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恐惧如何消除心理,如何让孩子克服对夜间的恐惧
1、如何让孩子克服对夜间的恐惧
孩子害怕黑暗,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害怕的东西,渐渐都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恐惧心理一般也会不药自愈。但现在,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尽快从害怕黑暗的心理中走出来。
认真对待孩子提出来的恐惧。几乎每个孩子都怕黑,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一般来说,在父母的安抚下,这种情绪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但是家长不应因此就忽视孩子的恐惧心理,有的事情在大人看来无所谓,但对孩子却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发展。因此当孩子害怕时,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情,耐心倾听他的诉说,适当给与陪伴,告诉他有你在,一切都不用担心。家长的支持和安抚是孩子最终克服恐惧心理的保障。
有选择地看图书和电视。孩子若不加选择地看图书和电视,就有可能看到更多的暴力和恐怖场面,加重他对黑暗的恐惧。
转移注意力,淡化恐惧心理。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可通过和孩子交谈、讲故事、让他看动画片、想想有趣的事等方法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当他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其他的便会淡忘了。
进行脱敏训练。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病人面前重复暴露,同时病人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家长可根据此原理让孩子渐渐习惯黑暗:一开始由家长开灯陪睡——家长开一小灯陪睡——开一小灯让孩子单独睡——让孩子关灯单独睡。
把黑暗同快乐联系起来。孩子害怕黑暗是因为他把黑暗和一些不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了一起。有许多孩子害怕黑暗是家长恫吓的结果,比如,你是不是曾说过这样的话:“再捣乱,把你关到小黑屋里去!”或者:“再不睡觉,大灰狼来咬你了!”等等。要想让孩子克服对黑暗的恐惧,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黑暗同快乐联系在一起。比如,家长可以在温暖、晴朗的晚上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数星星,看月亮,给孩子讲解白天黑夜的形成,讲宇宙、星座的知识,消除孩子对黑暗的神秘感;还可以在晚上关上灯,一家人在黑暗中唱歌、背诗、聊天,玩手影游戏等等,让孩子体验到黑暗同样可以带来愉快的体验,从而渐渐淡忘对黑暗的恐惧。
不少妈妈常常因自己的孩子胆小而伤脑筋,她们疑惑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害怕甚至是恐惧心理。另外,针对不同情况下孩子产生的恐惧心理,父母应如何帮助他们胆子大起来呢? 恐惧心理从何而来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鼻祖美国科学家华生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恐惧实验,实验结果很成功,但也引发了伦理方面的争议。小艾尔伯特是个9个月大的孤儿,他本来并不害怕白鼠和其他白色的东西。
在实验中,华生让小白鼠和巨大的声音同时出现,几次之后,即使不再出现巨大的声音,小艾尔伯特也会害怕白鼠,而且就连白兔、白色毛皮以及白色面具等东西也都让他感到恐惧。也就是说,小艾尔伯特“学会”了害怕白色的东西,他把白色和危险联系到了一起。 “学会”害怕并非一定要通过亲身的经历,也可以通过观察获得。
例如美国的一项实验发现,在实验室中长大的猴子不害怕蛇,还会跨过蛇去拿香蕉,但当它们看到电视中的猴子对蛇很警惕后,也学会了对蛇“敬而远之”。 三种恐惧心理应对法 当孩子怕生—— 专家解析:一般来说,6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认识自己的妈妈了,并和妈妈建立起依恋的感情。到7个月左右,孩子不仅能识别陌生人,还会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其实,这种“怕生”的自然表现,也是孩子自我保护本能的一部分。
建议:不要让孩子总待在家里,经常带他外出,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给孩子创造接触更多人的机会。此外,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和陌生人亲近,如被抱、被亲等,让孩子在他感觉安全的距离内和他人交往。 当孩子害怕陌生事物—— 专家解析:有时孩子害怕的东西在成人看来不值得一怕,例如一只会摇头唱歌的娃娃,甚至是妈妈戴了墨镜的样子。
一项研究发现,完全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物品都不会让实验的动物感到害怕,但中等陌生程度的物品则会激起动物最大程度的恐惧,因为熟悉意味着安全,而完全陌生的事物,因为不了解,反而不被引起关注。但是,中等程度的陌生,既能被识别,又与以往的经验不同,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 建议:让一件事物从陌生逐渐变成熟悉,就不会让孩子害怕了,例如将娃娃摆在房间里,让孩子逐渐熟悉,然后再让娃娃发出声音,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父母还可以主动示范玩娃娃,让孩子知道娃娃并不危险,孩子就会从父母的态度中消除害怕的心理。 当孩子对黑夜恐惧—— 专家解析:怕黑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要和父母分房间睡觉;有的是因为害怕黑夜中有怪物;还有的可能是孩子经历了精神创伤,表现为怕黑。父母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建议:如果孩子是因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可以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逐渐缩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时间,直到孩子适应。另外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有多爱他,给他安全感。
如果孩子因为想象而产生恐惧,“素材”往往来自电视,要尽量让孩子看内容和他的日常生活更接近的节目,临睡前尽量选择阅读等安静的活动,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解释,让孩子理解想象和现实的区别;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活变动而产生怕黑心理,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如果是由于创伤性事件导致孩子经常恐惧,那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
