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哲学:视角交汇,理论基础是什么?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11 06:36:07

导读:本文讨论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心理学中的不同理论流派。心理学从哲学分支出来,但两大流派之间越来越远。哲学关注主观臆想,而心理学则注重实证。心理学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构造主义学派强调内省法,认为心理学研究意识经验,主张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符兹堡学派则认为思维可以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系统实验内省法”。格式塔心理学派则强调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认为心理现象具有格式塔的特点。如下为有关心理学和哲学:视角交汇,理论基础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学怎么看哲学? 哲学怎么看心理学?

1、心理学怎么看哲学? 哲学怎么看心理学?

心理学看哲学为基本路线,哲学看心理学为一种战略扩张 本来吧,心理学是从哲学分支出来的,心理学各大流派也有它的哲学观,但是它们之间是越走越远了。简单点说,哲学是文科,心理学是理科。哲学那些关起门来自己苦思冥想出个什么观点的做法,心理学是最鄙视的,因为心理学讲究实证,什么都是用科学实验数据说话,哲学那些主观臆想的东西定不能入心理学法眼。至于哲学的怎么看心理学的,我就不大清楚了。个人认为可能看心理学和看别的学科也没什么差别吧,总觉得哲学自视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

2、心理学说的理论依据是是?

2、心理学说的理论依据是是?

主要理论依据很多 针对每一个内容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解释 于是就产生不同的理论

在你这个问题下面恐怕是说不清了

不过可以告诉你有那些理论流派 他们的主要核心观点是什么

一、构造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

观点: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方法:内省法。冯特将传统的思辨式的经验性的内省发展成为“实验内省”。并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内省规则:(1)观察者必须能确定,内省过程是在什么时候引起的;(2)观察者必须处于准备状态,这指的是集中注意力于内心活动;(3)观察必须重复若干次;(4)必须能随着所控制的刺激的作用来改变实验条件;(5)在变化刺激的情境的条件下,来观察被试经验中所引起的变化。

内省法是难以做到的、枯燥的、为一般人所不习惯的。因此(1)冯特强调内省者需经过严格的训练;(2)要求被试在正式实验之前做大量重复单调的预试。冯特把实验内省只能用于简单的心理过程,他反对把实验内省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

实验内省法所采用的是,从内省描述中获得意识经验的元素,再用经验的元素去描述意识经验。

评价:1.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2.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所以极为狭隘。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二、符兹堡学派

代表人物:屈尔佩

主要观点:认为思维可以进行试验研究,并且冯特的内省法无法对思维进行深入的揭示。提出了“系统实验内省法”或“分段实验内省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关于重量比较判断的研究(证明了在判断过程中不存在意象与印象的比较)、控制联想实验研究(被试在得到和理解了指令时,意识的操作已经在执行任务之前完成了)等。符兹堡学派提出了“无意象思维”的学说,即思维不能归结为感觉和意象,在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着一种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

方法:“分段实验内省法” ,先让被试完成一种任务,然后让被试做出在其完成任务期间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回顾报告。并且是任务先行的。

三、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L.韦特墨、K.考夫卡、W.苛勒等。

主要观点: 韦特墨发现了“似动现象”,并探索形成似动形成的条件,对创造性思维有所贡献;苛勒主张以现象学的方法知道心理学的研究,主张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考夫卡提出了整体概念在儿童心理上的应用。但是,在解决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时,提出了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格式塔的特点。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是同型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也是同型的。虽然反对认为的分析的内省法,但并不否认内省法,最终没有突出内省法的圈子。

方法:自然而然观察的现象学实验法。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所有上述三个学派,在实验方法上,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变旧心理学的思辨的内省为实验内省法;符兹堡心理学派变冯特的实验内省为系统实验内省法;格式塔心理学派又演变为自然而然的现象学实验法。三个学派的具体研究对象与方法都不相同,但方向和目标仍是对直接经验的分析;它们都带有唯心主义色彩。

四、机能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W.詹姆斯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积极主张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看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 而另一位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活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支持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倾向,它摆脱了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的束缚,摆脱了心理学只采用内省法的束缚,摆脱了心理学只是一门描述科学的束缚,摆脱了传统心理学的只研究意识经验的束缚,而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方法:过程研究法。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用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补充,比较法的采用导致在研究条件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和因素分析。并且发展了许多方法,如内省法、客观观察法、测量和测验的方法、统计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的区别:联系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构造学派把人的心理视为一个可以绝缘于外界的,独立自主的经验世界;机能学派力求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由于两派对于心理的理解不同,因此使它们在研究内容(机能不同—构造是元素;机能是强调心理的机能作用)、范围(机能比构造范围大)、方法与发展方向(构造运用纯粹内省;机能运用心理测验)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分歧。就哲学基础说,这两派的哲学基础,归根到底都是主观唯心主义。就心理学的整体看,构造派对于感觉的有些研究,机能派对于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的有些研究,都找到一些事实,两派的工作有互相弥补的成分。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华生

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

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

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

第二、口头报告法;

第三、条件反射法;

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方法: 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

