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求解答,当幼师需要哪些必备的心理素质呢?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27 17:24:07

导读:本文总结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以及如何促进幼儿情感、性格和自理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情感方面,要注重增进幼儿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需求,以及关注幼儿的需要。在性格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养成分享行为。在自理能力及独立性方面,要鼓励幼儿尝试独立完成任务,关注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并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下为有关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求解答,当幼师需要哪些必备的心理素质呢?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求解答

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以下就是我对这学期幼儿德育教育的总结。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识,但一定要有道德,道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以下就是我对这学期幼儿德育教育的总结。

一、情感方面

健康的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地养成以及着呢各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针对幼儿的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合作意识的情况,我着重从这几方面入手:

首先,增进小朋友间的交往,由于孩子年龄小,与人缺乏交流。在游戏活动时,我就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观察树叶,让幼儿在集体的游戏中体会到快乐。

其次,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游戏活动中让所有的幼儿一起参与,如:玩河马、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时,所有的幼儿一起玩,大家都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

再者,就是要重视孩子的需要。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另一种就是精神上的。

物质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难就难在这精神上的需要,当孩子又想帮助老师搬椅子或抹桌子时,千万不能因为过程中可能给你带来麻烦就阻止她,我们因该看到他没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们有劳动的需求,我们因该满足他们这种需要,以发展健康情感。

二、性格方面

在我们小小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有的孩子宁愿拿着玩具不完,也不愿与别的小朋友玩;孩子正吃着东西,你跟他要,他就是不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些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降低自我中心意识,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

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俗语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应及时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

薛清影小朋友经常从家里带些好吃的来园吃,而且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及时给与表扬、肯定,这样孩子体验到亮分享的快乐,也逐渐的产生了分享的意识,渐渐的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也常常带玩具、图书以及好吃的等等来园与大家一起分享。

其次,养成分享行为。孩子门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他们年龄小,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有时即使能够与别人分享,但不一定能够形成固定的分享行为。

于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语言、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具体的行为来激励与二,因此,不管是物质分享还是精神分享,只要发现孩子有分享行为时,就及时地投去信任的目光,给与更多的赞许和肯定,来刺激和强化他们的分享行为,孩子就会感到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另外,在幼儿性格培养发面,我还注重与家长沟通,正所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孩子有分享行为时,我及时地与他们的家长沟通,让家长也肯定幼儿的行为,让孩子充分感受成功,从而避免他们一回到家,分析意识就消失的情况。

三、幼儿的自理能力及独立性的培养

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一种表现,许多家长会不教育的重点放在喂养方面,当然这很重要,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有些孩子来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吃饭还是要大人喂,更有甚者奶奶一直抱着幼儿进班。

这些家长认为:他们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确他们是孩子,但是只要他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完成,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就会在群体中表现出色,自信心也会增强,相反,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在集体面前时常有挫折感,无形中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影响他们的自信,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心,为此在午睡时我会叫孩子脱衣服、穿衣服,当孩子已学会自己托衣服就给与肯定,并在家长面前表扬一番,要求他们在家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通过佳员工与,现在孩子明大都会自己脱衣服、自己吃饭了。

四、文明礼貌即办及纪律方面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幼儿学会了对老师、家长、亲戚用礼貌用语,而且能够坚持礼貌行为;班机纪律方面较开学之初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的幼儿都能遵守课堂纪律。

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求解答

2、当幼师需要哪些必备的心理素质呢?

