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嫉妒他人,讨厌老年人的原因
导读:本文讲述了嫉妒是一种自我防护机制,但过度嫉妒会形成心理疾病。为了克服嫉妒,可以提高道德修养、客观评价自己、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和找到知心朋友倾诉。了解定势效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于老人唠叨等令人不愉快的情况。如下为有关心情烦躁,老是嫉妒别人是心理疾病吗,我为什么那么讨厌老年人,是心理疾病吗?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情烦躁,老是嫉妒别人是心理疾病吗
建议:病情分析:嫉妒本是一种自我防护机制,但是过度就为心理疾病。
1。提高道德修养,开阔自己的视野,与人为善。
2、 客观评价自己,通过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问题。
3、 看到自己长处,扬长避短,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
4、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5、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
6、学会自我宣泄。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另外,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渲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练书法等。
2、我为什么那么讨厌老年人,是心理疾病吗?
这不是心理疾病,是一种心理现象。你这个心理现象可归纳入“定势效应”。
定势又称定势思维,或称思维定势及心理定势。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知识、经验和各种生活习惯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定型了的思维路线,从而使人的认知具有固定的倾向性。
老人总有些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地方,有些唠叨,与年青人思想上、认识上、观念上有代沟,而且爱护孩子,他们难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厌其烦地教导子孙,,并且往往以长辈的,命令的口吻说话,这些都是令人不愉快的。当然,还有个别老人智力降低,脾气变坏,甚至是不可理喻。总之,你是不知何时让老人烦着了,随后又多次重复,于是,形成了“老人很烦”的经验。《知觉生长模型》认为:当你感觉烦躁而又无法沟通之时,躲避是个办法。这套“老人很烦”的经验和解决办法在大脑知识结构上实质就是一个用神经通路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区域。以后,只要碰见老人(外界客观刺激信息),兴奋能量就会顺着上述自己建成的神经通路进入这个知识区域,并迅速抗散至整个区域,于是反映出内部贮存的所有信息(这和产生感知觉的原理完成相同,只在瞬间即可完成,所以你自己不能感觉到思维的过程,也不能解释产生的原因),即心烦及不想沟通,不愿面对面解决(躲避行为)等,这就是一个定势。如果不加以改变,那么,这个定势就会一直发挥作用,而且越来越牢固。这个心理效应就叫定势效应。所以,这不是心理疾病。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