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界发生了一场什么革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什么局面
导读:本文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界发生的一场认知革命,主要研究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高级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表象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它作为心理学的一种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兴盛,通过使用聚性证明法等方法,研究人类行为的背后心理过程。现在,认知心理学需要通过多种数据来支撑研究,包括实验、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系统模拟形式等。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变化。如下为有关在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界发生了一场什么革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什么局面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在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界发生了一场什么革命
在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界发生了一场认知革命
认知心理学和西方传统哲学同样具有某些相关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它是心理学的一种思潮,兴盛于20世纪50年代。它作为西方心理学界的一段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20世纪70年代。
它偏重于研究人类的一些行为的高级心理过程即认知过程,比如知觉、记忆、思维、表象以及语言等等。一般认知心理学家们研究方法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从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等现象来推测对象不易观察到的相关心理过程。一些研究人员把这种方法称为聚性证明法,意思就是把不同性质、不同途径的数据集合到一块,从而得到一些结论。
现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一般需要通过某些实验、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与计算机系统模拟形式等多方面的数据来合并支撑。这样一种多视角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青睐。认知心理学家们把信息的输入、输出加工过程细分成一系列阶段来研究人脑本身,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而不仅仅是依靠推测。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心理学发展中一次变化。一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是美国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行为主义的兴起) 没看懂什么意思?
2、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什么局面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凡是涉及上述范畴的研究,都是心理学最本质、最重要的理论,所以属于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在一些应用领域中所形成的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就是这种分支学科之一。
人在生活、劳动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各种各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们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
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个性。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总之,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基础心理学。
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有感情、有理想、有智慧的人组成的,人类社会的一切成就和弊病都是人的认知做成的!只有心理学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纠正人们认知的偏差,因此,它对人类生活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心理学家能参加解决教育、医疗、工业、商业、军事等等各种社会问题。所有这些应用于具体领域中的心理学,都属于应用心理学范围,都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人的身体和心理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这种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受前一时期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到以后的发展。最新的《心理现象全新解释·知觉生长模型》一书既是探究基础理论的,也是发展变化观点的支持者。书中介绍了人从胎儿到成年人各方面发展变化的情况。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语文、算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法,也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德育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动机、道德判断的形成过程,探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养的重大任务。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不同,正是心理学应用领域不同的结果。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影响世界一百多年,至今还在应用他的理论。所以,人类要掌握人类心理,必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当然,在具体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重大参考和启发。
物理化学生物各种强势介入 首先,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从1879年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主要的三个理论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和所有学科的发展一样,心理学经历了个学派相互批评的阶段,现在发展的趋势是大融合,即很少有学派之争,也更少有人坚持认为只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人类所有的心理和行为。当然现今热门的还有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微观层面的心理学基础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火爆异常
3、心理学 身心关系简史大概是啥
身心关系从古至今始终是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也可以说是可以说是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对西方古代、近代心理学者关于身心关系观点的回顾与总结,指出古代身心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唯物论、唯心论及二元论,而近代心理学者则趋向于主张“动力系统观”,结合当代社会生活中“性爱观”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考,一元论又可分为唯物论(心理活动就是生理活动)和唯心论(生理活动就是心理活动);二元论又可以分为身心平行论(生理和心理是互不相关的两个过程)和身心交感论(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两个过程) 。
4、心理学发展历程?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外国,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心理现象,力图揭示心理活动的奥秘。
古代的许多人,包括不少有名的学者,都把人的言行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实体——灵魂的主宰。
诸如,我国上古奇书《黄帝内经》的著者元阳真人即提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见《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
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则指出,灵魂,具有理智、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其中,理智是智慧的,起着指导作用,激情服从它,是它的助手,欲望占据最大部分,它贪得无厌,必须受到理智和激情的控制;
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us,354~430)又进一步认为,通过对意识的内省,可以接近和了解灵魂。
按最早出现于1590年之心理学原名之Psychology一词,系是由希腊文中Psyche与logos两字演变而成。
前者,意指“灵魂”;
后者,意指“讲述”。
合之则谓:心理学,亦即阐释灵魂之学。
从其语源来看,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或精神的一门学问。
尽管人们研究心理学,可谓有着相当漫长的一段过去,但严格说来,正如同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所说的那样,心理学,其实“只有一简短的历史”。
原因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一直都只是被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之内,仅用思辨的方法来描述人的心理现象,所以,它的发展,是极其有限的。
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科学实验方法被广泛采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Wilhelm Max Wundt, 1832~1920)于1879年在联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由此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20世纪70年代是社会心理学的什么阶段?
