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28定律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_
导读:28定律,又称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心理学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以是任何人,甚至是其它灵长类动物。调查法的形式多样,其中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是最常用的两种形式。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心理学说的理论依据有很多,主要理论依据有构造主义学派、批判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等。如下为有关心理学中的28定律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_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学中28定律是什么?
也叫二八定律),有些地方也译为“帕累托定律”.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帕累托)发现的。 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以是任何人,甚至是其它灵长类动物。
2、调查法的形式多样,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最常用的形式,即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就是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一般是由调查者探访调查对象,把要调查了解的问题逐一讲给调查对象听,由被调查者根据调查者的要求一一作答。同时,调查者将访谈对象的观点意见及调查者对访谈对象的印象详细记录下来,然后由调查者对这些访谈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运用访谈调查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明确访谈调查的目的任务,培训访谈调查人员,了解访谈调查对象。其次,制定好访谈调查计划。第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访谈的方法。如是正式访谈调查还是非正式访谈调查,是团体访谈调查还是个别访谈调查,是面对面访谈还是电话访谈或书面访谈。第四,做好访谈调查的材料整理工作。第五,对调查材料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问卷调查法,就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被调查对象,请求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问卷调查法的最大特点是方法简便,节约时间,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统计。
3、列举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实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
第二个阶段是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两阶段分为两种类型的实验:
第一种类型是因素型实验,即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实验。³在因素型实验里,逐个地除去、破坏或变化被看作是行为规定要因的几个条件,根据有无相应的行为变化,探明它是否是行为的规定要因。³对于被操作的条件之外的条件,都应当进行严密的控制。
第二种类型是函数型实验,探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²在函数型实验里,根据因素型实验的结果,系统地、分阶段地变化规定要因的条件,以进行确定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函数型实验,以找出行为的法则。
4、心理学说的理论依据是是?
主要理论依据很多 针对每一个内容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解释 于是就产生不同的理论
在你这个问题下面恐怕是说不清了
不过可以告诉你有那些理论流派 他们的主要核心观点是什么
一、构造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
观点: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方法:内省法。冯特将传统的思辨式的经验性的内省发展成为“实验内省”。并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内省规则:(1)观察者必须能确定,内省过程是在什么时候引起的;(2)观察者必须处于准备状态,这指的是集中注意力于内心活动;(3)观察必须重复若干次;(4)必须能随着所控制的刺激的作用来改变实验条件;(5)在变化刺激的情境的条件下,来观察被试经验中所引起的变化。
内省法是难以做到的、枯燥的、为一般人所不习惯的。因此(1)冯特强调内省者需经过严格的训练;(2)要求被试在正式实验之前做大量重复单调的预试。冯特把实验内省只能用于简单的心理过程,他反对把实验内省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
实验内省法所采用的是,从内省描述中获得意识经验的元素,再用经验的元素去描述意识经验。
评价:1.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2.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所以极为狭隘。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二、符兹堡学派
代表人物:屈尔佩
主要观点:认为思维可以进行试验研究,并且冯特的内省法无法对思维进行深入的揭示。提出了“系统实验内省法”或“分段实验内省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关于重量比较判断的研究(证明了在判断过程中不存在意象与印象的比较)、控制联想实验研究(被试在得到和理解了指令时,意识的操作已经在执行任务之前完成了)等。符兹堡学派提出了“无意象思维”的学说,即思维不能归结为感觉和意象,在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着一种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
方法:“分段实验内省法” ,先让被试完成一种任务,然后让被试做出在其完成任务期间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回顾报告。并且是任务先行的。
三、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L.韦特墨、K.考夫卡、W.苛勒等。
主要观点: 韦特墨发现了“似动现象”,并探索形成似动形成的条件,对创造性思维有所贡献;苛勒主张以现象学的方法知道心理学的研究,主张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考夫卡提出了整体概念在儿童心理上的应用。但是,在解决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时,提出了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格式塔的特点。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是同型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也是同型的。虽然反对认为的分析的内省法,但并不否认内省法,最终没有突出内省法的圈子。
方法:自然而然观察的现象学实验法。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所有上述三个学派,在实验方法上,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变旧心理学的思辨的内省为实验内省法;符兹堡心理学派变冯特的实验内省为系统实验内省法;格式塔心理学派又演变为自然而然的现象学实验法。三个学派的具体研究对象与方法都不相同,但方向和目标仍是对直接经验的分析;它们都带有唯心主义色彩。
四、机能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W.詹姆斯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积极主张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看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 而另一位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活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支持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倾向,它摆脱了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的束缚,摆脱了心理学只采用内省法的束缚,摆脱了心理学只是一门描述科学的束缚,摆脱了传统心理学的只研究意识经验的束缚,而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方法:过程研究法。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用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补充,比较法的采用导致在研究条件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和因素分析。并且发展了许多方法,如内省法、客观观察法、测量和测验的方法、统计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的区别:联系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构造学派把人的心理视为一个可以绝缘于外界的,独立自主的经验世界;机能学派力求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由于两派对于心理的理解不同,因此使它们在研究内容(机能不同—构造是元素;机能是强调心理的机能作用)、范围(机能比构造范围大)、方法与发展方向(构造运用纯粹内省;机能运用心理测验)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分歧。就哲学基础说,这两派的哲学基础,归根到底都是主观唯心主义。就心理学的整体看,构造派对于感觉的有些研究,机能派对于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的有些研究,都找到一些事实,两派的工作有互相弥补的成分。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华生
