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成长的心理,青少年的心理是怎样的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05-26 15:30:01

1、在学龄儿童期,自我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在学龄儿童期,自我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学习,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一种社会义务。认知理论将学龄期称为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已逐渐超出知觉的限制,形成守恒概念和可逆性,并能进行具体运算。

(2)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表现为有意注意开始延长,观察力提高,有强烈的好奇心;记忆则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加快发展。此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例如,低年级小学生能熟练演算加减乘除,但对诸如货币的价值理解就很肤浅。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关键年龄",大约在小学4年级(10∼11岁)。

(3)记忆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已能对抽象的词汇和具体形象的图画,表现出同样良好的记忆;模仿性想象仍占主导地位,但在绘画、手工、游戏中,都有大量创造性想象力的迸发。

(4)社会化日益丰富,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使自身的个性和社会性都有新的发展。自我意识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不仅在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步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品质的更深入评价。该时期也是儿童角色意识建立的时期,受社会文化的显著影响,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形成。这种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基本形成。

(5)情绪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一些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社会道德等,开始落实于行为表现,而且远比低年级时深化。例如,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爱好人,恨坏人”,而且能把这种爱憎感从亲人、班级扩大到爱国家、爱人民方面。不过,在社会化进程中受到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使小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情感(如骄傲、自满、专横、懒散、嫉妒、幸灾乐祸等)滋长。

(6)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指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包括躯体侵犯、语言攻击和对他人权利的侵犯。2岁时产生物主意识,有了占有感。出现真正的指向性攻击行为,一般在

3、4岁左右,男孩比女孩更具攻击性。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减少。由于社会认知能力提高,他们越来越善于区分偶然的和有目的的激怒行为,可以宽容他人无意做出的伤害行为。

2、幼儿的自我意识是怎么样发展的

幼儿的自我意识是怎么样发展的

1、对幼儿的评价应重客观性

幼儿首先从老师对是非的评价中去判断好与坏,凡老师赞成的事他们就认为是对的,凡老师禁止的批评的事他们就认为是错的,久而久之,是非评价的标准就习惯于“师从性”,而缺乏客观性,对未来的成长会带来不利的因素。“5.12汶川大地震”时桌凳剧烈摇晃,大家还没回过神来,大班的一个娃娃喊了一声“房子要垮了”就冲了出去。事后,小朋友都认为他违反了纪律,应该给予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等老师发话就开跑,他说,房子垮下来要打死人。在特殊情况下面对“纪律”和“生命”他选择了后者,老师表扬了他。小朋友最终受到了一次“灵活性”教育,明白了“纪律”也不是教条死板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过程的深入,幼儿对行为的好坏标准会不断加深认识,教师应着重引导幼儿懂得好与坏的原因,使好的行为得到彰显,坏的行为逐渐丢掉。

2、对幼儿的评价应持区分性

教师要以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但由于幼儿间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对发展水平高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如在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我先让幼儿看第一幅图,老虎从树林中窜出来了,三只兔子飞快得跑,要求幼儿想办法救这三只兔子,当有幼儿想出让黑熊来对付老虎时,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因为黑熊力气比老虎大。我又问:你怎么知道黑熊力气比老虎大?他告诉我:你以前讲的故事《老虎和黑熊》中黑熊比老虎力气大。这孩子能力比较强,他能把以前听的故事内容融会贯通,从而解决新问题,我告诉这孩子你想的办法不错,不过,我相信,如果你再动动小脑筋,一定会想出比这更好的办法,这样,又向这个孩子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对于发展水平差的幼儿,我只要求他们在老师的暗示下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是就《大象救兔子》来说明,对水平差的幼儿只要求他们回答:大象是怎样救了兔子的,并出示第二幅画,因第二幅画大象正在河中间,这部分幼儿受到了一定的暗示,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启发,当他们想出让大象用长鼻子卷起老虎并扔到河里去淹死时,我鼓励他们说你们真聪明!想的办法很好,大象伯伯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就真的用长鼻子卷起老虎扔到河里去了。孩子们显出一脸的灿烂。

3、对幼儿的评价应具赞赏性

教师要积极评价每个幼儿,处处尊重幼儿,时常鼓励和肯定他们。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我用点头、微笑赞许他或摸摸他的头以示鼓励,当孩子回答错误时,千万不能流露出责备的神情或不满的情绪,我对他们说:哦,某某小朋友还没有想好,没关系,呆会儿你再回答吧。而对于把小手举得矮矮的或战战兢兢举起又放下的,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些,对他们说:我知道你已经想好了,对吧?你来回答老师吧!说错了也没关系,好不好?这样在老师的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下,回答正确的有了成功的喜悦,即使回答错了的也不感到自卑,不会认为自己笨,只是自己没想好而已,再仔细想想就会回答正确了。这样,幼儿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积极性也会更高。

总之,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地、恰当地评价,过高,容易使幼儿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过低,又会使幼儿失去信心和上进心,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甚至逆反的心理,同时,教师还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不要只看到他们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说“我行”,“一定可以学会”,鼓励孩子的奇思异想,相信自己将来会发展得比现在更好。

3、如何促进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如何促进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即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两三岁起, 儿童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起来,所以,培养孩子认识自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应根据孩子的认识能力,以生动形象的、孩子能接受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从培养内容上看,父母 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好听的名字、黑色的头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 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 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 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从培养自我意识的形式上看,可采用各种孩子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 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 剪贴,或者画自画像等;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 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孩子的各种“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

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

(1)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心。

(2)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

(3)在自我调节中增进交往。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具体表现为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8570.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