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主要注意哪些方面,幼儿上幼儿园如何度过焦虑期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09-20 16:33:07

导读:本文介绍了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身心的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幼儿在幼儿园中可能产生的分离焦虑,并提出了多种因素,如环境的变化、生理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等,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文章提出了一些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和幼儿来园后需要准备的工作,包括精神准备和家长的准备,以及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方面的注意事项。如下为有关幼儿心理学主要注意哪些方面,幼儿上幼儿园如何度过焦虑期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幼儿心理学主要注意哪些方面

1、幼儿心理学主要注意哪些方面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多多注重孩子的状态,不要牵制孩子,在公平的基础上。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主能力!

2、幼儿上幼儿园如何度过焦虑期

2、幼儿上幼儿园如何度过焦虑期

幼儿入幼儿园就像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一样,对将要去的地方由于不熟悉而产生不安的心理。这种不安的心理有许多方面产生出来,如: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而产生不安心理、对于失去家长的依靠而产生不安的心理、对于在幼儿园中要开展的活动的内容的不熟悉不知所措而产生的不安心理等等。幼儿的这些表现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幼儿的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幼儿适应环境的时间长短,同时还会因为分离焦虑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对幼儿步入社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帮助幼儿顺利的度过新生的分离焦虑期,成为开展幼儿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 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多种因素分析

1、 环境的变化

孩子在家庭中成长起来,对自己家庭的生活环境非常的熟悉。初到幼儿园,园内的各种生活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那样的陌生。摆满玩具的玩具柜、中午休息的小床、集体活动的小桌子等等即新奇又神秘。孩子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紧张的反映,产生分离焦虑。

2、 生理的变化

幼儿在家中自己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由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离开了家庭没有了家长的呵护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幼儿在一个新环境中由于紧张有时会有拉、尿、吐等生理上不适应的反映。幼儿自己许多的事情都需要成人的帮助,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往往也是孩子们产生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心理的变化

新的环境中,身边没有了自己最熟悉的家人。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生理的变化使得幼儿在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会使幼儿在心理上不接受这个新的集体或排斥这个集体,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

二、 幼儿来园前的准备

在了解和分析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的种种原因后。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开展来园前的准备活动。

1、精神准备

家访。教师事先和家长联系好到幼儿的家里做客,在幼儿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将要一起生活在一起的老师。和老师一起说说话、玩一玩。这样孩子到幼儿园时会觉得有个自己认识的人在和自己一起玩。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幼儿园里的事情讲给幼儿听,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戴上幼儿的小标记图,告诉他幼儿园里也有和他一样的小动物标记在等着他,和他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到幼儿园的兴趣。这样在幼儿来园后就会觉得班里有一位认识的老师或者是见过的人,这样比幼儿一次都没有见过的陌生人会令幼儿更加放心,熟悉的面孔可以帮助孩子放松神经,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从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2、家长的准备

通过家长会、面谈、电话或网络上的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的现状,在家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能力。A 自我服务能力:如穿、脱衣服,认识自己的物品,自己吃饭,自己入厕。B 能够向成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如要求喝水,请老师帮助更换衣服等。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C 听从指令,服从简单的规则。如把玩具放回原处等。

3、幼儿园内的环境准备

创设适合新生来园的环境,小班以大面积色彩鲜艳的板块为主,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环境是要与幼儿互动才能发挥它自身的效力,所以班内的环境要留有供幼儿参与的空间,如墙面上的笑脸娃娃,就可以贴上孩子的照片,并鼓励孩子们来园时就像照片上的笑脸娃娃一样高兴。还可以将孩子的点滴进步绘制成相应的小图标装饰在幼儿可以看到的墙面上,在这样积极因素的促进下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三、 减少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

1、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园适应

来到新环境幼儿难免会紧张,在家长的陪伴下幼儿自由地在班里玩玩具,熟悉班内的环境及生活环节、游戏的内容。如在自己的小床上休息、洗洗手、喝些水、入厕等。家长的陪伴使得幼儿熟悉环境变得像游戏和参观一样愉快,为幼儿离开父母加入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2、创设宽松的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

刚入幼儿园的孩子难免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有的孩子虽然自己表现出无所谓,但内心是非常焦虑的,一旦忍不住时就会大哭大闹,或者在午睡休息的时候从梦中惊醒。所以在刚来园时不要强求幼儿不哭,而应利用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用游戏活动吸引幼儿,达到减少焦虑和化解焦虑的目的。

在这里要注意,有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稍差,希望得到成人的更多关爱,如希望抱一抱、亲一亲(教师适度的满足幼儿皮肤饥渴的需求),教师关爱可增进师生感情,减少幼儿分离焦虑。

