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什么会自我调节心理,为什么说"趋利避害"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儿童行为的自我调节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02-17 11:30:07

1、为什么说"趋利避害"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儿童行为的自我调节

为什么说"趋利避害"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儿童行为的自我调节

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

生活中,我们常常埋怨孩子各种问题:脾气不好、爱粘人、行动拖拉等,可是却忽略了问题孩子根本不是天生的,他们的背后往往站着问题家长。

以下是一组来自CureJoy的英文漫画,说的正是家长的一些不良教育方式。

看的时候小编希望大家能进行思考:我们是不是只顾着做孩子成长的“监督者”,而忘记了与孩子共同成长?

1.如果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可能是因为你和他的身体亲密度不够,他渴望和你接触。

孩子这样做并不是成心跟你过不去,而是在清楚地向你发出信号:“爸爸/妈妈,我需要更多跟你在一起的时间!”爸爸/妈妈对孩子陪伴时间和质量的缺乏,才会导致孩子安全感不足。他是借机向爸爸/妈妈表示爱,同时也是在要求爸爸/妈妈对自己证实他们的爱。记住,“推开”孩子的前提一定是先满足孩子。

2.如果孩子撒谎,可能是因为你曾过度指责他的错误。

从亲子关系的模式来看,孩子犯错被骂的越厉害,之后说谎的概率越高。为什么?撒谎的目的是趋利避害,假如孩子之前有过被父母严厉指责的经历,那么他会害怕,因承受不住压力说谎就成为必然。因此,父母先尝试理解孩子,接纳他的行为,当然接纳并不代表认同。接着,需要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那孩子会慢慢改变这个“毛病”的。当然,当孩子“被指责”的压力小了,也就不需要说谎否认了。

3.如果你家孩子缺乏自信,可能是因为你给他的建议比鼓励多。

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你该怎么做,缺疏忽了孩子的心理和想法。

对于孩子来说,成功体验会成为他继续尝试事物的动力之一。平时,强调孩子的优势,鼓励孩子勇于尝试,获得成功体验越多的孩子就越自信。

4.如果孩子不敢坚持自己的意愿,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就被当众训斥。即使是在兄弟姐妹或亲友面前,父母们也别这样做。

当众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好事,不但亲子矛盾公开激化,而且让其他人侧目、围观,造成尴尬,更重要引起孩子自卑,胆小,不敢与人相处等。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外面、无论孩子年龄大小,家长都应该给孩子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

5.如果父母啥都给孩子买,但他还是去拿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给他选择的机会。

你给孩子买了一堆东西,都不及他很早之前自己挑选的其中一个。为什么?因为这才是他喜欢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自作主张的给与孩子一切我们所认为好的,并且信誓旦旦:“这是为你好。”就这样,在爱的光环下,孩子犹如父母的木偶,选择权被无情地剥夺了。爱和自由并不冲突,多点选择给孩子吧。

6.如果你家孩子比较懦弱,可能是因为你总是及时帮他。爸爸妈妈们,咱们无需为孩子扫除人生道路上的所有当路虎。

没有遭遇失败的人生既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完整的。家长们如果过分地包办孩子的事情,那么孩子永远顺风顺水,不会感受失败的滋味。孩子将来总要适应社会,我们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充分地相信孩子,即使他们做得并不好,也要让孩子从小明白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

7.如果孩子的嫉妒心强,可能是因为你经常拿娃和隔壁小明比较。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大有出息,正所谓恨铁不成钢,但是钢不是“恨”成的,是“炼”成的。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本是想暗示孩子向别人好的方面学习。的确,偶尔比较可以增强上进心,但经常被比较,孩子通常会有很多负面情绪:不开心、无安全感、愤怒、嫉妒等。甚至在行为表现方面,出现顽劣、叛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自己作比较,关注自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8.如果孩子稍微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可能是因为你对他的表扬不够,他只有在行为不当时才能获得你对他的关注。

有时侯,妈妈如果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对别人比对孩子还关注,孩子内心就会有失落感,有时候会通过发脾气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发脾气是孩子的一个小伎俩。所以,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宝宝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9.如果孩子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可能是因为你总是命令孩子,首先你自己就不尊重他。

有一些时候,孩子们会对大人颐指气使,甚至出言不逊让大人下不了台。然而,他们可能只是单纯照搬了家长对自己或别的成人说话时的口气和语言而已。他们不懂得,对不同的人应该使用不同的态度和口气。

10.如果你家孩子总是神神秘秘,啥事都不告诉你,可能是因为你总爱打击他。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不愿意多和家长说话,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觉得家长的语言让自己感到烦或者感到受伤。试想:如果有人一次次打击你,你还愿意和他推心置腹吗?同样,孩子也是。

