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心理学的心里五法是什么
导读:本文介绍了马斯洛心理学理论把需求分为五类,并给出了一些心理五法的具体应用。其中包括:坐在前面可以增加自信,学会正眼看人可以增强自我认知,将走路速度加快可以建立信心,养成主动与人说话的习惯可以增强自信,以及开心大笑可以减轻焦虑。在书面表达中,可以通过语序变化、使用虚词、运用标点以及使用代词复指等方法进行强调。如下为有关马斯洛心理学,什么是心里五法?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马斯洛心理学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
2、什么是心里五法?
五法是:
(1) 坐在前面。无论是集合、座谈、还是大会、上大课,只要可以自由选择坐位,就要争取坐到前面去。坐在前面可以增加你的信心和勇气,有了勇气,你的自信心就增强了。试想总想坐在后边的人,都是一些怕引起别人注意的人,为什么怕别人注意?正是他潜意识中的自卑。
(2) 学会正眼看人。有的人就是不敢正视别人,为什么?他的内心可能有惧怕心理,或有隐私,或有自卑感。在警官审案时,我们常常看见,警官厉声对罪犯说:“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可许多罪犯,就是不敢正视警官,因为他有畏罪的恐惧隐私或自卑。我们是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有什么可怕的呢?不敢正视他人就表示“我怕,我没有信心”。所以要勇敢地学会正视他人,表示自己的信心及对他人的坦诚。
(3) 将走路的速度加快25%。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姿势和行为其实就是心智活动的结果。试想:一个经常低头弓背,无精打采和走路缓慢的人,一看就知道他没有信心。所以要训练自己昂首挺胸,用比平时行走速度快25%的技巧,来建立信心。不信你试一试,体会一下,你会觉得真是这么回事。
(4) 养成主动与人说话的习惯。
一是遇人要主动打招呼,不仅是礼貌之举,而且也表示自己有自信心,越敢主动与人说话,息信心就越强,越是敢说话,越有自信。
(5) 开怀大笑。
要学会开怀大笑。不要被什么“笑不露齿”等习俗束缚,要笑,就要大笑。不仅“一笑解千愁,”而且大笑,能给你带来自信。
如果你能按上面说的“三诀五法”来训练自己,那么你会从实践中体会到,你的自信会在你心中升起,有了自信,你似乎突然又长大了许多、许多。
3、汉语里表示强调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正常语序的句子,朗读时表达强调是用停顿和重读表示,单是书面形式本身是看不出强调的。那么书面表达中如何进行“强调”呢?
一靠语序变化,二靠使用虚词,三靠运用标点,四靠使用代词复指,五靠单独成段。
靠语序变化达到强调,又有两种情况。什么放在前面,就是强调什么;
强调什么,就把什么放在前面说。如谓语在前就是强调谓语部分的内容。
如“怎么啦,你?”“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又如“我们洗完了衣服”一句,如果要强调“衣服”如何如何,就把“衣服”提到句首,以它为陈述对象,说成“衣服我们洗完了”。又如《包身工》:“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这个句子里,因为“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三个短语被提前,就强调突出了包身工被奴役的形象,说明她们生活的紧张、忙乱、劳累和穷苦,如果改成一般正常语序的句子,就看不出来了。另一种是强调什么,就把什么放到最后说;放在句尾的内容,正是要强调的对象。
比如,《祝福》中描写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柱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个句子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两个短语分别是“破碗”和“竹竿”的定语,应该置于中心语之前,现在挪到句尾,反而得到了突出和强调,使人对祥林嫂流落街头乞讨无门的惨景有了更鲜明的印象。
复句中也有这类现象,比如因果复句,在“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句里,强调的是果句,如果改为“之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是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这一句因句挪后强调的就是原因了。条件复句,假设复句也是这样。再看下面的试题:阅读后按要求作答。百货大楼将于元月1日上午10时举行开奖仪式。百货大楼这次开奖仪式,电视台已决定进行现场直播。百货大楼这次开奖仪式,开出的是金奖。