3、树立好的榜样鼓励孩子积极模仿,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4、让幼儿尽快熟悉园内生活常规和游戏活动内容,如户外游戏前告诉幼儿将去院子里做游戏,吃完午饭后要到睡眠室午睡等。幼儿熟悉和习惯了每天生活和游戏的主要内容后,内心的不安和紧张就会逐渐减退。

四、 帮助家长度过成人的分离焦虑

在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家长在幼儿上幼儿园时所产生的成人的分离焦虑的现象。有的时候幼儿的分离焦虑时间的长短,分离焦虑的程度是由家长引发的。如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在教室外久久徘徊让孩子总是看到屋外的家长、或是对孩子说你要坚强不要想爸爸妈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也不要哭。在家长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会忍不住哭闹,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哭。成人分离焦虑会大大加重幼儿的焦虑心理,使幼儿的分离焦虑期延长甚至会影响到集体幼儿的情绪变化。

1、分析成人分离焦虑的心理原因:

A家长因不熟悉幼儿入园后的生活而产生的不安心理;

B社会上对幼儿意外伤害的报道而使家长产生的过分紧张和担心;

C 因对教师工作质量和幼儿园生活条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忧。

2、减少成人分离焦虑的方法:

A、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及生活内容。及时的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进步。

B、有计划的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情况熟悉教师从而放心幼儿在园内的生活。

C、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生活反映给家长如:照片、录制幼儿生活集锦等。

D、颁布对家长的服务措施,并加强与家长的电话联系和在网络上的沟通。

孩子从家庭走出来,第一次接触家人以外的集体就是入幼儿园。入幼儿园对幼儿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历程。幼儿的分离焦虑的产生与转变对幼儿能否比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将会为幼儿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幼儿大班一学习就哭就逃避怎么办

3、幼儿大班一学习就哭就逃避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并非是培养学习书本知识的阶段,而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健康等情商元素,都是以后学习、为人处事的基础,决定了日后发展的持续力和可塑性。因此,这个阶段不能以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等量化的东西为衡量学习程度的标准。

家长不妨多带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孩子创造更多学习的空间。譬如,到外面碰到熟人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到别人家做客时,学习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在超市购物后,可让孩子自己排队付钱,学习遵守公共秩序……

从日常身边的小事开始,多角度、多层面地拓展孩子学习的宽度与广度。小卡尔威特所著的《后天神童》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都喜欢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有兴趣,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如果不喜欢,不论怎样强迫都产生不了作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一样,学习不是负担、更不是烦恼,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爱好,才是最好的驱动力。

平时在家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氛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

4、如何开导学前班儿童与老师和同学相处

4、如何开导学前班儿童与老师和同学相处

我觉得你的孩子好像是属于内向型的性格,孩子不开心的原因还是要他自己说出来,问老师能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可还是了解不了孩子内心的想法,还是要和孩子好好的沟通,我的孩子从学校回来以后总是给我说学校里发上的情况,不知道你的孩子回家给你们说吗?我觉得还是要和孩子好好沟通。这是我的一点理解,也许不正确见笑了哈哈。 首先:家长要与老师多交流,没时间见面也要经常电话联系,弄清楚孩子的各方面状况,对于子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我自己认为成绩倒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情绪状况。

其次:不知道孩子到底存在哪方面的心理压力。不好妄下断言。我儿子小时候也说过与小朋友的摩擦,比如说打一下了,或者别的冒犯形式,我通常对他说:“那个小朋友也许是喜欢你,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不知道怎么告诉你,才用这种方式靠近你。”结果这类事情就不再是困绕他的烦恼了。至于跟老师之间我想无非是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了,对别的小朋友关爱比较多一些了,或者处理问题不太公平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最主要的是让孩子有一颗宽容之心,能换个角度想问题。最主要还是从老师那里了解之后再开导孩子。浅见拙识,见笑了。

5、学前班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5、学前班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我是有名幼教,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不能任由他发展,那样更是害了他。

可以给他一定的自由空间,有局限性的,第一次让他坚持5分钟不讲话,可以跟老师配合,根据他今天的表现可以适当的奖励,(小红花)是最好的,由老师老给更好,漫漫的增加5分钟,让老师在课上经常表扬,让他在努力坚持不说话。让我来说,幼儿安静的能听老师说话10分钟就不错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

6、学前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6、学前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这需要的是互动!看你如何和小孩子沟通了!!!

并不是学前班的就皮的!

