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文字插图版, 心理学是什么
导读:本文讨论了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起源和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产生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心理学既可以是自然科学,也可以是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心理现象是物质反映特性高度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物质高度组织化的表现。心理的产生根源于物质反映特性的高度发展,而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最早和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在大脑中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需要坚持不懈的实验研究。如下为有关心理学文字插图版, 心理学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什么是心理学》文字插图版
心理的起源 心理是生物神经活动的产物,心理起源的研究主要从比较心理学(研究各生物物种神经功能及心理发展水平),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两方面进行.动物神经系统的产生是心理起源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在前科学阶段属于哲学范畴,科学心理学的涎生是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研究所为标志,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是这一学科成为科学的转折点.其后的一百多年,心理学门派纷争及高度发展,学科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心理学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于视角及立场,因为它本身具备两者的特点. 心理的起源,尤其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语言,情感,意志,高级心理特怔的产生,是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所以我们不能以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来研究此命题. 心理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 、心理产生的历史根源:物质反映特性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的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在受到外部作用时都会作出反映。而且物质反映特性随着自然界物质的进化而进化,越是处在高级阶段的物质,其反映特性越发达越复杂。高级阶段的物质的反映特性是从低级阶段物质的物质反映特性经过漫长的历史进化而产生的。在目前人类所把握的世界里,物质反映特性经历如下的阶段:非生物的物态反映(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低等生物(包括植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人类的想象(内含了记忆)和思维。( ? )由此可见:心理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所衍生出来的现象,是物质对外界刺激反映的高级形式,是物质高度组织化后的表现。心理的产生根源于物质反映特性的高度发展。心理现象是专门应对刺激而产生的物质反映现象。 反映特性只有在受到刺激才显现其存在,没有了刺激,反映特性就会潜伏起来,不会表现出来。心理也具有如此共性。只有在受到刺激时,才会表现出心理现象,展示心理的存在。没有了刺激,心理就会消失。心理是在刺激的基础上产生、存在和发展。心理是物质对刺激作出反映的高度组织化的物质 心理产生的标志 二 、心理产生的标志:感觉 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心理产生的客观工具 三 、心理产生的客观工具:神经系统 心理并不是人脑特有的。例如:涡虫断头可以再生;蛙与蟾蜍切除大脑半球仍有条件反射;去除大脑的鸽子仍有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仍能走和飞。在大脑缺失的情况下,这些动物仍表现出心理现象.因此,大脑并不是心理存在的必要条件。 动物进化史表明:心理是动物进化到腔肠动物时产生的,此时的动物产生了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在生物进化链上,神经系统出现之前并无心理现象,心理是与神经系统同时产生的。而后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复杂,心理现象也亦步亦趋的丰富起来。作为心理的外观之一,其行为也日益复杂。不论处于何种阶段的动物,假如抽出或破坏其全部的神经系统,心理必将消失。并且若损坏某部分神经系统,其心理必然会出现若干不正常。 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具! 心理产生的机制 四 、心理产生的机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从单一心理产生的起点来看,首先是刺激作用于神经细胞而引起心理的,这个单个刺激是如何引起心理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存在极化现象,细胞膜内侧聚集负电荷,细胞膜外侧聚集正电荷,膜两侧相当于各存在一个极板,膜内侧相当于负极板,膜外侧相当于正极板,这样细胞膜上就相当于存在一个电场,在细胞膜未受到任何刺激时,膜两侧相对静止不动并存在静息电位,一旦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静息电位就会变成动作电位,膜两侧的带电粒子又重新组合,形成了膜内聚集正电荷而膜外聚集负电荷的电场,当刺激消失后,细胞膜又进行了调整,又恢复到未受刺激地状态,此时膜内聚集负电荷膜外聚集正电荷,这样在膜两侧电场就发生两次方向性的改变,即电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此时形成了电磁场,这相当于电磁震荡。而这次变化的结果是刺激处的细胞膜又恢复原态,故刺激作用对细胞施加的能量全部传递出去。这些能量是如何传递的呢?这个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了细胞膜上电位的变化,产生一个兴奋点,引起邻近未受到刺激的细胞膜电位也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兴奋点,具体过程是:兴奋点的电场与邻近未兴奋点的电场之间出现电势差,带电粒子就会移动,使邻近未兴奋部兴奋,电场发生方向的改变,该处的电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产生一个膜内聚集正电荷膜外聚集负电荷的电场,与未兴奋时的电场方向相反,原来兴奋部的能量转移到未兴奋部,使未兴奋部兴奋起来,进行一次电磁震荡,产生了电磁场。同理,这个新的兴奋部又依次向下一个未兴奋部传播电磁场,其机理在于膜两侧带电粒子的流动,但是,若我们比较相距较远的已兴奋过的兴奋点的话,就发现这两点并未有粒子的交流,相同的只是两点都经历了一次电场的连续变化,并产生了电磁场,这是什么引起的呢?究其根源,这实际上是刺激引起的电磁场在膜上进行的传播。神经细胞的细胞膜把刺激“编码”成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沿神经纤维传播,从而引起人的感觉,产生了心理,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的活动就是心理活动,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传导与加工所引起的现象就是心理现象(电磁场通过神经牵引肌肉细胞从而表现为体态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体态的变化来推测心理变化)。心理就是这个电磁场,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的有序扩展与运动就是心理活动。 电磁场是人类无法用感官直接感知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这是由人类感官的局限造成的,而且心理只有在刺激下才能产生,故而使人感到神秘摸测,心理难以为人所理解所把握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是,人的心理作为人对刺激反应的产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非常广泛的作用,由于人类对他的无知,对他的巨大作用又无法控制,但人类又必须对心理现象作出看似合理的解释,所以就把他神秘化,产生了种种假想。 植物和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细胞膜上产生的电磁场无法在细胞膜上实现远距离传播,更无法实现定向传播,膜在刺激下所产生的电磁场只是在小范围内近距离扩散,实现不了电磁场的规范有序传播,故而这种电磁场不是心理。只有在神经系统的定向传导与约束下,在膜上产生的电磁场才是心理。离开了神经系统,心理将不会产生和存在。 总之,心理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变化的电磁场。 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统一
