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念的提出者和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是谁?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1-10 20:36:07

导读:心理学的概念既包括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包括社会科学的特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学科,心理起源和人类社会化进程是心理学的基础。心理学的探讨途径主要有构造主义、实验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产生标志着心理的诞生,而感觉是最先产生的心理现象。如下为有关心理学的概念,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是由哪个人提出的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于视角及立场,因为它本身具备两者的特点。基础心理学归为自然科学范畴,应用心理学归类于社会科学范畴,因此,有人称之为“中间学科”。

心理的起源,尤其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语言,情感,意志,高级心理特征的产生,是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所以我们不能以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来研究此命题。 【编辑本段】研究途径 一百年来,心理学家们探索着研究心理现象的各种途径,试图从各自主张的理论观点和关注的问题去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的探讨途径主要有:(1)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2)格式塔心理学,(3)机能主义心理学,(4)行为主义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6)认知心理学,(7)人本主义心理学,(8)脑的机制研究。心理学现存的许多互相对立的研究途径,还没有哪一个已成为强有力的研究范例,多途径研究反应了心理学的现状。并且这种处于前规范科学阶段的情况还将延续相当长的时期。研究心理学需要多种方法,而在心理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1)实验法,(2)观察法,(3)测验法,(4)模拟法,(5)个案法。 【编辑本段】研究对象 心理产生的标志

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神经系统

心理并不是人脑特有的。例如:涡虫断头可以再生;蛙与蟾蜍切除大脑半球仍有条件反射;去除大脑的鸽子仍有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仍能走和飞。在大脑缺失的情况下,这些动物仍表现出心理现象。因此,大脑并不是心理存在的必要条件。

动物进化史表明:心理是动物进化到腔肠动物时产生的,此时的动物产生了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在生物进化链上,神经系统出现之前并无心理现象,心理是与神经系统同时产生的。而后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复杂,心理现象也亦步亦趋的丰富起来。作为心理的外观之一,其行为也日益复杂。不论处于何种阶段的动物,假如抽出或破坏其全部的神经系统,心理必将消失。并且若损坏某部分神经系统,其心理必然会出现若干不正常。

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具。 心理产生的机制

从单一心理产生的起点来看,首先是刺激作用于神经细胞而引起心理的,这个单个刺激是如何引起心理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存在极化现象,细胞膜内侧聚集负电荷,细胞膜外侧聚集正电荷,膜两侧相当于各存在一个极板,膜内侧相当于负极板,膜外侧相当于正极板,这样细胞膜上就相当于存在一个电场,在细胞膜未受到任何刺激时,膜两侧相对静止不动并存在静息电位,一旦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静息电位就会变成动作电位,膜两侧的带电粒子又重新组合,形成了膜内聚集正电荷而膜外聚集负电荷的电场,当刺激消失后,细胞膜又进行了调整,又恢复到未受刺激地状态,此时膜内聚集负电荷膜外聚集正电荷,这样在膜两侧电场就发生两次方向性的改变,即电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此时形成了电磁场,这相当于电磁震荡。而这次变化的结果是刺激处的细胞膜又恢复原态,故刺激作用对细胞施加的能量全部传递出去。这些能量是如何传递的呢?这个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了细胞膜上电位的变化,产生一个兴奋点,引起邻近未受到刺激的细胞膜电位也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兴奋点,具体过程是:兴奋点的电场与邻近未兴奋点的电场之间出现电势差,带电粒子就会移动,使邻近未兴奋部兴奋,电场发生方向的改变,该处的电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产生一个膜内聚集正电荷膜外聚集负电荷的电场,与未兴奋时的电场方向相反,原来兴奋部的能量转移到未兴奋部,使未兴奋部兴奋起来,进行一次电磁震荡,产生了电磁场。同理,这个新的兴奋部又依次向下一个未兴奋部传播电磁场,其机理在于膜两侧带电粒子的流动,但是,若我们比较相距较远的已兴奋过的兴奋点的话,就发现这两点并未有粒子的交流,相同的只是两点都经历了一次电场的连续变化,并产生了电磁场,这是什么引起的呢?究其根源,这实际上是刺激引起的电磁场在膜上进行的传播。神经细胞的细胞膜把刺激“编码”成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沿神经纤维传播,从而引起人的感觉,产生了心理,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的活动就是心理活动,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传导与加工所引起的现象就是心理现象(电磁场通过神经牵引肌肉细胞从而表现为体态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体态的变化来推测心理变化)。心理就是这个电磁场,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的有序扩展与运动就是心理活动。

