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核心理论有哪些特点,顾客价值理论的基本特征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10-11 06:20:01

1、试述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

试述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

关键词:马歇尔、折衷、新古典学派

正文: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是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总结,是自约翰•穆勒后的又一次综合。马歇尔经济学的最大特点是折衷。它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这里本质上与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

2.方法论。(1)马歇尔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抽象法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相互排斥。(2)吸收了庸俗进化论,提出所谓“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3)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的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4)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一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5)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3.价格理论。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亦即他的价值论。在价值的决定问题上,马歇尔把传统经济的供给(生产费用)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效用)决定论结合起来了。他认为,需求和供给二者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这样,马歇尔既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又修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

4.分配论。马歇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他们的均衡价格——工资、利息、和利润。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上的折衷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大都涉及到资本主义市场理论和价格机制如何运行的问题。所以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价值理论或价格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的核心。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很早就在研究整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把个别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决定,个别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威廉•配第在所著《赋税论》中,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根本问题,认识到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在所著《国富论》中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确认劳动决定商品的价格,提出劳动就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交换尺度。李嘉图在其所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劳动价值论中,人类无差别的劳动耗费是决定分配的关键,但是由于阶级关系的存在,这种分配公平原则受到扭曲。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本身阶级立场的限制,不可能揭露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资本主义下的扭曲。但是劳动价值论却用劳动将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虽然这并非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本意。

随后的诸多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都有自己的观点。法国的西蒙斯第把自己的经济学说称为“政治经济学原理”。他认为,英国古典学派只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是有缺陷的,人们用劳动创造财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而不是为财富而创造财富。他说,我们同亚当•斯密一样都认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节约是积累财富的唯一手段。但是,我们还要补充一句:享受是这种积累的唯一目的,只有增加了国民享受,国民财富才算增加。他的“新原理”是要阐述与英国古典学派不同的理论,他不仅要研究财富,而且要研究人的享受。

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首先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他认为,以往的一些经济学家把良好的政治根本原则与国家财富和私人财富的增长所依存的根本原则混在一起,这样不仅不能把问题说清楚,反而会使问题更加模糊。财富不能依存于政治,所以政治学与经济学是不同的。政治学研究的是社会秩序所根据的原则,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阐明财富是这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萨伊把财富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严格的科学规律名义下,把人与人的关系变为人与物的关系。

西尼尔的“纯经济学”。西尼尔继萨伊之后,认为应把政治经济学改造成纯经济学,即把一般经济、行政、哲学、伦理等从经济学中排除出去,只以财富为研究对象。西尼尔试图将经济学抽象为如同自然科学那样的一般学科,企图避开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以纯粹理论来建立经济科学,成为西方实证经济学的先驱。

历史学派的国民经济学。以李斯特为先驱的历史学派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一国国民经济与发展,否认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性和历史性。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描写和论述说明一切经济生活的现在和过去的事实。研究经济学必须与政治史、法律史和文化史等相联系。不能满足于对现在经济现状的研究,必须综合比较过去的国民经济情况。

事实上,各个学派规定经济学研究对象并不是站在有利于经济学发展立场上的。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通过抽象妄图将经济学抽象成像数学一样的自然科学,无非是想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的不同使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经济学。因此,研究对象上的分歧也是明显的,但这些分歧并不是不可调和的。马歇尔就经济学研究对象完成了一次折衷。

马歇尔给经济学规定的研究对象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在这里,他所要研究的人,主要是指支配人的经济行为的动机,也就是人的心理。他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正常生活事务中生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利、最坚决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他认为,人类从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无非是为了两种动机:(1)追求满足,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2)避免牺牲,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他利用两种心理动机来解释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关于人的动机是由什么来衡量的问题,他虽然认为不能直接衡量,但是他主张通过它的结果可以间接地用货币来衡量。马歇尔把经济现象归结为心理动机,从而把经济学的对象变成十分抽象的东西。但是,他也不得不看到由经济原因产生的现实社会问题,如失业和贫困等,又都是十分具体的。因此,他宣称经济学的最高目的是要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他所说的贡献就是所谓的渐进的改良主义。这种主张的理论根据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到,马歇尔定义的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研究财富,后者表现为人的心理动机。马歇尔的经济学研究对象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它不同于历史学派的“国民经济学”中的描述和记录,它还包罗着失业、贫困等许多现实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马歇尔的经济学研究对象显然是一次折衷,这次折衷并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局限性。他们不愿意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引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因为,揭露资本主义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不利的。

