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心理健康的特征是哪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师教育综合知识)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身体,志力,情绪十分调和。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17、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表现为:
1、智力发育正常;
2、有自知之明;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经
常保持稳定、乐观的良好情绪。
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怎么才算心理健康呢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现有的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判断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相对的标准,一般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人的心理活动应该与他所处的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例如,一个刚吸完毒的人,会出现幻觉,会把四周的桌子椅子看成神仙鬼怪,从而流露出高兴或恐惧的心理。这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周围的环境失去同一性,这时候他的心理活动是不正常的。
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如果没有外界压力或另有企图的话,他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心理应该很高兴,并以欢快的语调和行为来表达。如果这个人用低觉不快语气讲述这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并做出痛苦的反应,那么他的心理就处于不健康的异常状态。
3、人格稳定。人格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和性格。人格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一旦形成之后,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在没有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人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如果一个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与内向,说明他的心理和行为有问题了。
不要糊思乱想.
想自己应该想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但必须合符常理.
健康心理的六大特征:
(1)了解自己,认知自己。了解自己思想与行为背后的动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过于自我苛责或过于自夸。
(2)有适度的自信和自尊,并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并适度接受自己的基本需要,不强行压抑或过于放纵。
(3)具有与别人建立友善及亲密关系的能力。不过于自我孤立,自我为中心或一味的利己主义,对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应了解和体谅。
(4)在群体中有适度的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能适度控制个人欲望,但另一方面亦不盲从或一味只想获取别人的认可和赞许。
(5)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对失败有一定的承受及容忍能力。
(6)性格具有弹性,不固执僵化,能随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转化,使性格具有完整性以及和谐性。
3、怎样的心理才叫健康心理?
平常的心理,健康的心身,知足的心态,舒畅的心情
.心理健康标准
从出生到成年,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天赋。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包括智力、技能、气质和性格特质等)成长滞后于他的发展年龄,那便是异常甚至精神障碍。家庭教养和各种环境条件往往是成长受阻的原因。早熟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卫生问题,因为早熟照例只涉及一个人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这就导致整个心理内在的失衡,导致当事人出现心理冲突、困惑或社会适应困难。
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这项标准:
(1)动机过程马斯洛假设,每个人都有若干种基本需要,如安全、归属、爱、被重视和自尊,满足这些需要的动机叫做缺乏性动机,不满足便会出现精神障碍,如神经症、人格障碍、分离性障碍等。但是,满足了这些需要虽可免于上述精神障碍,却并不算达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征之一是自我实现,即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人的潜力。这种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也叫做丰富性需要。此时,单纯追求快乐和减轻紧张不安,不足以解释这种人的行为,他们辛勤地工作,往往要体验更强烈持久的紧张,甚至要冒巨大的危险。然而,正是这样的人生历程,使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G.Allport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个人潜能的发挥为了长远的常常是达不到的目标,而牺牲享乐,保持紧张。长远的目标、社会价值以及诸多利益之综合性体系等,都给发挥个人潜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2)投身于生活中G.Allport提到,自我的扩张是成熟的一个属性,这种人忘我地工作、思考、娱乐以及对别人的忠诚,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
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对来自别人的刺激(不论是成功的行为还是苦难中的呼救)都有能力报之以热情的、全力以赴的反应。
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不知道这八个字能代表不。
其实我们都很健康的
不要去想
没事
相信自己
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精神
笑容时常挂在脸上,每天拥有好心情
健康的心里,不以别人痛苦 自己的快乐 ,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要求自己
谢谢 希望你快乐
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精神
笑容时常挂在脸上,每天拥有好心情
健康就是不变态,自己做的事感觉不对不起谁不不正常就是健康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4564.html