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到【忘我】的境界,佛教说的心是指的那里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1-04 21:54:07

导读:本文讲述了如何达到忘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佛教的诸佛菩萨所修所得的就是无我和无心。黄檗禅师曾说过:“供养十方佛如下为有关如何达到【忘我】的境界,佛教说的心是指的那里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如何达到【忘我】的境界

要想领悟忘我即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佛教的诸佛菩萨所修所得的就是“无我”和“无心”。黄檗禅师曾说过:“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可见“无心”是多么的重要! 俺把达磨祖师《悟性论》中的这段文字供养给您,希望并祝福您快乐、自在。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阿弥陀佛!『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 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 ,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 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 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 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似缘假合忘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 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 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

』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 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换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 灭。譬如摩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 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2、佛教说的 心是指的那里

有兴趣可以看看《楞严经》,世尊问阿难心在哪里,阿难说了七处真心都被世尊驳回了。很经典,有兴趣看看吧。 佛说的心就是你的觉,

心在那里,心在你的意识里。

意识在你心里,在你的精神里。

仁心、慈心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专注当下”当你知道心是什么的时候,你便成佛了! 佛教说的心 有真心与妄心 真心遍一切处 离念能知 就是我们的佛性 妄心就是一切凡夫的意识心 虚妄而生 此理甚深 请多念阿弥陀佛 求生净土 往生后自可明了无疑

佛教说的 心是指的那里

3、那罗耶那在佛教中是意思?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 1。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

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

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

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

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

《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

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

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

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

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

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

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

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

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

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

《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

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那罗耶那在佛教中是意思?

4、佛家的经典理论是?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家的经典理论是?

5、佛教为什么不讲神通

所以我们想想看,你看这个世间的人想都没想过,就是想了也没来学过,就是皈依佛门了,学了也不知道到底是啥。所以这个世间为什么比喻像苦海,没有说我们世界是乐海,为什么?是苦海,无明造业,大家都轮回在这种苦海里面。好在这个苦海还有一条船,你想上来还是可以上来的。

真想上来还是假想上来这个很重要的,真想修行了,这修行里面还有境界,修行也有境界,这五十种阴魔厉害不厉害,一个比一个厉害。

就是世间那些草木啊,风神啊,这些神如果附人的话,那个神通就很大了,对不对,就神通很大了,所以我们。我们中国前面有十年的气功热,他们都讲神通,讲本事多大多大。

有的人研究到佛教了,他就疑惑呢,佛从根本上,你所要看的像刘谦变魔术一样的,这些本身就是虚妄境界里面的事情,虚妄的境界里面可以层出不穷变化的。

但是我们人为什么喜欢神通呢,这是人的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能了生死的。在电脑上有一种术语叫偷窥心理,窥视的心理。常见到有的人到庙里来东也看西也看,连我那个楼梯后面他也跑去看一下,叫偷窥心理。

电影啊、电视啊、现在网络很多啊,都是利用人有这个偷窥心理才制造那种新闻,电影、电视、电视连续剧种种的,就是你那个里衍生出来的。就是神通变化也好,也不出我们人的一个好奇心和一个偷窥心,这个好奇心不能了生死。

所以,因为神通本身就不究竟,爱看神通的人本身也不究竟,所以佛教不讲神通。但是所有的神通在佛教面前都让你能透视,就像X光一样透视,看到你的真面目。

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随你妖魔鬼怪变化好了,他的眼睛一看都给你看出原形来。佛有没有神通?佛是无碍的神通,但是正因为知道这个神通不究竟不了义,它也是相的一种变化,幻现,所以佛不用这个幻术来迷惑大家。

佛陀在这边结夏安居有二十二年之久,也是在这里发生了诸外道要来跟佛弟子比神通。佛就命令弟子们回避、避开,不要跟他们比神通。所以他们就:你看啊,没本事啊,看到我们都避开了,不敢跟我们比,所以佛教是假的。

佛和弟子们全部都避开,不跟这些人比。

有一天呢,有一位婆罗门来供养了一个芒果,佛接受他供养之后就把这个芒果吃了,然后把核交给阿难尊者,说你把这个核种在地上,埋在土里,然后用我的钵,吃过饭的钵倒上水把钵洗干净,用洗钵水浇这棵埋下去的芒果种子。

当这钵水浇下去之后,就像我们看科技片一样,芒果核就从土地里面发芽,长出一颗苗子,从苗然后变成树,树就“哗哗”长大、长大、长大,长大以后枝繁叶茂,开花,就像我们看科技片里快镜头一样。其实快镜头不叫快镜头,我们看着那个树长得很快,其实那个叫慢镜头,那是长时间拍、拍、拍……然后把它放在一起,我们人看就很快。佛那个场景就像我们看的科教片一样,就很快的长长长,枝繁叶茂结出芒果来。