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

第二、口头报告法;

第三、条件反射法;

第四、测验法。

评价:华生倡导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行为的研究。但他的行为主义学说却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但是,行为也有其积极的意义:第一,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第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第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六、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托尔曼,斯金纳

主要观点:认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认知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对行为采取了整体式定义,而激进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则强调行为是一种关系。与之相随,托尔曼强调机体的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赫尔强调行为内部的可能机制,斯金纳则强调选择、制导行为的相关环境事件及其与行为构成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评价:对科学问题具有巨大的客观性,选择简单的操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心地控制实验条件,得到了一些相对地摆脱了偶然性变量的资料,发展了对行为首尾一致的描述,这种描述极大提高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能力。但是,还有许多的心理现象不能被解释。

以上三个心理学派的研究对象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活动,都是用客观法作为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出现的续拍都是在前一个学派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比前面的学派更完善。

3、心理学与哲学

3、心理学与哲学

是吧~现代心理学最缺乏的就是对【尺度】的划分。一个原理,你不知道如何把它应用于不同的尺度,所以会给人过度刻板的感觉。

真正的心理分析是一种情感活动。当两个人正在说话,这时第三个人走了进来,这时这两个正在说话的人的变化是转瞬即逝的。视这第三个人的身份,这两个正在说话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一切发生在1~2秒钟里,这两个人可能就换上另一幅面孔,与刚才截然不同。

我知道你在书里看到什么,意识的层次和结构、人格的障碍的分类、催眠疗法的概述等等的。如果一个病人走进来和你说一个很具体的问题,然后你却提出青春期的某种情结……甚至你根本无法用你学到的知识来搞定你的女朋友!

然而,在另一个层面,这些理论确实触及到了,从集体心理的角度而言,一些重大的课题。

至于你说的那种,将其他人看成某种分类,我不得不哈哈地笑着说,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把脑子中的分类强加到其他人身上。观察其他人的人格,不得不说,从来都是在自己人格的基础之上去反映其他人的人格形式对自己的刺激。所谓的人格,无外乎是一种资料的累积,以及对这种资料加以分类,并自动化地形成对外界的反应,不论这种反应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观点,或者是一种姿势。

想办法不透过自己的人格去观察其他人的人格,才是真正的观察。从中得到的体验,和某些哲学中的概念是有奇妙的重合的。因为真正的心理学是一种艺术。

4、状态 感觉 哲学 心理学

4、状态 感觉 哲学 心理学

哲学心理学是关于心理学的哲学研究,也就是一种将哲学观念对心理学的影响进行理论化的抽象活动。哲学观念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对“心理”的理解,研究“心理”的方法及在研究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重要预设。一言以蔽之,“心理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心理”的问题,即关于“心理”的形而上学,主要涉及心理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等意义上的一些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包括心理学对象、方法、内容和意义。具体说来,体现为心身关系、心物关系、主观与客观、意识与行为、部分与整体、内容与机制、结构与功能、个体与群体、生理与文化、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价值等诸多方面。

哲学心理学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具体的、现成的和有形的状态,但与特定的心理学体系不同,它虽然有完整的自身结构,但不是以完整的心理学知识形态为外观,不以发挥心理学知识形态的功能为目的。“心理学哲学”的理论功能在于它不仅表现为一系列具有独立叙述形态的关于“心理”的形而上思辨,更重要的是,这些具有学术生长力的关于“心理”的形而上思辨作为前提条件构成特定心理学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进而促成和决定特定心理学体系的学术形态和发展方向。换句话说,建立特定流派的心理学家都需要依赖特定的心理学理论智慧,他们对“心理”的思考,从外观上表现为是对心理学形而上问题的各种解答形式,而其核心角色与功能则是构成各种特定心理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它们涉及到心理学的现象描述、概念系统、因果解释、理论建构、知识应用等方面,直接作用就是充当具体的心理学体系成长的思想支持。

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旨理论是什么?

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旨理论是什么?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 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的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的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操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

6、想问一下,心理学家最基本的思想是什么?

6、想问一下,心理学家最基本的思想是什么?

清楚地认识自己

应用一点民间心理学的知识

澄清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

很多我认识的人有他们自己对心理学的看法。我是个心理学家,但我是干什么的呢?从字面看,心理学家是通晓心理学的人,但仅此而已吗?每当假期,我和家人、朋友聚会时,他们似乎总搞不明白我究竟靠什么来谋生。我的病人曾说过,“你所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说话。你能给我开些药吗?”另外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我的知识具有超能力,可以治愈任何人。我写这本《身边的心理学》就是来澄清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

奥普拉·温弗瑞,1954年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科斯休斯克。1984年移居芝加哥主持WLS电视台的早间脱口秀节目——《芝加哥的早晨》。一个月之后,跃居脱口秀节目排行榜首位。不到一年时间,节目延长到1小时,并更名为《奥普拉·温弗瑞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敢于踏入别人不敢问津之地,在节目中以自己超乎寻常的直觉和非凡的才能与人交谈,了解人们最脆弱的隐秘,挖掘观众真正想听的个人故事。每天都有近1 400万观众收看她的节目,她的观众不受信仰、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的限制,包括那些寻求宽慰的人群、赋闲而追求新知和兴奋的主妇、寻觅伴侣的孤独的离婚者以及那些渴望理解的非正统生活方式者。——译者注