五、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统一(感觉心理学的建立) 感觉是刺激物的某种特性进入神经系统的“通道”,它把刺激“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周游”,引起相应的体态变化(包括行为和语言)。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 ,人类就缺乏鸽子所具有的磁觉。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过高过低的刺激都不能直接引起我们的感觉,人类就没有狗的嗅觉灵敏(一定存在一个我们所感觉不到的世界)。 知觉是把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的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在四维时空中,到想象阶段就形成对物质的形象化的认识。这在思维上就是形象化思维,抽象思维则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思维。思维就是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记忆是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扎下根来而表现为“长时记忆”,而扎不下根来的记忆,又根据其能回忆起来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时记忆和暂时记忆。 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二者关系如下:(1)意识与潜意识并无明显的界限,但有一个过渡时期和过渡空间。(2)在自然状态下,意识总是向潜意识过渡。(3)在外界的干预下,人也可以把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例如通过心理访谈知道自己的丧父或丧母心结。(4)潜意识虽然难以唤起,但仍然发挥作用,不自觉的改变人的行为。(5)潜意识的库存远远大与意识的库存。表现在当前作用上就是潜意识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意识,意识只是潜意识和意识的“冰山一角”。 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1)语言的解释:语言是通过声带和口舌等相关肌肉的高度组织化,发出有规则的声波,不同的声波被赋予不同含义,就构成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则是把不同含义的声波用符号记录下来,这个符号就是书面语言。(2)行为的解释:行为则是在心理支配下产生的各种动作,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含义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体态除了语言和动作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最明显的是人的“心灵的窗户”----眼神。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能力是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的反映,行为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表明能力高,心理功能强,反之,则表明能力低和心理弱。 智力是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的反映,有较高思维成果产生就表明智力高。反之,则表明低。 气质是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的反映。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使气质优良,不同的心理状态表象为不同的气质。 需求是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的反映。动物总是趋向于保存和完善自我,现实一旦不能立即提供保存和完善自我的条件,心理就会产生要满足这个条件的要求,需求就这样产生了。需求的产生是生物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动机是指心理指引行为要达到的目标。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前提。 情绪是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产生的心理现象,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发生冲突乃至矛盾时,心理就会引起负性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随着强度大小,情绪的强度也相应增减,反之则引起正性情绪。 情感是情绪在某事物上的认知化凝结。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飞快跳过冲突过程而产生固定情绪。这也是可以通过在另一个更高层次调节认知而改变这些情绪或情感的。 学习是主动、系统而专门的记忆过程。 性格是指心理的稳定的倾向性。在待人接物时直观表现出来。 人格是指心理特征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倾向性。与性格相比,人格侧重于人的知识体系和由此决定的价值观,而性格则侧重于心理自身的特征。 心理学的种种过程与现象都是以感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感觉是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逻辑起点,都是从感觉发展出来的。如果把感觉比作“婴儿”,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就是各种类型的“成人”,感觉是心理的“胚芽”。因此心理的一切过程与现象都可以从感觉出发得到合理解释,因此心理学统一的基础在于感觉。感觉心理学的实质就是大统一的心理学。 心理现象的复杂原因 六 、心理现象复杂的原因
(一)、心理的无法直接感知性。心理作为一种电磁场,人类有限的五种感官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只能意识到它的最大共性----客观实在性,而其他具体的性质则无法直接把握。
(二)、心理功能的强大及无所不在性。有人的地方必有心理发挥作用,必有心理发挥其难以名状的功能。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纷繁复杂的行为都可以从心理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行为,而心理决定这一切,由此可见,心理的功能是多么的强大!而且心理自身又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可是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是无法直接把握心理这种物质的,现实又要求必须对人的行为作出貌似合理的解释。于是人们就把它“神化”,把“心理”冠名为“灵魂”或“心灵”,把它作为上帝的“杰作”或“旨意”,心理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灵魂”。这种把心理神化的观念使人坠入歧途,在思想是心理更是显得迷雾重重。