部分乖的小孩多夸奖,表扬!!!希望这样可以影响到有点皮的学生!!! 顺其自然吧前提是在正道 给孩子一种和他一起玩的感觉,就是装也要让孩子相信你,才会好管理和引导。

不要说让孩子听话,为什么要让孩子听话,这句话本身就不对,你心里想让孩子听话,就有一种你是老师家长,而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孩子也不是傻子,他们能感觉得到,所以不会听话。 课堂形式还是没有足够的引起孩子的兴趣 孩子调皮是合理的,孩子的好奇心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多的去影响孩子的天性,适当的引导就好,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7、学前班的心理引导

7、学前班的心理引导

学前教育重在心理引导,孩子就象小树,要及时浇水,施肥,修枝,打杈。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成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心理引导就是注重孩子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孩子偷拿了别的孩子的东西,孩子孤僻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合作,孩子上课好动不爱听讲等等问题。老师要对孩子及时的进行心理引导。让孩子从小分清对与错,好与坏,真善美,假丑恶。

8、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独立自主意识

8、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独立自主意识

正确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可以让孩子具有懂事,亲孝,自理,能力强等特点。孩子的能力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天赋,而且有后天教育的问题,后天的教育可以弥补和改善先天不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这两种教育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一种是过度地保护。认为孩子还小,需要保护,长大了自然会独立自主。殊不知,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辅佐,反而让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变得骄横又娇弱;另一种是过于急于求成。在既定目标的约束下,严格要求孩子起床、刷牙、吃饭、作业、洗手、洗衣服……,不满意就会批评数落,弄得孩子没有自信,或者逆反。那么,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地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范围。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希望自己桃李满天下。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校里,学习是主要的;放学回到家里,完成作业是主要的;甚至在周末,家长还会给孩子另外安排一些写作业任务,把孩子送去参加一些补课班。其实,大多数孩子刚开始对只以学习为主并不满意,觉得枯燥,乏味,劳累,可久而久之,也就认同了,麻木了。在学习上,父母老师推一推,孩子就动一动,一放松要求,孩子就会乘机钻空子。为了让孩子学习,有很多父母直到孩子读到高中,仍然离不开孩子左右,成为伴读者。许多家长老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相反对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打理自己的个人卫生,清理房间,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却完全不加以关注,也不去引导孩子,教孩子去做。时间久了,孩子学习没尽心尽力,该自我服务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懒得去做,甚至懒得去关心父母老师每天的辛劳和忙碌。因此,正确认识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范围,才能全方位地在生存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服务意识,亲孝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帮助他人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要做到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父母、老师、长辈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并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要动不去就大声呵斥孩子,这样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尊重他的,在孩子被尊重中参与中,制定孩子认为可行的计划与目标。目标最好细化分类。比如文明礼貌类目标可制定为:1。见到爷爷奶奶老师客人,主动问好。2。让别人帮忙要说请;别人帮后要说谢谢!3。客人来访,要向小主人,打招呼,招待,和客人聊天等。只有那些能感受到尊重的孩子,以小主人身份参与的孩子才会举止大方、对人友善、独立意识强。

第三,要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当孩子有独立的要求时,父母要给予支持,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豪和自信之感。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有一种模仿的本能,比如走路、吃饭、穿衣、自整理书包,自己背书包、使用工具等都是在模仿大人的过程中掌握做事的方法,学会工具的使用。可是很多父母,家中的老人,学校的老师,总愿意代劳。本来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由于大人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失去了从小在模仿中学习做事的机会。如果当孩子经常看到自己可以不用动手就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安逸时,便会以为这是大人们应该为自己做的事。这样一来就坏了,孩子慢慢就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因此,在孩子有独立意识的时候,家长老师要及时抓住,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才会深入地得到发展。

第四,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喜欢替孩子做事:替孩子削铅笔,替孩子整理文具书包,给孩子准备第二天往学校带的学习用具等,为孩子准备好第二天在学校课间吃的食物,上学走前反复前叮嘱孩子不要忘了带上学用的东西,明明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作业题,父母还偏要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解……其实这种行为,不仅劳累了自己,又不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养成了孩子依赖的心理,甚至孩子没有做好某事时,还会埋怨你没有把某事为他做好等等,多么得不偿失呀。所以,不要总认为孩子小,总怕孩子受伤,总担心孩子做不好!其实孩子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脆弱,父母要改变自己过度呵护孩子的做法。

第五,要鼓励孩子敢于去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孩子是在独立中成长得羽翼丰满的。独自成功地睡觉,让他变得勇敢;独自一人成功的购物,让他变得自信;独自一人在自己受伤后的包扎,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自忍耐,成功地重新获取友谊,让他懂得宽容的力量……敢于让孩子独立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才会在不断尝试飞翔中获得自信和力量。当他已经拥有振翅起飞的足够勇气时,我们只需要松开手,他便获得了自由,从此蓝天属于他,大地属于他。

综上所述,我想许多家长老师已经清楚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一些方法。不如,我们现在就认真的反思一下吧,找到一些问题,然后去有针对性加以解决。

9、幼儿园上早了,对孩子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9、幼儿园上早了,对孩子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分离焦虑,产生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这是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最大障碍。幼儿入园抵触情绪强烈,与家人分离时大哭大闹,常常借故不来幼儿园。那么如何尽量减轻孩子的焦虑,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呢?

