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将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科学结合
导读:本文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个体社会心理现象包括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包括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领域,包括个体过程、态度以及态度改变、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此外,人际过程研究涵盖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侵犯和助人行为、心理学家研究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侵犯、培养人们的利他观念,为创造幸福的生活提供理论指导。如下为有关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将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科学结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社会心理学主要在研究什么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从研究领域来看,社会心理学研究常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几乎所有问题。
个体过程
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
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象韦纳的成就归因、阿特金森(Atkinson)的成就动机研究、麦克里兰(McClelland)以及温特(Winter)等人对能力结构的研究,以及各式各样的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包括在这个课题中。
态度以及态度改变:态度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许多理论被用来说明态度的形成及改变,霍夫兰德(Hovland)和西尔斯(Sears)等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归因问题:产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理论。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这是60年代到80年代人们关心的问题,现在人们把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消费以及决策问题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人们也用它的原理来处理大众传播问题。
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一直就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许多问题都和它有关,比如鲍姆斯特(Baumeister)、布斯(Buss)等人对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分就被用在广告、说服等许多领域。
人格与社会发展: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传统领域,它向人们展示了在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中,许许多多的因素,比如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以及先天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
应激和情绪问题:主要针对人们如何处理生活情境中的种种紧张源,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去消除其影响。
人际过程
这个领域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研究的课题包括:
侵犯和助人行为:侵犯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生活中挫折的来源,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心理学家研究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侵犯、培养人们的利他观念,为创造幸福的生活提供理论指导。
人际吸引与爱情: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爱情则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发展人际关系提供指导。有意思的是,从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及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众和服从:谢利夫、阿希以及米尔格拉姆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树立了一系列榜样,同时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社会交换,看起来是对人的一种讽刺,但是霍曼斯(Homans)和蒂鲍(Thibaut)等人确实证明人的交换性。与此相反,人们对社会影响的看法倒是很一致,拉塔纳(Latanē)提出的社会影响理论就说明了这种影响的大小。
非语言的交流: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常常用非语言的线索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表情、体态以及语气等都是这个领域的课题。
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从80年代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性别差异的基础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有什么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问题都促使心理学家去关注。
团体过程
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
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这是产生于60年代的课题,到90年代末期的时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此做出了贡献。60年代费正清等人提出的“近代化理论”,80年代Triandis等人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区分,以及90年代尼司彼特(Nisbett)和彭凯平(Peng Kaiping)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研究就是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研究。
拥挤与环境心理学: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关注,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人口过快增长所引发的人口爆炸,人们对资源的过分消耗所引发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多都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人类必需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保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我们所处的团体和组织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团体运作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研究一直被社会心理学所重视,组织结构、团体与组织决策以及团体领导等问题都包括在这一领域内。
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从40年代心理学家就研究这些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研究的结论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种族偏见不仅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仇杀,而且也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2、怎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科学地结合
0-6岁孩子的“小秘密”是怎样发展的?
不要疏忽小孩子的思想,其实,0-6岁的宝宝,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了。这些秘密可能是关于自己的,也可能是和家长以及周围的生活有关的。宝宝不但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而且,宝宝的小秘密也有它自己的一个发展过程哦。
0-3岁:这个时期宝宝的思想刚刚萌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他们一般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依靠父母来照顾、抚育,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所以这个时期,他们总是会把自己和别人的想法混淆在一起,尚未建立自我意识,没有秘密可言。
3-4岁:这个时期宝宝的秘密处于萌芽期。在3岁左右,宝宝已经可以感觉到自我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区别,可以认识到“我”和“自己”这两个词的意义。他们能意识到有的事情自己清楚而别人却不知情。当别的小朋友抢自己的玩具时,他们会一把夺过来,说:“这是我的东西。”所以,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于是秘密就随之出现了。这就是宝宝的内心世界。