首先,责任感是幼师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孩子是初升的太阳,初开的花苞,刚刚踏上了人生漫长的旅程,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未知与好奇。

幼师素有着“灵魂工程师”美称,高度的责任心是保证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必要条件。近几年来,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注意的焦点,近年孩子因为幼儿园管理不善以致幼儿被遗漏,闷死在校车的事例已经不只一次出现,而看着这些刚刚开始学习着人生的幼儿夭折的故事无疑不在提醒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带着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去对待着他们。

其次,积极乐观是幼师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

教育过程中,幼师时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乐观自信的情绪会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乐观可以让人积极的面对下一轮的挑战,时刻保持鲜活的精神与战斗力。而乐观的心情能够感染到孩子,而这样的处世态度能够让孩子们做出积极的榜样,在人格的养成中,加入更多乐观自信的因素在其中。

再次,坚持也是幼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

教育过程琐碎和平凡的工作比较辛苦,所以很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也容易影响到孩子,带给他们焦虑的感觉。而且幼师在目前来看并算不上一个高薪职业,所以目前看来,现在幼师的恒定性不如以前,也时常可以看到转园或者干脆放弃的情况发生。其实无论哪个行业,都应该持有坚持到底的心态,一旦开始绝不放弃的态度也会让人生有着更多的转机。

然后创造力也是幼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在进步,人们对于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创造力将会为提高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具有创新精神的幼师往往能够培养出有创新力的孩子,反之则相反。在电影《看上去很美》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幼师,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也被一步步固化。正因为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思维方式,所以创造力也是幼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此外,宽容,合作,自信,勇敢,主动等等都是幼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幼儿习惯与在模仿中学会成长,获得生活经验,而幼师是他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直接榜样,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将会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走向健康与完备。不难发现,在平时我们对幼儿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是健康人格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更是幼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当幼师需要哪些必备的心理素质呢?

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质

1,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是事业心 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 3,较好的教学理论观念及教学组织能力 4,通晓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 5,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6,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质

4、幼儿德育包括哪几部分?

儿的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连续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教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正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但如何实施德育教育,为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呢?现浅谈几点做法。

一、树立“生活德育观念”

“生活德育”观念,即德育内容来自生活,并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德育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幼儿就应该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的自主学习者。 “生活德育”思想,即德育教育应走到孩子生活中去,坚持做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实践与体验。

(1)、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如:孩子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随机表扬好的典型;对出现孩子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通过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的小事,幼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2)、抓住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充分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把德育教育容纳到各领域教学之中。如:在进行语言活动时,通过故事、诗歌中动物、人物的行为引导幼儿去认识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知道应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和人际关系。如故事《找快乐》,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通过故事,幼儿形成了初步的道德标准。因此,在各领域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也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二、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大课堂中育德。

坚持带幼儿走进社会、大自然,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

如:根据活动需要组织幼儿到田间、农家、国货商厦、邮局等地参观,幼儿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习得社会规则,了解风土人情,锻炼意志品质,效果远大于课堂上的说教。

(2)、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小课堂”中育德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如布置“我的家乡多么美”、“我是环保小卫士”、“我的小手真能干”、“朋友多真快乐”、“妈妈,您辛苦了”、“怎样做更美”等主题墙饰;在走廊上布置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幼儿在活动中自己设计一些标志等。利用环境来进行德育教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良好品行也在其中养成。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合作研究指导家庭德育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的言行、生活中的谦让、尊重等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所以推进家庭德育工作关键将落实到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上来,特别是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观念。

1、分利用各种契机,大力宣传家庭德育方法。

如利用宣传栏、家长园地等向家长介绍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请有经验的家长写出家教体会经验,在宣传栏或家长会上交流。

2、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工作职业的内容、特点,孩子们会更加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热爱身边人,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功。

3、吸纳家长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共同研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较往能力”等课题,通过调查问卷,请家长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

家长、教师在研究中互动,在互动中提高。

三、视德育工作为系统工程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同心协力的施教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我们聘请家长、各行各业的人成为施教者。

1、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个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作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现在做起。如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

孩子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自信传递快乐、宽容收获喜悦。

2、以幼儿同伴为资源促进幼儿良好品行主动形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通向健康的桥梁;同伴是幼儿学习、模仿的主要源泉。

我园教师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为研究主线,探究出“师幼同评”策略、“环境陶冶”策略、“材料竞争合作”策略等促进幼儿同伴间相互积极作用,使班内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一种良性循环。

