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21 04:51:07

导读:本文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生中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在中职学生中较为严重,表现为个性偏差、厌学、网隐、早恋和逆反等问题。小编建议,要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心理素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方式,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维护其心理健康,提高整体素质。如下为有关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刘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心里活动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是一种预防式教育。 本人在中职学校任教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职校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以上,具体表现在个性偏差、厌学、网隐、早恋、逆反心理严重等,内心深处充满着矛盾和迷茫,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根据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改进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创设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营造优美文明的校舍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舍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学校班级人文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浓厚而独特的魅力,从心里产生“我以校班为荣”的感慨和自豪。

二、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程序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育课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四、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根据这一特点,应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正当的发泄。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复杂,大部分为行为不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3。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习惯的训练,用严格的纪律制度规范其行为,帮助其一步步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欠缺,《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六、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员,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防止更严重问题的发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改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现在,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已经开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诸多努力,也收到了一些效果。

2、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

2、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

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主要包括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

第三,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专业素养

①专业知识素养: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第二,精深的专业知识。透彻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的联系。(懂、熟、化)第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②专业能力素养:第一,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第二,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第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第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第六,较高的教育机智;第七,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师的人格素养: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

3、教育心理 课堂群体纪律不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教育心理 课堂群体纪律不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在课堂中遇到各种学生的不良行为。例如:迟到或旷课、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籍或玩弄手机、东张西望、睡觉、讲话、吃零食、甚至是打架、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不分学段、不分课程。一般情况下是高年级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的几率相对低年级要高,普通中学学生出现课堂不良行为的几率比重点中学高,男生较女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几率高,普通任课教师课堂出现的不良行为的几率比班主任任教的课堂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会严重干扰学生个人和班级的学习效率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安排不能顺利完成,进而使得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我们能够经常看到,一些教师虽然专业技能出色,但是由于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特点缺乏了解,对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缺乏心理准备和解决预案,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可能处置不当,或不能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或与学生发生了激烈冲突造成了严重后果,给教师个人教学生涯留下阴影也导致学生教育存在缺憾。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课堂不良行为呢?

一、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产生原因。学生不良行为可以简要分为三种类型:突发型、习惯型、预谋型。这三种类型的解决难易是预谋型难于习惯型,习惯型难于突发型,尤其是习惯型和预谋型的解决需要长期的过程,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但是不管哪种类型究其原因,产生的背景原因都有相似之处。

1、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易受外界环境的诱惑和熏染,明辨是非能力弱,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抗腐蚀能力差;他们的生理已经接近成年人,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他们

2 既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得到同龄人尤其是同学们的认可,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他们重感情,易激动,不能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待人接物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况下很多不良课堂行为往往是突发的,事前缺乏征兆,往往学生自己冷静下来后能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2、不良行为习惯的长期积累。不良行为最初是偶发的,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和矫正,或长期得不到重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会继续产生不良行为,到后来就发展成为屡教不改的恶习,学生在进入中学前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不能在不良行为萌芽的早期就及时有效地矫正,进入中学后矫正就比较困难。比如说:学生迟到,我们发现经常迟到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不迟到的学生不管刮风下雨从不迟到。在这点上也反映出家庭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3、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当学生因为对于课程学习反复遭遇失败,对课程学习丧失信心时,为了逃避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自然就会有不良行为产生了。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作出正确判断,如果是群体性的不良行为,例如:打瞌睡、课堂嘈杂,则说明教师的教学是不被学生所接受的,需要立即进行反思和整改;如果是个别现象,则说明学生个体已经跟不上整体的教学,出现了自我放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简单要求其遵守纪律,否则很容易再次出现不良行为。

4、对任课教师的不接受。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期,他们好恶分明,兴奋点容易转换。所以常出现中学生疯狂的追星现象,离学生最近的老师也有可能因为言传身教,而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从而在心里接受教师的教学。也会以为一些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够接受老师,进而对教师的教学及管理的课堂产生了排斥,甚至出现学生课堂故意捣乱的现象。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的概率比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课堂出现不良行为的概率小得多。 针对上述的不良行为产生原因,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时间应该是在课前;解决问题的主战场应该是在课外;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重在预防,也就是说是预防为主,处理为辅。要主动解决可能产生的课堂不良行为,把它消灭在萌芽,而不是等在课堂上发生了、造成影响了才去解决,

