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心理学的课程从简单到难依次有哪些?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18 15:24:07

导读: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包括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的课程从简单到难依次为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研究生学习需要掌握统计学和编程技能等基础知识,并且要求本硕博一致。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需要备考专业课和公共课,推荐使用以下参考书籍: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包括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否先天或后天、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还是被动、人类心理发展是否分阶段、以及发展的终点是否封闭或是否有最终目标。如下为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心理学的课程从简单到难依次有哪些?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大。心理学当然是研究“人”的,笼统来说心理学研究两方面:

第一,人的共性,即作为群体存在的人,是从宏观层面讲的。它研究的是人类所共有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特征。例如,民族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等。

第二,人的个性,即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是从微观方面讲的。如,心理咨询,个性心理学等。

但是,这两方面在心理学中并非对立的关系,就像心理咨询中,有些疾病的定义建立在对大多数人共性的研究上。通俗一点说,界定一个人是不是正常,常常看他是不是符合大部分人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2、心理学的课程从简单到难依次有哪些?

可以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入手,推荐你看看几本书:

《心理学》张厚粲 南开大学出版社

《少有人走的路》美*M*斯科特*派克/注 于海生/译吉林文史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好) 理查德•格里格等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 詹姆斯•O•卢格著 陈德民等译 学林出版社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等。

心理学的课程从简单到难依次有哪些?

3、心理学研究生学习

1。研究生和本科差不多,现在很多学校都同质化了,就是专业方向方面的课程会学习的比较专深一点,难懂的话,看你选的学校和方向,好的学校要求比较高,如果是实验、认知、测量方向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求编程和数学的,对文科的人来说有点吃力。具体课程可以看你们学校的培养方案这些网络上都有下载的。

2。统计是心理学的基本工具,但是也仅仅限于应用,不要求很深入的,统计应该是贯穿整个心理学研究始终的,你说重要不重要?

3。国内要求不高,但是去高校工作有要求本硕博一致的,以后更强调

4。就业前景不好,选择请慎重,现在硕士一般去辅导员、公司当管理、中小学咨询师这些,博士去高校教学。

心理学研究生学习

4、考首都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都考哪些内容?

备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的同学需要注意: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专业课是自主命题,公共课还是统考,另外,学校只给了专业课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6门心理学基础学科。但是并没有给出参考书。

为此,根据首都师范大学多年给出的考试科目以及学校历年真题,向备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同学推荐以下考研参考书籍: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心理统计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测量学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琦 暨南大学出版社

6、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上为推荐的首都师范大学775心理学基础综合参考书。

对于备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强烈建议同学们从教材开始,因为心理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尤其是目前命题的趋势越来越强调知识的比较和运用,更需要大家对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做全面的了解。

5、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心理学历史上陆续出现了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存在—人本主义、特质流派、认知流派、生物学流派等人格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了人格现象的一部分真理,但是这些理论有各自的概念系统,互相难以沟通。人格就像宇宙一样,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有其内在的统一运行机制和统一规律,但是,目前的这些理论有各自的概念系统,难以沟通,这说明人格心理学存在着重大理论困境。为走出这个重大理论困境,就要对目前的各种人格理论和人格科学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人格现象。

为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回答如下一些根本问题,这些根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思想。

第一,人格的根本动力问题。这个问题是人格心理学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人格是一个动力系统,首先就要回答人格受什么动力推动的问题。人格无疑受多种动力的推动,但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呢?目前的人格心理学还不能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例如,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动力是性本能,而且是生物性质的,虽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这种完全生物倾向的观点受到不少质疑。阿德勒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优越、克服自卑。客体关系理论则认为动机是建立人际关系。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最主要的人格动机,但是,自我实现的动机概念模糊,缺乏具体性。

马斯洛还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强调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而且强调,要产生高级需要往往要先满足低级需要。这样就出现了逻辑问题,按这个逻辑,自我实现需要就不应该是人格的最主要的动机。

那么人格的根本动力可能是什么呢?德西和瑞恩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可为此提供重要的启示。该理论特别重视人的三种基本需要,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