把以上三句合成一个单句来表达,不能改变原意,不得增减成分。
A.强调这次开奖重要,该怎样表达?————————————————
B.强调要及时了解开奖情况,该怎样表达?——————————————————
这道题就不单单是一般意义上的单句变复句了,除了不能改变原意,不得添减成分外,它还要求表达命题人所指定的强调重点。
其实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三句所传达的三个信息,就会发现足以体现这次开奖重要的就是“开出的是金奖”这一信息,它是本质的,其他两个信息无论是开奖时间还是电视台直播均是非本质的。只要调整语序,将“将开出金奖”这个信息放到句末说即可。
故A答案为:元月1日上午10时,电视台现场直播的百货大楼的开奖仪式将开出金奖。如强调要及时了解情况,关键是两个信息———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渠道。将这两个信息放到后面说即可。
故B答案为:百货大楼的金奖开奖仪式,元月1日电视台将于上午10时进行现场直播。不同的句尾决定了不同的强调重点。再看一例:比较下列这组句子,然后分辨它们的着眼点。
①我走进会场,正中悬挂着大红横幅,两侧缀着金黄的流苏,四壁张贴着标语。
②我走进会场,大红横幅挂在正中,金黄的流苏缀在两侧,标语张贴在四壁。
在
A、
B、
C、D四项中,分别选出与上述两句衔接最妥当的项。
A.会场布置得相当大方
B.会议即将开始
C.会议刚刚开始
D.布置会场的工作做得细致周到
与①句衔接的是;与②句衔接的是。
B、C两项均属于时间方面的内容,与会场布置无关,故能很快排除。剩下的两项就颇费周折了,其实只要将题干中的两句紧缩一下,①句说的是“什么位置挂(缀、贴)着什么东西”,句尾指的是实物;②句说的是“什么东西挂(缀、贴)在什么位置”,句尾指的是位置。
①句强调挂(缀、贴)的是“横幅”、流苏”、“标语”一类一般饰物,而不是其他什么奢华物品,自然只能A项与之衔接;②句强调这些东西分别挂(缀、贴)在什么位置都是经过了一番认真的考虑,而不是随意安上去的,与之衔接的自然就只能是D项了。除了利用语序变化,汉语还常常使用虚词表达不同的强调重点。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
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题干的四个句子实际上只是一句话“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区别是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加了一个“是”字。这个“是”显然不是判断动词“是”。
因为判断动词“是”充当谓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固定的,不可随便移动;并且判断动词“是”是不能省去的,省去句子便不通。而上述四句中的“是”可以省去,基本意思不变,位置又很灵活,显然它是语气副词“是”,这个“是”加在谁前面就强调谁。
据此,句①强调的是“给我”,是受话人;句②强调的是“在家里”,是地点;句③强调的是“上午”,是时间;句④强调的是“打了一次电话”,是“打电话”这件事。故答案为C项。
复句也有使用虚词以示强调的,比如属于偏正复句的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等,表达的重点均在后一部分,前者用“而且”,后者用“但是”、“然而”等,都是在前面加虚词表示强调的重点。适当加标点,也是汉语表达强调的一种手段。比如“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两个分句的主语之后加逗号停顿,就显然起到了强调主语的作用;把两个逗号去掉,句意不变,但强调的重点就看不出来了。
再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这个句子一连加了三个逗号,几乎到了一词一顿的地步,除了表达沉痛的语气需要外,不也是为了强调吗?这个句子的陈述对象得到强调,还有一个原因是“她”与“刘和珍君”组成了复指短语。使用代词组成复指短语,也是汉语表达强调的手段之一。
试比较“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与“时间,这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哪一句的陈述对象“时间”得到了强调,不是显而易见的吗?此外,行文中某些句子另起一行,单独成段,以示重要。这也是强调的一种方式,被经常运用。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