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
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
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
第二、口头报告法;
第三、条件反射法;
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方法: 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
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
第二、口头报告法;
第三、条件反射法;
第四、测验法。
评价:华生倡导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行为的研究。但他的行为主义学说却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但是,行为也有其积极的意义:第一,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第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第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六、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托尔曼,斯金纳
主要观点:认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认知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对行为采取了整体式定义,而激进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则强调行为是一种关系。与之相随,托尔曼强调机体的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赫尔强调行为内部的可能机制,斯金纳则强调选择、制导行为的相关环境事件及其与行为构成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评价:对科学问题具有巨大的客观性,选择简单的操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心地控制实验条件,得到了一些相对地摆脱了偶然性变量的资料,发展了对行为首尾一致的描述,这种描述极大提高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能力。但是,还有许多的心理现象不能被解释。
以上三个心理学派的研究对象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活动,都是用客观法作为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出现的续拍都是在前一个学派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比前面的学派更完善。
5、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6、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日常抗压能力与释放就对生活有很深的影响。
如何正确的了解压力,应对压力是面对社会的重要一步。心理压力即是精神压力,分为急性和慢性压力。
急性压力一般是突发性,生物对瞬间危机的一种心理反应。比如在凶猛野兽下,猎物会爆发出超出与平常的逃跑速度,相关可以借鉴应激反应。这种反应能够有效,快速的提高人体机能,同时也削减掉很多人体免疫系统和修复系统,比如人在逃离歹徒袭击后会出现全身疲软无力,恶心等不良反应,这是在急性压力下,人体将大部分技能提供给大脑精神后的情况。
还有一种则是慢性压力,在日常生活和社交环境中。每个人都在慢性压力的压迫下,如何应对压力,释放压力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处重点。
每日的工作计划,公司的业绩考核,沉重的贷款压力等等会慢慢的将人体的免疫系统,修复系统渐渐降低,因此很多人的身体状况都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在众多的释压技巧中。我们可以选择多和别人交流,心理医生则是通过和病人之间的交流来缓解病人的急躁,脆弱。同时保持体育锻炼或是洗澡也都是释放压力的良好的方式。
心理学中还有很多关于行为学的小技巧。
比如商务谈判中的“冷热水效应”就是我们俗语中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不同的参照物会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不同的感觉,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冷热水效应。在谈判中软硬兼施的策略被谈判者普遍采用,可以利用相同的手段故意示弱,探清楚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苛希纳定律是个不被太重视的定律。
涉及到管理人员和最佳人员的数量比,比如职员上班中能真正创造价值的部分最多只占到二分之一,另外的二分之一是被闲聊,发呆等不产生效益的事情中度过的,其中包含了管理成本的价值比。这个定律更多的是强调精简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用最少的人,或者工具才能完成最复杂的事情。
合成谬误
对于部分来说是对的事情,误认为对于整体来说也是对的事情。对于这样的情况,要清晰的认识到什么是合成谬误所导致的利益,如果不能看穿合成谬误反而会导致很大的利益损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人开车加塞的现象,这就是一种合成谬误的现象,因为那一条道路容易加塞,反而导致其他道路上的车量减少,被加塞的道路越来越拥挤,原本后面的车反而到自己前面了。
这就是利用合成谬误的一个小例子。
心理学其实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利用相关的理论和技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
心理学上讲人和人之间在交际中最能体现到心理,通过言语,面部的微表情与肢体语言反映内心的想法。
我们通过言语了解别人,你能通过对方的话感知他对于某一物和某种人的喜欢还是厌恶。
当售货员和你说,今天谁谁谁又去哪个超市买东西了,那里有打折,这是利用人的从众心里,期待你也能去那家超市消费。
特别是销售员最喜欢用这样的话来促使消费者下单,因为人总喜欢随大流,觉得大部分人都那么做肯定是没错的,就从众了。其实还是得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用来判断而不能人云亦云。
其实很可能是销售员的一个圈套,给消费者心理上一种感觉大部分人都那么做是没错的。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口是心非会掩饰,仅仅凭借语言是不行的,而是要看他的言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心理学,通过了解其心理就能很好的防骗了。
微表情看人心理
面部也隐藏心中秘密,她的一颦一笑都能反映她是不是真的高兴。
当一个人情绪失落时,他的微笑是很僵硬的,极其勉强的露出的嘴巴是没有鱼尾纹,并且眼睛不会眯成缝,只是在强耐着性子,装坚强,这时,我们就不能太冒犯对方。
当他说:“我怎么知道”的时候,他的眼睛是上扬时,就表明已经知道,是在口是心非。
相反,若是说“我怎么知道”带着无奈的嘴角和眼睛看着你,绝对是真的无知了。
很多内在的心理都会通过表相体现出来,也有通过肢体语言,我们知道当一个人说谎时,他的目光总是逃避对方,不敢正视,因为他表现出很不自然,同时说话也没有底气,因而说起来也吞吞吐吐。
谈恋爱的女生,不愿意承认自己爱上对方了的时候,通常也会表现的很不自然,那是害羞的表现。
经过科学验证,当一个男性看到一名心仪的女性,看到后又很快转移视线,是用理性战胜感性,压制内心的情感,夹杂着喜欢又不显山露水,当然也可能是那个人比较傲骨。
当你在职场上也经常看到上司会躺在靠背椅上闭眼沉思,我们就会知道对方一定是累了乏了,所以就不要去打扰到老板,除非是遇上了紧急突发事件,要不然就可以从表相上判断,这一定是累了。
当一个人坐姿很不放松,而是加紧双腿规规矩矩,这说明他是对于环境有戒备,也很陌生。
当一个人用双手环绕着抱着自己的胸,是内心的不安全感使然,害怕被侵犯的防卫动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只等着我们去挖掘和发现,那是每个人自己独特的密码锁。
7、一种心理学定律
巴纳姆效应是
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而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就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