(三)、神经系统的强大自组织性。 在心理依靠神经系统发挥其功能时,神经系统自身又可以不断的建构和完善,使心理功能更好的发挥并且更为强大,并使心理现象更加复杂。这实际上是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的一个缩影。常用的手使手的结构发育的更能从事经常的活动,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其手较为宽大且结茧;常跑步的人,其大腿往往发达。这些都是功能促进结构发育的例子,发育起来的结构又能使功能更好的发挥。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这种关系更加突出和明显。神经系统的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神经系统发挥的程度和种类。神经系统发挥的作用越多,发挥作用的种类越多,其结构越完善,越利于其发挥作用(大脑越用越灵)。越高级的动物其神经系统越发达,功能对结构的促进作用越强大。就人而言,刚出生婴儿的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一半,另一半大脑发育如何主要依靠出生后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有利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环境能大大改善大脑的结构并增加其重量,印度“狼孩”的大脑,其重量大大低于常人,更无论其结构了。 脑科学也表明:经常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调节该活动的大脑部位往往越发达;而很少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调节该活动的大脑部位往往萎缩,甚至在人的成长中消失! 记忆心理学表明:长时记忆就是改变了神经突出和轴突的方向、大小乃至连接。暂时和短时记忆只是把神经细胞改变的不明显。 心理本来通过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但在发挥作用的同时,神经系统“变的”更有利于心理作用的发挥。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完善和促进的情况使心理现象更为复杂,一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让人困惑而难辨。 刺激也是一种作用,是一种力的作用,自然界一切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力的作用。不同强度和种类刺激能促使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使心理的功能强大起来。因此接触较多刺激的儿童就比较聪明。
(四)、五种感官的复杂的交互作用。五种感官何以造成如此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是因为貌似复杂事物的本质原本是单纯而简单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复杂起来。这个规律存在许多事物的发展之中,能够进行复杂计算与变换图形的电脑,是建立在简单的二进制的基础上的;“万经之首”的易经,其产生只是阴爻与阳爻二者的交互作用;自然界千万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五种碱基对的不同的顺序连接与配对。视觉、痛觉,触觉、味觉与听觉完全可以使心理复杂多变,令人眼花缭乱。 心理学流派的统一
七、心理学流派的统一 心理学流派大致有: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这些流派着重于心理本质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论部分。下面对这些流派进行逐一分析,实际这种种流派都是着重心理现象、过程或功能的某个环节,而忽落其他环节所引起的,是片面、局部或环节性的研究,没有进行整体、全面或本质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外化的一个表现(行为)进行研究。心理通过神经系统来支配肌肉收缩和舒张产生动作,从而产生行为。心理的这种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心理发挥作用的主要而且明显的渠道。心理发挥作用的方式还有许多渠道,例如:谈话、书面语言和眼神等。实际上,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表现于外的整体现象是体态,行为是从体态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被优先发展而且突出出来,以致掩盖整个体态。体态的其他分支好比星辰,而行为就好比太阳,行为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光芒,人们往往是从明显而突出的部分着手来研究的,所以行为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突出出来。甚至以研究行为来代替心理的研究,把心理学定位为研究行为的科学,这是研究方向的歧化和膨胀。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是对心理的一个外在现象的研究,心理表现的整体是体态,体态还有其他形式----言谈、书面语言和眼神等等,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的兴起就是一个明证。 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侧重方向是潜意识功能的探究,确切的说是对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伤害意识的研究。而心理的其他方面都很少涉及。其实潜意识与意识的界限并没有弗洛伊德所说那样明显。比如边骑自行车边看风景,骑自行车的行为控制可以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出入潜意识。本质上意识也是潜意识,意识的内容一旦不被注意就压入潜意识,变成潜意识的内容。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受意识控制的行为只占很小的比例,这样有利于一个人同时从事多项运动,更深刻讲有利于人类适应自然,人的心跳、呼吸和眨眼等基本生理活动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这有利于减轻意识的压力。人如果同时要意识到并控制这些活动,人就会被这些活动累死,更无论生存与发展了。这些被压抑在潜意识的运动一旦出现不正常,就会返回到意识层,重新被意识主动积极的调控。 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人人都有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认为人人都要发展和完善自己,都有向良好方向发展的心理。是人的正常合理需求的反映。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着重研究人的发展需求的实现过程,即旨在探讨人性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该心理学主要观点是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命意义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潜力,这实际上是人的发展需求的反映。一句话,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着重研究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心理学,而这仅仅是心理学一个很小的一个方面。 存在心理学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探讨独立的个人心理与世界的关系,偏重个人心理的独立性,探讨独立个人存在的整体经验。该心理学本质是偏重研究个人心理在世界环境中的整体的变化规律。 完形心理学采用整体论观点解释知觉,认为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超感觉的整体经验。其核心观念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实际上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自组织过程和结果。