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核心理念有哪些,中医中针灸有怎样的哲学道理
1、中医中针灸有怎样的哲学道理?
针灸的特点是内病外治。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那它包含的哲学道理就有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发展联系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过程,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等,当然还包含中国式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中虚哲学观点
你好!
我现在唯一的感觉受就是印像,有病像就有什么样的反印在体表。还有就是全息,
也许真的,一粒沙子就包含了整个宇宙的的信息。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2、针灸在中医里面治病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导读:随着针灸医学理论
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针灸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儿科疾病,除了有发烧,咳嗽,哮喘,遗尿,腹泻,厌食等常见疾病外发生频繁,特别是在治疗脑瘫,脑积水,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良好的后遗症治疗儿童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镇痛作用;(2)调整作用;(3)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
镇痛方面,其最突出成果是针刺麻醉,现已广泛用于100多种外科手术中,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调整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及神经等各大系统的病理状态,起到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使机体机能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促进防卫、提高免疫力方面,主要表现为针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总之,针灸对人体各大系统许多器官和组织有明显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它可以使偏盛偏衰或失衡紊乱的脏腑机理恢复常态,这就是针灸能治疗许多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
为了充分保证针刺的安全,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
2、体质虚弱的患儿,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
3、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
5、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刺激人体肌表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系统的感应与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病,简、便、廉、验、适应症广,且无毒副作用。
我国利用针灸来治疗疾病,已历史悠久。针灸对16类461种疾病可以发挥治疗作用,这461种病症中,西医病名338种,西医病症状名73种,中医病症名50种。针灸治病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系统或神经系统而发挥调节作用。一般而言,针灸对功能失调性病症的治疗作用比器质性疾病效果好,对运动、感觉障碍及疼痛性病症效果优越。针灸刺激穴位下肌梭或游离神经末梢,兴奋交感神经,使穴位局部生物电位增高,产生“酸、麻、涨、热”等针感,这就是针灸所说的“得气”。产生针感后,穴位处静电位明显上升,在经络线上出现电位波动,而经络线以外则不出现,因为脏腑器官产生的生物电通过经络投射到体表,体表穴位受到刺激产生的生物电又反过来作用于脏腑器官,调节它的生命活动,它们的影响是双向的。所以针灸治病的原理就是针灸穴位产生生物电,通过经络,调节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使之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病的目的。 研究结果显示针灸适应症主要集中在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精神行为障碍和皮肤病等,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面瘫、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前列腺炎、不孕症、睡眠障碍、痴呆症、荨麻症和神经性皮炎等。
3、针灸依靠的是什么原理?
针灸治疗原理
1 、调和阴阳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 “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 等病理变化,而产生 “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 等临床证候。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 “ 阴平阳秘 ” ,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针炙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例如:由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痛,治当育阴潜阳,可取足少阴经穴针以补法,配足厥阴经穴针以泻法。
2 、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素问 · 刺法论》说: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既病之后,机体仍然会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作斗争。若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基本法则。针炙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例如:膏育、气海、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用之;而十宣、中极、人中等穴,多于祛邪时用之。
3 、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 “ 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 。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 “ 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 ,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就病理而言,经络与脏腑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病起于外者,经络先病而后可传于脏腑;病生于内者,脏腑先病而后可反映于经络。例如,太阳伤寒,首先出现头项腰背疼痛的经络证候,然后出现脏腑证候。
