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要考哪些内容,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有关决策风格有哪些
导读: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要考哪些内容呢?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一般要考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法规、新课改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或者是学科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文史、法律、数学、政治、时事等综合知识。此外,在面试方面,考生需要准备专业课的考查,包括试讲和说课。说课或讲课之后,考官还会即兴出一些教育类的相关问题,进行考查。如下为有关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要考哪些内容,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有关决策风格有哪些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要考哪些内容
1、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 、教育法规 、新课改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这种情况最为普遍。
2、或者是学科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这个公共基础知识也有不同,有的地区就是指上面的教育理论知识,有的地区是指文史、法律、数学 政治、时事等综合知识。
3、或者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教育基础知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扩展资料:
面试一般包括试讲和说课两种。
在面试方面,一般就是专业课的考查,具体比如考生面试的是小学语文教师,那么面试的题目经教师网老师研究,很可能就是当地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的一篇,各位考生可以根据具体的科目进行复习。
说课或讲课之后考官还会即兴出一些教育类的相关问题,进行考查,主要考查教师的基础理论和应急处理能力及对教育事件的看法。
目前,由于国家没有出现统一的大纲和参考教材,所以各地的教师考试呈现出地区教育局自己命题、审核、招录的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招聘面试
2、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有关决策风格有哪些?
1、决策风格:
解决任何问题,所有思考过程,都不能忽略人的存在,可以说“人”是所有问题解决里面最大的变数。每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和做决定的习惯都不一样。有两位学者针对思考风格做过调查:
决策者的五种风格:
追随型(36%)
根据他们信任的人过往所做的决策依样画葫芦
魅力型(25%)
总是期盼下一件大事,他们喜欢成为头条新闻的大胆新点子
怀疑型(19%)
天生就对新信息持怀疑的态度,他们只接受从非常可靠来源得知的新点子
思考型(11%)
必须审慎及有系统地把所有可行方案的优缺点都搞清楚之后,才做决策
控制型(9%)
他们是讲究细节的主管,必须掌握并插手每件事,才能继续前进。
3、数学课前有哪些好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2.认真听讲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听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听老师讲课,必须定要全神贯注,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二是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要尊重同学,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能掌握他人发言的重点,要及时做出评价。
3.积极思考的习惯 。
思是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养成质疑与独立思考的习惯,一要培养学生思的兴趣,二要教给学生思的方法,三是要训练学思的能力。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55×98+55×2 73×103-73×3,我下子说出了答案。当学生对此感到惊讶时则可以引入: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说出结果?这其中有什么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对这一组数进行比较,最后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4.善于认真观察的习惯。
观察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起着重要作用。要教会学生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为有意,把生活带到数学中来,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员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二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观察时要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三是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正方形的周长时,引导学生观察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主动参与的习惯 。
参与就是合作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通过合作交流,增加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培养了集体意识。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6。 规范写的习惯。
数学课上写很重要,如一年级定等号不用格尺,但又要写规范又要快;还有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书写不对,就会造成计算错误。因此要培养学生规范写的习惯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这样能帮助理解和记忆知识;二要培养认真写作业的习惯,做到书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写字要规范、工整、美观。三要保持正确坐姿和握笔方法。
7.喜欢说的习惯。
这里的说是指课堂上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的建议、表达看法来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说与思为基础,反过来说又能促进思。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因此要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谦虚地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向别人提出的问题。所以要培养学生喜欢说,鼓力学生经常说。即课上要积极参与,主动发言,同时发言要简意,讲究说的水平,陈述时声音洪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发言错误,老师可以通过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从而缩进学生之间的差异。
8.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中是非常重要。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锻练学生形象思维,协调其左右脑并使整体能力得到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习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明确。在动手操作前,要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及解决的问题;二是自主探究。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方法得当。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四是善于归纳。要指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五是适当的评价。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动手的能力。
9。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要求学生课堂上一定要完成作业。一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新上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二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字迹要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作业应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
10.认真检查的习惯。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有些学生没有检查的好习惯,有些学生不会检查。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一是是否抄错题目或数;二是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是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的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它是一个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一朝一夕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偱偱善诱,使每一位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长大成为栋梁之才。
4、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什么
1。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集中在: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2。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3。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5、请心理学老师、专家答疑。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
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
2。 前运算阶段(2~
6、7岁):获得了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
3。 具体运算阶段(
6、7~
11、12岁):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 形式运算阶段(
11、12~
14、15岁)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加强调文化和社会的因素。
人格发展过程的八个阶段:
1. 婴儿前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的品质”。(0~1岁为第一发展加速期※运用发展和普遍联系观,追溯至孕期)
生理满足——信任。
2. 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
爬——探寻世界。
3. 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
涂鸦期
4. 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
小学
5. 青少年期:(12~18岁):获得“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
6. 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
7. 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
8. 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该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动作本身不是心理,但是动作的发展在信里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其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约,也受环境的影响——我们能控制的。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爬行——独立行走。
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好与不好,在某种程度上对促进或延缓其心理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注意从早期开始对婴儿进行动作训练。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
游戏是儿童的天职。游戏室幼儿期儿童的住到活动,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半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
言语发展:关键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3岁词汇有1000左右,6岁有3000左右……
积极地词汇——学到就可以用的,积极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行为孕育行为。
记忆发展:成人记忆容量为7±2(5~9个chunk——项目/组块)
思维发展: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上。
提问类型从“是什么”的模式向“为什么”的模式变化。——好奇心,培养其学习能力。
以上为我的教学课件,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6、清华大学大一心理系是什么样的上课模式?和高中上课有什么区别?