电磁场是人类无法用感官直接感知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这是由人类感官的局限造成的,而且心理只有在刺激下才能产生,故而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心理难以为人所理解所把握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是,人的心理作为人对刺激反应的产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非常广泛的作用,由于人类对他的无知,对他的巨大作用又无法控制,但人类又必须对心理现象作出看似合理的解释,所以就把他神秘化,产生了种种假想。

植物和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细胞膜上产生的电磁场无法在细胞膜上实现远距离传播,更无法实现定向传播,膜在刺激下所产生的电磁场只是在小范围内近距离扩散,实现不了电磁场的规范有序传播,故而这种电磁场不是心理。只有在神经系统的定向传导与约束下,在膜上产生的电磁场才是心理。离开了神经系统,心理将不会产生和存在。

总之,心理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变化的电磁场。 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统一

感觉是刺激物的某种特性进入神经系统的“通道”,它把刺激“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周游”,引起相应的体态变化(包括行为和语言)。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 ,人类就缺乏鸽子所具有的磁觉。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过高过低的刺激都不能直接引起我们的感觉,人类就没有狗的嗅觉灵敏(一定存在一个我们所感觉不到的世界)。

知觉是把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的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在四维时空中,到想象阶段就形成对物质的形象化的认识。这在思维上就是形象化思维,抽象思维则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思维。思维就是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记忆是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扎下根来而表现为“长时记忆”,而扎不下根来的记忆,又根据其能回忆起来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时记忆和暂时记忆。

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二者关系如下:(1)意识与潜意识并无明显的界限,但有一个过渡时期和过渡空间。(2)在自然状态下,意识总是向潜意识过渡。(3)在外界的干预下,人也可以把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例如通过心理访谈知道自己的丧父或丧母心结。(4)潜意识虽然难以唤起,但仍然发挥作用,不自觉的改变人的行为。(5)潜意识的库存远远大与意识的库存。表现在当前作用上就是潜意识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意识,意识只是潜意识和意识的“冰山一角”。

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1)语言的解释:语言是通过声带和口舌等相关肌肉的高度组织化,发出有规则的声波,不同的声波被赋予不同含义,就构成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则是把不同含义的声波用符号记录下来,这个符号就是书面语言。(2)行为的解释:行为则是在心理支配下产生的各种动作,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含义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体态除了语言和动作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最明显的是人的“心灵的窗户”----眼神。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能力是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的反映,行为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表明能力高,心理功能强,反之,则表明能力低和心理弱。

智力是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的反映,有较高思维成果产生就表明智力高。反之,则表明低。

气质是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的反映。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使气质优良,不同的心理状态表象为不同的气质。

需求是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的反映。动物总是趋向于保存和完善自我,现实一旦不能立即提供保存和完善自我的条件,心理就会产生要满足这个条件的要求,需求就这样产生了。需求的产生是生物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动机是指心理指引行为要达到的目标。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前提。

情绪是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产生的心理现象,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发生冲突乃至矛盾时,心理就会引起负性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随着强度大小,情绪的强度也相应增减,反之则引起正性情绪。

情感是情绪在某事物上的认知化凝结。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飞快跳过冲突过程而产生固定情绪。这也是可以通过在另一个更高层次调节认知而改变这些情绪或情感的。

学习是主动、系统而专门的记忆过程。

性格是指心理的稳定的倾向性。在待人接物时直观表现出来。

人格是指心理特征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倾向性。与性格相比,人格侧重于人的知识体系和由此决定的价值观,而性格则侧重于心理自身的特征。