大家觉得很奇怪啊,就在几分钟之内,从一个芒果的种子长成一棵大芒果树,结出芒果,芒果都成熟了。有的就好奇摘一个芒果下来,这个芒果能吃吗?结果一吃非常甜,比所有其它芒果都甜都好吃,又香又甜。佛不跟那些外道比神通,但最后佛显了这样的一个神通。显完之后佛陀就腾在半空中,然后身下出火,像火箭一样升空消失了。

那些外道呢,因为他们来比啊比啊,然后世间人都知道外道和佛啊比神通,跟佛弟子来比神通。

但是佛弟子们都不跟他比,都避开了。大家就像讲相声、艺术作品一样的,大家很大的一个张力形成了。这时候佛忽然来了一个神通,就是这么一个神通,一个芒果种子一下变成一棵芒果树。那些外道听说了之后都来看,但是外道还是看不到佛,看不到佛弟子。

然后老百姓们都说:你们比,你们有这个本事吗,你能把一个芒果种子马上能变成一颗芒果树,结出芒果来吗?

但是他们要跟佛正面比试,还是见不到佛,听其他人说佛在空中出火,然后飞得没有了。他们最后还是诽谤,说他还是没本事啊,他还是不敢见我们啊,他怕我们,自己自焚死掉了。说佛死了消失掉了。

所以这个外道啊,不信的人你跟他再怎么说他也不信的,他找你辩论,他是要来攻击你的,他不是为了信你的,是这样的,佛也不正面跟他们比试。

佛教里虽然有一些师父修行的,他也会有神通,但是他也是在弟子们非常虔诚的、很有信心的时候,为了他们更生信心或者给他们修行上一种督促,偶尔会显现。包括佛在世的时候,佛也是规定弟子们不准显现神通。

特别是有一个阿罗汉,大家打坐的时候,修行的时候有一点枯燥无味,有的人打瞌睡了,所以有的就讲我显个神通让你们开心开心,就好像变个魔术一样的。像我们看阿罗汉里面有一个伸着手的,人坐在这边,房子外边很远的地方有一棵香蕉树,他坐在这边身体不动手,一伸手一下就把香蕉摘下来了,分给大家吃。大家一看修行真厉害,所以就有一个长臂罗汉。

但是这个事佛陀知道之后,佛陀就罚他说,不准你入涅槃,你留在人间,一直罚你留在人间,不准你离开人间。所以我们佛教里一般性,戒律规定现神通是破戒的。所以在不妄语戒里面唯独说,问你,你有没有神通啊?你有也可以说没有,这不犯妄语戒,在我们佛教的妄语戒里面就有。没有神通说有那肯定犯,有说没有不犯妄语。

有的人说那个奥运会,跳高才跳那么高,我们修行人去,修行人里面一跳跳几十米也可以跳的,跳两米多算啥,你说大家这样一下就都信佛了。这样子一下真的都会信佛吗?这是种好奇心。反过来说,那种烧香的跑到庙里来,为了世间法在求的这种人算信佛的吗?都不是的。所以我们在座的学佛了,从假入真,从相似的要进入真实的。

我们也忏悔过去我们学佛的不正的因,五十种阴魔里面,你看我们有很多已经是着魔了,佛菩萨慈悲把你摄到佛门里来保护你,免得你堕落。有一些呢是修行先来学佛,然后有着魔的,修行也有不按照戒律来,不广读经书,不跟着师父,他修行也会着魔的。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佛陀的教导,按照师父的带领。我们不要以贡高啊做有圣解的心,“若做圣解即落群邪”。

我们在座的忏悔业障还忏悔不过来呢,你还贡高我慢,那一点点都是佛菩萨慈悲摄受你的结果,不是我们傲慢的理由。

后面这个赞,“最后是规模”,这个“规模”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规”是规矩的规,圆规啊、直尺啊。“模”呢是楷模、模具,楷模的意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最后再给我们讲一些标准啊,这些形象,让我们远离五阴的干扰,五阴魔的干扰。

6、佛曰:缘心如水,方为上心 是什么意思??

缘心:是说缘虑的心,我们看一个东西,一个事物就叫缘心。(佛家术语)缘心如水:是指缘虑之心如同静止的水那样平静。不为外境所扰动。方为上心:这样平静如水的心观察一切事物,才是最上等的心。 【缘心】 (术语)攀缘事物之心。圆觉经曰:“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楞严经二曰:“我悟佛现说法,现以缘心,允所瞻仰。”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8552.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