吃饭成长的人并不等于原初的人与饭的叠加;获取知识的人并不是人与知识的总合,知识被已有知识重新组织,然后被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其结构也被或隐或显的改变。知觉就是对几种感觉经过类似的组织化而形成的,是对几种感觉的整体反映,虽不等于感觉之和,但感觉是知觉必备的素材和“原料”。这种自组织化的结果是表现出整体性,即完形性。一句话:完形心理学侧重的是心理的自组织性,是对心理的自组织现象和结果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主要侧重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即研究人是如何获取知识的,是研究人获得知识过程的心理学,对情绪,能力及性格等心理现象研究较少,更无论意志、动机和需求等现象。 结构主义心理学侧重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这是受物质结构论影响的结果。由于心理的极高的流变性、复杂性和高度的自组织性,要用单纯的实验来精确化意识的结构,在现有科学水平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该心理学充分发挥了“砖”的作用,引发对心理学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研究,引出了心理学上许多“玉块”。 功能主义心理学是作为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对立物出现的,着重探讨个体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功能。随着结构主义的衰落,该学派也自行消失 (联系地址:山东省菏泽市613信箱 274000 董孝伟)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届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简短的总结:
1、神经系统的产生是心理起源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而不是脑)
2、心理是物质对刺激作出反映的高度组织化的物质。(心理的又一个必要条件)
3、心理产生的标志是感觉。(心理质的外在标志)
4、心理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变化的电磁场。(心理的生物物理分析)
5、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源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
6、复杂的心理现象统一于感觉(及其系统化、组织化。)
7、各哲学流派的研究起点离不开神经系统及感觉。
2、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人有心理,动物亦有心理,所以心理学既是研究人的心理又研究动物的心理。人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人在清醒状态下,随时都可以体验到 某些心理,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例如下面一个生活片断:
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 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 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 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 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 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 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在这个 小小的生活片断里,就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里的“看到、听到、感到、嗅到”就是心理学中讲的“感觉”和“知觉”;这里的“记得、想起”就是心理学中讲的“记忆”;“猜想、盘算”就“思维”问题;“高兴、惬意、喜欢”属于“情感”;“忍耐、坚持”属于“意志”。这些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个方面来说。
⑴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上述生活片断中小 张的心理活动,就属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前 苏联心理学家爱列维托夫(1890-1972)认为,在心理过程与个性之间还有一种过渡 的状态,即心理状态。这样,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系统) 就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主要是人脑) ,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简称为“知”)、情绪和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的一种心 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
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上述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⑵群体心理。群体心理分为小群体心理和大众心理。同时,作为社会的人,彼 此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进行社会交往,从而产生交往心理。交往心理既存 在于个人与他人之间,也存在于群体之间,所以将其列入群体心理之中。这样,群 体心理就包括三大类型,即交往心理、小群体心理、大众心理。 群体心理主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 它心理学分支学科(如管理心理学)也研究群体心理。
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除上述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之外,还有其它许多具体的内容。
对人的心理的探讨与研究,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古代哲学、 医学、教育和文艺理论等许多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心理学成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还是19世纪的事。 今天,心理学已是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学科 体系了,诸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都是心理学庞大学科体系 中的成员,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会继续增加。
3、心理学是什么?
什么是心理学?
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人有心理,动物亦有心理,所以心理学既是研究人的心理又研究动物的心理。人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人在清醒状态下,随时都可以体验到 某些心理,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例如下面一个生活片断:
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 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 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 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 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 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 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在这个 小小的生活片断里,就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里的“看到、听到、感到、嗅到”就是心理学中讲的“感觉”和“知觉”;这里的“记得、想起”就是心理学中讲的“记忆”;“猜想、盘算”就“思维”问题;“高兴、惬意、喜欢”属于“情感”;“忍耐、坚持”属于“意志”。这些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个方面来说。