二、预防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学生不良行为绝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在预防过程中教师、家庭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相互配合。在校内则是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做到:

1、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学生是生活在班集体之中的,班集体的荣誉、舆论、

3 规范、目标等一系列涉及集体利益的因素对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中无形的约束和鞭策。教师要从新生班级开始就注重培养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让集体的荣誉增强每一个人的归属感,集体的要求影响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2、培养师生间深厚的感情,消除疑虑和对立情绪。前面说过学生接受了老师,那么发生不良现象的概率就会迅速下降,那么怎么样培养师生情感,真正做到学生喜爱老师而不是怕老师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档案、与学生谈心、写信等等措施增加和学生的相互了解,减少各种误会。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实施导师制,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让学生接受喜欢。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网络、电话等形式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了解,争取到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3、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求教学内容难易适度、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高效,教学语言情绪明了、教学气氛张弛有度,在进行活动转换时要求准确,始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不能分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明察秋毫,通过眼神的交流提醒学生,防微杜渐,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教师要确保做到课堂上不出现群体性不良行为,课堂只可能出现个别不良行为。

4、对于一些有着习惯性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具有一定的宽容心,要积极主动的做工作,还要有些耐心,给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一些时间。

5、学校要有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教育手段。要确保每一个任课教师都按照规章制度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一个班级的老师要确保同一个尺度,坚决杜绝尺度不一的现象发生。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既无需惊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只要我们积极的预防就能够将这种现象发生的几率大大减少。

4、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靠的是什么

4、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靠的是什么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

记得有一次因为班上的一个孩子太调皮而使我给家长打电话时总是先诉叨孩子的不好,而且很少有笑容,一下就说了一大堆,孩子的家长虽是很认真的听完了,但是肯定心里又多了一份忧虑。事后我想想。这样做是不好的,因为孩子没错的,就算错了他也是无意识的。有时面对十分调皮的孩子我的情绪就非常激动,面对家长就好像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孩子的表现一下的倾吐出来。我想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好的,所以,老师要先表扬孩子的优点,比如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人,能主动帮老师打扫卫生,如果学习也能这样的主动就会更好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较听得进去老师诉说孩子的其他缺点。

2。报忧也报喜。我们在每周的周五都会给班上的幼儿家长留言,可是家长的回应来看,几乎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写孩子在哪方面的不好的,再看看我们的留言,我就意识到,肯定是我们对于孩子的在校的表现也只是单单针对孩子的不足去写的,所以家长也受其影响。后来通过各方面的改进,我们的留言全面了,家长的意见也丰富了,孩子们也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好的情谊。

二、我们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我想作为父母,应该觉得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因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班有个男孩子开口性格特别内向,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有一次其他班的孩子玩的时候不小心被孩子推倒撞到了头,别的孩子看见了就带着他来告诉我,我问了他你哪里疼?是谁推了你?问了半天,他一句不吭,但是他的眼神是异样的

2、我们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公正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中等及后进生的家长。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3、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我们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对“多事儿”的家长,教师要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家长的埋怨。与家长接触的时候,一旦有了什么、小摩擦、小矛盾,有了什么没有说通的地方,老师就应该迅速地走出第一步,先去想自己身上的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家长想一想,即使家长当时不能理解,回过头来还是能够理解老师的;而且时间不能隔得太久,时间拉得越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就会越多。

二、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是融洽教师与家长关系灵丹妙药。当我们成为孩子们爱戴的好老师,孩子们就会帮我们回家宣传,家长就会很快认可我们。这对于我们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来说是如鱼得水,一副灵丹妙药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延伸,作为教师,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学生,同时真诚平等地对待家长。这需要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因人而异,那么磨擦就会少一点儿,关系就会比较融洽些,家长工作会更有成效一些。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4505.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