二、方法论上的折衷

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方法论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的方法论在同一经济学研究对象上,能得不同的结果,这一点在亚当•斯密身上最能体现,由于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并用,使亚当•斯密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概念都是有两重意义,也使他的理论体系充满矛盾。在说明马歇尔在方法论上有所折衷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之前各个学派所用的方法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配第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正确探索劳动价值的道路。配第在经济分析中广泛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有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他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经验事实的数量考察和比较,从许许多多的个别材料和个别事实中的出一些一般的和真实的结论。这实际上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通过这种方法,促使配第去探讨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现象背后的真实的东西,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方面提出一些科学的见解,为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亚当•斯密的著作中,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和平共存,这是他的研究方法的矛盾的必然结果。例如,他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就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前者才人类的同情心出发来研究道德世界;后者却从人们的利己出发来观察经济世界,即使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内在联系的《国富论》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论,利润论,地租论,生产劳动论等等比比皆是,这中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理论上的反映,同时也是有亚当•斯密研究上的方法论决定的。《国富论》中归纳法与演绎法是同时并用的,这直接导致各种理论充满矛盾。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这大卫•李嘉图较为科学的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般只看到他所使用的演绎法,把他尊为“演绎法之父”。其实,他不仅使用了演绎法,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运用了抽象法,马克思指出:李嘉图有意识的把竞争形式,把竞争造成的表面现象抽象化,以便考察规律本身。他抛弃了亚当•斯密的外在观察法,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理过程”中,去探察资本主义经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李嘉图追求一个前后一贯的理论,自然在研究方法上必然使用一元论的抽象方法。通过这一方法,他逐步正确认识到劳动价值论。

萨伊的“三分法”。萨伊把政治经济学划分成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是被后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称作的“新的三分法”。萨伊提出三分法,否认经济规律的历史性,抽象掉对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企图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种抽象的,像化学、物理学、天文学一样的科学,以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历史学派的“历史生理的方法”和“历史统计方法”。旧历史学派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法,主张所谓的“历史生理学的方法(历史归纳法)”。该方法包括四个基本原理:(1)目的在于描写、记录和说明一切经济生活的现在和过去的事实;(2)研究经济学必须与政治史,法律史和文化史相联系;(3)不满足于对现在经济现象的研究,必须综合比较过去的国民经济状况;(4)对任何经济制度不轻易地一律颂扬或否定,主要任务在于指出为何以及如何从“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新历史学派在方法论上把历史归纳法与抽象演绎法的对立推进到更加极端的地步,主张更多的使用历史统计法,以代替历史生理学的方法。新历史学派在方法论上更有一些新的特点:(1)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因素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经济问题和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相联系加以说明;(2)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认为人们的经济地位取决于法律制度,而法律制度是历史的产物。经济自由、财产权利、契约关系等都以法律为依据,因而,都由立法权利更改;(3)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是道义结合的具体机构,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国家的职能将不断扩大。新历史学派比旧历史学派在方法论上更热衷于政治。历史学派从方法论到主要观点都与正统经济学相悖,被长期视为“异端”。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最终将各种方法论综合在一起的是马歇尔。马歇尔既主张采用推导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采纳历史主张的描叙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抽象演绎法争论的态度是:任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互相排斥。马歇尔的分析方法,从抽象到社会关系及假定完全竞争和假定充分就要等方面看来,与早期传统经济学家萨伊等人的分析方法比较起来,只是大同小异,根本上并无二致;但除此以外也有三大特色。这三大特色也运用过抽象法、演义法、历史统计法等。

1. 运用所谓“连续原理”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第一版序言中说,本书如有它自己的特点的话,那可是在于重视对连续原理的运用。对于什么是连续原理,书中并没有明确的回答,但从他对这一原理的应用中可以看出,所谓连续原理,就是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资本家和工人很难严格区分。因为他们在追求金钱报酬,寻找最好的市场或职业等方面是共同的,其间只有程度上的差别。他认为,各种经济现象是互相决定的,而没有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他说,一个经济问题的各种因素不是被看作以连锁的因果关系逐一决定的,如甲决定乙,乙决定丙等、等,而是将他们看作相互决定的。

2. 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个分析方法,是马歇尔连续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说,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考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么大。他认为,在考察经济现象本质时,“增量”的关系比总量的关系更重要。他在古诺和屠能著作的启发下,几乎和杰文斯、门格儿、瓦尔拉斯同时在数学中独立地运用“效用的边际数量”来说明人对一物的需求。在他看来,产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同产品的“边际增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连续的函数关系。如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任何一个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超过一定的边际,就会产生递减的报酬。他还把这个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运用在他的价值论和分配论上,甚至推广到其它经济问题上,如生产过程中个类资源的配置,各生产要素互相配合的替代原则等。为了表述“边际增量”同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函数关系,他除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正文用文字表述外,还在各章节的附注和书后的数学附录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学符号和图表。

