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评价如何实施
导读:本文介绍了儿童心理问题的定义、原因和对策。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技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原因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和不适当行为。这些问题一般是暂时的,主要是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对于孤独症儿童,应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心理评价和干预,以促进其康复和发展。如下为有关什么是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如何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心理评价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什么是儿童的心理问题?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也称“儿童问题行为”或“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技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和不适当行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一般是暂时的,主要是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那些影响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的小动作、不遵守纪律的现象,那些由于情绪上和社交上不成熟所引起的怯懦、缺乏信心、打人骂人等等表现,会随着孩子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水平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行为控制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那些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在成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也是可以逐步矫正的。
2、应如何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心理评价
心理干预是指利用心理学塬理和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进行发展性康复促进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到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术,心理干预应该伴随着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结合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外力的帮助下,使自闭症儿童通过自身的潜力逐渐得到康复和发展。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的发育障碍失去了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于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科学,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的能力。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是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的,相反往往会产生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人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最终身成为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负担。
3、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现在的儿童,心理怎么那样脆弱。”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天真烂漫的童年,加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什么问题值得困惑呢?
“六一”前夕,记者走访了心理咨询专家、心理医生,发现孩子们的心理困扰越来越多。据儿童医院心理咨询专家介绍,有1%的孩子问“人为什么要活着”。在渝中区5所学校进行的调查发现,有31%的孩子因各种心理困扰,向心理老师咨询或接受辅导。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关系问题成为孩子们咨询的重点,约占来访者的40%。其次,亲子关系困惑、青春期困惑、学业压力等也占较大比重,分别占到了31%、15%、14%。
心理老师分析认为,同学关系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的独生子女正遭遇“社会化”障碍。孩子们的青春期提前到
四、
五、六年级。但提前来临的青春期问题,多数孩子不知所措。学业压力则有来自老师的,更有来自家长的。
“最讨厌的人是谁?”,有的同学在问卷中填上了“妈妈”、“班主任”。这是此前在部分小学校调查中出现的“意外”问题。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序的心理问题:焦虑、偏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
为此,专家告诫:“心病还需心药医”,百忙中的父母,应该多一点时间给孩子,多同他们交流、沟通,同孩子交朋友,舒缓孩子心灵的压力;同时,尽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有必要给他们一些“挫折”体验,让孩子们在失败中逐渐成熟。
4、怎样对待特殊儿童
TEACCH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Schopler建立的一套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教育方法,是现时在欧美国家获得较高评价的孤独症训练课程。该方法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含儿童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强调训练场地或家庭家具的特别布置、玩具及其有关物品的特别摆放;注重训练程序的安排和视觉提示;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儿童克服异常行为,增加良好行为。课程可以在有关机构开展,也可在家庭中进行。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