心理学的种种过程与现象都是以感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感觉是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逻辑起点,都是从感觉发展出来的。如果把感觉比作“婴儿”,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就是各种类型的“成人”,感觉是心理的“胚芽”。因此心理的一切过程与现象都可以从感觉出发得到合理解释,因此心理学统一的基础在于感觉。感觉心理学的实质就是大统一的心理学。 心理现象的复杂原因

六 、心理现象复杂的原因

(一)、心理的无法直接感知性。心理作为一种电磁场,人类有限的五种感官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只能意识到它的最大共性----客观实在性,而其他具体的性质则无法直接把握。

(二)、心理功能的强大及无所不在性。有人的地方必有心理发挥作用,必有心理发挥其难以名状的功能。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纷繁复杂的行为都可以从心理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行为,而心理决定这一切,由此可见,心理的功能是多么的强大!而且心理自身又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可是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是无法直接把握心理这种物质的,现实又要求必须对人的行为作出貌似合理的解释。于是人们就把它“神化”,把“心理”冠名为“灵魂”或“心灵”,把它作为上帝的“杰作”或“旨意”,心理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灵魂”。这种把心理神化的观念使人坠入歧途,在思想是心理更是显得迷雾重重。

(三)、神经系统的强大自组织性。 在心理依靠神经系统发挥其功能时,神经系统自身又可以不断的建构和完善,使心理功能更好的发挥并且更为强大,并使心理现象更加复杂。这实际上是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的一个缩影。常用的手使手的结构发育的更能从事经常的活动,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其手较为宽大且结茧;常跑步的人,其大腿往往发达。这些都是功能促进结构发育的例子,发育起来的结构又能使功能更好的发挥。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这种关系更加突出和明显。神经系统的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神经系统发挥的程度和种类。神经系统发挥的作用越多,发挥作用的种类越多,其结构越完善,越利于其发挥作用(大脑越用越灵)。越高级的动物其神经系统越发达,功能对结构的促进作用越强大。就人而言,刚出生婴儿的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一半,另一半大脑发育如何主要依靠出生后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有利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环境能大大改善大脑的结构并增加其重量,印度“狼孩”的大脑,其重量大大低于常人,更无论其结构了。

脑科学也表明:经常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调节该活动的大脑部位往往越发达;而很少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调节该活动的大脑部位往往萎缩,甚至在人的成长中消失!

记忆心理学表明:长时记忆就是改变了神经突出和轴突的方向、大小乃至连接。暂时和短时记忆只是把神经细胞改变的不明显。

心理本来通过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但在发挥作用的同时,神经系统“变的”更有利于心理作用的发挥。这种相互作用,就如同电流本身不会发光要靠灯泡里的灯丝来使其发光,而灯丝在电流的不断作用会越烧越亮。相互完善和促进的情况使心理现象更为复杂,一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让人困惑而难辨。

刺激也是一种作用,是一种力的作用,自然界一切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力的作用。不同强度和种类刺激能促使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使心理的功能强大起来。因此接触较多刺激的儿童就比较聪明。

(四)、五种感官的复杂的交互作用。五种感官何以造成如此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是因为貌似复杂事物的本质原本是单纯而简单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复杂起来。这个规律存在许多事物的发展之中,能够进行复杂计算与变换图形的电脑,是建立在简单的二进制的基础上的;“万经之首”的易经,其产生只是阴爻与阳爻二者的交互作用;自然界千万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五种碱基对的不同的顺序连接与配对。视觉、痛觉,触觉、味觉与听觉完全可以使心理复杂多变,令人眼花缭乱。 【编辑本段】分支流派 学科分支

以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为标志,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脱胎于哲学,形成了一门科学的独立体系。心理学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体现了独立的在科学体系上的分类。