1、心理准备:让宝宝感受幼儿园美好生活

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宝宝入园参观,使宝宝逐渐有幼儿园的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为宝宝报名后,可以和幼儿园约定时间,带孩子去看看他的班级、屋里的玩具、睡觉的小床,洗手和大小便的地方,再带孩子去院子里看看花草、操场和大型玩具。这样,孩子会对幼儿园产生直观的美好感受,有助于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生活。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要刻意渲染孩子入园的紧张气氛,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入园,避免家长的紧张感传递给孩子。

2、生活准备: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入园前,家长可以事先了解幼儿园的生活作息时间,并有意地按幼儿园作息时间安排宝宝在家的活动。如帮助宝宝建立适宜的午睡习惯,一般幼儿园的午睡安排在中午12点至2时半。早上入园时间为8时左右,晚间睡眠时间最好不要晚于9时。

入园前家长要培养幼儿在家独立进餐,用杯子喝水,自己洗手,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在家中建立必要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饭前洗手、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等,不要让宝宝在家中随心所欲,毫无规则意识,否则孩子入园后,面对幼儿园的各项要求会无所适从。

3、语言准备:让宝宝用语言表达愿望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从其他出生就开始了。有时候,宝宝不用说话,仅仅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孩子到幼儿园以后,有些表情和动作就难以被老师或同伴理解,以至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会使他们感到委屈,从而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入园前要让宝宝建立用语言表达愿望的习惯。另外,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尽量清楚、礼貌、语气温和,发音准确,不要用叠音字。

4、交往准备:为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

宝宝入幼儿园起,就标志着集体生活的开始。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将与许多小伙伴一起生活。但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受欺负,会“教育”孩子,谁打你你就打他。其实这样的教育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要想让孩子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与同伴分享玩具与食品,体验交往的乐趣,帮助和安抚身处困难环境的人。入园前,家长也可有意为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宝宝在具体的交往环境中学会与人交往,帮助宝宝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5、宝宝初入园,家长这些做法要避免

宝宝刚入园时,对环境总有些不适应,家长这些做法应该避免:

家长态度不坚决。一些家长一旦看到孩子情绪反应较大,哭求不停,立刻答应孩子休息几天再去,这样反而会使适应期加长。

家长对孩子依依不舍。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紧紧拥抱孩子,不愿离去,这样反而会加长孩子入园适应期。

家长消极的语言暗示。一些家长为让孩子能留在幼儿园,会对孩子承诺或哄骗,如“第一个接你”,“去一会儿就回家”,而这些承诺往往不能实现,从而失信于孩子,带给孩子你不喜欢他,不想要他的感受。此外,家长会问孩子一些不当问题,如“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吃饱了没有?有没有家里的东西好吃?老师对你好不好?挨批评了没有?”等等,这些问题,无形中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不好的地方。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会说“再不听话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管你!”“不听话,妈妈下午就不来幼儿园接你!”这类言语将幼儿园描述成一种惩罚环境,加重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6、家长要和老师沟通

幼儿初入园时,家长要经常和老师交换意见,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要和教师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取得教育观点的一致。另外,家长也要经常和孩子谈话,了解他在幼儿园的表现和活动情况,不断以正面教导来强化孩子的入园意识。

孩子的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家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作用无疑要大些,家长不能有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就松一口气的想法,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的个别教育是相互补充的。如果家长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便削弱了家庭教育,那是得不偿失。

10、读学前班的女儿刚满五岁,在幼儿园很爱哭,所以老师经常会被体罚,这样会不会对女儿造成心理障碍?

10、读学前班的女儿刚满五岁,在幼儿园很爱哭,所以老师经常会被体罚,这样会不会对女儿造成心理障碍?

肯定对她有影响,你现在发现还不算晚,和自己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的孩子跟没有和孩子真的会有不同的,小孩子要多关心,多和她在一起,多鼓励,不然她总是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没信心了怎么行了?你说教师一夸她反而不跳了,她是没习惯被人夸,如果她已经习惯得到别人的肯定了,会很开心做什么更有劲。我小时候就差不多是这样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8958.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