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心理疏导方法有哪些,如何给老人心理进行疏导
1、...淡泊名利,出世思想严重甚至想要出家的人,有什么办法开导吗?-...
是非不辨为解脱,世界就是由:是、非构成,说是说非有何意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自己的身都带不走还有什么可争的,就算有座金山又如何,依然要感受烦恼、痛苦的折磨、煎熬。依然逃脱生老病死如影随形的伴随。无知愚昧的我们所追逐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都是受极大痛苦的根源,三恶道的前因,要想寻求解脱就要依靠善知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别人苦乐是假的,自己的苦痛才是真的,才能让我们自己刻骨铭心,历历在目。付出中得到快乐。自私自利痛不欲生。
找心理医生吧
告诉他自己先试试一个星期不上网能不能做到
2、出家人的宗旨是什么??
佛门出家望能立身净土,三千烦恼皆不沾身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持戒修行利乐有情
【出家】
出离烦恼之家,亦即出离在家的生活,去修沙门的净行。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郑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赞叹的事情,出家不是要逃避什么挫折或者世间男女情感一时想不开,他应该是佛法的传播人,是佛陀的使者,他是人天的导师,佛法能够在世界上流传下来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宝的千辛万苦的努力,要有一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菩提心,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发心,是否具有出离心,认识到了轮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离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愿意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么出家以后,有着这种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业,相反地,只是一段时间的挫折或者情感问题,或者愿意清静几天,那么贸然出家,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持的话,出家生活也不会太平坦的。
不管怎么说,能现在发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赞叹和随喜的,不用说已经真实出家,即使发出家心向往静处,其功德亦难以计量,《难陀出家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于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获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功德。”不用说自身出家,即使劝人出家、支持别人出家所获功德亦是无量。《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不用说终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难以思议。《本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祗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涂苦。”《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云:“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曏时间,当期道果,何况割慈舍爱,具足正因,成菩萨僧,福何边际。”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
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7. 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8. 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
3、出家人是什么意思
真实意义的出家是指出离世间五欲的掌控,便修清净梵行!
指和尚或尼姑
“出家”为梵文的意译,也译作“林居者”,音译“波咻尔野”,指离家到寺院做僧尼。原来是印度婆罗门的一种遁世制度,后为佛教沿用。
一个世俗之人一旦出了家,就不能用在家的姓氏(俗姓)及名字(俗名),只单用一个法名,表示他“出家”成为佛门之人了。唐僧原姓陈,乳名江流;长到十八岁后,金山寺长老便叫他削发修行,取名玄奘。被玉帝贬入流沙河的卷帘大将皈依观世音后,被后者指沙为姓,唤作沙悟净。调戏嫦娥的天篷元帅误投母猪胎后,观世音也指身为姓,唤他做猪悟能。
此外,道教全真道的道士离家观居,也称“出家”。天主教修道里的修士和修女,也同样是出家的。
做和尚、尼姑为什么一定要出家?从佛教看来,世俗的生活是种种烦恼产生的因素,家族、家庭更是把个人与世俗生活相联系的最重要的纽带,舍弃家庭就是为了去掉累赘,摆脱烦恼,做到心灵清净,好把整个身心奉献给信仰。所以,出家是信仰佛教最彻底的一种表现。正是如此,出家人就须得遵守佛门戒律,处处约束自己,这样才能达到出家学道的目的。
此外,大乘佛教信徒中有一种不必出家的人,他们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这种在家的佛教徒就是“居士”,意谓居家修行之士。例如大诗人王维、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都是有名的居士,他们有的还在《五灯会元》中被立了传。不过,有的和尚、尼姑见了到寺庙参观的人,也会称他们为居士,那不过是表示礼貌、客气而已。
出家以后,如果改变主意,又想过俗人的生活,即可以走出寺庙,回家过他的老日子。这叫做还俗,是恢复做世俗之人的意思。
出家人是出离在家的生活、世俗烦恼,修习清净梵行的人。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