高中就是你坐在固定的班级教室里,老师讲你听,然后下课,继续下一节的老师讲课。自习时,班主任时不时地看看同学,看你有没有听歌啊什么的,总之在督促你们好好学习。
大学就是一学期上课前,你先在学校的网站上选课,学期要求的课你都要选上,然后选你喜欢的老师、上课的时间,你选好的结果就是下学期的课程表,包括课程、上课时间和该课的老师。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年级的课,但一般都选好下学期的课,跨专业跨年级的选课都是牛人做的,大约都是准备提前毕业的那类。比如,居里夫人就两年大学毕业,完成了4年的课程。
每门课的教室一般不一样,同一门课的不同老师上的课一般也不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时间不同教室也不一样。很少情况下才在同一个教室,这都由该课程的科类、时间、老师的固定教室决定。比如,A老师的高等数学课在8号楼8-200,B老师的大学英语课就可能在9号楼的9-305。所以,下节课时同学通常要跑到另一个教室,或者跑到另一栋楼的教室。也因此,同班同学可能与你不是同一个老师或者教室,即每个人的课程表不同——这都由你们自己的选课情况决定。但是,大一上学期一般都由学校默认,下学期才开始选课。
上课模式一般都是每门课连上2节,9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但是大家一般都是坐在教室不动的,上课也很安静,绝少出现高中通常要维护纪律的情况。有的课老师在黑板上讲,有的课是老师用PP(幻灯片)讲的。上完后,你就跑去下一节课的教室,也许你下节没课,那么你可以回寝室了。由于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老师都能选任何老师,因此该老师的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学生是谁,所以你不来上课他也不知道。当然,你能跑到其他的教室听别的老师的课。有时候老师会点名,你不在他会登记,做为平常分计入期末成绩,平常成绩部分(上课出勤+作业)约占总成绩10%-30%。一般地,一学期老师只会点几次名,全点或者抽点,你也可以让别人代答。而且,老师的点名次数和水平通常成反相关。
然后就是期末考试了,注意,大学只有几门课才有期中考试,期中成绩计入期末成绩约占10%。期末成绩由试卷分、平常分组成。总成绩超过60分你就及格了,通过。没过的要补考,补考没过的要重修或者跟下年级的跟班,必须通过毕业才有文凭。注意了,重修要交钱的,而且很贵,几百块而已。
最后说下大学的体制。班级概念很淡薄,因为你们通常不在一起上课。但是,你们还是同一个班级,所以班级活动、宿舍都集中在一起,你闲时多走动沟通沟通。班主任这个概念等于虚无,管班级的通常是辅导员,大约一学期能见几次面。导师嘛,一学期一次就不错了。所以,没人管你的,导员来了也只是例行公事,他有自己的事要做,比如项目啊,评职称啊,很忙的。你考试不及格重修那是你自己的事,跟导员关系不大,但是毕业文凭还是悬的,所以你不能挂科。另外,学院、系的不同只是上课的专业科目不同,相通的基础课程还是一样。好了,大学的上课模式基本就这样了。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