⑴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上述生活片断中小 张的心理活动,就属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前 苏联心理学家爱列维托夫(1890-1972)认为,在心理过程与个性之间还有一种过渡 的状态,即心理状态。这样,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系统) 就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主要是人脑) ,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简称为“知”)、情绪和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的一种心 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
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上述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⑵群体心理。群体心理分为小群体心理和大众心理。同时,作为社会的人,彼 此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进行社会交往,从而产生交往心理。交往心理既存 在于个人与他人之间,也存在于群体之间,所以将其列入群体心理之中。这样,群 体心理就包括三大类型,即交往心理、小群体心理、大众心理。 群体心理主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 它心理学分支学科(如管理心理学)也研究群体心理。
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除上述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之外,还有其它许多具体的内容。
对人的心理的探讨与研究,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古代哲学、 医学、教育和文艺理论等许多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心理学成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还是19世纪的事。 今天,心理学已是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学科 体系了,诸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都是心理学庞大学科体系 中的成员,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会继续增加。
4、什么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人的心理活动分行为心理和语言心理。
根据不同的举动来探索人的心理状态,是一项很有深度的学问,涉及的知识范围也很广泛。
从人的意识的产生、细化、分化、深化、发展的角度讲,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的分解,也使得发生心理学关于人的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智慧潜能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决定心理发生、发展的思想,可以完全融合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中,从而构成一个完美的心理学体系。
感觉和知觉,作为认知活动的初级阶段,不再是生理层面的“反映”,而是意向主动“认出”的行为。
【爱恋无极限 浪屿为您服务】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感到满意
请您选择“采纳”和“五星”评价
如果还有疑问 欢迎追问 谢谢
5、怎样理解员工“心理需求层次”,基础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阐述了人的基本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人的基本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即:
①生理需求:饥饿、口渴等;
②安全的需求:感到安全、无忧无虑、没有危险;
③友爱和归属的需求:与别人交往、被接受、有所归属;
④尊敬的需求:得到承认、有能力的、达到目标;
⑤自我实现的需求:寻求自我成就和实现一个人的潜力。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两类不同的需求,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求和生理需求;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在需求,称之为高级需求。
1.这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各个层次之间区分并非严格,它的顺序并非适用每个人。
2.一个层次的需求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但有些人也
会停留在某一层次。这五种需求不可能完全满足,越到高层次,满足地越少。物质需求易于满足,精神需求不易满足。
3.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内总是某种需求占支配地位。任何一种需求并不因为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告消失,而是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和低层次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
4.一旦某种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不再是一种激励因素。
需求层次理论作为一种激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人的意志行为开始于需求以及需求所引起的动机。因此,从研究需求着手探索激励措施,是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有效途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的企业管理提出了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向和内容,任何企业都应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去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然而人的需求会因为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有所不同,只有根据不同企业中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地激励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生理的需求” 层次,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行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
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等,所以激励时试图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员工。
在“安全需求”层次,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满足的保障。
