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方法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怎样分析建筑物心理学_
导读:本文介绍了调查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调查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多向性原则。调查的基本要求包括对调查者的素质和工作要求。调查者在实施调查计划时,需要尊重事实、客观运用调查材料,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下为有关调查方法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怎样分析建筑物心理学_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调查方法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一)调查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调查时,调查者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实本身,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如实记录、收集、分析和运用材料。调查者在实施调查计划时,对调查对象不抱任何成见,收集资料不带主观倾向,对客观事实不能有任何一点增减或歪曲,这就是教育调查中必须遵循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从事调查研究最基本的一条原则。
2.实证性原则。
实证性原则指调查研究的结论及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观点,都必须为真实、可行的资料所充分支持。在调查研究中贯彻实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
一要调查报告以资料、数据为依据,观点、意见、建议等不能凭空臆想。
二要调查所产生的结论既来自于调查材料,真实可行,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说明总体、全面的情况。
三要尽量用定量资料说明观点。在调查过程中要坚持对调查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不能使用“也许”、“大概”、“差不多”等词句。只有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才能真实、具体地反映现象。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调查任何教育教学客观现象,都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调查研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事物放在一个系统内,从整体来分析。
遵循调查研究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要求是:①调查研究应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系统的边界要确定清晰;③要善于把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要素;④调查研究中要充分注意到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认识系统与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4.多向性原则。
多向性原则是指调查者在调查中,应该多角度、多侧面去获得有关的材料,即进行全面调查,注意横向与纵向,宏观与微观,多因素与个别因素的结合,使调查既是全面的又有代表性。教育调查的对象是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进行调查研究时,不仅要注意了解对象以往的特点,也要调查他们新产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趋势。
5.灵活性原则。
在教育调查过程中,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如调查对象的地位、职业、年龄、性别等等的不同,或者调查题目、调查方法手段的不同,因而一定要适应情况的变化,注意灵活性,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灵活对待,随时调整,以保证取得可信的调查材料。
(二)调查的基本要求
1.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1)为人正直、谦虚、诚恳,待人热情,能关心、理解、尊重人,富有同情心,仪态端庄大方,避免生硬、苛求和盛气凌人。(2)教育思想端正,具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方法正确,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经验丰富。(3)具有组织座谈会和访谈的引导能力、记录能力和交往应对能力。
2.对调查者的工作要求。(1)能够透彻了解调查课题的实质及工作量,熟悉问卷、量表及有关资料,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实施调查研究计划。(2)遵守教育调查的工作道德,如尊重被调查人的人格、隐私权,尊重被调查人的保密要求,不刺激和欺骗被调查者。(3)完整、客观地运用调查材料,不断章取义,“妙笔生花”,不假借别人之口,说自己要说的话。
2、怎样分析建筑物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 ― 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又较其他心理学分支更侧重于应用
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件、灵活性和首创性。环境心理学的
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对于不同环
境条件下人们心理状况的分析可采用调查法,调查的项目包括环境现象信息、态度、价值和
情感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个体生活和工作环境诸方面的真实情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可随机取
样,也可有意抽样、混合抽样等等。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
个别存在形式,进行长时间的感知,这可用现代仪器记录 ( 如录像、录音等 ) 个体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测验法经常采用问卷式,即编制调查表,由被试回答。相关法是心理学中常用
的方法。由于某些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原因,不能进行实验,就可用相关往来处理,环境心理
学家往往利用相关度来预测人们行为的发展趋向。实验法要求比较高,一般可设对照组进行
比较分析。许多环境变量和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
性,现场实验是针对这个局限性而改进的方法,它能使研究者了解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反应
情况,并在模拟现实环境背景下来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陷
,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同时并用几种方法。
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母学科中
汲取某些知识。例如,认知地图的研究要从格式塔心理学中汲取营养,环境 ― 行为研究要
借鉴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儿童行为的研究则依赖于皮亚杰的理论……因此,环境心理学
与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
理学等关系非常密切。
据此,有的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心理学实际上是对所有的心理学研究提供—种特殊的观点
和研究思路,它对所有的心理学分支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环境心理学与社会学、工
效学、生态学、人类学、园艺学、建筑环境控制学、环境保护与监测以及城市规划也有一定
的联系。环境心理学可以说是“人类和环境关系”这一大学科中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势头一直看好。
作为一门应用性心理学科,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劳动者以积极的情绪
、熟练的技术掌握和改进操作方法,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在人—机信息传
递中,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避免单调、紧张、焦虑
等环境不适反应。开展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十分明显,社会的需要正是它在近年内蓬
勃发展的主要动力。
作为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从理论到方法还有待于完善。由于每
个学科都有其专门的概念、术语、方法和理论,而环境心理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因此要把来
自其他学科的大量假设、概念、理论和研究结果统一在环境心理学的大旗下井非易事。加上
这一领域本身的复杂性,使环境心理学一时还无法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大多只停留在描述
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传统上,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如物理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
和自我感觉的影响。早期研究主要是有关人为环境如建筑物和城市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特
别是建筑环境导致的拥挤或米尔格雷姆 (S. Milgram , 1920) 所指的感觉超载 (Sen-
sory overload) 。近年来,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了,有关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研
究越来越多,斯托高尔斯 (D . Stokols , 1978) 把环境心理学的内容列为如下几方面
: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环境观点、环境评价、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生态分析、人的空间行
为、物质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心理学等。根据人的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可将这些内
容分为两大类:一是交互作用的形式,可分为认知和行为;另一个是交互作用的阶段,即人
作用于环境和环境反作用于人。这样就构成了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我们认为,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视为一个整
体,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系列刺激。围绕环境整体,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认知。即对环境的知觉和认识,包括环境信息的获得、对潜在环境的知觉、影
响环境知觉的因素、认知地图、城市和建筑物的表象,以及环境与保护等等。
2 .环境压力。研究紧张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环境危害和自然灾害、个体对环境压力
的反应、极端环境的形式与表现。例如,研究噪声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研究现
实环境中噪声对个体造成的环境压力。此外,减轻环境紧张和压力的策略也是研究的一个方
面。
3 .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研究个人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影响
个人空间的因素,个人空间的使用与侵犯,领域性的控制与组织,动物的领域行为,人类的
领域行为。
4 .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研究密度和拥挤感的关系,高密度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拥挤感的不同体验以及如何减少拥挤;人类的环境类型,不同的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学习
环境和居住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5 .空间行为。研究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空间的生气感和舒适感,空间的秘密
性和公共性,空间的使用方式,特别是建筑和布局方式对个体人际关系与交往方式等的影响
。
6 .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研究行为技术干预环境的问题,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
境概念和活动的个体差异性。
可见,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大到街道社区,小到桌椅板凳,几乎无所不包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所研究的是各种环境中人的行为及人与环境的互动。例如,
我们研究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考察高密度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行为变化,而不是高
密度的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
3、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和调查法指的是什么?
1、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的量化表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4、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分析、推测其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
4、心理状况分析表大约有哪些能够基本上反映我们的心理状况?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联系性原则: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研究和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4.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