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导读:本文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主要表现在个性偏差、厌学、网隐、早恋和逆反心理严重等方面。小编建议,为了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在环境营造、教师培训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包括营造优美文明的校舍环境,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改进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下为有关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刘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心里活动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是一种预防式教育。 本人在中职学校任教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职校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以上,具体表现在个性偏差、厌学、网隐、早恋、逆反心理严重等,内心深处充满着矛盾和迷茫,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根据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改进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创设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营造优美文明的校舍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舍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学校班级人文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浓厚而独特的魅力,从心里产生“我以校班为荣”的感慨和自豪。
二、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程序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育课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四、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根据这一特点,应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正当的发泄。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复杂,大部分为行为不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3。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习惯的训练,用严格的纪律制度规范其行为,帮助其一步步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欠缺,《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六、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员,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防止更严重问题的发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改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现在,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已经开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诸多努力,也收到了一些效果。
2、教师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情绪的影响,一个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若能恰当地处理和调整情绪,让自己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那么你会享受到更多的快乐。时常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自信。
教师的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把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的情绪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教师更要学会调控自身情绪,每天上班时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千万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稳定的情绪,并且善于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如果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情绪也是教师知识积累、自身修养和教学情绪的反应。如果是属于教师知识积累、自身修养方面的问题,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个人修养;如果是属于教学情绪方面的问题,教师就要学会调节情绪、稳定情绪,以最佳精神状态出现在讲台上。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情绪与课堂气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有一个理想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自身修养的前提下,学会稳定情绪、调节情绪,以你的饱满、激昂而又冷静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最佳的课堂气氛。
首先,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外界事物,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重塑,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
其次,明确自我认知标准。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要了解、尊重学生,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这是师生达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有,换位思考。在受到学生顶撞的时候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去认识自己的学生。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3、教师如何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我认为应先取得学生对老师的绝对的信任,然后以学生为中心,用老师自己的经验去开导他们以及为他们出主意,但是老师必须做到绝对的守口如瓶以及耐心和爱心。否则就别去和学生谈论他们认为的隐私。
仅供参考,具体怎么做也要看老师自己的修为。
心理问题 靠说话 依你看到事情的程度 使用你的知识话语去辅导开导
要看怎么样的问题! 简单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疏导,谈话和普通的引导方式解决,稍微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请教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再严重只能去医院了,心理问题不容小视,教师真心不是医生,遇到问题不要自己大包大揽的,积极联系家长,医院比较好~
4、小学教师有常见的心理问题怎样解决
一、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开设专门课程
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内引进专门人才进行授课。或者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还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
2、开展心理咨询
所谓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前来咨询的人员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能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困扰,矫正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让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有地方倾诉,有渠道宣泄,有人为之疏导劝诱,使他们走上健康从教的道路。
二、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
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劳和痛苦,愉悦的心境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人们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绪的主人,有意识地培养乐观、愉悦的心境。教师精神饱满,充满热情,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学生的“上课厌倦症”,以自己轻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积极体验。教师走上讲台如同演员登上舞台一样,应调节好情绪,忘掉自我,全身心地进入教师的角色之中。在课前,除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稳定情绪,情绪过于激动,授课时会难以控制自己,思路会模糊,容易偏离教材中心,甚至会有失教师的身份说出一些过激的话来,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授课前如情绪激动或心情烦乱,可以闭目养神,摒弃杂念,远眺窗外,或听一段柔和的音乐。因为听一曲欢快的曲子或观赏一会绿叶鲜花,可以使情绪得到改善。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对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有着积极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避免单纯地说教,使授课内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动、丰富起来。
三、主动调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维持心理健康归根到底还是靠广大中小学教师自己。