2、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是由哪个人提出的

2、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是由哪个人提出的

举例说明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或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包括重要属性或特征的同类事物的总称。根据某些事物共有的重要属性或特征,将其归为一类,就形成一个概念。概念的产生标志着认识过程的质变, 而概念的形成必定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概念形成也称为概念学习。概念的学习形成过程就是个体掌握一类事物属性的过程。

概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概念形成的研究对了解学生生物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是生物教学研究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不仅在生理上为最终了解人类思维奠定基础,而且在实践中也为学习者准确迅速地掌握概念提供指导,因此概念形成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自然条件下概念的形成较为复杂和漫长, 因此心理学家多采用对人工概念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贺尔(C。L。Hull, 1920 ) 最先创造了这种方法, 随后,L。Bouthilet( 194

8)、Bruner(1956)等都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做了重要研究。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认为, 概念是经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式学习的历程学到的。在联结式学习中,个体对刺激的正确反应得到增强或酬赏,产生后效强化作

用,以后再经过类化和辨别的历程,就逐渐形成了概念。认知心理学家对概念形成持有和行为主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概念形成是认知的学习过程。认知学派关于概念形成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假设验证来形成概念;二是由典型例证学习概念。

认知心理学兴起后, 信息加工理论揭示了人是按概念来分类处理信息的, 从而使概念形成研究倍受重视,涌现出许多颇有价值的理论和实验。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倡导的内隐学习理论学习复杂的知识: 一是觉察得到的外显学习;二是觉察不到的内隐学习。

目前关于概念形成机制的最有影响的学说主要有两个:假设检验理论和样例学习理论。前者认为概念形成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不断验证假设的过程。后者则认为,自然情况下概念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许多学者主张把这两种理论综合起来考虑。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杨治良先生早在八十年代就运用实验方法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系列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Bouthilet 的假设检验模型是研究概念形成的好形式;

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问题解决是积极的,死记硬背是消极的;

3、概念形成过程的总趋势是一个渐进—突变过程,即先渐进, 后突变, 无明显高原现象。

在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常常使用人工概念。通过个体掌握人工概念的过程来研究概念形成的规律。制造人工概念时,研究者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对材料分类的标准,这个标准被试不知道,主试只是将材料交给或呈现给被试,请其分类。在此过程中,被试通过尝试可以知道结果是对还是错。被试通过不断摸索,可以学会分类,即掌握这个人工概念。通过对人工概念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且有助于了解被试对事物进行抽象化的水平。

本实验是通过向被试展示不同排列组合的黄色实心图,每行中都有一个黄色圆与声音相连。共有5组供选择每组的声音圆都遵循同一个位置规律,且有5~10个不同排列组合方式循环呈现。被试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推理,找出这个目标圆所处位置的规律。直至被试连续三遍第一次就能点中这个圆为止。实验目的是探究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和随着难度变化错误次数的变化趋势。

实验假设:

(1)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被试想要形成概念就需要更多的尝试次数;

(2)性别对概念形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3)性别和难度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2年级学生14人,年龄在20岁左右,没有视觉障碍。

2。2 仪器和材料

1.仪器:计算机和PsyTea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不同排列组合的黄色实心图,每行中都有一个黄色圆与声音相连。共有5组供选择每组的声音圆都遵循同一个位置规律,且有5~10个不同排列组合方式循环呈现。

2。3 实验步骤

2。3。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概念形成”。单击呈现实验简介。单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 (选择不同概念组),然后进行练习实验,或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3。2 指导语是:这是一个关于研究人工概念的实验。屏幕上有 12个空心圆,实验时会循环出现不同组合的黄色实心圆,每行黄色圆中都有一个与声音连接,你用鼠标左键单击该圆会变红,同时发声,即目标圆。 实验就是请你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推理,找出这个目标圆所处位置的规律。直至你连续三遍第一次就能点中这个圆, 就表示你掌握了这个概念,本次实验结束。在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再点击下面的 “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