社会心理学好像没有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界点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共有三个:
一、社会哲学阶段(孕育阶段)——古希腊至19世纪中叶
二、社会经验论阶段(初创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
三、社会分析学阶段(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
所以要按你的问题来回答的话,20世纪70年代应该是社会分析学阶段。
中国的社会心理学也是三个大的阶段:
1949年以前:初步发展阶段
1949—1980:停滞阶段
1980年以后:新的起步阶段。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6、5 、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7、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西方管理心理学家把20世纪以来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
以霍桑试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和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8、心理学 生命有哪些阶段构成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3、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
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象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4、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见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再缓存区。
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5、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死/^^^^\生\____/死。这是人的意识流动图。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
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因为死后的路线曲折,致使生时的记忆被分段的记录,只有处在接点的记忆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识绞缠,就会出现deja-vu现象。至于为什么年轻人和老人会有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的记忆回述功能较强。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学上称这样的现象是时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后时空交错,四维空间偶尔发生混乱的特殊人体感觉。当发生某个场景的时候,人的控制神经(中枢神经一部分)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送于记忆神经,这时大脑的反应还没有传达到记忆神经,所以当大脑的反应传到记忆神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以前发生过一样。有科学家猜测,这时控制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传输速度会大于光速。
这是对相对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现在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证明,只是猜想阶段。
7、虽然正统派的科学者们拒绝谈论灵魂的有无,或是毫无余地地否定这一观点,但是高能物理学及一些其他的边缘物理学对这个问题的牵涉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探讨灵魂的构成物质。
有一些异端物理学者提出灵魂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粒子(物理学上有很多推测得来的证据,因为虽然人类可以依赖物理法则和规律预言它的存在,但人类的科技力量不足无法验证,包括很多种高能粒子等),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中进行移动。这种推论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的特异性质在于它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无序性时空移动。
我们头脑中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称之为信息,虽然现在还无法搞清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但却可以肯定脑电波对它有一定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或是脑内意识活动。而这种粒子平时就大量散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当然也存在于我们的脑内。正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可以接收到外来信息进行思考、记忆、回忆,还有遗忘。所谓遗忘就是一部分带有信息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部的意识空间。
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诱发这种粒子间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许与我们的脑电波及其他脑内化学物质有关。但是,当我们的脑死亡后就会有大量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中的记忆区。由于尚不清楚这种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无法解释和推算它们的游离比率。在机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种粒子在游离之后仍然保持着它在原来在人脑中的排列性状,换言之也就是保持着这个人(已经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记忆。
当它们在遇到新的结合目标(另一个人的脑)并结合之后,在这个人是新生儿(没有已经形成的记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的转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轮回或夺舍。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结合后保持着潜伏状态到一定时间才突然觉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记忆已经形成的人身上结合后觉醒,使其丧失原有人格的情况) 。
事实上,我们是无时无刻都会与这种粒子结合,比如我们突然冒出个怪想法,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些词句……甚至是做梦和预言等现象也都可以用这种理论解释。即视感也可以这样解释。
8、时空错乱。举个例子:你需要一个工具,但满屋子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但过了一会儿或一段时间,这个工具明明摆在平时放它的地方。
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解释,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时空,每个时空都按照一般的规律运行着,他们是平行的,一般不会有交叉,只是有时间的先后,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时空交叉,即时空错乱,这是就会发生工具消失的情况,例如一把钳子没了,转眼它又在哪儿了,也就是谁说,钳子暂时到其他的时空转了一圈,这个时候正让你碰上,当然,这样的巧合还是很少的。
人也一样,如果碰巧你存在的时空和未来的时空交叉,也就是说,你有很短暂的时间进入了未来时空,很快又回来了,假如你在未来时空用钳子修了一辆自行车,你回到现在的时空后,还要进行同样的动作(修自行车),但你的记忆里已经存储了这件事情,所以你就感觉这件事,这个景象好像在哪里经历过。这和年龄与其他经历没什么关系。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