国内学者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强调,自我价值是自我存在理由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这两个理论都已对人格的根本动力有深入的洞察,但还存在互相不协调之处,且正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第二,核心人格过程及其运行机制的问题。回答了人格的根本动力问题之后,接下来自然是要回答人格是怎样运行来满足根本需要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核心人格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有各种心理过程,显然核心人格过程是最需要研究的。但是,目前的人格心理学并没有核心人格过程的概念,没有有意识地回答这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对人格的深刻洞察。目前,各种理论虽然没有明确探讨核心人格过程,但是也有一些相关的观点,如弗洛伊德最重视性本能满足的过程,探讨性本能得不到恰当满足而导致的焦虑和人格变态,以及为应对焦虑所采用的防御机制。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动态关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核心人格过程,但是他并没有进行足够的探讨,而且这种动态关系和性本能满足过程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进行逻辑的阐述。霍妮比较明确描述了神经症形成的心理过程,她认为,神经症的基本过程是基本焦虑→执着于神经症需要→解决冲突→形成自负系统→神经症。

这个过程较好地描述了神经症的主要心理过程,但是,正常人的心理过程是不是这样的?国内学者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提到,人需要解释世界,人需要解释自己,自我价值是个人的意义定义体系,个人寻求自我价值,这些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对核心人格过程的描述。

学界关于核心人格过程及其运行机制的梳理还很少。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可以从上述的根本人格动力出发。

人的核心人格过程显然应该围绕根本人格动力展开,通过核心人格过程来满足相应的需要。其次,可以从人类进化的积累来考虑。人类进化的历史首先就是适者生存的历史,所以,核心人格过程应该是怎样适应的过程,但适应的概念又太宽泛,需要有更具体的概念。人类进化的最高心理成果是产生自我意识,所以,核心人格过程应该与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过程有关。

当然,在界定了核心人格过程后,还必须回答其具体的运行机制,目前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回答,但金盛华的上述观点很有启发

6、心理学难考吗

心理学的难点在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还有就是毕业论文,这几门课程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和统计学,如果数学不太好的人就比较困难,还有就是毕业论文需要做心理测量和心理问卷,找人做问卷有点困难。其他课程与其他专业一样,只要认真上课复习就可以过关。

7、心理学有哪些劣势!?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心理都会有一些弱点,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例如疑心病啊,放大化啊等等,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你是否占据了其中的一条或者几条!

(一) 疑心病

凡有疑心病的人,总是虚构一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

例如,有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有一名学生打瞌睡,竟得出这样的推论:“看来,我的确是个不受欢迎的教师。

“据了解,这个学生前晚熬了夜。

又如,有位妇女见到别人小声交谈,就认为是在议论她。

(二)放大化

有位青年想与女友约会,结果汽车久候不至,他愤然道:“我无法容忍这件事,这个世界糟透了。”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放大化吗?

只能说,不能按时与女友约会,这件事不尽如人意,但也不是无法挽回的,更谈不上整个世界糟透了。

其实,等汽车也许只有10 分钟,但他感到很长很长。

如果不是赴约会,而是在与女友亲密交谈,即使是一个小时,他也会觉得会的时间太短。

(三)争公平

具有讲公平心理的人,要求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应该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应当享受同样的待遇。

其实,世界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人吃鸡,鸡吃虫,虫吃草,这公平吗?企求绝对公平的结果,总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忌恨比自己强的人。

(四)贴标签

人在愤怒时,最常发生的感情变形,是给他人“贴标签”。

例如“品质恶劣”、“落井下石”、“蠢驴”等等,这样一来,根本就看不到对方的任何优点,只能从标签出发来对待人,从而造成彼此之间相互仇视的态势。

(五)应该论

许多人的情绪被“应该式“所操纵。

例如如果我对某人好,他就应该对我表示感谢,如果我为某事努力工作,就应该获得成功,否则,就要忧郁寡欢,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有资格立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实际上,这只是幻想。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9318.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