2。3。3 实验开始后,屏幕呈现一行黄色实心圆,其中有一个与声音相连( 即目标圆),被试点到就变红色同时发声。每行中这个目标圆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实验就是让被试发现或掌握这个目标圆的位置规律。例如:屏幕亮出3个黄色圆(连续无空格,中间一个与声音相连)。被试反应点击左边和右边第一个都无声音,点中间则变红色 (发声)。这时被试应有三种假设,即左二或右二概念和中间概念。接着又呈现下一行5个黄色圆(中间可能有空格) ,被试会对前面的假设进行验证。点击左二及右二均无声音,说明这两个假设不对。点击中间则会变色(发声),说明第三个假设是对的。如被试已掌握了这个概念,接下去无论屏幕呈现何种组合的黄色圆, 被试第一次就会去点击中间黄色圆。若能连续三遍第一次就点对,则说明已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被试只有点到目标圆, 才能继续下一次实验。连续三遍第一次就点对则出现祝贺声音,同时本组实验结束。

2。3。4 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 也可以重新选择一组进行另一个概念的实验或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3结果

3。1图1是将被试数据按难度等级进行分类,然后求出平均数,绘制的。难度等级分为五等,错误次数为纵轴,单位为“次”。

3、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3、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也是有这个说法的,

有人认为最初的起源是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人是社会的动物

也有提到法拉比(Al-Farabi)的,

还有就是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关于社会责任的论点。

不过因为都没有成体系所以不怎么重视

但是真正开始的标志是1908年威廉·麦独孤(William_McDougall)的《社会心理学入门》以及爱德华A罗斯(Edward_Alsworth_Ross)的《社会心理学》

4、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有哪些

4、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有哪些

近代哲学思潮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生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直接来源。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5、为什么实验心理学在德国诞生?而美国朝向实用的机能主义的发展?

5、为什么实验心理学在德国诞生?而美国朝向实用的机能主义的发展?

不能这么简单的评价实用主义。借你的话这叫庸俗化了的机能主义观点。

从柏格森有机绵延到詹姆士,皮尔士,杜威虽说:如罗素说的“有用即真理”。但是能作心理学的是行为主义。也只有行为主义才能算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基于上述观点而去认识美国实用主义,行为主义,去学习美国的心理学或美国的实验心理学对自身有更全面的了解科学心理学,不仅有于我们之所缺,更重要的是我国心理学的全面进步。

我仅用蒯因话结束这个回答:“只给定我们的感觉证据,我们是如何达到我们关于世界的理论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是在同一条船上”无论就其意图还是就其方法,哲学和科学在本质之点上都没有什么大不相同。若说哲学和自然科学有什么区别,那么它是“以自身为目标的自然科学”

6、急求:高中生物 重点科学家的实验 哪些是类比推理 哪些是假说-演绎?

6、急求:高中生物 重点科学家的实验 哪些是类比推理 哪些是假说-演绎?

类比推理:萨顿果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根据两种物质惊人的相似性,(如基因和染色体,光波和声波)提出假说。 in a word ,类比推理是拿两种物质比较,得出结论,假说演绎法是根据现象,先做假说,再设计试验来验证。 假说演绎:孟德尔自由组合、分离两大定律的相关验证实验。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 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经过试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是通过测交进行检验的)

7、心理学有哪些经典实验?

7、心理学有哪些经典实验?

霍桑实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8、为什么说美国心理学继承的是德国的实验主义而它的思想来自于达尔文?

8、为什么说美国心理学继承的是德国的实验主义而它的思想来自于达尔文?

心理学首先起源于德国,后来传到美国。但是美国发现德国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不适合,所以,转而研究其他内容,而且美国实用主义盛行,但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是讲究科学主义的。比如后起的行为主义等等。至于你说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在心理学中也有体现,可以作为一派的思想基础和研究内容,不知道你这样问是什么意思?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采用内省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心理学从哲学思辨,物理学,生理学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实验的方法,所以说德国是实验心理学的开端。 同时,第一个心理学学派也诞生了---构造主义。冯特一生著作较多,门徒也较多,后来的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曾是冯特的门徒,有的一生追随,也有的后来开始激烈的反对他。出名的有:铁钦纳 荣格 等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1416.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