教师自身应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预防、调控不良心理障碍和情绪,并学会主动去调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级论”理论学说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它是产生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一般说来,需要的强度与活动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并且不正视现实,只一味地听凭无度而无望的欲望的引导,只能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教师应有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为此勤奋努力工作。如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上,不从个人的立场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观对比,合理评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师说:“我真倒霉,从今年开始参加评课要现场写教案,评高级的条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补课,还要参加业务上的培训……”这个老师的心里一直有这样解不开的结,如果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反省自己,与时俱进,那么心理的疙瘩就会排除,这沉重的包袱就会慢慢地解开,得以健康的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适应,以保证心理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适应,使人心情舒畅,工作关系团结协调,家庭和睦友好,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失调,引起消极的心理适应,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闷,工作关系紧张,这必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教师之间客观存在“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的状态,同事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之间如果建立融洽和谐的共事协作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彼此交往频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于优化育人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坦诚、豁达,真诚帮助别人,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距离。当与他人有矛盾时,学会设身处地的方式去体验别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避免出现判断错误和不恰当的行为。只有在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各中小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度。在客观标准的形式下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
5、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而也会影响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林克伦说过:“当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不一定是教师的主要角色,除非我们考虑到在本质上改善学生健康的过程,但许多老师并不把这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如果一个老师对他工作中的诊断方面一无所知,那么他所做的比他应该做的成效要小得多。如果教育是为健康的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则教师应该清楚他们心理卫生工作者角色的重大责任。”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教师不仅有着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心里健康的责任。那么,如何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呢?本人从工作实践中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态度上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老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有无正确的“学生观”是关键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这种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走进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地因材施教。
二、要对心理教育有新的理解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心理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注重心力、潜能、德性的教育),是发展性的教育(培养学生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
三、育人先要育己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在给《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序言曾提出:“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育人’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教师研究的热门的主题上,而是要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解放?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的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因此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班集体心理健康的潜能
1.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为集体做贡献→获得集体的赞美和认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对其产生激励的力量→使其为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在班级中迅速健康的成长起来。
2.有力的把握情感功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正确的认识只有在肯定的情绪体验后才会被纳入个人观念体系,并使之转变信念。因此,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自
己、锻炼自
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就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并获得肯定情绪体验的途径之一。
3.从建立自主合作的管理模式入手,选拔注重个性品质作为班干部,并注重塑造学生崇尚科学、善于合作、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既宽容又独立并具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格。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讲解和传授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的认识,并让学生懂得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自我控制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心理剖析和调控能力。
五、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首先,牢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个别心理生活指导的前提,而教师是建立此关系的关键;情感教育是进行个别心理生活指导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将心比心,这样才会理解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其次,要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为自己提供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并为之量身订做可行性的心理辅导方案。
总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需要我们有责任心,需要我们有对学生的爱,需要我们有健康的自我,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创新的精神,更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的耐心、细心和恒心。
6、幼儿教师如何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幼儿园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措施如下:
1、园长注重引导心理压力大的教师,向教师介绍一些自我调整、心理保健的方法。
2、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规定每周五为谈心日,融洽干群关系。
3、营造各种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组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劳逸结合,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5、人文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7、教师如何控制情绪
原发布者:仙人指路
浅谈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着,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否以良好、健康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学会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自信,做事有效率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此外,在掌控自己情绪的同时,也应学会调适他人的情绪。只有这样才会在轻松中完成任务,在快乐中创造和谐。|一.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必要性 |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高声训斥,还是巧做欢颜…… 还有这种情况,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说话,教室里闹哄哄的,几次严厉警告后,学生依然不能安静,似乎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一般的老师对以上这种情况都很恼火,甚至暴跳如雷…… 一位英语老师因一名女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像你这样的姑娘不学习,没文化,长大了嫁都嫁不出去。听到老师这样说,她羞愧极了,一下课就趴到桌子上哭起来…… |遇到上述行为,如果你暴跳如雷、高声训斥、言语粗鲁,会产生许多害处。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板着脸,气急败坏的拍桌子,瞪眼睛,甚至还歇斯底里地狂吼,课堂气氛就会骤然紧张起来,
8、老师怎样对待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关注肯定是第一位,具体或者说与问题相对应的措施那就因人而异,当然大部分老师对于学生中一般的普通的心理问题都是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的,不过对于现在当下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已经不是老师所能解决的了,这可能需要学生自己甚至是家长还有整个社会一起努力了。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