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心理的方法,弱智儿童的心理特点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24 16:12:07

导读:本文讲述了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成长。家长应该把孩子看成朋友,与他们平等沟通,尊重他们的意愿,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在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特征方面,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和个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和帮助。在孩子的执拗期和自我意识萌发期,家长需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和认识,尊重孩子的意愿,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如下为有关怎样了解孩子的心理,弱智儿童有什么心理特点?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怎样了解孩子的心理

1、怎样了解孩子的心理

爱他所爱,喜她所喜,关注她所关注的。口气要平等,而不是指挥和命令。慢慢地她把你当成朋友,你告诉她一些小秘密,她自然就会告诉你一些她的小秘密。取得了他的信任后,他会愿意和你沟通,希望你帮助他。这样就能了解她的所想所思了

2、弱智儿童有什么心理特点?

2、弱智儿童有什么心理特点?

记忆力差,反应慢,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个性反常,注意力不集中, 对事物表达不清楚。 他们一般有如下一些心理特点:

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整个知觉显得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

记忆方面: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和错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意义和联系;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

言语方面: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义含糊,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

思维方面: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数的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亦难完成。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

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有敌意。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

从上述说明可见,弱智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特征一:执拗期

两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第一执拗反抗期,很多家长发现本来很听话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突然开始逆反了,甚至跟家长对着干,你越让他做很么他越不做什么,特别在两岁到三岁这种情况达到高峰,家长非常不理解,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了、不好管,甚至为了让孩子听从说教而采用极端的方法,轻则指责重则打骂。

而这种现象并没有随着家长的意识而改变,甚至有更为严重的倾向出现,而这种阶段会出现在第二执拗反抗期,就是我们说的青春期而出现爆发。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所有在幼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青春期都会出现爆发的状况。所以家长在这个阶段,对于儿童的逆反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和分析。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特征二:自我意识萌发

两岁左右的孩子形成自我意识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当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出现,就是直立行走。这被称之为真正脱离母体。正是因为独立行走的出现,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发现从此开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自己的思想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开始对于“我”出现了认识的萌芽。

在两岁左右这种自我认识进入到一个更强烈的阶段。他们开始觉得自己就是家中的主人,是主宰者。只要是他们想的都可以做到,这是从最初的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得到的一种初步认证。而家长还停留在对婴儿阶段的照顾方式,对孩子的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而为之。而孩子虽然不具有强大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进入到非常关键的分水岭。孩子的想法就是:我是谁?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尝试吗?我可以体验吗?我可以参与吗?我可以感受吗?。。。。。。孩子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来认知世界,并获得最自然的成长力量。所以这种强大的自然的力量和家长的强烈的呵护关爱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一个是我要做,一个是我替你做。所以孩子会不断的和家长产生逆反,背道而驰,来不断的获得“我”是真实存在的。

只有这种自我意识建立健康的、正常的引导和培养,才会让孩子的未来人格特质拥有良好的基础。一个在幼年迷失自我的孩子,缺少自我存在感的孩子,都会产生消极的、不良的、丧失安全感的表现。

4、两岁孩子的心理?

4、两岁孩子的心理?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下面简述这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虽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此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2岁多的孩子,这时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所以当孩子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这时已经能够用单脚保持平稳2-3秒,双脚同时起跳,着地能不摔倒。从这时候起一直近3岁,孩子一般都采用双脚同时起跳的方式,能够双脚交替一步踏上一阶楼梯,有时也需要手扶栏杆或由大人牵引。孩子胳膊和手上的劲也越来越大,能扔出一些略重的玩具、书本、沙包等等,能提、拿一些重物,如妈妈的包、一本厚书等。对物体的操作也日趋精细、准确,大多数的孩子已能在1分钟正常用纸穿上5-6个珠子,在2-5分钟内把5-7个小球装进瓶子里,这说明孩子的动用具有了一定的速度。2岁半的孩子80%能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只有25%。表现出较明显的颜色偏好,一般来说,易受孩子喜欢的颜色是红、黄、绿、橙、蓝。有80%的孩子能用语言说明物体的大小,88%能正确选择物的大小。对时间的知觉是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们从成人那儿模仿学到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词语,但却不能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说明了孩子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未清晰。他们的注意力从1岁起就开始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1岁半时能集中注意力5-8分钟,2岁10-20分钟,2岁半10-20分钟,到了3岁时间更长一点,他们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个事物,自己也能独立地玩较长的时间。2岁以后的孩子的记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此时他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还能表现出较好的回忆,也就是重现,自己能回想到相隔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的事物或物体。过了2岁时,孩子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主,父母若无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孩子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2岁多的孩子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孩子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对于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知识和新的语言。这时大人若能顺水推舟,孩子就更能顺利成长。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中要回答孩子的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一完善的环境。