3. 运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之间的关系。马歇尔所说的均衡,是指相反力量所形成的均势。他认为,在分析经济现象的正常状态时,应重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相反的经济力量,如需求和供给,如何保持均势的问题。他指出,有动态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均衡,如一个人的成长和衰亡,工商业的发展和衰落等;也有静态的力学意义上的均衡,如一条弹线所系的一块砖或一个盆中彼此相依的许多小球所保持的机械均衡。动态均衡虽然是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但它比静态均衡更为复杂,况且近代生活的正常状态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所以,静态均衡应是经济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依据这一观点,他把各种经济指标的数量,特别是价格和分配份额的决定都归结为相反力量相互冲击和制约而最终形成均势问题。他的均衡观不同于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而是以单个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为分析对象,不考虑他同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均衡观,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被称为“局部均衡”。

正是由于这样,马歇尔运用了折衷的方法论,把早期萨伊以来的理论和近期以来的边际学派的理论综合而融化于一炉,转变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形式,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起点。为此,马歇尔不仅成了他以前的资产阶级各派传统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成了他以后当代经济学特别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重要的先驱者和奠基者。

三、价值理论的折衷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就是他的价值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他的《经济学原理》第5篇题为“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全部共十五章都是关于价值理论的内容。和他在前面第二部分论述的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可说是为分析马歇尔

的“均衡价格论”作了充分的准备。显然,传统的经济学说侧重了供给因素。如生产费用论等。边际学派关于价值则侧重了需求,如效用价值论。而马歇尔

的价值论无非是二者的折衷。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并以大量篇幅阐明的“均衡价格论”是资产阶级种种传统价值论的综合产物,是把供求论和各派的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融合成一体的调和价值论。且马歇尔以后直到今天,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在讨论价值和价格问题时,都承袭了马歇尔传统只谈价格不谈价值,以价格代替价值,以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价值。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如果细加剖析,便会看出这是有其立论的基本前提以及相随而生的一些特点的:

第一.价格代替价值。马歇尔把价格和价值相互通用,不加以任何区别,以致最终完全以价格代替价值。他说,一物的价值就是在任何地点和时间用另一物来表现的前一物的交换价值,也就是该时刻能够得到的并能与前一物交换的后物的数量。因此,价值这个名词是相对的,表示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时间两物之间的关系。文明国通常用金或有银作为货币来相互表示价值,并把这样表示的每物的价值称作价格。这样,任何一物的价格就可作为它与一般商品比较时交换价值的代表,换言之,作为它的一般购买力的代表。很清楚,马歇尔在这里通过交换价值为桥梁,就把价值与价格混同为一物,终于用价格取代了价值。

第二. 以“完全竞争”或“自由竞争”作为研究价值问题亦即均衡价格问题的根本前提。这一点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等主张自由竞争是一脉相承的。马歇尔在研究前面所提到的“代表性企业”的生产成本时,也就是在考察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时,特地假定:(1)需求和供给自由地起着作用;买方或卖方各自没有密切的联合而每一方都是单独地行动着,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自然竞争。(2)尽管个人都是在单独行动,但是我们仍假定每个人对别人在做什么,一般有足够的知识,便也不致比别人索取更高的价格或接受更低的价格。(3)假定这些前提条件不仅适用于制成品,而且也适用于各种生产要素,适用于劳动的供求和资本的借贷。(4)还假定在同一个时间内市场上只有一个价格。很显然,这些假使已成为在分析完全竞争下的价格问题时所必须遵守的根本前提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1 基本简介 编辑本段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通常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企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影响与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立场;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相对性的自身绝对性,所以它又是不可改变性与不可发展性的。

2 主要特点 编辑本段

核心价值观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它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2、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群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尤其是认同企业的追求和愿景;

3、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对目标的追求;

4、形成一种共同的境界。

3 相关标准 编辑本段

真正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需符合如下标准:

1、它必需是企业核心团队或者是企业家本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如有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有“诚信”的字眼,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诚信的行为,那么它就不是这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说,核心价值观不能够去追求时尚,世界五百强企业有的核心价值观不一定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如创新、以人为本或追求卓越等,它可以是你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但并不一定是你的“核心”价值观。

2、 核心价值观必需是真正影响企业运作的精神准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

3、 所谓核心,就是指最重要的关键理念,数量不会太多,通常是五到六条。

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是企业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主张。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本质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则。它既不能被混淆于特定企业文化或经营实务,也不可以向企业的财务收益和短期目标妥协。

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企业内部。它们是没有时限地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目标(帮助实现某个任务的特定目标)不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使命和经营目的(企业生存的最基本原因),也不是企业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也不应该被混淆于企业的前景(关于设想中未来图像的描绘)。所有这些词在成功的企业中自有他们的位置。然而,价值观是所有企业的目标的先驱,是一切企业目标为之奋斗的基础。

4、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4816.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