心的流露,对于领导者来说,还包括与同事融洽相处的能力。总之,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同样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就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论述早期对于幼儿后期行为发展的影响?

2、为什么要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讲礼貌、讲文明。那么作为父母们更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以防孩子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们最信赖的人,所以幼儿时期的教育是极为的重要。特别是要重视早期教育。

宠爱有尺度 不要过分溺爱

2、虽然说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且社会上目前大多数的家庭都只能生一个宝宝,所以会特别的宠爱自己的独生子女。但是无论怎样的宠爱孩子,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掌握一个宠爱的尺度,从小就过分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对父母越来越叛逆。

指导与引导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3、学会表扬孩子,中国的家长比较的内敛,很好很主动的表扬孩子,只会指责孩子的所以缺点和不好的地方。孩子做的对的事情一定要主动的表扬,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对于错的地方就需要耐心的讲解。指导与引导才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点。

同孩子讲道理 需要耐心

4、孩子在幼儿时期总是懵懵懂懂的,很多事情不分轻重,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耐心指导,口头教育。不能够随便动怒,以免吓到孩子,而且家长暴躁的性格是十分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还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惧怕感,那么就不利于亲密的亲子关系。

为什么要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小学生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内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

一些高校迫切需要有一本既充分反映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状况、又密切联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实践的教材。《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1】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而写就的。关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影响心理发展的有关因素,以及儿童认知、语言、智力、情绪、个性、道德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关心的问题。

顾名思义,它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

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弗洛伊德第一次强调了早年经历对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奠定了精神分析的基础。但他过于强调了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而广受批评。埃里克森接受并扩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把人的一生发展分为8个心理社会阶段,第一次全景式地勾勒出了毕生发展的图景。他认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任务和矛盾,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和任务的解决有助于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

如何理解小学生发展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嘛。。。现在人的生活好了,人们生活已经不再单单围绕在“生存”上,由于现在的信息流通量极大机广极速,给人们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信息,产生负面的情绪。。。。看看什么抑郁跳楼的,疯子进校园砍伤学生。。。。这就是发展心理学的意义所在。。。。。

5、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并不单纯指知识的教育。

更多的,是一个孩子知识、思维、心理、身体各方面的综合早期训练。

知识上,在趣味性与孩子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背诵经典、建立数学概念、识字等等;

思维上,要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允许孩子对事物的不同认识与看法。

心理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与爱,父母情绪稳定愉悦,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

身体上,多带孩子进行室外大动作训练,以及加强手指细小动作训练。

曾有一些观念认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是给孩子增加负担,童年就应该让孩子放开了去玩,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所反对的盲目早教,是不管孩子的趣味性,不管孩子能否接受,便一股脑地给孩子灌输各类知识,但如果是在趣味性、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适当早教,可以开发孩子大脑潜能,不让孩子最宝贵的时光仅是在玩中度过,是有必要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1758.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