5、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5、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比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美】布鲁尔。

卡特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这才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也是使每个孩子身心健康的法宝。

一【英】卡尔。

威特爸爸妈妈们,们好。

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的成长扫清心理障碍是所有爸爸妈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实生活充分说明:一个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人,身体往往是健康的。

相反,一个消极悲观、抑郁、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则容易患病,容易衰老。

因此,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在情绪上表现出:轻松、愉快、乐观,这些情绪不仅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而且也能使人的思维活跃。

特别是在孩子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不但能精力充沛地去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他的智力能够得到高度发展。

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所具有的焦虑、抑郁的情绪,会导致人的认知错乱,反应迟缓、思维呆滞、记忆力下降。

这不但影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而且长此下去,还会阻碍智力的发展。

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的孩子在受到不良刺激后,能够很快地调整过来,一般不会产生自卑、冷漠、孤僻、自负、多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不会形成人格上的缺陷。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更能够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教育专家指出:少年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要具有健壮的体质,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

”所以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预防心理疾病尤为重要。

把身心发展看成一个整体,如果一个孩子有健康的体魄,但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也仍是一个不“健全”的人。

心理健康不但能让孩子身体健康,还能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自信,并使孩子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而实际上许多人格特征实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

例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公正无私等。

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健全孩子的体魄和人格的重要保证。

现代社会的复杂和竞争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长高于社会发展对它的要求,才能避免心理疾患产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碰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爸爸妈妈的训斥,更多的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它们都不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消极的、自卑的心理。

只有有着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才能从容地把压力转化为促进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

因此,孩子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等重要。 如果想很透彻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最好是买一些相关的书籍,家长看一看,做个参考,也会了解一些,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孩子平时的表现,个性,与小朋友之间的相处,遇到问题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处理,观察孩子这些特点,再根据书上的讲解来分析孩子是什么样的心理,从而时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健康

6、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6、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心理的怎么会是实践呢?实践只能对心理有一些影响而已,心理的问题要靠沟通。想细致的了解孩子教育问题,建议你看下“知心姐姐”卢勤的书或光盘吧,一定有帮助!从中你能看到中国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其实是害了孩子,人人都要有做父母的一天,先学习下有必要。

7、幼儿园小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有哪些

7、幼儿园小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有哪些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今天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来爱孩子、照顾孩子。但孩子们由于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养成了对父母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不健康心理。为了培养幼儿从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活动《爸爸妈妈,我爱你》。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并尝试用语言、行为等方法大胆表现。

2、体验爱和被爱的快乐情感。

3、懂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关心父母、尊敬长辈。

活动准备:

1、故事《快乐地家》,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制作的相册,说给孩子的话(录音),感恩的心(歌曲)课件。

2、爱心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活动。

(一)欣赏故事《快乐的家》。

提问:

1、小兔乐乐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听乐乐在说什么?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会怎样?

2、乐乐说出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那你们爱爸爸、妈妈吗?

(二)小结:

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是怎样爱的?

二、倾听书信,爸爸妈妈对小朋友的爱。

(一)读爸爸妈妈的来信《宝贝,你长大了》

1、你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2、用信可以传递我们的爱。

(二)欣赏“爱的相册“

1、请每位幼儿说一句最想向爸爸、妈妈说的话。

2、相册可以留下我们的爱。

(三)听录音《亲爱的孩子,我爱你》

总结: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他们天天为我们忙碌着,的确很辛苦,我们也要好好的回报父母。

三、你对爸爸妈妈的爱(一)欣赏课件并提问:

1、你看到的小朋友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二)“悄悄话“爱心卡。

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方式很多很多,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爱,把我们的心愿说在爱心卡上,送给爸爸妈妈。

(三)表演歌曲《感恩的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把自己的爱心卡献给爸爸妈妈。

2、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863.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