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
导读:本文介绍了弟子规中提到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即在背后宣扬别人的美德,因为这样会鼓励别人努力改进自己。文章还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包括学习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人们在学习、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如下为有关弟子规里提到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什么,怎样理解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弟子规里提到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什么
弟子规是教人蠢忠孝道,丧失独立自我意识的愚民思想! 弟子规中讲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意思是说:不要到处说人家的隐私和短处。称赞别人的美德也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称赞他,他会愈加勉励自己。张扬别人的恶行,说别人的坏话也是一种恶行;太过的话,会有灾祸。
这里面我最欣赏的是“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一句话。他告诉我们要在别人的背后多宣扬别人的美德,别人知道了就会愈加的努力。这里面渗透着一点心理学。你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设别人背后说你有什么什么美德,你听了之后首先是很高兴,过后就会琢磨,我有没有人家说得那么好?我可能做得还不够好,我得做得更好一点。一般人都是这么个心理反应,你看,这是一个多么简单易行的搞好同事邻里关系的方法啊。
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扬人恶”,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无济于事,反而适得其反,事情愈发糟糕,关系愈加恶化。
2、怎样理解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
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而且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3、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有哪些?
对于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培养与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人类的学习行为。一 强化动机理论 学习的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学校中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使内部强化。二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默里的有关研究,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思想,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用公式表示即:(T)=f (需要*期望*诱因) 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
三 成败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的内部。后来,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一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四 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是以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现观。吃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现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
心理学家最近开始了对社会目标的研究,并认为成就目标应该包括掌握目标、表现目标和社会目标三种。五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行为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而是替代强化,三是自我强化。期待就是班杜拉所说的先行因素,他的期待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待概念,认为除了结果的期待外,还有一种效能期待。
六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在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第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它们因身心的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它区别于缺失性需要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永不满足性。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 ※三人行考研辅导班提示:欢迎转载,但需要注明来源。
4、教育心理学你最喜欢哪一个流派关于学习的观点?谈谈具体的理由。
最喜欢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因为,人本主义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代表人物有罗杰斯。被认为是除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外的心理学第三势力。它反对精神分析只研究异常心理,也反对行为主义将人等同于动物。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的本质是好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们有自我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人们就会达到某些积极的目标。
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主要对基本需要进行了分类,将人与动物进行了区分。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事物、水等的需要)、安全需要(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爱与归属的需要(被接纳、爱护、关注、支持等的需要)、尊重需要(尊重他人和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自我潜能)。马斯洛认为越低级的需要其力量越强,低级需要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级需要,但是也有例外。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这个理论的核心。
罗杰斯倡导“患者中心疗法”。这一观点认为,任何人都有积极向上、自我肯定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压抑,或者发生冲突,致使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便可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流派都认同的一点就是,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有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而人本主义更多的看到了每个人身上可以发掘的潜力,在我看来这对关系的建立,以及帮助来访者激发自身的能量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一致,结合我自己的咨询特点,所以更喜欢这个流派,在心理咨询中,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方法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比较偏向于以一个流派为主,综合各种方法,针对性的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会更好。
5、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通常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较倾向称作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埸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家。
现在当教师都需要教育心理学证书的。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