针炙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炙,取得 “ 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 的作用,从而排队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1 、 补虚与泻实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 . 泻实,就是祛除邪气。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则表现为虚证,治宜补法;邪气亢盛则表现为实证,治宜泻法。 《素问 · 通评虚实论》说: “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灵枢 · 经脉》说: “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 这是针炙补泻实的基本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就会造成 “ 补泻反则病益笃 ” 的不良后果。 本经补泻。在一般情况下,凡属某一经络、脏腑的病变,而未涉及其他经络脏腑者,即可在该经取穴补泻之。这就是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的本经补泻法。 异经补泻。假使经络发生了彼虚此实,或彼实此的病理变化,那末,针炙处方就不局限于采用某一经的穴位。例如,合谷配复溜不仅是两经同用的处方,而且手不示同,效果亦异,用泻法可治感冒无汗,用补法可治阴虚盗汗。
2 、 清热与温寒
清热,指热证用 “ 清 ” 法。温寒,指寒证用 “ 温 ” 法。这与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意义是一致的。 《灵枢 · 经脉》说: “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 。《灵枢 · 九针十二原》说: “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 疾之 ” 和 “ 如以手探汤 ” ,是指治热病宜浅刺而疾出 “ 留之 ” 和 “ 如人不欲行 ” ,是指治寒病宜深刺而留针。 凡热邪在表,或热闭清窍而臻神昏不省人事等,针刺应浅而疾出,如用三棱针在大椎或井穴点刺出血少许,确有清热泄毒,桓神开窍之效。假使热邪入里,即 “ 阴有阳疾 ” ,亦可采用深刺久留的方法,直到热退为止,如热未退,还可反复施术。凡寒邪入里,或寒邪内生之疾,针刺应深而留针,并可酌加艾炙以扶正壮阳,温散寒邪。 假使寒邪在表,壅遏络脉而肢体痹痛,亦可浅刺疾出,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此外,热证可用 “ 透天凉 ” 法;寒证可用 “ 烧山火 ” 法。
3 、 治标与治本
标本的含义颇广。要之,内为本,外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证状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素问 · 标本病传论》说: “ 知标本者,尤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 这是强调标本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应用治标与治本的原则是: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和标本兼治。
中医认为人体布满经脉 经脉不通 为病 经脉的连接为穴 打通了 就OK了
针灸就是刺激穴位 打通经脉
4、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防御侵害、寻求事物和延续生命的三大活动中,历尽无数艰难险阻和疾病的折磨,产生了某些能力,这些后天获得逐渐进化为先天具有,其中有的功能由于一直在应用,则成为显性;有的功能虽已遗传下来,但因后天环境的改变而逐渐不应用了,则为潜在的。这些功能在人体内都具有一套行使其作用的功能装置,它在人体内有机、紧密、精巧的结合,主要包括中枢、内脏、和躯体三大部分。人体的功能装置内藏着错综复杂的分节性牵联,故亦可称神经节段功能装置。在患病时中枢内能建立病理反射来沟通许多功能装置,以增强防治病患的措施,这也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生存反应所形成的。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只需在穴位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就能够激活人体的潜在功能,活化其功能装置,发挥强有力的调节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治病疗效,而且能治疗大量的疑难杂病和绝症,如男女性功能障碍、不育与不孕、小睾丸、幼稚子宫、乳腺增生、脑积水(或伴有脑萎缩)、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侏儒症甚至癌症等。因此人体功能装置不仅是人体形态功能的局部单元,也是针灸治疗的局部单元,这就是经络穴位诊治的奥秘。 各种中医外治方法,如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疗法、心理疗法和行为疗法等,实际上也是激活人体各种治病的潜在功能。而针灸激活潜在功能的作用,较上述的外治法快得多、疗效高、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费用也极少。因此怎样进一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在临床上是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的。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穴位,中医上说穴位为“窍”,这个窍和关节的窍不是一回事,穴位所说的窍的意识是:体内的精气和外界自然之气相互交合的一个位置,中医总是把人体和自然界相互联系,人体是一个小的自然界。所以穴位既是精气最充足的一个地点,但也是人体最薄弱的一个地点,外界大自然的邪气往往由此侵入人体。所喂解铃还需系铃人,邪气从哪里来,我们就让它从哪里消失。所以针刺穴位就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谁说针灸没负作用,用法不当一样有负作用,没个穴位都分为三个部分,天机~地机和人机三个部分。天机就表皮以下很浅表的部分,人机就是在往下,中间肌肉部分,地机就是接近骨头的部分。人体初受风寒,或初病的时候,这是病都在皮表部分,针刺就只在天机,绝不能刺入人机,要不然就会有引邪深入得后果。 如果病了很长时间,或病在脏,这时只能针刺地机,以引邪外出,但天机和人机在地机的上面,怎样才能不伤害天机和人机,又能刺入地机达到治病的效果呢?那就要针灸手法的熟练了,如快速刺入地机,不要在天机和人机停留。
5、中医的针灸治病是什么原理?
至于针灸治病的原理往深里说,是几句话说不清楚的,我就用通俗一点的解释说两句吧。
从中医学角度解释,人的机体运转主要是以“经络”和“脉络”两大系统组成,缺一不可。而“脉络”(血液)通畅与否则决定着全身“精络”运转(中医讲的是,血不通则痛),换句话说就是人体的某个部位血液不通畅,这个部位肯定会有“疼痛”“麻木”或是失去知觉等症状,而中医的针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通过用“针”刺激病灶部位相应的“穴位”来打通病灶部位的“血脉”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中医的神奇所在。
人体有十二正经,有奇经八脉,只要经络通,人就不会生病,一切的病痛都是源于经络不通所致,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进而调动人体自身的功能,使经络畅通,由此病得以治。
简单讲,针灸是激发人体固有的真气,疏通阻塞的经络,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
必要情况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针灸会发动并消耗身体的真气,所以要全面注意生活中莫多消耗真气,注意饮食起居,心态平和。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8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