当人们谈论起心理学话题的时候,他们的脑海中会闪现出什么样的情景呢?不同的人会给你不同的答案。有时,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电视台脱口秀节目的嘉宾,就像奥普拉(Oprah)访谈节目观众用许多我回答不了的问题对我一顿狂轰滥炸,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满头大汗。我开始站起来想逃离这个现场,可是马上就有人过来不让我离开座位。我真的想问问观众,他们怎么看待心理学?为什么他们认为心理学家可以回答任何关于心理学的问题?

在我对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我想花几分钟时间了解大家对心理学的看法。这本书为什么吸引你?你在寻找答案?你希望得到建议?是什么问题在困扰你?

人们向心理学家提出太多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行为?”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检验出,你是一个专业心理学家、心理学研究人员还是外行。

为什么会发生枪击事件?

为什么我禁不住难过?

为什么她要和我分手?

为什么人们那么自私?

这些问题是我们常见的例子,它们是推动心理学这门学科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说,心理学是知识的一个分支,但是这个解释只触及皮毛。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心理学都是以人为主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本章的题目没有定为“如何理解海象的行为?”当然,一些心理学家的确是在研究动物行为,所以他们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

就本章观点,心理学是研究“人们为什么这么做”的一门学科。心理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怎么办”的问题:

我怎么才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我怎么能让两岁的孩子不再哭闹?

大脑是怎么运作的?

还有一个“是什么”的问题:

什么是情绪?

什么是心理疾病?

什么是智力?

这些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问题就构成了心理学理性和哲学的核心。因此,心理学可以被定义为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心理学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7、心理学与哲学有什么不同

7、心理学与哲学有什么不同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状态的,对象是人。该学科是具体化地分析人类各种行为和意识的科学。

哲学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是一门抽象化、概念化的学科。

说的俗一点,心理学就是专门研究人的,而且是往细里说;哲学是研究物和人的,特点是往大里说。

8、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近代哲学与生理学对心理学有哪些影响?

8、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近代哲学与生理学对心理学有哪些影响?

在1879年以前,心理学是附属于哲学的。

1879年的时候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具体而言,心理学是随着近代哲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心理学中有很多试验方法都借鉴了生理学的已有成果。此外心理学的发展与化学,物理学也有关系。

9、心理现象的本质

9、心理现象的本质

心理现象与苹果、桌子、机器等物质的东西不同,它是一种精神现象。

在远古时代,人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对人的感觉、思维、意识等心理现象不能科学地加以解释,从而把它们归之为不可捉摸的灵魂作用,认为人和整个世界都是由一种无形的、超自然的和永存的精神力量所主宰。从这种观点产生了唯心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唯心主义哲学断言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从而把宇宙万物归结为精神本源。如英国主教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按这种哲学思想,心理现象乃成为一种无源之本、神秘莫测的东西了。

然而,在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自古即存在着朴素的自然观,如认为灵魂是一种气体,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占有一定的空间等等,以后逐渐形成了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指出,世界万物是原子构成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依附于肉体,肉体的活动产生灵魂。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也提出了先有身体而后才有精神的论断。这是在西方和中国最早明确提出的物质与精神的唯物主义因果论。

欧洲经历了中世纪扼杀科学的宗教黑暗统治之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摈弃了对灵魂实体的唯心主义思辩,把心理同身体和脑视为不可分割的东西,主张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认为一切知识开端于感觉,认识首先是由外界物体的运动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感官的相应运动,从而产生了感觉。与霍布斯差不多同时的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洛克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对心理科学产生有重要的影响。洛克是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代表,他批判了“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全部观念都是通过感官,“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他提出了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凭借外部和内部经验在白板上留下痕迹就是知觉、思维、信仰、认识、意欲以及人的一切作用。笛卡儿是二元论者,他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部机器,其构造和作用可以机械的原理作出解释,从而他们提出了“反射”的概念;而把感觉、思维等心的现象仍归之为灵魂活动。他认为身心可以互相影响,身心交感之处在脑内的松果体。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也曾指出,”脑是元神之府“,”泥丸之观,神灵所集“。中国医学在18世纪通过尸体解剖和临床观察,已明确指出心理活动不在心脏而在脑内发生的观点。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对精神现象的理解日益建立在科学的水平之上。19世纪后半叶,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在《脑的反射》一书中把心理、意识活动均归结为脑的反射活动。这标志了对心理现象的一大飞跃。到十九世纪末,俄国革命家列宁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按照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解释,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发生的反映。这一论断科学地阐述了心理现象的本质属性。

简略的历史问题回顾说明了人类对心理现象本质的理解,对心理与脑和神经系统的关系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科学史和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才得到的。而后又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科学解释。

10、心理学的理论

10、心理学的理论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和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044.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