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在“社交需求”层次,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
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用段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份地满足了其它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以致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点支配地位的人,会受到激励在工作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重视这种需求的管理者会认识到,无论那种工作都可以进行创新,创造性并非管理人员独有,而是每个人都期望拥有的。为了使工作有意义,强调自我实现的管理者,会在设计工作时考虑运用适应复杂情况的策略,会给身怀绝技的人委派特别任务以施展才华,或者在设计工作程序和制定执行计划时为员工群体留有余地。
6、什么是心理学?
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心理现象是心
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
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人有心理,动物亦有心理,所以心理学既是研究人的心理又研究动物的心理。
人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人在清醒状态下,随时都可以体验到
某些心理,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例如下面一个生活片断:
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
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
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
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
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
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
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在这个
小小的生活片断里,就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里的“看到、听到、感到、嗅到”
就是心理学中讲的“感觉”和“知觉”;这里的“记得、想起”就是心理学中讲的
“记忆”;“猜想、盘算”就“思维”问题;“高兴、惬意、喜欢”属于“情感”;
“忍耐、坚持”属于“意志”。这些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个方面来说。
⑴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上述生活片断中小
张的心理活动,就属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前
苏联心理学家爱列维托夫(1890-1972)认为,在心理过程与个性之间还有一种过渡
的状态,即心理状态。这样,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系统)
就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主要是人脑) ,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简称为“知”)、情绪和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的一种心
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
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上述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⑵群体心理。群体心理分为小群体心理和大众心理。同时,作为社会的人,彼
此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进行社会交往,从而产生交往心理。交往心理既存
在于个人与他人之间,也存在于群体之间,所以将其列入群体心理之中。这样,群
体心理就包括三大类型,即交往心理、小群体心理、大众心理。
群体心理主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
它心理学分支学科(如管理心理学)也研究群体心理。
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除上述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之外,还有其它许多具体的内
容。
对人的心理的探讨与研究,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古代哲学、
医学、教育和文艺理论等许多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心理学成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还是19世纪的事。 今天,心理学已是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学科
体系了,诸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都是心理学庞大学科体系
中的成员,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会继续增加。
7、心理学是什么
提起心理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和概念,在有些人眼里,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认为学过心理学的人会看出别人正在想什么,会洞悉别人的情感,或者以为心理学家与相面、算命的人差不多,能够凭借简单的几句话知道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应该说,这些都是对心理学的误解。那么,心理学是什么呢?
心理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即“灵魂之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把思想和感情叫做“心”,把条理和规则叫做“理”。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的总称,而心理学则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学问。也就是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的任何活动都伴有心理现象。通常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等都是心理现象,也称心理活动。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人类顺利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8、心理学具体是什么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9、心理学研究的 内容?
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定义中的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心理。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心理学结论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而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心理学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一个个体——一个人或动物,同时不理解精神过程---人类精神过的活动---是不能理解人的行为的。[1]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