3、充分调动社会人参与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一次主题活动时,在边检大队参观时对他们的服饰产生了兴趣,我们及时请边检领导讲解警察、武警、陆军、海军服饰的意义及作用,讲解他们的主要工作,孩子们问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眼观察,亲耳聆听,激发了孩子对解放军的崇敬与爱戴。效果远远大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5、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儿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适应集体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心理学看来讲,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意识是掌握首先原则或信念;道德行为是将这些原则和信念在一定场合付诸行动的能力。

一、 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道德原则和信念是道德意识形成的标志,从小学阶段开始,儿童开始具备了自觉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准确的理解。

2、 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儿童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或道德信念的制约。

二、 道德行为的发展

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属于依从传统惯例行为型,特点是符合社会提倡的模式,遵从集体的决策,自己很少采取单独的主张。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基本上是协调的、相称的。

但是其中还有这样一种规律,即儿童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而随年龄增长,逐步会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儿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适应集体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心理学看来讲,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意识是掌握首先原则或信念;道德行为是将这些原则和信念在一定场合付诸行动的能力。

一、 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道德原则和信念是道德意识形成的标志,从小学阶段开始,儿童开始具备了自觉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准确的理解。

2、 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儿童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或道德信念的制约。

二、 道德行为的发展

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属于依从传统惯例行为型,特点是符合社会提倡的模式,遵从集体的决策,自己很少采取单独的主张。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基本上是协调的、相称的。但是其中还有这样一种规律,即儿童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而随年龄增长,逐步会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分析小学生言行不一致的原因,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模仿、出于无意、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行为表现、只会说不会做等等。针对小学生这种言行不一致、言行脱节的问题,教育者应该做到正确了解儿童的内心情况和体验,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不应该一味地责怪、惩罚。

从总体来分析,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在幼儿期,儿童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标准,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来自家长,家长说对的,儿童也会倾向于说对;家长说错,儿童也会倾向于说错。

②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内在动机。比如两个孩子都打碎了碟子,一个是因为帮母亲做事,打碎了三个碟子,一个是因为偷吃零食,打碎了两个碟子。在让儿童做道德判断时,儿童会认为打碎碟子多的那个孩子错了。

③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还带有很大的表面性、具体性,并易受情境的暗示。因此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均缺乏稳定性。

6、培养幼儿良好的心里品质包括哪些内容如下

制定规则 如果父母想培养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父母本身也应是富有同情心,关心自己父母的人。但父母自己以身作则还是不够的,有时候需要给孩子制定规则。

对于那些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对于有些行为,诸如:打人、说脏话,是要严格禁止的,即使是在孩子生日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不允许。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允许破坏。 提供帮助 每天吃完饭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小区里面,出去的时候遇到邻居也要主动打招呼,要告诉孩子爱周围的人,即使是对不喜欢的人,也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关心他人、热爱他人的感情不是自发就能形成的,而是与父母的不断要求和督促分不开的。比如:遇到老弱病残行走不便时要主动上前帮忙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关心人、热爱人的良好品质。 热爱小动物 年幼的孩子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动物、小生物表示关切,很喜欢,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

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孩子们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会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4 关心小朋友 有时,周围邻居的小孩不当心碰痛了,孩子见状却哈哈大笑。家长不要责怪孩子“幸灾乐祸”。孩子是被邻居小孩突如其来的表情动作惹笑的。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当赶紧说:“哎哟,某某小朋友碰痛了,真可怜啊!上回你不当心撞在桌角上不是也很痛吗?”孩子联想到自己的痛苦经验,会止住笑的。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去关心那个碰痛的小朋友,问问他还痛不痛。经过几次类似的行动之后,孩子一般对小朋友的苦痛就会比较同情、关心了。

7、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有哪些

体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在体育活动中除了锻炼孩子的体能素质之外,更要注重对幼儿勇敢自信,敢于挑战,能够坚持拼搏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9077.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