2、对于畏惧某种事物的孩子,以下哪种情绪调节策略是最适合的
如果孩子畏惧某种事物,肯定是被某种事物或者跟某些人有关的事物所惊吓到,你首先要先跟孩子温柔的谈一谈,他为什么害怕?然后你与他共同找到克服它的方法,可以是做游戏或者你当孩子的面用拟人的方法把他害怕的事物打败,孩子就会在下次再看到的时候情绪稳定,不会害怕了。
有些事情别人帮不了你,还是得自己拿主意。
3、怎样让孩子走出惊恐的阴影
用爱,只有用爱才能抚平你对孩子的伤害。
多给她你的拥抱和亲吻,和她说对不起当你又大声的时候,一有时间就和她玩,可以变好的。
1、千万不要再她面前总是刻意提起那次不好的经历。
2、淡化恐惧是需要家长自己首先要装作对她的恐惧不过分关注和焦虑,否则孩子会受你影响觉得那次经历的确可怕。
3、她需要陪,那就多陪陪吧。
4、一起和她玩躲猫猫吧,然后让她突然冲出来吓你们,你们装作被吓一跳,然后抱住她开心大笑,让她意识到那次游戏中的惊吓其实是可以一笑了之的。
首先改改自己的脾气,对孩子温柔一些,再就是多和她交流,多陪陪她
4、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1、孩子的焦虑心理比较严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事物过于敏感、心虚。
2、家庭管教过于严厉,幼儿没有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性格没有得到全面发展。
3、因为家长老师不注意教育方法,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导致幼儿更加胆小紧张。
要改变孩子这种性格缺陷,家长应密切和老师配合好,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首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要与孩子的能力水平平衡,不要过于严格,如果过于严格孩子就会在小朋友面前不能很好的发挥老师教给他的任务。再者,家长要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心,常带孩子到外面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改变幼儿内向的性格。因为内向的孩子大多都比较害羞,比较内向、沉默寡言并且意志不坚定。所以家长利用外出游玩的机会多带孩子见见世面。
老师和家长应选择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来会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最后,老师和家长不能贸然批评孩子过失,要问清楚原因,千万不要用很尖刻的语言来伤害孩子自尊心。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孤独。
总而言之,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稚嫩的。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联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我们一颗爱孩子的心来呵护引导他们,让他们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
1、要保护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保护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家长平时不应该用各种恐怖手段吓唬儿童,也不要让儿童听过于恐怖的故事,看过于恐怖的电影,尽量避免让儿童的心灵经受过分强烈的刺激。
2、要让孩子不否认恐惧,5一8岁的孩子特别会否认自己内心中确实存在的恐惧心理,常常说他们什么也不怕,针对这种特点,父母对孩子应该和蔼可亲的教育态度,十分委婉而平静地向孩子说明:“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小孩都会害怕的,我自己小时候也害怕过,只是以后才不怕的。”让孩子明白,任何时候,都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才会害怕,允许孩子将他的恐惧毫无顾忌地流露出来,并给予开导,使孩子懂得恐惧是会消失的。
3、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恐惧,孩子最怕的是鬼和怪物。如果你仅仅告诉孩子说,世界上没有鬼怪,那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对孩子来说,鬼怪都是实际存在的。恐惧的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实际上,孩子的许多恐惧是对父母的安慰和爱的无意识渴求。能够感受到安全和爱的孩子对事情就很少有害怕情绪,相反,孩子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4、给胆怯的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决不能给他们留下胆小害怕印象,家庭其他成员和大人们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勇敢精神的坚强意志的环境。平时经常在孩子面前巧妙的赞扬现实生活或影视中那些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儿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5、要能预感到并预先消除孩子潜在恐惧感。父母应当帮助孩子准备去对付可能会出现的新恐惧。比如有些孩子会对上幼儿园产生害怕心理,做父母的就应该先给孩子讲些关于幼儿园里的事情,带他参观幼儿园孩子们的活动,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对幼儿园发生兴趣,消除恐惧感。
6、要区分正常的害怕与情感的病态。这主要是看孩子害怕的内容是否与其年龄相称,害怕情绪是不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持续着,孩子是否变得越来越胆小,是否固定在几件事上,如害怕睡觉,不让父母离开自己。如果是这样,就有必要请医生帮助检查。
此外,有些孩子为了骗取父母的爱和怜悯,或达到使父母留在身边,和父母睡在一起等目的,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并指出孩子的毛病,加以诱导,不受孩子摆布。
总之,在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过程中,家长要克服自己对孩子过度担忧,或关心不够等弊病,使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给予关心和引导,使孩子在克服重重恐惧心理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别人打断你的话时,要想办法继续把话说完。我们讲话时常会被打断,而害羞的人有时还会用动作来暗示别人打断他的话,就好像那正是他所期望的事。其实对方对你的话很感兴趣,所以下次不要把中断谈话当作逃出人群的借口。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