11.如果孩子没有礼貌,可能是耳濡目染,从爸爸妈妈或身边人那里学来的。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之中,身教更重要。比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让、使用礼貌用语……在一个父母说话全都轻声细语的家庭中,是培养不出说话喜欢大呼小叫的孩子的。反之,如果家长平时就不注意对待长辈的态度,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不懂得尊重长辈。

12.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呢:专制型、权威型、不参与型还是纵容型?选择在于自己。

我们不是天生的教育高手,也不是天生就会做家长,犯错没关系,关键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能与孩子相互尊重、共同教育、共同成长。

从今天起,不妨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责备孩子缺点的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呢?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第一句概括起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创意产业园区进入门槛太低。后面用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而没有追求创意,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创意产业园区的门槛太低。d项是跟主题句最接近的一个选项。故本题答案为d。a项c项偏离主题句;根据“不能仅指责地产商”可知文段说的不是地产商的问题,故b项错误。

2、为什么男孩子能够调节自我精神上的心情?

为什么男孩子能够调节自我精神上的心情?

因为明天还得继续啊

我儿如今10岁,幼时聪明活泼,爱说爱动,众人皆视此为优点,而今聪明不减,活泼依旧,可爱说却变成在课堂上说,且特爱与父母顶嘴,我担心长此下去会与大人产生对立情绪,望哪位明眼人指点一二,先谢了!

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健康的重要方面

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幼儿在认识、交往过程中,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时,能够利用自己的内因去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幼儿更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培养幼儿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方法

1、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也是幼儿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的基础。为了帮助幼儿对自己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由于幼儿年龄太小,喜欢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因此老师的任何行为和语言都有可能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老师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个幼儿,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尽可能多地用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使幼儿开始重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2)利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教育。暗示法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老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和领悟,这样既不损害幼儿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3)开展谈话活动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开展个别或集体的谈话活动,能够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谈话活动,幼儿能够初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自己会越来越能干,长处会越来越多,短处会越来越少,甚至将短处转变成长处。

2、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

(1)使幼儿对人的情绪、情感有所识别,知道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以及怎样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例如,让幼儿知道自己在玩翻盖乐中正确率高、速度快是一件光荣的事,而产生高兴与自豪;让幼儿知道在交往中被同伴多次拒绝,没有人愿意与你一起游戏,就会成为孤独的人,因而沮丧内疚等。

(2)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换言之,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其中同情心和羞耻心对幼儿尤为重要:同情心可以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羞耻心会使幼儿对自己的不良情绪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错误行为感到羞愧,避免再次引起同样的不良情绪或行为。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幼儿通过体验理解过程对事物投入主观情感后,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受到了吸引”。这种吸引能够使幼儿产生对活动的兴趣,可以促使幼儿抑制在活动中的不良影响因素,避免在活动过程中思想不集中或产生漠然消极的态度。在各种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例如可以利用小实验、猜谜和小魔术等方法激发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主动的态度。

(4)提供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并积极贡献自己的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友谊、需要和依存关系,并从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自信心。

(5)让幼儿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谓自身存在的价值,其实就是使幼儿感觉自己有用。当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家庭、他人有用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正是幼儿培养自信心的重要催化剂。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积极采纳幼儿的合理建议外,还可引导幼儿多做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即使只是让幼儿种种花草、买买东西,也能使幼儿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3、提供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期是一个人思想、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幼儿能否适应环境,用自己的力量去发现、解决问题,将决定其今后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自信心、独立性的形成。

(1)家园一致教育,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其所进行的教育必须是一个契而不舍、长期的过程,家园一致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像给一只坏了的皮球打气,一边在打气另一边却在漏气。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必须将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发挥幼儿园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例如,幼儿园组织春游活动,老师可让家长对幼儿的准备工作作一些指导,如指导幼儿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物品、调好闹钟早上准时起床,让家长明白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让幼儿迈着独立而自信的步伐面对人生。

(2)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其自己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实践是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最好途径,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尽可能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给幼儿,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当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态度:一是亲自上阵帮助幼儿度过难关;二是诱导幼儿开动脑筋,倾听幼儿的想法和建议,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毋庸置疑,第二种方法是值得我们推崇并采纳的。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4、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请结合实例加以阐述

学前儿童的情绪,基本自我调节不了,都是大人哄以及时间过了自己就好了。

学前都是比较顺服,偶尔有些娇气,生气也是三分钟热度,过不了多久一切都照常。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2885.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