4-5岁:这个时期宝宝已经可以感受到秘密。虽然宝宝能隐约感受到秘密的含义,但是并不了解它的真正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它们对秘密的认识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如果问一个5岁的宝宝什么是秘密,他会说:“我把我的秘密都告诉别人了。”可见,他虽然知道什么是秘密,可是还是不懂得保密。
6岁以后: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容易为秘密困惑。他们常常会纠结“我要不要把秘密说出来呢?”尤其是有的宝宝心理成熟得比较早,会有一些小叛逆,这时对待父母的质问他们会懂得“阳奉阴违”,会产生“偷偷”做的行为。这表明了这个时期的孩子一方面有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依赖父母的事实。所以,他们会为自己的秘密感到困惑,既希望独立自主保留秘密,又会因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产生愧疚心理。
曦和总结:0-6岁孩子的小秘密就是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和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息息相关。只要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这些秘密有的是良性的,有的是恶性的,对于一些不好的秘密,家长要善于发现,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孩子的行为生活。
曦和国际少儿体适能中心(前海中心)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前海路与学府路交汇星宇·前海购物中心B201-2商铺
曦和国际少儿体适能中心(太古城中心)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宝能太古城北区负二楼N8224\NB225
关注微信公众号,更多关于孩子等方面的干货
3、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有很多方面的健康辅导,简单的说比如家庭因素,你身边的任何事都会影响你的心里,在家常常吵架,会史你的性情暴躁起来,日积月累性情就会大变。在比如,你身边的人比较懒散,你们长期在一起,你也会慢慢的变的懒散,等你习惯了就很难改变了。。。。等等,总之生活在哪里都会影响自己的心里。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主见,意识,想法,起主导作用。。。。
4、孩子心里年龄小,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育。
要不断增进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且这种了解必须是客观正确的。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的知识和检测手段,系统地、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人格,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个性,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情绪稳定、一个坚强、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性能良好、开朗乐观的人。能抵御任何不幸遭遇。
要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绪积极、乐观开朗和心情愉快的人,心理稳定性一般较好。相反,情绪消极、易激动喜怒无常、多愁善感、压抑、愤怒和悲观失望的人,常易发生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为此,应当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做到合理宣泄,适当控制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心理学认为,人有交际的需要。与同事、同学、朋友正常友好交往,能使人消除孤独感,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安慰感。个人的苦恼不快往外宣泄,有利益消除心理上的郁结,使人的心胸宽广、心情愉快,有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一个人经常离群,与集体隔离,闭门谢客,不与人交往,就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要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主动交往,善于与人相处。
要注意维护大脑的健康。生活要有规律,要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尤其要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避免超负荷用脑,特别要避免持续紧张的工作。
要养成:事前周密思考,事后不去懊悔的习惯。处理事情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事先细心思考,才不致产生事后常常后悔的心理冲突和思想负担。
要善于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勿使焦虑、忧愁、敌意和挫折感长期存在。
要善于纠正自己的非理性和不合理的观念。凡引起不良情绪的非理性想法应抛弃。
要不断的调节自己的欲望和抱负,使其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要与自己的过去比,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要善于独处。必要时能独自一个人和不感到寂寞与自怜。
要养成自我称赞与鼓励的习惯,做到奖励不借助于别人,在一个群体中,不必过于追求、在意他人的称赞和鼓励,在得不到他人的称赞以鼓励时、又善于自我肯定自我鼓励,才能使心理保持平衡。一个平衡、稳定的心态是自己保持健康、成熟心理的必备条件。
5、幼儿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儿童的问题。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2.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手绢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绢。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当他们听说某个大人是××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避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解新词。教“笔直”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
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实验法难在哪里
儿童发展心理与社会化发展,主要受到家庭、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同伴、依恋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解释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解释性研究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描述性研究,主要任务是收集相关的研究现象的信息,但是,这种信息的收集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这种研究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儿童心理如何随着年龄变化以及个体的差异方面的信息,但是这类研究无法对儿童发展的机制和发展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儿童如何在新生第二年表达自我意识的信号?儿童的观点采择在学前期末的巨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而此类隐藏在儿童心理发展变化背后的深层机制和原因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描述性研究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进行解释性研究。也就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为什么一些儿童的攻击性高于另一些儿童?导致攻击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天性还是教养?抑或是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父母行为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一些儿童会出现行为异常?等等问题,都需要解释性研究回答。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实验,必须在两种问题的研究上,做合理的设计和跟踪研究。
而这类实验,有横断对比研究,和纵向追踪研究。前一种需要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某一心理现象进行考察;后一种研究对同一组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追踪考察。
研究实验设计归为三类:
横断设计研究:不同被试者,不同年龄,相同历史时间;
纵向设计研究:相同被试者,不同年龄,不同历史时间;
区组设计:不同被试者,相同年龄,不同历史时间;
区组系列设计:不同年龄的区组设计研究:可以获得不同横断和纵向研究的数据。
实验法的研究主要的难度表现:(1)被测试对象的流失,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参加研究,造成被试者流失。(2)研究工具和方法的有效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研究的情景模拟,和自然条件不一致;(3)追踪研究的一个最实际的问题是由于它持续时间较长,因而需要研究者在时间和其它资源方面的投入较大。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